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丁建 盛罗平 +1 位作者 张晟 徐福林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 分析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 目的 分析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经1个月随访后,记录2组术后发生残疾、复发情况以及脑组织复张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脑组织复张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残疾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改良钻孔引流术能缩短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脑组织复张良好率,降低术后残疾率和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改良钻孔引流 复发 近期预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成 永宏 +4 位作者 张熠 唐路 宋亮 朱宗锦 蔡旺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3期280-280,共1页
目的 :探讨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对这75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 目的 :探讨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对这75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在手术结束24~48小时后对这75例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他们中有72例患者存在硬膜下积液,但其脑中线的结构完全复位,其脑池、脑沟和侧脑室的形态恢复正常。在手术结束1个月时对这75例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发现,他们中仅有6例患者存在少量的硬膜下积液,其脑组织完全恢复正常。在手术结束2个月后对这75例患者进行检查发现,他们意识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的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 :用改良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改良钻孔冲洗引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叶锦威 《内科》 2015年第4期522-523,525,共3页
目的对改良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治疗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面积脑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36例。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传... 目的对改良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治疗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面积脑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36例。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存活率(86.1%)高于传统组患者(6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病死率(13.9%)低于传统组患者(3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3 d血肿清除率(83.8%)高于传统组患者(7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传统组为4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较快清除患者血肿,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通道微创钻孔引流 脑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创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微创治疗体会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王亚琼 娄丹 +5 位作者 唐艳 刘梦娜 卢亚亚 朱义通 杨家发 陆兆丰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04-208,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TEHSTS)的临床特点和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05年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守治疗无效的69例TEHSTS患儿行CT引导下的改良钻孔引流手术,并结合万方及PubMed数据...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TEHSTS)的临床特点和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05年1月至2022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守治疗无效的69例TEHSTS患儿行CT引导下的改良钻孔引流手术,并结合万方及PubMed数据库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9例TEHSTS患儿中男44例,女25例,年龄(9.1±3.2)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0±1.5)分,以头痛、恶心及呕吐入院,手术前血肿体积为(24.5±4.5)mL,手术时间为伤后(15.4±2.2) h,均于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血肿改良钻孔引流手术,无转为开颅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0.2±1.5)分。术后1 d GCS(14.5±0.5)分较术前提高(P<0.01),头痛、恶心及呕吐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拔出引流管时间为(1.5±0.5)d,无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为(8.2±1.2)d,术后随访时间为(6.5±0.5)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恢复良好(5分)。检索到17篇微创手术治疗TEHSTS的文献,治愈率67%~100%,仅1组在64%以下。结论 CT定位引导下的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儿童TEHSTS有其安全、有效、简便及微创的优点,可作为多数患儿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 儿童 改良钻孔引流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MGB1、NF-κB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肺部感染风险的预测
5
作者 苗亚秋 王婷 韩亚南 《华夏医学》 2024年第6期77-82,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因子κB(NF-κB)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肺部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5例CSDH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改良颅内钻孔引流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入组患者分为感染组25例和未... 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因子κB(NF-κB)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术后肺部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5例CSDH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改良颅内钻孔引流术治疗,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入组患者分为感染组25例和未感染组90例,归纳导致CSDH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验证血清HMGB1、NF-κB对CSDH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糖尿病、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术中实施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 d、术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ALB<30 g/L、HMGB1≥80 mg/L、NF-κB≥40 pg/mL为CSDH术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清HMGB1对CSDH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31%、79.48%,血清NF-κB对CSDH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25%、76.32%(AUC>0.85)。结论动态监测HMGB1、NF-κB等血清指标能一定程度实现对术后肺部感染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改良颅内钻孔引流 术后肺部感染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