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1
作者 肖春林 赵敏 +5 位作者 史柏娜 周江军 高伟 杨俊 付美清 熊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两套血供的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5例。应用高位皮支切取带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应用"外增压"原理,端侧吻合... 目的探讨两套血供的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12月,采用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5例。应用高位皮支切取带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应用"外增压"原理,端侧吻合动脉增加皮瓣供血。结果 5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满意,质地好,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两套血供的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切取面积大,皮瓣血运好,存活率高。是临床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的一个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逆行股前外侧皮瓣 高位 外增压 小腿中上段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
2
作者 于建峰 戴旌羽 +4 位作者 张鑫鑫 毛以华 崔怀瑞 丁茂超 赵丽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股前外侧皮瓣的研究发展趋势与热点。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数据范围为web of science核心集,检索时间范围为所有时间。利用web of Science自带工具进行文献一般计量分析,利用CiteSpace 6.3R3等工具通过关...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股前外侧皮瓣的研究发展趋势与热点。方法采用主题检索,数据范围为web of science核心集,检索时间范围为所有时间。利用web of Science自带工具进行文献一般计量分析,利用CiteSpace 6.3R3等工具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皮瓣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检索到3009篇相关文献数据,其中纳入一般统计分析的文献2869篇,纳入知识图谱分析的文献2652篇。股前外侧皮瓣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发文量高的国家(地区)为中国、美国。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neck、complications、free flap、donor site morbidity”4个关键词的关联度强,且频次高。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perforator flap,free flap,one stage reconstruction,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pharyngoesophageal reconstruction,neck,lower extremity,hemifacial atrophy”等8类。突现词分析提示,“neck defects,soft tissue flap,anatomy”研究热度最高;“lower extremity,radiotherapy,soft tissue defects,vascular anatomy”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结论国人对股前外侧皮瓣研究贡献巨大,研究重点集中于颈部组织损伤修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下肢重建、放射治疗、软组织缺损修复、血管解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文献计量 组织缺损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学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永清 唐举玉 +39 位作者 刘元波 周征兵 蒋灿华 张兴 张世民 芮永军 杨晓东 巨积辉 孙向东 丁小珩 周小兵 魏在荣 杜青晏 臧梦青 俞芳 刘族安 杨曦 魏鹏 宋达疆 李赞 战杰 聂开瑜 郭峰 吴攀峰 王欣 崔怀瑞 谢松林 刘俊 刘亦杨 李士民 范新宇 何晓清 王腾 聂广辰 赵刚 刘军 石小田 张春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9,共11页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LTF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牵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多名从事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拟定《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并展示我国学者在ALTF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外侧动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精准设计:十年1079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唐举玉 孙念哲 +9 位作者 吴攀峰 俞芳 曾磊 卿黎明 肖勇兵 潘丁 刘睿 符劲飞 贺继强 李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516,共7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23年1月采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各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107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切取1013例(其中... 目的探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23年1月采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各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107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切取1013例(其中小儿65例)、横支为血管蒂切取40例、斜支为血管蒂切取26例(小儿1例),以旋股内侧动脉或股动脉来源穿支为蒂切取9例。其中传统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441例、带蒂转移27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511例、衍生术式100例。修复下肢787例,上肢264例,躯干部17例,头颈部4例,上述多部位7例。并对各种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术后顺利成活1063例,其中发生血管危象行探查术成活14例,总成功率为98.52%。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蒂转移、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和衍生术式各组成功率,结果显示各组间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危象35例(3.24%),动脉危象22例(2.04%),感染19例(1.76%),切口延迟愈合6例(0.56%),完全坏死16例(1.48%),部分坏死35例(3.24%)。统计学分析显示静脉危象方面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类型组发生率低于衍生术式组(P<0.001),切口感染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07),切口延迟愈合方面传统游离移植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4),皮瓣部分坏死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08)。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个性化精准设计,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穿支 个性化 精准重建 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艳 季加伟 +2 位作者 王晔 刘坤 焦宇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四肢毁损伤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四肢毁损伤择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患者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18~60岁,BMI 16~28 kg/m^(2),ASAⅠ...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四肢毁损伤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四肢毁损伤择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患者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18~60岁,BMI 16~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组(F组,n=39)和对照组(C组,n=40)。F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共30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全麻用药方案相同。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PACU时、术后2、6、12、24、48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术后第1、2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术前、术后第1、2天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发生情况;出院时皮瓣供区伤口愈合、受区存活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F组术中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例数明显降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6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和术后第1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2天的QoR-15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出PACU时、术后12、24、48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术后第2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术后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发生率,皮瓣供区愈合率、受区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毁损伤可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外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举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85,共5页
股前外侧皮瓣自1984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发展成为头颈、颌面、躯干与四肢重建的主力皮瓣[1~5],特别是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该皮瓣的临床疗效,减少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6~9]。虽然该皮瓣临床应用较为成熟,成... 股前外侧皮瓣自1984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发展成为头颈、颌面、躯干与四肢重建的主力皮瓣[1~5],特别是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其衍生术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该皮瓣的临床疗效,减少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6~9]。虽然该皮瓣临床应用较为成熟,成功率高,但在移植过程中仍然会发生一些并发症[10~13],一旦发生并发症,轻者可能影响创面愈合、供受区外观与功能、延长疗程、增加病人痛苦及医疗费用,重则可能导致皮瓣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正确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进一步提高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成功率与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外侧穿支 临床疗效 坏死 手术并发症 受区 移植过程 医疗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与颌面缺损个性化修复
7
作者 蒋灿华 付馨瑶 朱非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口腔颌面部不仅维持颜面容貌,还承担着咀嚼、吞咽、呼吸和发声等重要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尤其是晚期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其累及范围广泛,根治性切除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组织缺损甚至器官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该区域的解... 口腔颌面部不仅维持颜面容貌,还承担着咀嚼、吞咽、呼吸和发声等重要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尤其是晚期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其累及范围广泛,根治性切除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组织缺损甚至器官缺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既有颅颌面骨、牙齿等硬组织,也有唇、颊、舌、软腭、口底等软组织,因此,需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缺损,采用个性化的修复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外观和功能重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个性化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万能皮瓣,修复利器——历38年逾千例临床应用研究经验体会
8
作者 张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4-509,共6页
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解剖学特点的优异性及广泛的适用性,被誉为“万能皮瓣”。本文是作者38年逾千例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的心路历程和总结。文中分享了作者学习、研究、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经历,介绍了拓展该皮瓣应用范围和发现高位穿支... 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解剖学特点的优异性及广泛的适用性,被誉为“万能皮瓣”。本文是作者38年逾千例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的心路历程和总结。文中分享了作者学习、研究、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经历,介绍了拓展该皮瓣应用范围和发现高位穿支的过程,总结了手术适应证和术中操作技巧。以期为股前外侧皮瓣更好的研究、发展和推广,作出绵薄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显微外科技术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修复肢体较大创面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海锋 杨晓东 +1 位作者 王海涛 沈立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cm~16 cm×65 cm)的临床资料。按照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跨区皮瓣修复组(18例)和传统皮瓣修复组(20例)。跨区皮瓣修复组采用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ALTP-SCIAP)治疗,传统皮瓣修复组采用单侧或双侧股前外侧皮瓣,必要时联合植皮。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供区修复情况、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18例次,瓣宽(9.9±2.0)cm,瓣长(44.2±3.5)cm,存活面积(343.2±79.9)cm^(2)。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29例次,瓣宽(11.0±2.8)cm,瓣长(21.7±3.2)cm,存活面积(186.4±49.2)cm^(2)。瓣长和存活面积跨区皮瓣修复组显著大于传统皮瓣修复组(t=22.365和8.345,均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1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6例次,部分植皮修复1例次。传统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2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11例次,部分植皮修复6例次。两组皮瓣供区修复的植皮率分别为5.6%(1/18)和20.7%(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7,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1例(5.6%),患者满意度达到94.4%;而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7例35.0%,患者满意度为70.0%。相比传统皮瓣修复组,跨区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χ^(2)=4.942,P<0.05),患者满意度升高(χ^(2)=4.448,P<0.05)。结论: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比较,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切取面积更大,皮瓣供区大多可Ⅰ期直接缝合,不需要植皮修复,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外侧穿支联合旋髂浅动脉 内增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向东 阿布都赛米江·阿西木 +3 位作者 乔维龙 麦吉米·司马义 王先艳 李成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0-574,共5页
目的报道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20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35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62岁(45~70岁),创面大小5.0 cm×6.5 cm~24.0 cm×... 目的报道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20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35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62岁(45~70岁),创面大小5.0 cm×6.5 cm~24.0 cm×8.0 cm,创面位置:前足11例、足背9例、足底9例、足跟6例,所有患者均一期清创+VSD负压引流控制感染,二期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所有患者受区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3例皮瓣发生动脉危象,1例抢救成功,2例皮瓣完全坏死而截肢;1例皮瓣静脉危象及皮瓣下积液,部分坏死,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其余31例皮瓣完全存活,存活率91.4%(32/35),保肢率94.3%(33/35);术后6个月,患者均能独自行走,足踝功能AOFAS评分73~95分,中位平均数87分;随访6~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用于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可降低复发率和截肢率,并获得较好的功能及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穿支 糖尿病足 溃疡 负压式封闭引流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的穿支定位及皮瓣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在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28,共6页
股前外侧皮瓣(ALTF)由中国学者首次报道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们40年的深入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被誉为“万能皮瓣”。截至目前,有近20种穿支定位方法用于辅助ALTF的穿支定位,也有近20种皮瓣设计和切取方案。本文从ALTF的应用解剖、穿支定... 股前外侧皮瓣(ALTF)由中国学者首次报道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们40年的深入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被誉为“万能皮瓣”。截至目前,有近20种穿支定位方法用于辅助ALTF的穿支定位,也有近20种皮瓣设计和切取方案。本文从ALTF的应用解剖、穿支定位方法以及优化设计出发,总结了作者10余年从事ALTF的穿支定位选择和多种皮瓣优化设计流程,以期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三纵五横法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股前外侧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功林 葛宝丰 +1 位作者 姜世平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为配合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在10侧灌注乳胶标本和8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关节周围动脉的吻合;降支末端与膝上外动... 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解剖学研究基础上,为配合逆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在10侧灌注乳胶标本和8侧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膝关节周围动脉的吻合;降支末端与膝上外动脉和其他膝周动脉有吻合。依据解剖基础,应用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修复14例膝周围软组织缺损,皮瓣全部成活,疗效良好。文中讨论了皮瓣设计、切取方法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岛状 膝上外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分类的41例远端蒂股前外侧皮瓣回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青晏 臧梦青 +4 位作者 朱珊 童德迪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4,559,共7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股前外侧(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dALT)皮瓣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患者,以dALT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将以降支为蒂者定义为... 目的探讨远端蒂股前外侧(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dALT)皮瓣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患者,以dALT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将以降支为蒂者定义为Ⅰ型皮瓣,以斜支为蒂者为Ⅱ型皮瓣,以横支为蒂者为Ⅲ型皮瓣,对比不同类型皮瓣的血管蒂长度、修复的缺损位置以及皮瓣转归。结果Ⅰ型皮瓣24块,Ⅱ型皮瓣13块,Ⅲ型皮瓣4块。Ⅰ型皮瓣血管蒂较短,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大腿远端1/3和膝关节前/外侧(62.5%,15/24);Ⅱ型和Ⅲ型皮瓣血管蒂较长,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膝关节后/内侧和小腿近端1/3(84.7%,11/13;100.0%,4/4)。Ⅲ型皮瓣的并发症发生率(50.0%)和皮瓣坏死率(25.0%)较高。结论dALT皮瓣术前应注意评估可切取的血管蒂长度,术中需注意血管解剖、小心操作,避免破坏逆行血供,影响皮瓣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穿支 逆行 软组织修复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修复儿童臀部硬纤维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军 曾凌嵘 +2 位作者 伍江雁 谭晓谦 梅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修复臀部硬纤维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臀部硬纤维瘤患儿临床资料,收集肿块情况以及肿块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带蒂股前...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修复臀部硬纤维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臀部硬纤维瘤患儿临床资料,收集肿块情况以及肿块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皮瓣存活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以"pedicled anterolateral perforator thigh flap"、"soft tissue defect of hip"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英文文献;以"带蒂股前外侧皮瓣"、"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中文文献;检索时间自1970年1月至2022年12月,排除综述、信件、会议摘要后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儿臀部硬纤维瘤大小15 cm×8 cm×6 cm,手术后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15 cm×6.5 cm,切取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大小15 cm×6.5 cm,采取供区直接缝合,受区无需植皮,术后皮瓣存活,未见血管危象;出院后随访24个月,臀部硬纤维瘤未见复发,供区愈合良好;无肌疝,受区皮瓣颜色、质地良好,患肢髋、膝关节活动未见受限。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篇,均为个案报道,共2例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臀部软组织缺损,均为男性,1例采用双侧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皮瓣大小分别为35 cm×8 cm和22 cm×7 cm;另外1例切取大小29 cm×20 cm,受区部分植皮;2例术后随访皮瓣均存活,皮瓣质地良好,未见髋关节活动受限。结论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纤维瘤 带蒂外侧 转位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奔赴新的山海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茂林 崔怀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0-503,共4页
1984年,是皮瓣外科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徐达传等[1],宋业光等[2],罗力生等[3]同期向国内、外首先报道了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并为ALTF穿支定位的基准线(髂-髌线,A-P线)提... 1984年,是皮瓣外科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徐达传等[1],宋业光等[2],罗力生等[3]同期向国内、外首先报道了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并为ALTF穿支定位的基准线(髂-髌线,A-P线)提供了详细的解剖学依据。历经40年的发展,ALTF已广泛应用于头颈、躯干、四肢等全身各部多种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徐达传 穿支 宋业光 外侧动脉降支 基准线 组织缺损 里程碑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替代方案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青晏 臧梦青 +3 位作者 朱珊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方法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方法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该皮瓣不可用时采用的替代方案。结果45例患者中,按计划成功实施的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39例(86.7%);因不存在合适的ALT区穿支血管,手术变更为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6例(13.3%),其中,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的源血管包括股直肌支者2例,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股动脉,股深动脉,膝上外侧动脉各1例。2块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1块皮瓣经保守治疗后成活;1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清创后继发创面。结论ALT穿支螺旋桨皮瓣可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在ALT区穿支血管不可用时,以来自股直肌支、股动脉、膝上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等邻近的穿支血管为蒂,同样可以切取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穿支血管 螺旋桨 软组织修复 替代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引起皮瓣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先耀 薛明宇 +8 位作者 糜菁熠 施海峰 陆征峰 赵刚 强力 周晓 张志海 许亚军 芮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 目的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与皮瓣坏死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成活1167例(92.6%),坏死93例(7.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静脉吻合数量、皮瓣感染、皮瓣下血肿、血管危象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坏死密切相关。结论静脉血管吻合数(≥2)会增加血液回流,皮瓣更易成活;术中彻底清创、精确止血和充分的引流会减少皮瓣感染和血肿的发生,可以减少皮瓣坏死;术后及时发现动静脉血管危象并对应的处理,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 危险因素 坏死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常用术语的中西方表达差异计量学分析
18
作者 毛以华 赵丽娜 +3 位作者 张鑫鑫 戴旌羽 丁茂超 崔怀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88,共3页
目的以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的全球推广为背景,初探ALT常用术语的中西方表达差异,为医学领域的精准交流和ALT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清晰的概念区分和理论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科学院—术语在线、PubMed、G... 目的以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的全球推广为背景,初探ALT常用术语的中西方表达差异,为医学领域的精准交流和ALT技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清晰的概念区分和理论支持。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科学院—术语在线、PubMed、Gray’s Anatomy、Wikipedia以及Research gate等检索平台进行ALT相关主题词的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在ALT研究领域,经不同的主题词检索出的文献数量有显著差异。结论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教育体系、临床实践传统以及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ALT常用术语表达上的多样性,国人向外界投稿时应尽可能地使用本领域的特色术语,从而让ALT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文献检索 常用术语 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部皮瓣的进一步解剖学研究——高位皮动脉与皮瓣血供的分型 被引量:98
19
作者 徐达传 阮默 +3 位作者 张春 熊绍虎 汪新民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 :研究股前外侧皮瓣高位皮动脉及皮瓣的血供类型。方法 :在 5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对股前外侧部皮动脉进行解剖观察 ,记录高位皮动脉的出现率、来源动脉、位置及其走行 ,分析股前外侧部皮动脉的分布规律。结果 :高位皮... 目的 :研究股前外侧皮瓣高位皮动脉及皮瓣的血供类型。方法 :在 5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对股前外侧部皮动脉进行解剖观察 ,记录高位皮动脉的出现率、来源动脉、位置及其走行 ,分析股前外侧部皮动脉的分布规律。结果 :高位皮动脉出现率为 58% (2 9侧 ,34支 ) ,其中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占 1 0 % (5侧 )、横支的占 44 % (2 2侧 )和降支根部的占 4 % (2侧 )。无高位皮动脉出现时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皮动脉营养皮瓣 ,降支皮动脉浅出点在髂髌连线附近 ,可定为正常型 (2 1侧 ,42 % )。出现高位皮动脉时 ,降支发出的皮动脉位置偏低 ,管径较细 ,皮瓣的血供可分为降支皮动脉主要型 (1 8侧 ,36 % )、均匀分布型 (6侧 ,1 2 % )和高位皮动脉支主要型 (5侧 ,1 0 % )。结论 :高位皮动脉出现率高 ,分布具有规律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血供 分型 动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设计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5
20
作者 陈胜华 徐达传 +3 位作者 周小兵 安高 钟光明 吴坤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外径(3.7±0.9)mm,于股直肌深面,沿股外侧肌前缘下降,在起始下方(9.0±3.5)cm处分为内、外两侧支。(2)外侧支营养股外侧肌,肌外血管蒂长(8.1±3.3)cm,在股外侧肌中段肌内行走的全程发出6.6支口径1.0mm的肌支或肌皮支,平均支间距(1.9±0.9)cm。(3)股前外侧部出现皮支(2.5±1.2)支,外径(0.8±0.3)mm,其中肌间隙穿支占23.8%,而肌皮穿支占76.2%。57.7%(15侧)肢体有高位皮动脉出现。结论 (1)可以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并用不同部位的血管支的距离来调整肌瓣和肌皮瓣的叶间距离,修复不同的创面。(2)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临床修复复杂创面的一种极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动脉降支 分叶肌 外侧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