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瘢痕子宫产前预测改良评分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洪婧贞 洪淑蓉 +2 位作者 胡继芬 庄红梅 杨长兴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建立瘢痕子宫产前预测改良评分法,评估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患者阴道试产结局的风险。方法:参考《头位分娩评分法》及《bishop评分法》,建立瘢痕子宫产前预测改良评分法(简称改良评分法),绘制并与Weitein's法、Flamm法的ROC曲线... 目的:建立瘢痕子宫产前预测改良评分法,评估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患者阴道试产结局的风险。方法:参考《头位分娩评分法》及《bishop评分法》,建立瘢痕子宫产前预测改良评分法(简称改良评分法),绘制并与Weitein's法、Flamm法的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根据改良评分法的ROC曲线得到最佳截断点,并以此分析改良评分法分值与试产结局的关系。结果:改良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0.988)明显大于Weitein's法(0.577)和Flamm法(0.616),3种诊断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评分法的ROC曲线得到最佳截断点为18分,改良评分法评分>18分的阴道分娩率(94.8%)高于评分≤18分(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93例)的评分(22.33±1.94分)明显高于剖宫产组(39例)的评分(14.35±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评分法的诊断效率较传统方法高,能较好评估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 瘢痕子宫 产前预测 改良评分法 阴道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严重度评分与改良评分法对伤情评定的比较
2
作者 谭宗奎 陈庄洪 +2 位作者 唐章 徐永年 蔡贤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0-441,共2页
创伤严重度评分与改良评分法对伤情评定的比较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谭宗奎,陈庄洪,唐章,徐永年,蔡贤华中国国书资料分类号R641创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RISS)是作者在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基础上提出的一... 创伤严重度评分与改良评分法对伤情评定的比较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谭宗奎,陈庄洪,唐章,徐永年,蔡贤华中国国书资料分类号R641创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RISS)是作者在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创伤计量法。为进一步验证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创伤严重度评分 改良评分法 创伤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育种的株选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禅友 胡志辉 赵新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共3页
结合豇豆育种实践阐述了植物育种中株选的重要性和目的、株选的策略和株选方法等。笔者新提出了改良加权评分法和同工酶辅助株选法。认为 (1)通过对易观察、遗传力高且与育种目标相关性大的性状选择可尽快实现育种目标。 (2 )把各性状... 结合豇豆育种实践阐述了植物育种中株选的重要性和目的、株选的策略和株选方法等。笔者新提出了改良加权评分法和同工酶辅助株选法。认为 (1)通过对易观察、遗传力高且与育种目标相关性大的性状选择可尽快实现育种目标。 (2 )把各性状看作灰选性状 ,单株级别则视为灰选等级 ,根据灰选等级进行株选 ,以各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作为各性状的权重 ,计算得到各单株综合评价值 ,确定等级标准值 ,并划分等级结果 ,变权重主观赋值为客观求值 ,有利于提高株选的准确性和效率 (3)利用同工酶生化标记辅助株选 ,可克服株选中仅从表现型出发而导致的偏差 ,也有利于改变过去只有在品种选育成功后 ,才研究其生化或遗传基础 ,藉此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选 植物育种 改良加权评分 同工酶辅助株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36量表用于国人脊髓型颈椎病的信度分析及其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2
4
作者 周非非 张一龙 +4 位作者 李舒扬 孙宇 张凤山 潘胜发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6-262,共7页
目的:评估SF-36量表用于国人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信度,并验证术后疗效评价中,生活质量评价与神经功能评估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了接受手术治疗... 目的:评估SF-36量表用于国人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信度,并验证术后疗效评价中,生活质量评价与神经功能评估的一致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了接受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42例,男84例,女58例,年龄60.0±10.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和术后2年以上末次随访时分别使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量表)进行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估,并与正常人群的常模进行对比。使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α)分析SF-36量表八个维度的信度,并进一步分析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节点SF-36各维度与神经功能评价的相关性。根据患者各项评分的变化趋势,分析患者的康复峰值时间。结果:术前CSM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中,除“精神健康”维度外,其余7各维度较健康成年人常模均存在显著功能缺陷。SF-36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α介于0.73~0.85之间(Cronbachα:生理功能=0.85、生理职能=0.83、躯体疼痛=0.80、整体健康=0.81、活力=0.81、社会功能=0.79、情感职能=0.73、精神健康=0.75)。术后3个月时,mJOA评分的改善仅与患者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两个维度得分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生理功能=0.32,躯体疼痛=0.20;P<0.05);术后1年时,mJOA评分的改善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整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四个维度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生理功能=0.39,整体健康=0.24,社会功能=0.22,情感职能=0.19;P<0.05);在术后2年以上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的改善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活力和情感职能三个维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生理功能=0.38,活力=0.20,情感职能=0.20;P<0.05)。SF-36量表的生理总评分和心理总评分分别在17.7个月和18.9个月达到峰值。结论:SF-36量表各维度的信度较高,是一项可靠的评估CSM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方法。在术后不同随访期的疗效评估中,SF-36量表各维度与神经功能改善评估的一致性不尽相同:在术后恢复早期,mJOA评分的改善与SF-36量表中的生理相关维度显著相关;随着术后恢复期延长,mJOA评分的改善则与生理、心理相关维度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信度分析 SF-36量表 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中刺络放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对凝血的影响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为坚 陈奕雄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观察委中刺络放血疗法对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探讨该法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腰腹... 目的:观察委中刺络放血疗法对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同时探讨该法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腰腹肌功能训练、局部热敷及物理因子理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于委中穴刺络放血,1次/d,出血量控制在3~5 mL。2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腰痛评定量表(JOA)、改良口述分级评分法(VRS)评分变化,凝血功能指标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JOA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在主观症状、体征改善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RS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凝血系统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委中刺络放血可明显改善腰椎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综合征 并发症 委中 放血 凝血系统 疗效 改良口述分级评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犬脊髓神经根损伤模型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晓丽 李少川 石达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68,I0010,共4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犬脊髓损伤的愈后发展情况,本试验参照人类突发性截瘫、高空坠落和车祸等意外导致的脊柱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情况,通过植入压迫的方法,对比格犬采用半椎板切除术... 脊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犬脊髓损伤的愈后发展情况,本试验参照人类突发性截瘫、高空坠落和车祸等意外导致的脊柱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情况,通过植入压迫的方法,对比格犬采用半椎板切除术后用导尿管探入压迫神经根,压迫量为5 mL,压迫时间是10 min,最终造成比格犬神经根脊髓损伤模型。试验中将16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和脊髓神经根损伤模型组(12只)。使用核磁共振影像(MRI)对犬胸腰椎进行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扫描,对造模前1天和造模后的第1、3、7、14、28、44天的比格犬进行MRI检测,观察脊髓的结构变化,分析比较永久性脊髓损伤影像结果及预后,为临床犬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模型 MRI 改良脊髓损伤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