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对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艾小燕 朱奕融 +1 位作者 柯灿灿 余玉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MLUC)治疗POP-QⅡ/Ⅲ期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MLUC)治疗POP-QⅡ/Ⅲ期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LUC治疗,改良组采用MLU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客观治愈率、临床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生活质量及性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01);术后6个月,两组Aa、Ba、D、Ap、Bp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常规组术后TVL无明显变化(P>0.05),改良组术后TVL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客观治愈率比较(改良组93.33%:常规组90.00%),复发率比较(改良组13.33%:常规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26.67%),(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及性功能均显著改善(P<0.001),改良组术后PFDI-20、UDI-6、POPDI-6、CRADI-8及性交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是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相较于常规LUC,改良后的LUC操作更简单,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 子宫脱垂 临床疗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张佳慧 纪妹 +5 位作者 赵曌 刘亚芬 何南南 李悦 许鹏琳 曾浩然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RASC)与传统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LSC)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探讨RAS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年6月至2023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通过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RASC)与传统腹腔镜下骶骨阴道固定术(LSC)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探讨RAS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年6月至2023年9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实施RASC或LSC的PO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58例,根据术式分为RASC组(109例)和LSC组(149例);统计分析比较组间术后、术中情况,随访长期并发症情况,并通过对比组间及组内患者术前、术后盆底障碍量表简表(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的量表分值反映患者术后的长期疗效,进而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两组术后脱垂复发、网片暴露、阴道残端息肉、排便困难、新发尿失禁、骨髓炎、腰疼、下腹痛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3年、术后5年、术后5年以上的PFDI-20、PFIQ-7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术后时间点的PFDI-20、PFI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组内术后6个月、术后1年POP-Q指示点Aa、Ba、C、Ap、Bp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POP-Q指示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100%),无中转开腹,术后恢复良好。结论:RASC较LSC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同时RASC与LSC在长期疗效及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可取得相当的结果,RASC可成为治疗POP患者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达芬奇机器人 腹腔镜 骶骨阴道固定 长期疗效 远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与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治疗中盆腔缺陷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5
3
作者 潘珂 曹莉莉 +2 位作者 王延洲 杨铧琦 徐惠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与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治疗中盆腔缺陷所致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观察组,57例)和...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与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治疗中盆腔缺陷所致的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观察组,57例)和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对照组,55例)的患者临床资料。随访利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POP-Q)评分法比较患者客观满意度;主观症状改善评分(patient global impression of change,PGI-C)比较主观满意度;比较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围手术期参数;术后比较并发症、再次手术率;利用盆底生活质量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 7,PFIQ-7)比较2组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都有较好的结局。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在平均42个月的随访中,主观满意度在观察组为57/57(100%),在对照组为51/55(92.73%)(P>0.05);客观满意度在观察组为45/57(78.95%),在对照组为38/55(69.09%)(P>0.05)。PGI-C评分在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FDI-20、PFIQ-7问卷2组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2组间并无显著差异;性生活质量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12,PISQ-12)评分在观察组术前及术后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改良全盆底功能重建术比较,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显著减少手术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有较好的主观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 骶骨固定 盆底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应用新型穹隆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效果初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礼全 张晓薇 +1 位作者 林晓婷 王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应用新型穹隆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10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41例,均进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应用新型穹隆杯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10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41例,均进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术中使用新型穹隆杯辅助分离膀胱阴道间隙和直肠阴道间隙。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0±29分钟,术中出血量70.1±60.5 ml,术中无输尿管、膀胱、肠道损伤等并发症。手术前、后各解剖位点位置比较,除会阴体长度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脱垂患者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中应用新型穹隆杯可减少术中膀胱及直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脱垂 阴道骶骨固定 新型穹隆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在超重/肥胖POP患者中的短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浩然 纪妹 +4 位作者 赵曌 许鹏琳 何南南 李悦 张佳慧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5-810,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RASC)与传统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LSC)在超重/肥胖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中的短期疗效,探讨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实施骶... 目的:通过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RASC)与传统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LSC)在超重/肥胖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中的短期疗效,探讨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实施骶骨阴道固定术的50岁以上超重/肥胖(体质量指数≥24 kg/m^(2))POP患者17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将其分为机器人组(68例)和腹腔镜组(110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及短期随访情况,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ID-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问卷(PGI-I)评估手术效果。结果:①两组均无术中中转开腹病例。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机器人组未发生术中并发症,腹腔镜组术中有1例发生膀胱损伤。③两组组内比较,术后3月与术后12月的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I-I评分均为“明显改善”,主、客观治愈率为100%。④两组术后3月与术后12月的POP-Q指示点(Aa、Ba、C、Ap、Bp、gh、pb、TVL)均优于术前(P<0.05),获得满意的解剖学复位。结论:RASC治疗超重/肥胖POP患者安全可行,与LSC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且短期疗效肯定,可成为超重/肥胖POP患者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骶骨阴道固定 机器人手 腹腔镜 超重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永军 段华 +1 位作者 高颉 郭银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4月对22例POP-Q分期Ⅲ、Ⅳ期的重度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Y”形聚丙烯网片骶骨阴道固定术,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者分别于膀胱阴道间隙... 目的:探讨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4月对22例POP-Q分期Ⅲ、Ⅳ期的重度子宫或阴道穹隆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Y”形聚丙烯网片骶骨阴道固定术,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者分别于膀胱阴道间隙和直肠阴道间隙增加植入网片的长度,合并中度以上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者同期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ransobturator tension-free vaginal tape, TVT-O),采用POP-Q分期法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FDI-20)、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短表-7(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分别评价解剖和功能疗效。结果22例均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合并重度SUI同期行TVT-O,术中未发生膀胱、输尿管、直肠他大血管损伤。手术时间(134.3±36.6)min,术中出血量(77.3±37.8)ml,术后2~3 d拔尿管均能自主排尿,无尿潴留。22例术后随访(17.5±8.2)月,无手术失败及术后复发,无网片侵蚀、暴露;POP-Q分期Aa、Ba、C、Ap、Bp各指示点解剖位置中位数由术前1.5、3.0、2.0、-2.3、-1.5 cm分别恢复为术后-3.0、-3.0、-8.0、-3.0、-3.0 cm。 PFIQ-7、PFDI-20评分中位数由术前66.7、66.2分恢复为术后12.0、14.6分,PISQ-12评分由术前(69.4±10.3)分提高到(86.9±10.0)分(t=12.351,P=0.000);UDI-6术前后无改善(Z=-0.337,P=0.736)。术后新发SUI 3例,急迫性尿失禁1例。术前6例尿失禁,术后2例症状减轻,4例症状加重,其中1例术后8个月行 TVT-O,3例功能锻炼并观察。患者主观满意度为95.4%(21/22)。结论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是治疗重度子宫或穹隆脱垂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有诱发或加重尿失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 骶骨阴道固定 合成网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环宫颈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彭爱珍 曹变娜 +1 位作者 郭久柏 罗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950-3955,共6页
背景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严重影响妇女正常生活的常见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之一,近年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学者认为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LSC)是治疗效果最佳、复发风险最小的手术,但传统的LSC也存在较多的弊端。目的... 背景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严重影响妇女正常生活的常见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之一,近年腹腔镜下盆底重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学者认为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LSC)是治疗效果最佳、复发风险最小的手术,但传统的LSC也存在较多的弊端。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环宫颈子宫骶骨固定术(LCSH)对中重度POP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3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因中重度POP需行LSC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0例)行传统LSC和改良组(30例)行LCSH。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进行诊断和分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留置尿管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测量患者POP-Q各指示点数值评价术后盆底功能改善情况,以盆底不适调查简表(PFDI-20)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并比较两组间及两组手术前后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经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均为3~14个月,均无失访病例。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无复发及手术失败病例,客观治愈率为100%,解剖治愈率为100%。术后改良组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a)、阴道前穹隆的反摺距离Aa点最远处(Ba)、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 cm处(Ap)、阴道后穹隆的反摺距离Ap点最远处(Bp)点测量值较传统组更接近生理状态(P<0.05);两组术后Aa、Ba、宫颈外口最远处(C)、Ap点测量值较术前更接近生理状态,改良组Bp点测量值较术前更接近生理状态(P<0.05)。术前,改良组的POP困扰量表(POPDI-6)、排尿困扰量表(UDI-6)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PFDI-20、POPDI-6、UDI-6评分低于术前,传统组术后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 LCSH与传统LSC均对中重度POP安全有效,LCSH更适用于要求保留子宫者,尤其是年轻女性;LCSH网片放置位置更低,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者学习曲线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患者主、客观治愈率高,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子宫脱垂 腹腔镜 子宫骶骨固定 环宫颈子宫骶骨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8
作者 苗娅莉 孙秀丽 +1 位作者 杨欣 王建六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对100例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LSC,分离右侧盆腔后腹膜,将网片远端固定于阴道前后壁、阴道穹隆;近端网片固定于骶前纵韧带,网... 目的:评价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对100例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LSC,分离右侧盆腔后腹膜,将网片远端固定于阴道前后壁、阴道穹隆;近端网片固定于骶前纵韧带,网片无张力置于腹膜后。采用手术成功、手术并发症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65.7±48.0分钟,术中出血量119.5±108.5 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4.3±2.4天,排便时间4.7±1.3天,住院9.6±3.6天。手术均成功,无复发病例,新发尿失禁17例。术后并发症共12例,包括暂时性尿潴留1例,肠梗阻3例,发热1例,术后网片侵蚀6例,术后右下腹坠痛再次手术网片取出术1例。100例随访31.9±17.6月。PFDI-20术后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3.46±3.56分vs 17.98±8.24分,P<0.001)。结论:LSC治疗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腔器官脱垂,安全,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礼全 张晓薇 +3 位作者 梁雪早 王苏 林晓婷 徐丽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因"阴道穹隆脱垂"行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38例患者(...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因"阴道穹隆脱垂"行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38例患者(全腹腔镜组)和因"子宫阴道脱垂"行"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的161例患者(阴腹联合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全腹腔镜组及阴腹联合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出血量59.2±37.9 ml vs 74.8±45.4 ml,手术时间74.47±8.4分钟vs 107.6±6.5分钟,术后停留导尿管时间2.3±1.0天vs 2.3±0.9天,术后住院天数5.6±1.6天vs 5.5±1.8天,两组间术后停留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腹腔镜组及阴腹联合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术中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为:发热2.6%vs 1.2%,尿潴留7.9%vs 5.6%;远期并发症为网片相关并发症5.3%vs 5.0%。两组间术后病率、尿潴留发生率及网片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相比,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并没有增加围手术期感染率及网片相关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 “阴腹联合”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辅助下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7
10
作者 左欣 吴海峰 +3 位作者 朱筱娟 陈芳 许沄 杨慧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7-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阴式辅助下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vaginally assisted 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VALS)治疗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 目的探讨阴式辅助下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术(vaginally assisted 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VALS)治疗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26例POP-Q分期为Ⅲ、Ⅳ期子宫脱垂行阴式辅助下腹腔镜"Y"形聚丙烯网片骶骨阴道固定术,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分别于膀胱阴道间隙和直肠阴道间隙增加植入网片的长度,4例(15.4%)合并中度以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同期行经闭孔无张尿道中段悬吊术(trans-obturator tape,TOT),采用POP-Q分期法和盆底症状影响量表-20(PFDI-20)、盆底障碍影响问卷-7(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12(PISQ-12)分别评价解剖和功能疗效。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6.3±36.6)min,术中出血量(87.3±37.8)ml,术后残余尿量(33.5±13.8)ml。术后POP-Q分期Aa、Ba、C、Ap、Bp各指示点解剖位置中位数分别为-3.0、-3.0、-8.0、-3.0、-3.0 cm,较术前各指示点中位数1.5、3.0、2.0、-2.3、-1.5 cm明显改善(P〈0.05)。术后PFIQ-7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33.3±3.6)分vs.(55.4±2.8)分,t=-27.321,P=0.000];术后PFDI-20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35.4±2.7)分vs.(66.4±3.7)分,t=-35.993,P=0.000];术后PISQ-12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40.8±3.2)分vs.(21.6±3.4)分,t=19.809,P=0.000]。术后26例随访6-25个月,(12.5±6.2)月,无复发、网片侵蚀、性生活不适;2例术后新发SUI,其中1例术后5个月行TOT。术前6例尿失禁,术后3例症状减轻,3例症状加重经功能锻炼后症状减轻。客观治愈率100.0%,功能恢复率80.8%(21/26)。结论 VALS是治疗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重度POP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确切,但可能诱发或加重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阴式辅助下腹腔镜骶骨阴道固定 聚丙烯网片 压力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净上 王慧芬 付秀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中盆腔脏器脱垂为主的患者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进行分度,Ⅲ度及以上者完全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7例...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中盆腔脏器脱垂为主的患者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类法(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进行分度,Ⅲ度及以上者完全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7例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B组19例行经腹阴道骶骨固定术,统计并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阴道弹性良好,性生活满意度无明显差异,A组无复发病例。结论: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骶骨固定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Y型网片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伟芳 罗喜平 范保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14-411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Y型网片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手术操作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Y型网片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28例中重度PO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操作的困难程度,...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Y型网片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手术操作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Y型网片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28例中重度POP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操作的困难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疗效、随访情况,并与同期行阴式子宫切除加前盆或全盆网片悬吊术12例患者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33.5±9.7)min,平均出血量(74±28)m 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2 d,术后平均阴道长度(8.80±0.84)cm,术后疼痛评分(4.28±0.99);阴式组平均手术时间(133.5±16.7)min,平均出血量(150±35)m 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5 d,术后平均阴道长度(6.40±0.35)cm,术后疼痛评分(6.00±1.04);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平均阴道长度,术后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式组的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大于腹腔镜组,术后平均阴道长度小于腹腔镜组,术后3~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POP相关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POP-Q评分较前明显改善;腹腔镜组有一例阴道残端网片外露,保守治疗好转。结论腹腔镜下Y型网片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骶骨固定 盆腔器官脱垂 Y型网片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0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万明 魏炜 +1 位作者 张晓云 佟宝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63-764,共2页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由于保留了部分宫颈,宫颈腺体残留,有发生宫颈癌的潜在危险,近来报道逐渐减少,有专家认为是趋于淘汰的术式。另外本文的子宫切除适应证过宽,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现在保留子宫的微创治疗方法很多,从对技术设备...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由于保留了部分宫颈,宫颈腺体残留,有发生宫颈癌的潜在危险,近来报道逐渐减少,有专家认为是趋于淘汰的术式。另外本文的子宫切除适应证过宽,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现在保留子宫的微创治疗方法很多,从对技术设备要求较高的宫腔镜、诺舒到简单的热球,早已不必做子宫切除;又如子宫肌瘤的子宫如孕7周大小,以什么指征切子宫?刊登此文,以警示读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改良 宫颈癌 腺体残留 潜在危险 治疗方法 保留子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20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邢长英 滕银成 +1 位作者 童剑倩 陆丽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改良CISH(研究组)及35例传统CISH(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①两组中转开腹率均为3%。②研究组手术时间85.36±32.24分钟,少于对照...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改良CISH(研究组)及35例传统CISH(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①两组中转开腹率均为3%。②研究组手术时间85.36±32.24分钟,少于对照组100.56±29.94分钟(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0.62±44.23ml,少于对照组83.36±29.21ml(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22.29±3.42小时,短于对照组38.36±9.34小时(P<0.05);两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残端出血率及术后病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随访,研究组残留宫颈类似正常外观,对照组宫颈成实性组织。结论: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安全、可靠,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且术后有利于进行常规检查,发现病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筋膜内子宫切除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刘恩令 糜若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0-240,共1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LAVH)患者203例,其中常规方法手术98例(常规组),行改良式手术105例(改良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时期的子宫全切开腹手术110例作为对照组(开腹组)。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 改良式手 临床资料 疗效观察 开腹手 子宫全切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子宫腺肌病巨大子宫切除术14例报道 被引量:4
16
作者 邱慧玲 李玉萍 沙爱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58-75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大于12孕周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技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对14例12~18孕周的子宫腺肌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血管的处理和子宫离断方式等步骤进行改良。结果1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子...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大于12孕周子宫腺肌病的手术技巧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对14例12~18孕周的子宫腺肌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血管的处理和子宫离断方式等步骤进行改良。结果14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子宫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60.7±66.1)min,术中出血量(184.3±50.5)ml。结论改良手术步骤后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病巨大子宫切除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改良腹腔镜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子宫切除 中出血量 技巧 子宫血管 中转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慧芳 曾飞 +1 位作者 薛敏 田兴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20例POP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患者(研究组)的临床...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20例POP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因POP行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定期随访,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和盆底疾病生活质量问卷(Pelvic Floor Impact Questionnaire-Short Form 7,PFIQ-7)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术后无近期并发症如出血、肠梗阻、肠道及泌尿系统损伤等,术后随访期间POP无复发,而对照组有1例复发。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PFDI-20和PFIQ-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PFDI-20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POP安全可行,比腹腔镜恢复快,短期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阴道骶骨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改良式与常规大子宫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日利 关棱 +1 位作者 高婷婷 张小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中使用改良套扎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5月-2008年7月我院对163例大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筋膜内次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 intrafascial subtotal hysterectomy,LISH)或腹腔镜次全子宫切...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中使用改良套扎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5月-2008年7月我院对163例大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筋膜内次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 intrafascial subtotal hysterectomy,LISH)或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lly subtotal hysterectomy,LSH),其中改良组85例,在术中边旋切子宫边收紧宫颈管套扎线圈,旋切完毕后打结;常规组78例,术中套扎宫颈管并打结后旋切子宫。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LISH(114.5±22.5)min、LSH(98.4±29.4)min,分别显著短于常规组LISH(166.3±45.1)min、LSH(146.2±32.4)min(t=-6.677,P=0.000;t=-7.034,P=0.000);改良组术中出血量:LISH(78.9±24.4)ml、LSH(69.7±22.3)ml,分别显著少于常规组LISH(211.7±45.6)ml、LSH(189.7±51.2)ml(t=-16.639,P=0.000;t=-13.784,P=0.000)。2组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137例随访6个月,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套扎的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切除 改良套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改良全子宫切除86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洁芳 郑红枫 吕伟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3-684,共2页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近几年腹腔镜下进行该手术已逐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院内推广,目前主要在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CISH)、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1]。我院1996年开展腹腔镜下手术,2000年在浙江省率先开展...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近几年腹腔镜下进行该手术已逐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院内推广,目前主要在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CISH)、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1]。我院1996年开展腹腔镜下手术,2000年在浙江省率先开展腹腔镜下各种子宫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 筋膜内全子宫切除 腹腔镜下手 改良 医院内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双瓣法病灶切除术在弥漫性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琼施 黄秀峰 +2 位作者 张晶 朱丽波 张信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双瓣法病灶切除术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46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应用改良双瓣法病灶切除术,对术后是否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GnRHa治疗3个月组19例、GnRHa治疗6个月组17例、无治疗组10例)患者... 目的:评价改良双瓣法病灶切除术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46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应用改良双瓣法病灶切除术,对术后是否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GnRHa治疗3个月组19例、GnRHa治疗6个月组17例、无治疗组10例)患者的月经量、血清CA125水平、痛经及子宫大小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1、3、6、12、18个月)比较。结果:46例患者无论术后是否进行GnRHa治疗,其3组血清CA125水平、子宫大小、月经量和痛经程度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减少(P<0.001)。术后3个月及以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子宫体积均显著小于其相应术后1个月的子宫体积(P<0.01)。但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术后1、3、6、12、18个月)的月经量、血清CA125水平及痛经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术中与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发生。结论:双瓣法病灶切除术可能是妇女希望保留子宫能很好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一种保守性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瓣法病灶切除 腹腔镜 子宫腺肌病 慢性盆腔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