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铁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开欣 胡采红 +1 位作者 罗涛 魏从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34例)和mCIMT组(3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34例)和mCIMT组(34例)。mCIMT组予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和限制健侧上肢康复技术治疗;综合治疗组在mCIMT组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血清F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FMA评分、MBI评分、血清TRF水平、血清TI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1);综合治疗组NIHSS评分、血清FE水平均低于mCIMT组,FMA评分、MBI评分、血清TRF水平、血清TIBC水平均高于mCIMT组(P<0.01)。综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mCIMT组[91.18%(31/34)vs 70.59%(24/34)](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mCIMT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神经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清铁代谢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醒脑开窍针法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铁蛋白 转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崧华 凌骏麒 +2 位作者 高天昊 黄仪佳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观察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采... 目的观察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每天健侧上肢佩戴约束手套4 h;试验组同时患侧上肢佩戴动态腕手矫形器4 h;每周5 d,连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和握力评估上肢运动功能,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评估动作使用量(AOU)和动作完成质量(QO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情绪变化,采用表面肌电图观察训练前后患/健侧腕背伸肌均方根值(RMS)比。结果治疗后,两组WMFT、ARAT、MAL-QOM、HAMA评分和患/健侧腕背伸肌RMS比均改善(|t|>2.179,P<0.05),试验组WMFT和握力的进步值优于对照组(|t|>2.343,P<0.05);试验组握力、MAL-AOU和HAMD评分均改善(|t|>2.819,P<0.05)。结论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mCIMT可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腕手矫形器 上肢 运动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森田疗法联合正念训练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勤峰 栾玉民 +2 位作者 刘颖 马秀青 任清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索在改良森田疗法基础上联合正念训练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增效作用。方法:广泛性焦虑障碍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成改良森田疗法联合正念训练组(联合组)和改良森田疗法对照组(单一组)各75例,最终联合组65例、单一组66例完成治疗。... 目的:探索在改良森田疗法基础上联合正念训练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增效作用。方法:广泛性焦虑障碍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成改良森田疗法联合正念训练组(联合组)和改良森田疗法对照组(单一组)各75例,最终联合组65例、单一组66例完成治疗。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和改良森田疗法治疗,联合组同时加入正念训练,共5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中文版神经症被束缚自评量表(SSTN)、五维度正念问卷(FFMQ)评估治疗效果。结果:5周治疗后,联合组HAMA、SSTN总分低于单一组,FFMQ总分高于单一组(均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联合正念训练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改良森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改良森田疗法 正念训练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情 潘世琴 王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5-1398,共4页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 CIMT)是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基础上改进而来,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与康复的方法。它对适用对象有功能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训练方案较CIMT更灵活。训练动作、强度、训练及限制时间与频率构成训练方案的主要内容。m...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 CIMT)是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基础上改进而来,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与康复的方法。它对适用对象有功能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训练方案较CIMT更灵活。训练动作、强度、训练及限制时间与频率构成训练方案的主要内容。m CIMT也被用来与其他康复手段联合使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很多;可采用"行为合同"和"运动日志"等方法保证m CIM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上肢 塑性训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沈惠 王光旭 王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6-122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全面收集RCTs临床证据,运用ReMan 5.3.5对符合相同结局指标的RCT进行合并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纳入总样本... 目的:系统评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全面收集RCTs临床证据,运用ReMan 5.3.5对符合相同结局指标的RCT进行合并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纳入总样本量476例。meta分析结果:m-CI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SMD=9.26,I2=99%,P=0.01;ARAT:SMD=8.95,I2=90%,P=0.0001;MAL:SMD=0.98,I2=91.3%,P=0.0007)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亚组分析显示:干预周期“≤2周”(SMD=17.03,I2=92%,P=0.0003)、“2-8周”(SMD=3.65,I2=21%,P=0.01)、“>8周”(SMD=9.68,I2=88%,P=0.005)时m-CIMT对脑卒中患者FMA评分的提高均显著优于常规康复。m-CIMT对病程“≤3个月”(SMD=10.01,I2=88%,P=0.03)、“3-9个月”(SMD=7.27,I2=16%,P=0.0009)的患者FMA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常规康复;患者病程“>9个月”时两种干预方式对FMA评分提高无显著性差异(SMD=10.48,I2=99%,P=0.12)。结论: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m-CIMT相对于常规康复的优越性可能受到患者病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9
6
作者 董婕 吴卫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5-748,共4页
儿童偏瘫是儿童脑损伤后较常见的一种障碍类型。由于多种原因,偏瘫儿童患侧上肢功能改善比较困难,尤其是患手的功能。近年来提出用于儿童的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本文就目前此方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 偏瘫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患侧上肢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贺 柴文刚 +1 位作者 徐国兴 李贞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3-1188,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CIMT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CIMT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10例患者脱落,共收集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采用CIMT,对照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性为主的OT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1d后和治疗结束后30d随访评估2组患者的Wolf运动功能(WMFT)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21d后组内比较,2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1d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0d,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21d后升高(P<0.05),FMA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各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改良CIMT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任务-导向性OT,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康复与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黄冬枚 陆敏灵 +4 位作者 王韵 裴松 陈刚 容根南 李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9-701,721,共4页
目的:了解改良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康复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传统镜像组、改良镜像组,每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传统镜像组采用传统的镜像训练、改... 目的:了解改良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康复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传统镜像组、改良镜像组,每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传统镜像组采用传统的镜像训练、改良镜像组在传统镜像训练的基础上加以音乐干预。干预2周后,比较各组患者患侧上肢肌力、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干预前患侧上肢肌力、FMA、VA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2周后,改良镜像组患者患侧上肢近端肌力分级例数和常规康复组、传统镜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改良镜像组FMA评分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其患侧肩痛VAS评分、SAS和SDS评分低于常规康复组、传统镜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近端肌力与运动功能,缓解肩痛,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镜像疗法 脑卒中 康复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铋剂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虹玉 雷甜甜 +3 位作者 刘家欢 赵颖 杨锦林 马洪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62-1069,1076,共9页
背景目前幽门螺杆菌(H.pylori)耐药率逐年上升,其根除率逐年下降,亟需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探索改良铋剂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和治疗的H.pylor... 背景目前幽门螺杆菌(H.pylori)耐药率逐年上升,其根除率逐年下降,亟需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探索改良铋剂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和治疗的H.pylori感染患者3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铋剂三联方案组(EBA组)和标准铋剂四联方案组(EBAT组),每组180例。EB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3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疗程14 d。EBAT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规格:20 mg/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2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3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 g/次、2次/d,四环素750 mg/次、2次/d,疗程14 d。治疗结束4~8周后行;C/;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者判断为H.pylori根除成功。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259例(EBA组138例,EBAT组121例),复治患者101例(EBA组42例,EBAT组59例)。EBA组治疗完成率为83.3%(150/180,其中初治患者完成112例,复治患者完成38例);EBAT组治疗完成率为86.7%(156/180,其中初治患者完成104例,复治患者完成52例)。两组患者治疗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P=0.376)。对于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按照意向性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69.6%(96/138),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80.2%(97/121),两组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13,P=0.116);按照符合方案集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85.7%(96/112),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93.3%(97/104),两组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5,P=0.072)。对于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按照意向性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54.8%(23/42),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72.9%(43/59),两组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78,P=0.058);按照符合方案集分析(符合方案集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60.5%(23/38),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82.7%(43/52),两组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6,P=0.019)。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中,EBA组治疗前有症状者94例,EBAT组87例,EBA组症状改善率为88.3%(83/94),EBAT组为92.0%(80/87),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7,P=0.639)。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中,EBA组治疗前有症状者35例,EBAT组44例,EBA组症状改善率为88.6%(31/35),EBAT组为75.0%(33/44),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3,P=0.308)。结论对于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改良铋剂三联疗法的H.pylori根除率及症状缓解率不劣于标准铋剂四联方案,可考虑作为新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对于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改良铋剂三联方案症状缓解情况与标准铋剂四联方案相似,但H.pylori感染根除率明显更低,因此,改良铋剂三联方案不适用于复治患者的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改良铋剂三联疗法 抗菌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远程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4
10
作者 方萍萍 邹田子 郑茶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8-80,共3页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接受康复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除常规康复护理外,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基于改良强制性运...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连续性,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接受康复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出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除常规康复护理外,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基于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护理,指导和督导患者进行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采用Fugl-Meyer量表、Carroll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提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指导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远程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鹏 苏春 +5 位作者 邵磊 贾梦怡 王海侠 田斯辕 耿开晴 张亚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7-902,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Ch-QUEST)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1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治疗的40例偏瘫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 目的 探讨基于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Ch-QUEST)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1月在徐州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治疗的40例偏瘫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上肢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Ch-QUEST的mCIMT,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Ch-QUES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Ch-QUEST评分、PDMS-FM原始分评分、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 3.432, P <0.01),且观察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 2.032, P <0.05)。结论 基于Ch-QUEST的mCIMT可改善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森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盛嘉玲 沈怡 +6 位作者 孔令芳 朱岚 顾燕君 陈朋月 王莉 钱倩 钟婉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民政系统精神病院中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对照方法,将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80例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成森田组和对照组,森田组给予改良森田治疗,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民政系统精神病院中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对照方法,将符合慢性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的80例患者按单双号随机分成森田组和对照组,森田组给予改良森田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中第3周末和治疗后,分别用IPROS、SANS和自知力量表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森田组于治疗后其康复效果、阴性症状和自知力的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临床观察森田组患者在注意力、能力、情绪、主动性和认识等方面发生改变。结论:改良森田疗法适用于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的康复期治疗,其作用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森田疗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残留型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赵剑华 张静霞 +3 位作者 彭晓明 王晋阳 黄生辉 张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中医情绪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4月以抑郁症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 =45)和观察组( n =45)。对照组采用帕... 目的:探讨改良中医情绪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在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4月以抑郁症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 =45)和观察组( n =45)。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改良中医情绪疗法治疗,两组均进行1个月治疗,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从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及情绪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CD3 ^+、CD4 ^+、CD8 ^+及CD4 +/CD8 ^+T细胞水平;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恶心、口干、便秘及头晕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目标治疗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及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IL-2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CD3 ^+、CD4 ^+、CD4 ^+/CD8 ^+T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5);CD8 ^+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恶心、口干、便秘及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改良中医情绪疗法联合帕罗西汀用于抑郁症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能提高T淋巴细胞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中医情绪疗法 帕罗西汀 抑郁症 抑郁症状 炎症因子 T淋巴细胞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感知提醒疗法与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上肢功能疗效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安琴 何爱群 +4 位作者 曹海燕 解益 黎景波 聂天翠 应其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对照研究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mCIMT)与感知提醒疗法(sensory cueing treatment, SCT)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招募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 目的:对照研究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mCIMT)与感知提醒疗法(sensory cueing treatment, SCT)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招募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mCIMT组(20例)、SCT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mCIMT组与SCT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连续3周的单侧和双侧上肢强化训练。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上肢功能评估,包括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RAT)、运动活动日志(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评定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mCIMT组与SCT组FMA-UE、ARAT、MAL与MBI得分均明显增加,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mCIMT组MAL使用数量与活动质量评分均优于SCT组,其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SCT组ARAT与MBI得分优于mCIMT组,其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单侧肢体强化训练(如m CIMT)与双侧上肢强化训练(如SCT)均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日常使用频率与运动质量,以及功能性活动表现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 感知提醒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拗植物荔枝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伟 黄春梅 吕柳新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研究了荔枝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 ,在试样制备、电泳及银染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 ,探索出一种可获得稳定、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的方法 .凝胶银染后 ,可分辨蛋白质斑点数约有 30 0个 ,蛋白质等电点在 p H3.5- 9.5,大多在 p H5.0 - 8.0 ... 研究了荔枝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 ,在试样制备、电泳及银染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 ,探索出一种可获得稳定、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的方法 .凝胶银染后 ,可分辨蛋白质斑点数约有 30 0个 ,蛋白质等电点在 p H3.5- 9.5,大多在 p H5.0 - 8.0 ,相对分子质量为 150 0 0 - 90 0 0 0 ,大多为 2 50 0 0 - 7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蛋白质 双向电泳技术 改良疗法 胚胎发育 顽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复发及认知功能影响的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姣 徐康健 +4 位作者 高月 杜洋 徐小童 黄悦勤 季益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1-647,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药物和单用药物对抑郁症患者复发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3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联合MECT组(n=117)和未联合MECT组(n=207)。在基线和... 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药物和单用药物对抑郁症患者复发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3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联合MECT组(n=117)和未联合MECT组(n=207)。在基线和随访5年,两组均完成一般情况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析认知功能与多种变量间的联系。结果:基线时,两组一般资料、MoCA以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5年后,联合MECT组复发率低于未联合MECT组[(37.6%)vs(72.0%),P<0.001],MECT是抑郁症复发的保护因素;[RR(95%CI)=0.52(0.40~0.66)],联合MECT组的MoCA得分低于未联合MECT组[(20.9±3.5)VS.(23.6±4.2),P<0.001]。结论:联合MECT是抑郁症复发的保护因素,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有长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改良电休克疗法 认知功能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