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潘琼 杨琴 刘倩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2022年1~12月,研究者回顾性分析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脑出血术... 目的研究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2022年1~12月,研究者回顾性分析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资料。将应用常规护理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应用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分级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生理状态和昏迷程度。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较干预前改善(P均<0.05)。干预1周后和出院时,相较于同期对照组的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观察组均更优(P均<0.05),且2组均优于干预前(P均<0.05)。结论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中,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分级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生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出血 昏迷 基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 分级护理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评分系统对急诊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吐秀 吕菁君 +1 位作者 魏捷 叶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4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mEDICH)在急诊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sICH)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 目的探讨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mEDICH)在急诊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sICH)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首诊的sICH患者201例,根据其院内死亡或30d内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这4种评分系统不同分值段的病死率差异,并应用ROC曲线比较REMS、MEWS、APACHEⅡ和mEDICH评分评估急诊sICH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院内死亡或30d内死亡与存活的sICH患者的REMS、MEWS、APACHEⅡ和mEDICH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量表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且各分值段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REMS、MEWS、APACHEⅡ和mEDICH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0.777、0.833和0.899。mEDICH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REMS、MEWS和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P<0.01)。结论REMS、MEWS、APACHEⅡ和mEDICH评分均能较好的对急诊sICH患者院内死亡或30d内死亡风险进行预测,以mEDICH的预测能力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快速急诊内科评分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压水平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大东 吴小芳 吴跃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5期255-25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发病24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每小时测一次血压水... 目的通过对我院发病24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每小时测一次血压水平,计算24h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将患者分为三组:MAP≥140mm Hg为血压增高组;90mm Hg<MAP<140mm Hg为血压正常组;MAP≤90mm Hg为血压降低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随访30d患者预后并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年龄、入院24h GCS评分和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血压增高组的年龄和入院24h血肿体积高于血压正常组和血压降低组,血压增高组和血压降低组的入院24h GCS评分低于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共有41人死亡,死亡率为25.95%,血压增高组的30d死亡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P<0.017)。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显示,血压正常组的预后均显著优于血压增高组和血压降低组(P<0.017)。K-M法生存分析显示,血压正常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血压增高组和血压降低组。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积极控制MAP在90~140mm Hg,可以减少继续出血风险,减轻意识障碍,降低30d死亡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 血压 平均动脉压 预后 死亡率 改良Rank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