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部病变的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的应用
1
作者 兰永树 邓明玉 +2 位作者 高礼明 黄新文 唐光才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连续胸部改良式CT增强扫描的病例 12 5例。所有病例在正位定位像上可发现明显的病变。全胸增强扫描前均在病灶中心层面平扫 1~ 3层 ,增强螺旋扫描后再在病灶相应层面... 目的 :探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连续胸部改良式CT增强扫描的病例 12 5例。所有病例在正位定位像上可发现明显的病变。全胸增强扫描前均在病灶中心层面平扫 1~ 3层 ,增强螺旋扫描后再在病灶相应层面加做延迟 2~ 5min的扫描。分析胸部病变改良式动态增强的CT诊断结果 ,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 ,以及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结果 :CT诊断的 12 5例病例 ,除 4例肺癌无法获得病检外 ,116例诊断正确 ,另 5例误诊。误诊主要在于病变自身特殊的病理结构所致 ,而与使用的这种增强扫描方法关系不大。结论 :胸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的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病变 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 影像学诊断 恶性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血清肿瘤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汪毅 梁旭 詹蕊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1700-1704,共5页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血清肿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化疗,观察组接受静脉化疗联合射频... 目的:研究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血清肿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化疗,观察组接受静脉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前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水平、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管性肿瘤标志物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PH、灌注值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血管性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PH、灌注值的水平与血清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管性肿瘤标志物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射频消融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射频消融 ct动态增强扫描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4
3
作者 郭海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CT室进行CT增强检查的病人,将2018年11月—2019年4月的1 96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管理。2019年5月—2019年1... 目的:探讨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CT室进行CT增强检查的病人,将2018年11月—2019年4月的1 96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管理。2019年5月—2019年10月的2 256例病人为试验组,实施链式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病人造影剂外渗率、外渗分级的差异。结果:试验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0.49%)低于对照组(1.78%),试验组外渗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可有效降低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率和外渗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管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外渗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扫描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静 马敏旺 宋国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09-411,共3页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12例,常规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肿瘤中10例显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2例肿瘤直径小于1.5...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特别是CT动态增强扫描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12例,常规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肿瘤中10例显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2例肿瘤直径小于1.5cm,显示均匀强化。结论:渐进性强化是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海绵状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ct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勇 柳学国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2期1276-1278,共3页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动态增强 血流模 PULMONARY MS 影像诊断 动态增强扫描 形态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毛卫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4期1987-1990,1994,共5页
目的:肺癌患者射频消融(RFA)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榆林市第二医院诊断为肺腺癌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RFA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RFA联合GP方案化疗以及单纯GP方... 目的:肺癌患者射频消融(RFA)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榆林市第二医院诊断为肺腺癌的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RFA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RFA联合GP方案化疗以及单纯GP方案化疗。治疗前后,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并计算血流灌注参数,采集血清并检测癌细胞增殖活力分子、血管新生分子、细胞侵袭分子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F、BV、MTT、PS的水平以及血清中CYFRA21-1、SCC-Ag、TK-1、HE-4、TPS、HDGF、VEGF、PCDGF、bFGF、NGAL、MMP7、MMP9、OPN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RFA组患者治疗后BF、BV、MTT、PS的水平以及血清中CYFRA21-1、SCC-Ag、TK-1、HE-4、TPS、HDGF、VEGF、PCDGF、bFGF、NGAL、MMP7、MMP9、OPN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前后CT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变化提示血流灌注显著减少且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血管新生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射频消融术 ct动态增强扫描 增殖 血管新生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仿真膀胱镜检查和CT动态增强扫描对于膀胱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晓峰 孟宪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 :探讨CT仿真膀胱镜检查(CTVE)和CT动态增强扫描(DCECT)对膀胱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2014年本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疾病患者123例,对比DCECT和CTVE对膀胱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和分期准确性。结果:经C... 目的 :探讨CT仿真膀胱镜检查(CTVE)和CT动态增强扫描(DCECT)对膀胱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2014年本院收治的疑似膀胱疾病患者123例,对比DCECT和CTVE对膀胱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和分期准确性。结果:经CT和病理学诊断有47例确诊为患有膀胱恶性肿瘤,共检出61个病灶,病灶大小0.2 cm×0.3 cm^4.1cm×5.4 cm。CTVE和DCECT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5%、94.3%、96.0%和89.4%、92.7%、94.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CT和CTVE对于T1~T3a的检出率分别为67.5%和80.0%,两者具有较为显著差异(χ2=7.547,P=0.006)。两种方法对T3b^T4的检出率都为87.5%(P>0.05)。结论:CTVE与DCECT在膀胱恶性肿瘤诊断价值上各有利弊,联合CTVE与DCECT对膀胱病变进行检查,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诊断信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膀胱镜 ct动态增强扫描 膀胱恶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动态增强CT扫描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遥 吴宁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动态增强ct扫描 影像学诊断 病理生理学 肿瘤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孤立结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的探讨
9
作者 张俭 储成凤 +4 位作者 仲刚才 杨明 陈龙桂 孟爱芳 姚旭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38-1239,共2页
关键词 肺孤立结节 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 影像学诊断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外固定装置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体会
10
作者 许美心 段少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外固定装置 ct动态增强扫描 牛津布 前臂 动态扫描 应用与体会 造影剂 化学疗法 老年癌症患者 使用注意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在CT增强扫描中预防造影剂外渗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江红 许城城 +5 位作者 陈映淳 赵承宽 李海燕 张秋珍 谢金平 陈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CT增强扫描中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对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0 200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 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预注射生理盐水,研究组患者给予脉冲式预注射生理... 目的观察CT增强扫描中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对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10 200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 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预注射生理盐水,研究组患者给予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在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调查患者对CT增强扫描的满意度,在研究时间区间内,记录每2个月中两组内各自发生的医患纠纷频次。结果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在整套检查中表现更高满意度(P <0.05),在本研究期间内研究组内患者与医护人员发生医患纠纷的频次明显减少(P <0.05)。结论脉冲式预注射生理盐水可有效减少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提高CT增强扫描检查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脉冲预注射 造影剂 外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增强CT动态扫描诊断肺内结节性病变的价值
12
作者 何远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6-136,162,共2页
肺内病变的良恶性诊断采用CT平扫很难做出判定,增强CT扫描在肺内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本研究采用常规CT对69例肺内孤立病灶进行增强动态扫描,为肺内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 增强ct扫描 肺内结节性病变 扫描诊断 价值 肺内病变 增强动态扫描 肺内孤立病灶 ct平扫 恶性诊断 常规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病理亚型肾细胞癌11例动态增强CT表现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飞 王娴 +3 位作者 邹佳华 赵祖来 邱林 彭良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总结几种少见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病理亚型肾癌患者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 5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平扫密度不均,1例为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 目的总结几种少见病理亚型肾细胞癌的动态增强CT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病理亚型肾癌患者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 5例乳头状细胞癌,4例平扫密度不均,1例为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少血供表现;4例嫌色细胞癌,3例平扫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Bellini集合管癌,平扫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密度不均,肿瘤界限不清,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延时强化,并侵犯肾周脂肪囊;1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平扫病灶内见多发环形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CT对少见病理亚型肾癌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确诊还应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动态增强ct扫描 病理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的双期动态CT扫描技术
14
作者 覃文 夏承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67-68,82,共3页
根据正常肝组织与肝内占位性病变具有不同血液供应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肝脏双期动态CT 扫描法,并应用于75例肝内占位性病变可疑患者。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和血管瘤方面,此法准确率分别为 96.8%和92.9%,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肝... 根据正常肝组织与肝内占位性病变具有不同血液供应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肝脏双期动态CT 扫描法,并应用于75例肝内占位性病变可疑患者。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在诊断原发性肝癌和血管瘤方面,此法准确率分别为 96.8%和92.9%,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肝脏 CT增强扫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动态ct 肝肿瘤
全文增补中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对检测心肌缺血及与其责任血管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洁 陈宏伟 +1 位作者 方向明 钱萍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探讨二代双源CT负荷动态心肌灌注成像(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责任血管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45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和CT冠脉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 目的:探讨二代双源CT负荷动态心肌灌注成像(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责任血管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45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和CT冠脉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分析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及其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心肌非缺血区心肌血流(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值(1.206 1±0.288 2)ml/(ml·min)与缺血区MBF值(0.826 0±0.221 5)ml/(ml·min)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临床已确诊陈旧性心梗的20例患者均出现心肌灌注缺损,12例重度狭窄者11例可见灌注缺损,9例轻中度狭窄者灌注正常,另4例患者血管虽为轻中度狭窄,但仍出现负荷下的灌注缺损。结论:负荷动态CT-MPI可定量得出心肌血流值,对心肌缺血状况进行评估;心肌灌注情况与血管的狭窄程度基本呈线性相关(P<0.001)。但对一些轻度甚至无血管狭窄的患者,负荷CT-MPI仍检测出小部分的心肌灌注缺损,负荷CT-MPI可检测出隐匿性的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 动态增强扫描 冠心病 双源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CT表现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书德 李恩春 +1 位作者 刘敏 李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在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CT表现,分析并总结各自的特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在增强CT图像上显示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大部分病变动脉期强化具有特征性:中... 目的:探讨在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CT表现,分析并总结各自的特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在增强CT图像上显示动脉期明显强化的肝脏病变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大部分病变动脉期强化具有特征性:中央瘢痕见于肝局灶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肝癌及肝血管瘤,钙化多见于纤维板层样肝癌;动态强化方式"快进快出"的不均匀强化支持肝癌,"快进慢出"强化方式支持血管瘤的诊断,"牛眼征"支持肝转移瘤等;结合其他期CT的表现大多能准确的定性诊断。结论:肝脏病变的动脉期强化特性结合其他期CT表现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病变 螺旋ct 鉴别诊断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肖文莲 罗光华 +3 位作者 李丹 罗明贤 王俊波 陆从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发生机制与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的关系,评价MSCT在诊断TTPV中的优势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8例HCC患者进行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共发现56例TTPV,结合DSA表现综合分析。结果56例TTPV患者在MS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形”、门静脉癌栓内及其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以及肝脏灌注异常等。有3例TTPV在DSA上显示不明显。结论MSCT可判断TTPV的发生机制、供血来源及血供的丰富程度、栓子的良恶性及范围、有否合并APS及分流量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TTPV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癌栓 多层螺旋ct诊断 临床意义 肝细胞癌 肝动脉-门静脉分流 ct动态增强扫描 门静脉内癌栓 肝脏灌注异常 周围组织结构 MSct诊断 发生机制 DSA表现 门静脉扩张 增强表现 增强检查 综合分析 阳性征象 充盈缺损 供血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面CT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晓珠 凌华威 +2 位作者 施卫平 彭承宏 陈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面CT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我们总结分析了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52例接受多层面CT检查的晚期肝病患者。采用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肝脏实质病变及血管变异情况。结... 目的:探讨多层面CT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我们总结分析了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52例接受多层面CT检查的晚期肝病患者。采用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横断面图像+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肝脏实质病变及血管变异情况。结果:其中接受肝移植手术26例,其中有6例肝动脉变异,与术前判断完全吻合。5例门脉癌栓形成及5例血栓形成中各有1例误诊。结论:多层面CT是一种快捷、无创、价廉的检查手段,可为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提供详尽且准确的解剖及病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受体 多层面ct 术前评估 动态增强扫描 血管造影技术 门脉癌栓形成 2004年 2003年 横断面图像 肝移植手术 肝动脉变异 应用价值 肝病患者 ct检查 血管变异 术前判断 血栓形成 检查手段 接受 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卓灵 龚水根 张伟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 图像后处理技术 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动态增强扫描 病理诊断 MSct 空腔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术后复发的CT、US和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20
作者 王滨 周康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2年第2期16-17,共2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再次手术,提高生存率十分重要。影像学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很大帮助。材料与方法本组25例中,男21例,女4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71岁,平均50.4岁。25例HCC原发灶均已切除,整叶切除6例。
关键词 病理对照研究 ct US 原发性肝细胞癌 复发灶 影像学 动态增强扫描 局部切除 肝硬化结节 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