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管理实践 被引量:24
1
作者 邵秀芹 石艳红 +3 位作者 张慧颖 郑茶凤 李晓悦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4-326,332,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实施吞咽管理后其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早期吞咽管理,管理内容包括:...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实施吞咽管理后其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早期吞咽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冷热口腔刷洗、治疗性抚触、改良吞咽注水实验。比较两组患者在第1周、2周及1个治疗疗程后(3周)吞咽动作的产生、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分值的改善;比较1个疗程后(3周)吞咽疗效、口腔清洁度及误吸发生率。结果:康复组实行早期吞咽管理1个疗程(3周)后,产生正常吞咽动作有24例,而对照组仅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比较,SSA评分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评分降低,吞咽能力转好,而对照组评分逐渐增加,吞咽问题更加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吞咽功能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20%,两组吞咽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口腔清洁度比较,康复组口腔清洁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误吸发生者3例,对照组误吸发生者9例,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气管切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实施吞咽管理策略,能及时筛查出吞咽异常者,减少吞咽障碍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改良吞咽注水实验 治疗性抚触 吞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