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彭飞 胡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0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肛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观察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肛裂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周水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切口疼痛、排尿障碍、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周水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6.67±5.06)min、(7.65±3.16)ml、(3.69±1.42)d、(3.92±1.65)d、(4.89±1.76)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周水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54±5.16)min、(8.59±4.10)ml、(4.11±1.53)d、(6.08±1.69)d、(6.98±1.95)d;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周水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30.0%(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疗效显著,手术指标改善明显,并发症较少,具有高度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 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 肛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玥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8期60-62,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肛裂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 目的探究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肛裂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周水肿时间(3.24±1.48)d、创面愈合时间(3.27±1.57)d、住院时间(4.38±1.42)d均短于对照组的(4.27±1.57)d、(7.27±1.74)d、(8.89±3.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裂患者应用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改良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 开放式内括约肌切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肛裂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谢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2期2286-2287,共2页
目的探讨整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肛裂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118例老年性肛裂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及对照组(59例... 目的探讨整体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肛裂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118例老年性肛裂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及对照组(59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基础上开展整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抑郁情绪评分(SDS)与焦虑情绪评分(SAS),术后2、5、7 d的疼痛程度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SDS与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5、7 d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47%)较对照组(23.7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改良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老年性肛裂患者予以整体化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其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纵切内括约肌切断术 老年性肛裂 整体化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纵切横缝术与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对比
4
作者 陈正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3期30-3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纵切横缝术与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远大肛肠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5...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纵切横缝术与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远大肛肠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9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术中需要对切口进行部分缝合,所以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的创面水肿程度总体轻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切口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不禁食不控便的情况下,改良纵切横缝术与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在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并没有明显区别,在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时间方面,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优于改良纵切横缝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纵切 肛裂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慢性肛裂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术后肛门功能影响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唐菊 康进 +10 位作者 赵希忠 李薇 杜勇军 杨军义 赵强 郝亮亮 何涛宏 周策 唐太春 陈敏 毛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8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便情况、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7... 目的:探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便情况、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7d、1月、3月大便顺畅程度,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及治愈率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2组相比,治疗组排便更为顺畅,肛管静息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好,并能有效预防术后排便困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分段切断内括约肌纵切 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强 康进 +5 位作者 陈朝晖 杨军义 毛红 赵希忠 唐平 李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80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以及其预防术后肛门狭窄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采用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80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以及其预防术后肛门狭窄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组)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组)各80例,比较两组肛门狭窄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通畅度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等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术后肛门狭窄评分、排便通畅度及疼痛评分、出血情况、肛缘水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括约肌功能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环状混合痔上,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是一种能有效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发生肛门狭窄的手术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切加选择性内括约肌除术 环状混合痔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纵切横缝术用于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邵明 彭文 刘恒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9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进行治疗;比...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肛门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肛门狭窄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肛门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排便和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肛门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7天肛门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纵切横缝术相比,改良后的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术后 改良纵切 肛门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国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6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6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肛管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水肿重度疼痛发生率(3.61%)、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可有效扩大肛管直径,降低术后切口水肿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与传统肛裂切除术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 水肿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4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杜忠群 李艳德 +3 位作者 王晓林 吴莉娟 付皓 范永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治疗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使用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治疗的4例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恢复正常排便,未出现术后切口水肿等并发症及...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治疗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使用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治疗的4例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恢复正常排便,未出现术后切口水肿等并发症及肛门畸形、肛门缺损等后遗症。[结论]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治疗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的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 可吸收线 改良纵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玉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0期3774-3775,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锥状肛门镜扩肛术治疗,研究组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统计对... 目的研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锥状肛门镜扩肛术治疗,研究组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77%(30/31)高于对照组67.74%(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23%(1/31)低于对照组29.0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纵切 痔术后肛门狭窄 锥状肛门镜扩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禹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 目的: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出血量、便血次数、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患者接受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纵切 慢性肛裂 效果评价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何志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3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常规组采取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 目的:分析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常规组采取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便血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的肛管直径均低于常规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直肠静息压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扩肛 改良纵切 慢性肛裂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裂旷置内括约肌潜剥切扩术229例分析
13
作者 刘文龙 丁凯平 +1 位作者 罗丁 李乾坤 《大连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45-47,共3页
我院自1989年9月至1991年4月采用肛裂旷置内括约肌浅剥切扩术(以下简称肛裂旷置术)治疗肛裂22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女性137例,男性9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以25至50岁最多,计178例。病程最短6个月,... 我院自1989年9月至1991年4月采用肛裂旷置内括约肌浅剥切扩术(以下简称肛裂旷置术)治疗肛裂22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女性137例,男性9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以25至50岁最多,计178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1年,按徐子鹏等标准Ⅱ、Ⅲ期病例共21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括约肌 旷置 肛管皮肤 肛管狭窄 左手食指 徐子鹏 纵切 原肛 单纯 中国肛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建敏 夏永兴 杨春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452-452,436,共2页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Heller手术后常发生感染、瘢痕性再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尤其是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达20%~50%。为此,临床外科医师对手术方式小断进行探索和改进。本研究采用食管胃黏膜外肌层纵切横缝治疗贲门失弛...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Heller手术后常发生感染、瘢痕性再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尤其是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达20%~50%。为此,临床外科医师对手术方式小断进行探索和改进。本研究采用食管胃黏膜外肌层纵切横缝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5例,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手术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 改良 临床外科医师 手术方式 纵切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6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彦超 王伟涛 崔文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7期156-156,共1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肛门括约肌侧切术及肛舒洗剂坐浴治疗陈旧性肛裂64例。结果 64例患者均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治愈时间(18.8±3.4)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可显著缩短治愈时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肛门括约肌侧切术及肛舒洗剂坐浴治疗陈旧性肛裂64例。结果 64例患者均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治愈时间(18.8±3.4)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可显著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改良纵切 中药坐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