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土地改良利用分区方法——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1
作者 万建宏 杨虎德 魏开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7-569,共3页
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土地改良利用为例,选取影响土壤形成和改良利用的5个因子,在分级赋权的基础上,运用Arc GIS软件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土地改良利用分区研究,以期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使改良措施具更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绿洲大型... 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土地改良利用为例,选取影响土壤形成和改良利用的5个因子,在分级赋权的基础上,运用Arc GIS软件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土地改良利用分区研究,以期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使改良措施具更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绿洲大型灌溉农业区进行土地改良利用分区研究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利用分区 ARC GIS 分区模型 土地资源 绿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郊区土壤性状和利用改良分区 被引量:8
2
作者 於忠祥 王虚 +1 位作者 陆业勤 尚昌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本文根据合肥市郊区的成土条件,阐明石质土、粗骨土、黄棕壤、黄褐土、潮土和水稻土的性状和在本区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土壤划分为波状平原黄褐土──水稻土区、近郊环城菜园土熟化区、湖积平原水稻土除渍防涝治潜区、冲积平原... 本文根据合肥市郊区的成土条件,阐明石质土、粗骨土、黄棕壤、黄褐土、潮土和水稻土的性状和在本区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土壤划分为波状平原黄褐土──水稻土区、近郊环城菜园土熟化区、湖积平原水稻土除渍防涝治潜区、冲积平原潮上抗旱防洪区和大蜀山林业土区等五个利用改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郊区 土壤性状 利用改良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西县地力现状和分区改良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3
作者 李志田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7期67-68,共2页
阐述了迁西县自然气候概况、耕地地力等级地域分布,分析了迁西县土壤养分的主要障碍因素,详细介绍了迁西县土壤改良利用分区与区域特点,提出了土壤改良、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迁西县 耕地地力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和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耕地土壤改良分区制图 被引量:7
4
作者 朱磊 盛建东 武红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9,共8页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基于GIS方法对区域内耕地土壤改良利用进行分区。[方法]应用和硕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专题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11728个,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基于GIS方法对区域内耕地土壤改良利用进行分区。[方法]应用和硕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专题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11728个,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12个影响因子,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运用GIS手段实现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空间制图。[结果]和硕县耕地总面积为30 073.32 hm^2,根据地力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一至四级地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47%、34.91%、38.18%和16.43%。[结论]从耕地自然条件出发,得到了和硕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区、耕地土壤微肥改良利用区、耕地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区和耕地土壤不良质地构型的空间分布。和硕县耕地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土壤改良分区的空间表达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耕地地力评价 改良利用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土壤及其农业利用改良区域 被引量:12
5
作者 陆发熹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8年第4期299-308,共10页
综合论述广东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利用改良分区;阐述了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和水稻土等主要土类的性质及利用现状;分析了各个地带、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组合以及土壤利用改良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广东今后土壤资源... 综合论述广东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利用改良分区;阐述了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和水稻土等主要土类的性质及利用现状;分析了各个地带、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组合以及土壤利用改良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广东今后土壤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土壤 土壤分类 土壤利用改良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