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伍炎俊
莫健文
陈少娴
-
机构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中心医院普外科
-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0期85-86,共2页
-
文摘
目的研究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观察组患者进行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2.4±4.0)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2.0±5.8)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42/4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4%(35/4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关键词
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
高位肛周脓肿
临床效果
-
分类号
R657.15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改良的肛瘘切缝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
- 2
-
-
作者
池进有
-
机构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
-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5期40-41,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的肛瘘切缝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改良的肛瘘切缝引流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改良的肛瘘切缝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显著,术后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受到的影响小,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
关键词
切开挂线手术
改良的肛瘘切缝引流术
复杂性肛瘘
-
分类号
R657.1+6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焦强
-
机构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1期54-56,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析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肛瘘患者,以术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各30例。对比组采取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研究组采取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肛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9.06±5.42)min、住院时间(5.39±0.36)d短于对比组的(48.18±6.55)min、(7.22±0.45)d,术中出血量(10.11±1.36)ml少于对比组的(14.07±2.49)ml,疼痛评分(2.46±0.39)分低于对比组的(4.27±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肛门功能评分(0.74±0.26)分低于对比组的(1.11±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比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瘘患者采取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能够优化临床指标,更好的改善肛门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关键词
肛瘘
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肛门功能
并发症
-
Keywords
Anal fistula
Conventional incision and thread-drawing drainage
Modified 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Anal function
Complications
-
分类号
R657.16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