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改性Al_2O_3载体负载Pd碳二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的表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硕 戴伟 +1 位作者 朱警 穆玮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通过氢吸附、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以活性Al2O3为载体的Pd基碳二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及以La改性Al2O3为载体的Pd基碳二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载体中的La与活性组... 通过氢吸附、程序升温还原、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以活性Al2O3为载体的Pd基碳二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及以La改性Al2O3为载体的Pd基碳二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载体中的La与活性组分Pd发生了相互作用,对Pd起到了间隔作用,因而以La改性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Pd分散度高、热稳定性强、对反应物种的选择吸附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Pd催化剂 选择加氢 碳二馏分 La改性al2o3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介孔Al2O3负载的高分散铜基催化剂的结构与催化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于一夫 邹志强 +3 位作者 孟明 谢亚宁 胡天斗 张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228,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CeZr或YCeZr改性的γ-Al2O3负载的系列Cu基催化剂,运用XRD、BET、EXAFS、XPS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中Cu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其还原性能,并与CO的氧化性能相关联。氮气吸附-脱附测试...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LaCeZr或YCeZr改性的γ-Al2O3负载的系列Cu基催化剂,运用XRD、BET、EXAFS、XPS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中Cu物种的存在形式及其还原性能,并与CO的氧化性能相关联。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以及较均一的介孔结构。XRD结果表明,未改性的γ-Al2O3负载的Cu基催化剂经800℃高温焙烧后,Cu物种与载体作用强烈,形成了CuAl2O4尖晶石相,而EXAFS结果显示,助剂改性后的γ-Al2O3负载的Cu基催化剂上Cu物种主要以高分散的CuO形式存在,促进了催化剂对CO的低温氧化性能。H2-TPR结果表明,同一系列样品随焙烧温度提高,CuO的还原温度升高,晶格氧的活动度降低,导致活性的下降。LaCeZr改性的γ-Al2O3负载的铜基催化剂于650℃焙烧后显示出了较强的抗硫和抗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氧化物 Co氧化 al2o3改性 EXA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改性Co/SiO_2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晓瑜 张燚 +1 位作者 鲍骏 TSUBAKI Noritatsu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8-150,155,共4页
采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不同含量Al2O3的Co/SiO2-Al2O3催化剂。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物理吸附(BET)以及原位CO吸附红外光谱(DRIF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2O3的添加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稍有下降,但对孔径分布无明... 采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不同含量Al2O3的Co/SiO2-Al2O3催化剂。采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物理吸附(BET)以及原位CO吸附红外光谱(DRIF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2O3的添加导致催化剂比表面积稍有下降,但对孔径分布无明显影响;随着Al2O3负载量的增加,载体表面钴粒子粒径变小,分散度提高,同时还原度逐步降低;Al2O3改性后催化剂表面CO吸附峰位发生蓝移,并且桥式CO吸附峰强度明显增大,说明Al2O3改性后钴催化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Co/Sio2催化剂 al2o3改性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改性CuO/Fe_2O_3催化剂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性贻 殷玲 +1 位作者 范言语 陈崇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7-763,共7页
采用分步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Al2O3含量(0%-15%(w))的Cu O/Fe2O3催化剂,并进行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评价测试.制得的催化剂中含有复合物Cu Fe2O4,其晶粒尺寸,氧化还原性质和表面Cu分散通过相应表征手段加以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 采用分步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Al2O3含量(0%-15%(w))的Cu O/Fe2O3催化剂,并进行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评价测试.制得的催化剂中含有复合物Cu Fe2O4,其晶粒尺寸,氧化还原性质和表面Cu分散通过相应表征手段加以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Raman)光谱,N2物理吸附,N2O分解和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等表征技术说明适量Al2O3的加入可以促进尖晶石Cu Fe2O4发生由四方相向立方相的转变,阻止催化剂中Cu烧结,增大表面Cu分散,增加弱碱性位点的数量.此外,采用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技术探究改性的Cu O/Fe2O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关联结果发现,Al2O3掺杂在增大铜物种的耗氢量,降低其还原温度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即Al2O3的添加促进Cu O/Fe2O3催化剂中铜铁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结合活性测试和表征结果,适量的Al2O3(10%(w))改性的催化剂具有较小的Cu颗粒尺寸、较大的Cu分散、较强的还原性能、较多数量的弱碱性位点,因此具有更好的初始活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Fe2o4 水煤气变换反应 al2o3改性 Cu分散 弱碱性位点 N2o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_4在Al_2O_3基金属氧化物上的分解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范杰 徐秀峰 牛宪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71-1276,共6页
考察了在无水条件下γ-Al2O3基金属氧化物M-Al2O3(M=Mg、La、Ba、Ce、Ni、P)与CF4反应转化为金属氟化物的反应.结果表明,在所筛选的金属氧化物中,γ-Al2O3的初活性较高,但由于CF4分解时产生的强放热效应使未反应的γ-Al2O3发生了"... 考察了在无水条件下γ-Al2O3基金属氧化物M-Al2O3(M=Mg、La、Ba、Ce、Ni、P)与CF4反应转化为金属氟化物的反应.结果表明,在所筛选的金属氧化物中,γ-Al2O3的初活性较高,但由于CF4分解时产生的强放热效应使未反应的γ-Al2O3发生了"相变,致使CF4转化率急剧下降,反应温度越高,γ-Al2O3的α相变越快,活性下降就越快.CF4在MgO-Al2O3上分解时,Mg物种比Al优先氟化生成了MgF2,Mg物种的氟化反应及其产生的强放热效应使MgAl2O4结构发生了解体.在Al2O3表面负载助剂P、Ni,提高了其热稳定性,抑制了CF4高温分解时未反应的Al2O3发生"相变,使更多的γ-Al2O3参与了CF4分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4分解 al2o3 γ-al2o3的α相变 改性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改性纳米氧化铝填充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牛永平 李香燕 +2 位作者 张军凯 韩明 张永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共4页
合成了含氟分子链接枝改性纳米氧化铝(Al2O3),用接枝改性纳米Al2O3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不同接枝改性纳米Al2O3含量的PTFE/纳米Al2O3复合材料;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接枝改性纳米Al2O3对PTFE/纳米Al2O3复合材... 合成了含氟分子链接枝改性纳米氧化铝(Al2O3),用接枝改性纳米Al2O3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不同接枝改性纳米Al2O3含量的PTFE/纳米Al2O3复合材料;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接枝改性纳米Al2O3对PTFE/纳米Al2O3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接枝改性纳米Al2O3填充PTFE复合材料在保持PTFE低摩擦系数的同时,提高了其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接枝改性纳米al2o3 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丙烯中烃类杂质分析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苏胜利 魏德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0-583,598,共5页
从柱温控制的角度对分析标准推荐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从而保证了正常操作状态下各组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全部符合分析标准的规定;色谱运行时间由原来的40 min减少到20 min,而且达到了丙烯中烃类杂质组分完全分离的色谱效果,实现... 从柱温控制的角度对分析标准推荐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从而保证了正常操作状态下各组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全部符合分析标准的规定;色谱运行时间由原来的40 min减少到20 min,而且达到了丙烯中烃类杂质组分完全分离的色谱效果,实现了一次进样分析。色谱仪的占用由原来的3台减少到1台,降低了分析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度丙烯 中烃类杂质 磷酸三丁酯填充柱 改性al2o3毛细管柱 色谱柱温度 准确度 分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