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改性金属陶瓷刀具切削参数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许育东 刘宁 +2 位作者 李华 谢峰 傅玉灿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98-502,共5页
文章系统地讨论了 Ti( C,N)基金属陶瓷刀具及 YG8刀具切削灰铸铁时的失效形式和磨损机理 ,研究了切削用量、Ni含量及纳米改性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刀具耐用度随切削用量 f、ap及 vc的增大而降低 ,纳米 Ti N改性 Ti C基金属陶... 文章系统地讨论了 Ti( C,N)基金属陶瓷刀具及 YG8刀具切削灰铸铁时的失效形式和磨损机理 ,研究了切削用量、Ni含量及纳米改性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刀具耐用度随切削用量 f、ap及 vc的增大而降低 ,纳米 Ti N改性 Ti C基金属陶瓷刀具的效果明显 ,最后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给出了 Ti( C,N)基金属陶瓷刀具耐用度的广义 Taylor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改性金属陶瓷刀具 切削参数优化 TAYLOR公式 刀具耐用度 失效形式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的纳米TiN改性金属陶瓷刀具的切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光春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7,共4页
文章以纳米TiN改性金属陶瓷刀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变形-大应变、增量理论及拉格朗日算法,建立了Cockcroft&Latham断裂分离及磨损准则的有限元模型,并对AISI1045钢进行切削加工模拟。改变刀具角度,得到不同角度纳米TiN改性金属陶... 文章以纳米TiN改性金属陶瓷刀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变形-大应变、增量理论及拉格朗日算法,建立了Cockcroft&Latham断裂分离及磨损准则的有限元模型,并对AISI1045钢进行切削加工模拟。改变刀具角度,得到不同角度纳米TiN改性金属陶瓷刀具切削过程中的主切削力、温度及后刀面磨损变化曲线,模拟结果与相关切削理论比较吻合。结合刀具磨损SEM形貌,简要分析了此刀具磨损机理。文章的研究能够为后期新型刀具材料的研究开辟了新路径,以期到达缩短研制周期,降低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纳米TiN改性TiC基金属陶瓷 数值模拟 Archard磨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改性氨基硅橡胶膜的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莹 郭猛 +2 位作者 潘阳 任秀秀 钟璟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195,共7页
选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3-[(2-氨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氧烷(NH_(2)-PDMS)两种不同的硅橡胶材料分别与1,4-双(三乙氧基硅基)苯(BTESB)交联,制备铸膜液,采用刮涂法将铸膜液刮涂于聚丙烯腈(PAN)支撑体上制备成膜,并将其应... 选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3-[(2-氨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基)硅氧烷(NH_(2)-PDMS)两种不同的硅橡胶材料分别与1,4-双(三乙氧基硅基)苯(BTESB)交联,制备铸膜液,采用刮涂法将铸膜液刮涂于聚丙烯腈(PAN)支撑体上制备成膜,并将其应用于气体分离。探究硅橡胶材料种类和铸膜液质量分数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金属掺杂对NH_(2)-PDMS进行改性研究,探究不同金属元素对材料结构及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质量分数下,NH_(2)-PDMS膜表现出更大的CO_(2)渗透速率;随着铸膜液质量分数的降低,NH_(2)-PDMS膜的CO_(2)渗透速率逐渐升高;随着金属元素的加入,改性NH_(2)-PDMS膜的CO_(2)渗透速率均增大。当NH_(2)-PDMS铸膜液质量分数为1.0%、加入金属Co时,膜的分离性能最佳,此时CO_(2)的渗透速率达到3.71×10^(-6) mol/(m^(2)·s·Pa),CO_(2)/N_(2)选择性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改性 氨基 硅橡胶膜 气体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离子改性的Cu-SSZ-13催化剂在NH_(3)-SCR脱硝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巍 梁垚城 +8 位作者 伍乔 付业昊 尹艳山 成珊 阮敏 刘涛 周昭仪 张凯凯 李丹聪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79-3891,共13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广泛应用的脱硝技术,其关键在于研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CuSSZ-13分子筛脱硝催化剂因其优异的N2选择性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然而,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存在的抗硫性和水热稳定性不... 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技术是当前广泛应用的脱硝技术,其关键在于研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CuSSZ-13分子筛脱硝催化剂因其优异的N2选择性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然而,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存在的抗硫性和水热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工业应用。为了克服硫氧化物和水热老化对Cu-SSZ-13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可通过向催化剂中引入不同的自由态金属离子来进行改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碱(土)金属离子、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金属离子改性Cu-SSZ-13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抗硫机制和水热稳定性强化方法。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综合利用不同金属离子的特点并结合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制备具有优良抗硫性和水热稳定性的新型Cu-SSZ-13催化剂,明确金属离子在SSZ-13分子筛中的存在形式和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通过实验和计算相结合制备高效的金属离子改性Cu-SSZ-13催化剂以满足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剂 分子筛 金属离子改性 抗硫性 水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改性SAPO-5分子筛催化α-蒎烯异构化制备柠檬烯
5
作者 赖芳 黄金玲 +2 位作者 黄军林 王睿 秦雪琳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2-1716,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SAPO-5分子筛,引入不同金属Me(Me为Mn、Ni、Co、Pr和Cu)对SAPO-5分子筛进行改性,利用XRD、FTIR、SEM、BET、NH_(3)-TPD对金属改性SAPO-5分子筛进行了表征,考察不同金属对分子筛形貌、结构和酸性酸量的影响,并用改性分子... 采用水热法制备SAPO-5分子筛,引入不同金属Me(Me为Mn、Ni、Co、Pr和Cu)对SAPO-5分子筛进行改性,利用XRD、FTIR、SEM、BET、NH_(3)-TPD对金属改性SAPO-5分子筛进行了表征,考察不同金属对分子筛形貌、结构和酸性酸量的影响,并用改性分子筛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探究改性分子筛与合成柠檬烯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金属改性的SAPO-5分子筛均有AFI拓扑结构,但其形貌、结构和酸性酸量会发生变化,催化性能随之变化。其中Pr改性的SAPO-5呈短六棱柱状,比表面积是364 m^(2)/g,孔体积是0.268 cm^(3)/g,酸量784μmol/g。在80℃和PrSAPO-5用量为10%的反应条件下反应8 h,α-蒎烯的转化率可达82.57%,柠檬烯的选择性为5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5 Α-蒎烯 异构化 柠檬烯 金属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铝等双金属改性生物炭同步去除水中As(V)和F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振 罗艳丽 +3 位作者 王美娟 何佳乐 张千 解新哲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8-1320,共13页
针对水体中砷(As)、氟(F)浓度超标,复合污染难处理,造成水污染和难以灌溉利用等问题,本文制备了锆铝等双金属改性生物炭,研究其对水中As和F的吸附效果和吸附机制.研究探索了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H值、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结... 针对水体中砷(As)、氟(F)浓度超标,复合污染难处理,造成水污染和难以灌溉利用等问题,本文制备了锆铝等双金属改性生物炭,研究其对水中As和F的吸附效果和吸附机制.研究探索了初始浓度、吸附时间、pH值、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比表面积仪、红外光谱、X射线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锆铝双金属改性生物炭(ZA-BC)是孔隙结构优良的介孔型生物炭,能在6h内快速吸附水中As、F离子.当初始As、F浓度为1和5mg/L,炭投加量为1g/L时,对As、F的去除率可达98.7%和95.2%.ZA-BC对As、F的最优吸附pH值为4~5,零电荷点pH=9.1,具有较宽的pH值使用范围4.0~9.1,其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动力学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As、F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9.62和28.70mg/g,CO_(3)^(2-)是对吸附效果影响最大的共存离子.ZA-BC对As的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引力和表面络合,对F的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引力和离子交换.羟基(-OH)是吸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金属改性可为炭表面新增大量金属羟基(M-OH),M-OH可通过络合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对As、F进行化学固定.各种综合性测试表明,ZA-BC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去除水中As、F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改性 生物炭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焦及肥煤基过渡金属改性炭材料对煤热解挥发物的催化提质研究
7
作者 王旎晨 王倩 +4 位作者 田茜 闫伦靖 王美君 常丽萍 鲍卫仁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9,共11页
煤热解挥发物的催化提质可提高焦油中的轻质组分含量,有效解决焦油重质组分含量高、管路堵塞和油尘分离困难等问题。以脱灰肥煤和生物质焦为炭源,制备了未金属改性炭材料(AWBC)及过渡金属改性炭材料(NiAWBC,CoAWBC,FeAWBC,CuAWBC)用于... 煤热解挥发物的催化提质可提高焦油中的轻质组分含量,有效解决焦油重质组分含量高、管路堵塞和油尘分离困难等问题。以脱灰肥煤和生物质焦为炭源,制备了未金属改性炭材料(AWBC)及过渡金属改性炭材料(NiAWBC,CoAWBC,FeAWBC,CuAWBC)用于淖毛湖煤热解焦油提质,排除炭材料中固有金属的影响,考察过渡金属改性炭材料对煤热解焦油的影响作用,并使用SEM,XRD,ICP和NH_(3)-TPD等手段对炭材料进行表征,得到炭材料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与AWBC相比,过渡金属改性炭材料由于金属和酸性位点的存在,导致焦油产率降低,气相产率和积碳产率增加,轻质焦油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8.75%,12.50%,16.66%和6.25%,小分子物质(如脂肪烃化合物、1~3环芳烃、单环酚类等)的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一些重质组分的质量分数降低,并且焦油中积碳的无定形炭增加及石墨化程度降低,表明重质组分有转化为较轻组分(如芳烃和酚类等化合物)的趋势;其中,NiAWBC对焦油品质的提升效果最为突出,在NiAWBC作用下轻质化焦油馏分增加明显,小分子单环酚类化合物和小于三环的芳香烃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21.92%和4.44%;过渡金属改性炭材料对焦油提质具有明显作用,其中由于NiAWBC金属位点与强酸性位点的协同作用尤为突出,使其在焦油提质方面具有突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炭材料 金属改性 催化裂解 焦油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改性MPP协效ADP阻燃玻纤增强聚酰胺6
8
作者 何德健 王振华 +3 位作者 刘保英 房晓敏 徐元清 丁涛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827,共10页
将多种金属离子改性的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简称J-MPP,其中,J代表金属离子)与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复配,得到的协同阻燃体系与玻纤增强聚酰胺6(PA6/GF)复合制备了PA6/GF/J-MPP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EDS对J-MPP进行了表征,通... 将多种金属离子改性的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简称J-MPP,其中,J代表金属离子)与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复配,得到的协同阻燃体系与玻纤增强聚酰胺6(PA6/GF)复合制备了PA6/GF/J-MPP复合材料。采用FTIR、XRD、SEM、EDS对J-MPP进行了表征,通过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微型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锥形量热仪、氧指数测定仪、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和热失重分析仪考察了不同J-MPP对PA6/GF/J-M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Mg^(2+)改性的PA6/GF/Mg-M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为148.5 MPa、9184.4 MPa和8.5 kJ/m^(2),比未改性的PA6/GF/MPP复合材料分别提升了6.7%、9.6%和14.9%;PA6/GF/J-MPP复合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阻燃性能,特别是经Al^(3+)表面改性的PA6/GF/Al-MPP复合材料,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达到UL-94的V-0等级,极限氧指数高达31.7%,总热释放量减至139.1 MJ/m^(2),800℃残炭量提升至41.5%,Al-MPP能显著提升PA6/GF复合材料在燃烧时的凝聚相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 协效阻燃 二乙基次膦酸铝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 金属离子改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碳酸盐改性固态胺吸附剂捕集空气中CO_(2)
9
作者 王轶隽 王禹轩 +2 位作者 刘逸航 李新令 黄震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以SBA-15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金属碳酸盐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功能化的复合吸附剂,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金属碳酸盐类型及负载量、PEI负载量对吸附剂吸附CO_(2)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复合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K_(2... 以SBA-15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金属碳酸盐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功能化的复合吸附剂,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金属碳酸盐类型及负载量、PEI负载量对吸附剂吸附CO_(2)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复合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K_(2)CO_(3)负载量(w)5%、PEI负载量(w)50%的条件下制得的K_(5)P_(50)SBA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性能最佳,在温度35℃、CO_(2)体积分数400×10^(-6)、气体流量100 mL/min的条件下吸附180 min后,K_(5)P_(50)SBA对CO_(2)的吸附量为1.92 mmol/g;在SBA-15上负载适量K_(2)CO_(3)有利于扩大吸附剂的孔径,加速CO_(2)在吸附剂内部的扩散,K_(2)CO_(3)表面的碱性位点能够与PEI发生协同作用,增加对CO_(2)的吸附量;K_(5)P_(50)SBA经100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降低至1.61 mmol/g,降幅9.03%,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集 固态胺吸附剂 金属碳酸盐改性 吸附-解吸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的金属阳离子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少强 崔凯 +3 位作者 鲁墨弘 吕芳芳 李柯志 任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7-952,共6页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系列金属阳离子改性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LSX)吸附剂,利用ICP,XRD,SEM等方法对改性吸附剂进行了表征,优化了离子交换条件及干燥工艺,并分析了改性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a-LSX和Sr-LSX有较高的氮气吸...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系列金属阳离子改性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LSX)吸附剂,利用ICP,XRD,SEM等方法对改性吸附剂进行了表征,优化了离子交换条件及干燥工艺,并分析了改性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a-LSX和Sr-LSX有较高的氮气吸附容量,Sr-LSX的氮氧分离效果最好,Ce-LSX更适合用于吸附氧气。在25℃下对LSX进行离子交换和干燥能有效避免分子筛结构破坏,可获得最佳吸附性能和效果。Ca-LSX引入适量Sr后,产品氮气吸附容量略微降低,但氮氧分离系数显著提高,由3.96提升至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氮氧分离 X型分子筛 金属阳离子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改性生物炭吸附水体中磷酸盐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卜子宁 孙洋 +2 位作者 于倩倩 杨天华 李润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13-2417,共5页
水体中过量的磷会严重影响动植物生长,如何有效去除水体中过量的磷酸盐至关重要。吸附法由于其低成本、易操作的优点被广泛关注。生物炭由于其低成本、高稳定性等优点被用作吸附剂。金属改性是一种有效提高生物炭吸附水体中磷酸盐的方... 水体中过量的磷会严重影响动植物生长,如何有效去除水体中过量的磷酸盐至关重要。吸附法由于其低成本、易操作的优点被广泛关注。生物炭由于其低成本、高稳定性等优点被用作吸附剂。金属改性是一种有效提高生物炭吸附水体中磷酸盐的方法。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金属改性生物炭吸附磷酸盐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金属改性前后生物炭吸附磷酸盐的影响因素及其吸附机理。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金属改性 吸附 磷酸盐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ZnZrO_(x)耦合ZSM-5催化CO_(2)加氢制芳烃
12
作者 秘亚鹏 于幸 +2 位作者 卜宪昵 孙予罕 高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8-1049,共12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二氧化碳被快速地排放到大气中,产生诸多环境问题。CO_(2)作为一种重要的碳资源,通过加氢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芳烃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传统上主要靠石油裂解和石脑油重整...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二氧化碳被快速地排放到大气中,产生诸多环境问题。CO_(2)作为一种重要的碳资源,通过加氢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芳烃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传统上主要靠石油裂解和石脑油重整来生产,通过CO_(2)加氢制备芳烃可以有效减缓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但是CO_(2)的惰性强、活化能垒高、C–C偶联精准调控难,使低温CO_(2)加氢制备芳烃的高效催化剂开发存在巨大挑战。目前,采用氧化物–分子筛复合催化剂体系可以将CO_(2)加氢合成甲醇与甲醇制芳烃反应进行耦合,实现CO_(2)加氢直接合成芳烃。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ZnZrO_(x)复合氧化物,并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引入不同过渡金属(Fe、Cu、Co、Ni),随后将其与商用ZSM-5分子筛物理混合制备了M-ZnZrO_(x)/ZSM-5复合催化剂。在275℃、H_(2)/CO_(2)=3、空速为600 m L/(g·h)的反应条件下,采用质量分数为4%的Fe改性的Fe-ZnZrO_(x)与ZSM-5组成的复合催化剂,芳烃选择性高达80.4%,CO_(2)转化率为5.6%,CO选择性为42.2%。进一步探究了ZnZrO_(x)氧化物上Fe含量对复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Fe含量增加有助于提升反应活性与芳烃选择性;当Fe负载量为8%时,芳烃选择性提升至85.0%。这一研究为在温和条件下通过CO_(2)加氢制备芳烃工业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芳烃 复合催化剂 ZnZrO_(x) 金属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金属改性活性炭纤维的脱硫性能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明燕 陈洁 +2 位作者 刘宇程 来安康 丁悦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8-732,共5页
采用浸渍法将金属负载到活性炭纤维(ACF)上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负载金属改性ACF对模型油(二苯并噻吩-正辛烷)的吸附脱硫效果,对比了不同单金属和复合金属盐改性ACF的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g和Zn复合改性的ACF具有最好的脱硫性能;在... 采用浸渍法将金属负载到活性炭纤维(ACF)上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负载金属改性ACF对模型油(二苯并噻吩-正辛烷)的吸附脱硫效果,对比了不同单金属和复合金属盐改性ACF的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g和Zn复合改性的ACF具有最好的脱硫性能;在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2.5 h,油剂质量比为21.5的优化条件下,脱硫率高达97.55%,且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脱硫 活性炭纤维 金属改性 二苯并噻吩 模型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多金属氧簇应用于环己醇选择性催化氧化制取环己酮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世宏 闫绍峰 刘自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1-486,共6页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金属氧簇K9[Sb1.0W9O33],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其改性,得到改性多金属氧簇(CTAB)9[Sb1.0W9O33];以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醇制取环己酮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制备催化剂的原料配比n(Sb)/n(W...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金属氧簇K9[Sb1.0W9O33],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其改性,得到改性多金属氧簇(CTAB)9[Sb1.0W9O33];以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醇制取环己酮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制备催化剂的原料配比n(Sb)/n(W)以及n(H2O2)/n(Cyclohexanol)、n((CTAB)9[Sb1.0W9O33])/n(Cyclohexanol+H2O2)、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Sb)/n(W)=0.11时制得的(CTAB)9[Sb1.0W9O33]催化剂活性最高;氧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H2O2)/n(Cyclohexanol)=1.5、n((CTAB)9[Sb1.0W9O33])/n(Cyclohexanol+H2O2)=0.0012、反应温度353K、反应时间2.0h;在此条件下,环己醇转化率为97.4%,环己酮选择性为99.7%。催化剂经XRD表征,揭示了(CTAB)9[Sb1.0W9O33]的微观结构和内在规律性,掺入少量CTAB,[Sb1.0W9O33]9-保持原来的基本结构,[Sb1.0W9O33]9-与CTAB+之间存在协同效应,有效提高了环己酮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金属氧簇 环己醇 环己酮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条件及金属离子改性对H-MOR分子筛的DME羰基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娜 牛君阳 +2 位作者 刘亚华 谭猗生 李新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504-3510,共7页
详细了考察不同预处理条件及反应温度对丝光沸石(H-MOR)分子筛二甲醚(DME)羰基化制取醋酸甲酯(MA)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中500℃预处理2 h、反应温度为180℃时H-MOR催化剂的DME转化率最高,可达20.5%。虽然... 详细了考察不同预处理条件及反应温度对丝光沸石(H-MOR)分子筛二甲醚(DME)羰基化制取醋酸甲酯(MA)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中500℃预处理2 h、反应温度为180℃时H-MOR催化剂的DME转化率最高,可达20.5%。虽然提高反应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DME转化率,但易产生积炭,快速失活。此外,还考察了金属离子改性对H-MOR催化剂DME羰基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u、Ni、Fe和Co等金属离子交换的H-MOR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IE-Cu催化剂活性最好,DME转化率为36.9%;IE-Ni催化剂的活性最稳定,DME转化率稳定在24.5%。还原温度对IE-Cu催化剂DME羰基化活性有重要影响,450℃还原后的IE-Cu催化剂活性要明显高于300℃还原的IE-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沸石 二甲醚 羰基化 金属离子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改性丝光沸石催化剂上MTG重油中均四甲苯烷基转移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俊华 张侃 +4 位作者 刘平 刘增厚 章斌 孙晓芳 葛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2,49,共6页
采用挤条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种ZSM-5催化剂和四种金属改性的丝光沸石催化剂,采用XRD、低温氮气吸脱附、NH_3-TPD和Py-I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质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MTG重油中均四甲苯烷基转移反应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挤条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种ZSM-5催化剂和四种金属改性的丝光沸石催化剂,采用XRD、低温氮气吸脱附、NH_3-TPD和Py-I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物化性质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MTG重油中均四甲苯烷基转移反应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丝光沸石的孔结构更适合均四甲苯烷基转移反应,HZSM-5的孔径较小且酸性强,更容易堵塞孔道导致催化剂活性快速下降;Mo改性的丝光沸石催化剂具有较多的弱B酸中心,具有良好的烷基转移能力,均四甲苯烷基转移转化率达到39.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转移 均四甲苯 MTG 丝光沸石 金属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气氛中碱金属改性CuAl复合氧化物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英文) 被引量:11
17
作者 潘燕飞 冯鸣 +1 位作者 崔仙 徐秀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1-607,共7页
合成了Cu/Al原子比分别为2.0、3.1、4.1的CuAl类水滑石样品,焙烧得到CuAl复合氧化物。在Cu/Al原子比为3.1的CuAl氧化物表面浸渍碱金属盐溶液,制备改性CuAl复合氧化物,用AES、XRD、FT-IR、BET、H2-TPR、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 合成了Cu/Al原子比分别为2.0、3.1、4.1的CuAl类水滑石样品,焙烧得到CuAl复合氧化物。在Cu/Al原子比为3.1的CuAl氧化物表面浸渍碱金属盐溶液,制备改性CuAl复合氧化物,用AES、XRD、FT-IR、BET、H2-TPR、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CuAl复合氧化物组成、碱金属助剂类型和K的前驱物对改性催化剂在有氧气氛中催化分解N2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K、Cs改性CuAl复合氧化物均提高了催化剂活性,但K助剂的增强效应最显著;钾的不同前驱物改性CuAl复合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有显著差异,加入碳酸钾、草酸钾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而加入醋酸钾、硝酸钾反而降低了催化剂活性。优化出的K改性Cu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含氧含水气氛的N2O分解反应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催化分解 CuAl复合氧化物 金属改性催化剂 助剂类型 K前驱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改性活性炭对分离CH_4/N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连杰 李坚 +1 位作者 马东祝 王洪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25-228,共4页
采用浸渍法将4种不同的金属离子负载改性活性炭,测定甲烷和氮气在改性后的活性炭上的常压吸附穿透曲线和常温变压吸附曲线,研究不同金属改性活性炭对低浓度甲烷(煤矿乏风瓦斯)吸附性能及分离CH4/N2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金属负载改... 采用浸渍法将4种不同的金属离子负载改性活性炭,测定甲烷和氮气在改性后的活性炭上的常压吸附穿透曲线和常温变压吸附曲线,研究不同金属改性活性炭对低浓度甲烷(煤矿乏风瓦斯)吸附性能及分离CH4/N2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金属负载改性后的活性炭对低浓度甲烷的吸附穿出点由长到短依次为:Mg(Ⅱ)>Al(Ⅲ)>Ni(Ⅱ)>Fe(Ⅲ);常温变压吸附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g(Ⅱ)>Al(Ⅲ)>Ni(Ⅱ)>Fe(Ⅲ),最高达到了34ml/g,对分离CH4/N2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Mg(Ⅱ)>Fe(Ⅲ)>Ni(Ⅱ)>Al(Ⅲ)分离系数最高达到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改性 变压吸附(PSA) 吸附量 分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钙双金属改性对HZSM-5分子筛催化甲醇制丙烯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莫建斌 金一粟 周永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16-619,共4页
针对甲醇制丙烯反应体系,研究了不同金属、双金属改性的HZSM-5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钾改性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当钾改性液的质量分数为2%时,改性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以2%K-HZSM-5作为不同钙负载的改性对象。结果表明,钾... 针对甲醇制丙烯反应体系,研究了不同金属、双金属改性的HZSM-5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钾改性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当钾改性液的质量分数为2%时,改性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以2%K-HZSM-5作为不同钙负载的改性对象。结果表明,钾钙共同改性,具有较好的协同改性效果,大大提高了丙烯的选择性,有效的降低了乙烯和副产物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丙烯 HZSM-5分子筛 金属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SZ-13的合成与金属改性及催化MTO性能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飞 李渊 +1 位作者 张岩 谭小耀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以低廉的铜氨络合物(Cu-TEPA)为模板剂,通过原位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u-SSZ-13。考察了两种铜盐和氢氧化钠用量对Cu-SSZ-13的晶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测试了两种铜盐制备的Cu-SSZ-13和金属改性的Cu-SSZ-13在甲醇制烯烃(MTO)中的催化性能。用... 以低廉的铜氨络合物(Cu-TEPA)为模板剂,通过原位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u-SSZ-13。考察了两种铜盐和氢氧化钠用量对Cu-SSZ-13的晶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测试了两种铜盐制备的Cu-SSZ-13和金属改性的Cu-SSZ-13在甲醇制烯烃(MTO)中的催化性能。用XRF、XRD、SEM、N2等温吸附脱附(BET)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度对Cu-SSZ-13的结晶度有很大影响,较高或较低的碱度会导致方沸石杂晶的产生,甚至生成纯相方沸石,n(Na2O)∶n(Al2O3)的较佳值为4.7~5;在MTO反应中,硝酸铜制备的CuSSZ-13的氢转移反应剧烈,反应初期丙烷选择性达到40%,远高于硫酸铜制备的Cu-SSZ-13的丙烷选择性(19%),因此,在抑制副反应发生上,Cu-SSZ-13/Cu SO4要优于Cu-SSZ-13/Cu(NO3)2。锰改性的Cu-SSZ-13明显提高了抗积炭失活能力,在反应温度440℃、质量空速(WHSV)5 h-1条件下,催化寿命从未改性的30 min延长到了6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SZ-13 甲醇制烯烃 铜盐 碱度 金属改性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