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改性腐殖土型红土镍矿中和褐铁型红土镍矿高压浸出液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庆华 王青骜 +3 位作者 董波 郭学益 曾奎彰 许志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54-4264,共11页
以改性腐殖土型红土镍矿作中和剂,在100 mL高压浸出溶液中添加25 g改性腐殖土型红土镍矿、中和反应时间60 min、中和反应温度40℃的条件下对褐铁型红土镍矿高压浸出液进行中和处理,高压浸出液中杂质铁、铝脱除率分别达到98.8%、96.8%,... 以改性腐殖土型红土镍矿作中和剂,在100 mL高压浸出溶液中添加25 g改性腐殖土型红土镍矿、中和反应时间60 min、中和反应温度40℃的条件下对褐铁型红土镍矿高压浸出液进行中和处理,高压浸出液中杂质铁、铝脱除率分别达到98.8%、96.8%,实现了铁、铝等杂质的高效脱除。采用高压酸浸工艺处理中和反应产物中和渣,在浸出温度250℃、浸出时间1 h、硫酸浓度1.2 mol/L、液固比8∶1(mL∶g)的条件下进行高压浸出,中和渣中镍、钴浸出率均达到98%。改性腐殖土型红土镍矿中和高压浸出液-中和渣高压酸浸工艺全流程的镍、钴回收率分别达99.5%、96.8%,实现了物料中镍、钴的高效回收,以及中和反应过程的“零排放”。所开发工艺物料利用率高、环境效益显著、普适性强,符合当前镍、钴金属湿法生产的工艺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腐殖土型红土镍矿 中和反应 高压酸浸 钴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红土型镍矿中镍钴的赋存状态对其回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晨 肖仪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褐铁矿型红土镍矿是一种富含镍、钴、铁的重要资源,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探究红土型镍矿中镍和钴的赋存状态,以深入了解赋存状态对镍和钴回收利用的影响。通过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明确镍和钴主要赋存于褐铁矿、锰的水合氧化物和锰镍矿中... 褐铁矿型红土镍矿是一种富含镍、钴、铁的重要资源,综合利用价值巨大。探究红土型镍矿中镍和钴的赋存状态,以深入了解赋存状态对镍和钴回收利用的影响。通过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明确镍和钴主要赋存于褐铁矿、锰的水合氧化物和锰镍矿中,根据该红土型镍矿特征判断最佳冶炼回收方法为高压酸浸工艺。研究为红土型镍矿的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相关工业应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铁 红土 赋存状态 高压酸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矿制备Fe-Cr-Ni合金 被引量:1
3
作者 薛钰霄 朱德庆 +2 位作者 潘建 游志雄 吕学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494-1506,共13页
我国是不锈钢第一生产大国,但作为冶炼不锈钢主要原料的镍矿及铬铁矿资源贫乏,占红土镍矿资源总量60%以上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与低品位铬铁矿愈发受到关注。同时,不锈钢冶炼通常需先分别生产铬铁和镍铁,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因此,本... 我国是不锈钢第一生产大国,但作为冶炼不锈钢主要原料的镍矿及铬铁矿资源贫乏,占红土镍矿资源总量60%以上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与低品位铬铁矿愈发受到关注。同时,不锈钢冶炼通常需先分别生产铬铁和镍铁,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高。因此,本文基于烧结—高炉工艺,利用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矿低成本地一步制备出了Fe-Cr-Ni合金。通过热力学分析及熔炼参数的优化,重点研究了不同Cr_(2)O_(3)含量的含镍烧结矿(S1:4.84 wt%;S3:7.72 wt%)的熔炼特性。在熔炼时间60 min(S1)/90 min (S3)、熔炼温度1600℃、焦粉用量20 wt%、炉渣碱度1.0的最佳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了铬品位5.6 wt%~9.3 wt%、镍品位1.55 wt%~1.70 wt%、铁品位84 wt%~88 wt%的Fe-Cr-Ni合金,其铬、镍和铁的回收率分别在90%、98%和96%以上。研究表明,含镍烧结矿Cr_(2)O_(3)含量的提高会造成熔炼时间的延长,这不利于焦比的降低与不锈钢产量的提高。在后续研究中,将开发出由含镍烧结矿与含铬球团矿构成的综合炉料结构,以更有效地实现高铬镍铁的冶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炼特性 褐铁红土烧结 FE-CR-NI合金 渣铁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布亚新几内亚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
4
作者 赵宇浩 杨志明 +6 位作者 朱意萍 Kumul CONRAD 杜等虎 Mosusu NATHAN 王天刚 姜瀚涛 姚仲友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汇聚边缘,由3个构造单元组成。巴布亚新几内亚发育两种镍矿化类型。2015—2018年开展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在高地地区、巴布亚半岛和新几内亚群岛采集了1399件水系...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汇聚边缘,由3个构造单元组成。巴布亚新几内亚发育两种镍矿化类型。2015—2018年开展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在高地地区、巴布亚半岛和新几内亚群岛采集了1399件水系沉积物样品。本文研究了巴新镍的地球化学背景、空间分布特征和成矿潜力。巴新镍含量在2.7~2430.0μg/g之间,中位数(地球化学基准值)为42.0μg/g,接近上地壳镍元素丰度,高于欧洲、澳大利亚、北美和中国的镍地球化学基准值。由于广泛发育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由巴布亚褶皱带、新几内亚冲断带、奥罗褶皱带、东部褶皱带、东巴布亚复合地体、巴布亚群岛、伯瓦尼-托里塞利地体和菲尼斯特雷地体组成的中央弧陆碰撞带的镍基准值高于美拉尼西亚岩浆弧。地球化学图中,四月蛇绿岩、马鲁姆蛇绿岩和巴布亚超镁铁质岩带等蛇绿杂岩体与高镍含量的区域具有高度耦合对应关系。通过本次工作,圈定了7处镍地球化学省和8处镍地球化学异常区,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逆冲带。8处异常区均具有发育红土型镍矿的潜力,可作为下一阶段巴新镍矿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 异常 红土 巴布亚新几内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型镍矿床成因的多样性:基于全球尺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付伟 牛虎杰 +2 位作者 黄小荣 杨梦力 陈远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2-849,共18页
红土型镍矿床是全球镍矿成因体系中资源储量最大的一类。为探讨红土型镍矿床成因机制的多样性,基于全球广域尺度,选择以载镍矿物为分类视角,开展铁氧化物型、水镁硅酸盐型和粘土型等3类矿床的对比研究。铁氧化物型矿床在矿化剖面上以铁... 红土型镍矿床是全球镍矿成因体系中资源储量最大的一类。为探讨红土型镍矿床成因机制的多样性,基于全球广域尺度,选择以载镍矿物为分类视角,开展铁氧化物型、水镁硅酸盐型和粘土型等3类矿床的对比研究。铁氧化物型矿床在矿化剖面上以铁质红土层为优势岩(土)相层,以针铁矿为主要载镍矿物,矿石中镍品位偏低但伴生钴矿化。矿床的成矿条件依赖于热带气候环境、稳定大地构造背景、纯橄榄岩母岩和剪切构造带等多种因素的集成耦合。强氧化和水解作用是载镍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发育的主要机制,镍在红土化过程中主要以类质同象进入低结晶度针铁矿晶格或被吸附的方式富集成矿;水镁硅酸盐型矿床以风化壳中出现厚大腐岩层为标志,以镍蛇纹石、镍滑石等水镁硅酸盐矿物为主要载镍矿物相,矿石多为高品位硅镁镍矿。矿床的发育严格受控于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气候环境,与活跃大地构造背景及富镁橄榄岩母岩条件密切相关,属强淋滤表生作用的产物。离子交换作用和次生沉淀作用共同构成了水镁硅酸盐矿床发育的成矿机制;粘土型矿床以红土剖面中出现稳定的粘土矿物层为标志,局限于偏干旱的热带气候背景,与低缓的地形地貌、排水受阻的水文环境及蛇纹岩母岩条件等具有专属性联系,属未遭受充分表生淋滤作用的产物。镍与次生蒙脱石类矿物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是粘土型矿床发育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表生成作用 硅镁 床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苏拉威西岛红土型镍矿的高效快速勘查模式 被引量:13
6
作者 崔敏利 张宝林 +1 位作者 苏捷 徐永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7-422,共6页
金属镍是我国紧缺资源之一,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红土型镍矿,但是由于国外开采,在矿业政策、技术条件、气候条件上面临很多挑战,实施高效、快速、低成本勘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以印尼苏拉威西岛的一个红土型镍矿勘查区为例... 金属镍是我国紧缺资源之一,印度尼西亚拥有丰富的红土型镍矿,但是由于国外开采,在矿业政策、技术条件、气候条件上面临很多挑战,实施高效、快速、低成本勘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文章以印尼苏拉威西岛的一个红土型镍矿勘查区为例,应用高精度磁法勘探,通过分析勘查区磁性特征圈定勘探靶区;对实验室和X-荧光仪分析的样品数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将手持X-荧光分析仪成功应用于镍矿体的现场圈定,从而建立了红土型镍矿的高效、快速、低成本的勘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高精度磁法勘探 X-荧光分析仪 勘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作用下硅镁型红土镍矿的低温还原特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志广 李博 魏永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69-1675,共7页
以含镍0.82%、含铁9.67%的某硅镁型红土镍矿为原料开展氢气低温还原实验研究,考察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氢气浓度及矿物粒度对镍、铁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为600℃、还原时间90 min及氢气浓度为60%(体积分数)的条件下,红... 以含镍0.82%、含铁9.67%的某硅镁型红土镍矿为原料开展氢气低温还原实验研究,考察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氢气浓度及矿物粒度对镍、铁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为600℃、还原时间90 min及氢气浓度为60%(体积分数)的条件下,红土镍矿中镍、铁金属化率分别达到95%和42%。当矿物粒度小于380μm时,矿物粒径对镍、铁金属化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镍铁合金([Fe,Ni])的衍射峰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600℃时达到最大。且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无定型含镁硅酸盐重结晶生成镁橄榄石相,阻碍镍、铁的还原。通过氢气低温还原,矿物中的氧化镍几乎完全还原,部分铁被还原为金属铁与镍形成了镍铁合金,大部分的铁被还原为铁的低价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镁红土 氢气 还原特性 金属化率 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铁型红土镍矿活化预处理后选择性浸出镍钴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玮娇 马保中 +1 位作者 蒋兴明 王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褐铁型红土镍矿为原料,研究了其活化预处理后镍、钴和铁的选择性浸出。考察了温度、时间、液固比、搅拌转速及氟化钠加入量对金属浸出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5℃、浸出时间3h、液固比5∶1(mL/g)、搅拌速度400r/min及NaF... 以褐铁型红土镍矿为原料,研究了其活化预处理后镍、钴和铁的选择性浸出。考察了温度、时间、液固比、搅拌转速及氟化钠加入量对金属浸出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85℃、浸出时间3h、液固比5∶1(mL/g)、搅拌速度400r/min及NaF添加量4%,镍、钴浸出率高达85.62%和94.26%,铁以黄钠铁矾的形式进入渣相,浸出率低至2.43%。活化预处理可以实现褐铁型红土镍矿中镍、钴和铁的选择性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铁红土 水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红土型镍矿风化壳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研究——以菲律宾南部苏里高Pili镍矿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高雅 邓江洪 +2 位作者 杨晓勇 段留安 罗贤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9-1852,共14页
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红土型镍矿产区。在菲律宾南部的苏里高(Surigao)地区广泛分布红土型镍矿床,矿床类型属于含水镁硅酸盐型。笔者等主要通过对菲律宾苏里高地区Pili红土型镍矿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 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红土型镍矿产区。在菲律宾南部的苏里高(Surigao)地区广泛分布红土型镍矿床,矿床类型属于含水镁硅酸盐型。笔者等主要通过对菲律宾苏里高地区Pili红土型镍矿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红土风化壳剖面的矿物学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热带地区红土风化壳的分层特征及元素迁移富集规律。根据矿物组成特征将Pili红土型镍矿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黏土层、红土层、腐岩层以及基岩。其中腐岩层镍含量可达1%以上,是主要的镍含矿层。红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红土层呈现富Fe、Mn贫Si、Mg的特征。上部黏土层相对红土层反而出现富Al、Si、Cr、Ni贫Fe、Mn的特征。区别于常见的红土型镍矿,Pili镍矿红土层反而呈现贫镍的特征。剖面元素迁移率特征显示,黏土层经历了强烈的Si、Mg、Fe、Mn流失,红土层经历了Mg、Si等元素的强烈流失以及Fe、Mn等元素中等程度的流失。下层腐岩层中经历了Fe、Mn、Cr等元素的富集以及镍的强烈富集。由此我们提出三阶段过程来解释Pili红土型镍矿的元素迁移和富集:腐岩发育阶段、红土发育阶段以及晚期溶解再沉淀阶段。腐岩初始发育阶段未发生明显的元素迁移流失。红土初始发育阶段受地表流体的影响发生了强烈的Mg、Si等元素的流失。红土初始形成以后,受热带地区强降水作用影响,后期还原性地表流体不断淋滤使其上部还经历了强烈的Fe、Mn流失而形成黏土层。中部的红土层也相应发生了强烈的镍流失和中等程度的Fe、Mn流失。该阶段强烈的元素迁移可能是热带地区红土型镍矿风化壳所特有的特征。流体淋滤携带的镍逐渐由红土层向下迁移,并以含镍镁硅酸盐的形式最终富集在腐岩层中。本研究的发现对该区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蛇绿岩 超基性岩 风化壳 元素迁移富集 菲律宾 苏里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亚典型红土型镍矿床的成矿特征与找矿思路 被引量:4
10
作者 付伟 牛虎杰 黄小荣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74-775,共2页
镍矿石主要来自2种矿床类型:硫化物型和红土型,其中硫化物型镍占总储量28%,而红土型镍占到72%(Elias,2002)。硫化物型镍矿床品位高、杂质少和易选冶,一直以来是全球镍金属提炼的主要矿石来源。当前,国际上大多数硫化物型镍矿山的资源储... 镍矿石主要来自2种矿床类型:硫化物型和红土型,其中硫化物型镍占总储量28%,而红土型镍占到72%(Elias,2002)。硫化物型镍矿床品位高、杂质少和易选冶,一直以来是全球镍金属提炼的主要矿石来源。当前,国际上大多数硫化物型镍矿山的资源储量已不容乐观,重视红土型镍矿床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Gleeson et al.,2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特征 思路 硫化物 东南亚地区 化类 红土风化壳 超基性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型红土镍矿石的红外光谱研究:印尼与中国不同产地矿石样品的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梦力 付伟 +3 位作者 王葆华 张亚倩 黄小荣 牛虎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1-634,共4页
选择印尼苏拉威西岛Kolonodale和中国云南元江两处红土型镍矿床中的硅酸盐型镍矿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系统对比研究了不同产地红土型镍矿石的矿物学属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硅酸盐型红土镍... 选择印尼苏拉威西岛Kolonodale和中国云南元江两处红土型镍矿床中的硅酸盐型镍矿石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系统对比研究了不同产地红土型镍矿石的矿物学属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硅酸盐型红土镍矿石各自显示出独特的红外光谱特征,这有助于指导对该类型矿石进行分类。其中,印尼Kolonodale矿床的硅酸盐型红土镍矿石可细分为蛇纹石类、蒙脱石+蛇纹石类和硅镁镍矿类等三种不同类型,中国元江矿床的硅酸盐型红土镍矿石可细分为蛇纹石类和滑石+蛇纹石类等两种类型,且元江镍矿石中矿物结晶度普遍优于印尼镍矿石。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在区分矿物多型方面的优势,明确了利蛇纹石是两个矿床中蛇纹石类红土镍矿石的主要矿物类型,而未发现纤蛇纹石和叶蛇纹石存在的明显证据。红外吸收光谱特征还指示,矿石中蛇纹石类载镍矿物在OH摆动带的频率发生变化能指示Ni(Fe)对Mg的类质同象置换。随着Ni(Fe)对Mg置换比例的增大,蛇纹石矿物中的OH摆动带向高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硅镁 蛇纹石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型镍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 被引量:10
12
作者 崔银亮 杨学善 +1 位作者 姜永果 陈艳霞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5,共7页
红土型镍矿占世界上镍矿总储量的85%。近年来,红土型镍矿床找矿勘查工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红土型镍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红土型镍矿床的矿化类型和成矿条件,并归纳出红土型镍矿床7个方面的关键找矿标... 红土型镍矿占世界上镍矿总储量的85%。近年来,红土型镍矿床找矿勘查工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红土型镍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红土型镍矿床的矿化类型和成矿条件,并归纳出红土型镍矿床7个方面的关键找矿标志。红土型镍矿床按其成分和内部结构不同可分为褐铁矿带、粘土带、腐岩带及风化基岩带。根据不同带内镍矿化特征和载镍矿物特征,又可将红土型镍矿化分为硅酸盐型、粘土型和氧化物型3类。红土型镍矿床形成条件分析显示,富镍超基性岩是其形成的物质条件,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是其形成的风化营力条件,地形-地貌和构造组合为镍元素活化-淋滤-沉积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良好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内在的成矿动力,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其形成后的保存提供保障。红土型镍矿床的关键找矿标志主要有富镍超基性岩发育的构造位置、风化壳发育、岩性为超基性岩、有利的地形-地貌、遥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条件 标志 化类 红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褐铁矿型红土镍矿资源化利用与新技术研发现状 被引量:7
13
作者 党晓娥 谭金滔 +2 位作者 卢苏君 张婷 边道超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0,共9页
在分析新能源车发展现状以及对镍钴需求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褐铁矿型红土镍矿资源化利用技术原理、重要技术指标及技术特点,探讨了现有方法的缺点及褐铁矿型红土镍矿资源化利用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指出了其未来资源化利用新方向... 在分析新能源车发展现状以及对镍钴需求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褐铁矿型红土镍矿资源化利用技术原理、重要技术指标及技术特点,探讨了现有方法的缺点及褐铁矿型红土镍矿资源化利用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指出了其未来资源化利用新方向,同时给出了镍铁分离新技术研发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铁红土 资源化利用 铁分离 局限性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型镍钴矿分析样品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装置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振涛 武朝辉 +2 位作者 郭冬发 范光 崔建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5-698,共4页
国内实验室制备红土型镍、钴矿分析样品时,通常是将矿样直接通过磨细或者将矿物的砾石扔掉再进行磨细而制得的,由于矿样含有一定比例的砾石,而砾石的孔隙富集一定量的镍、钴元素,造成评价镍、钴矿床品位偏低的问题。本文将红土型镍钴矿... 国内实验室制备红土型镍、钴矿分析样品时,通常是将矿样直接通过磨细或者将矿物的砾石扔掉再进行磨细而制得的,由于矿样含有一定比例的砾石,而砾石的孔隙富集一定量的镍、钴元素,造成评价镍、钴矿床品位偏低的问题。本文将红土型镍钴矿样品烘干擀细,通过2 mm标准筛筛分,保留筛下样品;将筛上样品置于2 mm的筛子中进行水洗,去除洗后的砾石;经水洗的样品通过研制的样品抽滤装置进行脱水、烘干。然后将筛下样品和制备好的筛上样品混匀,用堆锥四分法进行缩分,经过碎样机磨细使样品粒度达到74μm(200目),制得红土型镍钴矿分析样品。使用研制的样品制备方法制备红土型镍钴矿分析样品,测定镍、钴元素的品位比传统直接磨细制备的样品的测定品位高7%~14%。制备过程无污染、快速、安全、成本低、效率高,制备的分析样品能够准确代表镍钴矿床镍、钴的品位,克服了以往不经水洗直接碎样,使镍钴矿床品位偏低的问题。该制样方法对地质勘探找矿、矿床品位的评价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对镍钴矿床冶炼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分析样品 筛分 制备方法 制备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降温结晶富集回收红土型镍矿中镍的工艺探讨
15
作者 王玲 鲁安怀 +1 位作者 王长秋 李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4-64,共1页
红土型镍矿体主要产于超基性岩上部的红土风化壳中,矿石开采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红土型镍矿中的镍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赋存于次生氧化物及硅酸盐矿物中(Burger,1996;Valix等,2001),导致矿石中镍提取成本大幅上升。虽然红土型镍资源占整... 红土型镍矿体主要产于超基性岩上部的红土风化壳中,矿石开采成本较低;但是由于红土型镍矿中的镍主要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赋存于次生氧化物及硅酸盐矿物中(Burger,1996;Valix等,2001),导致矿石中镍提取成本大幅上升。虽然红土型镍资源占整个陆地镍资源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硫酸盐 资源 富集 降温结晶法 红土风化壳 回收 浸出液 硅酸盐 超基性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结晶法分离富集红土型镍矿酸溶浸出液中镍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王玲 鲁安怀 +2 位作者 宋晓良 李艳 王长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5-980,共6页
红土型镍矿中镍的常压酸溶浸出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红土型镍矿常压硫酸浸出液中镍的分离富集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不同条件的硫酸盐结晶实验表明,红土镍矿硫酸常压浸出液硫酸盐结晶析出晶体主要为MgSO4.H2O。析出晶体中... 红土型镍矿中镍的常压酸溶浸出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红土型镍矿常压硫酸浸出液中镍的分离富集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不同条件的硫酸盐结晶实验表明,红土镍矿硫酸常压浸出液硫酸盐结晶析出晶体主要为MgSO4.H2O。析出晶体中除了金属元素Mg,还有少量的Fe和Ni,并且Fe/Ni较原矿中大大缩小。该硫酸盐析出晶体利于后续处理中金属Ni的进一步富集回收。利用硫酸盐结晶过程富集与回收红土型镍矿常压硫酸浸出液中镍的方法,既减少能源消耗,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成本低廉的绿色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常压酸浸 硫酸盐结晶 分离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铁型红土镍矿低温熟化—常压水浸镍钴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裴彦林 马保中 +2 位作者 金炳界 杨玮娇 魏永刚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2,共5页
在较低温度下采用硫酸低温熟化—水浸工艺处理褐铁型红土镍矿,对熟化—水浸渣进行矿物学表征,并对熟化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土镍矿经过熟化—水浸处理,矿物的矿相发生转变:铁由针铁矿相转变为赤铁矿等铁的氧化物,大部分镍... 在较低温度下采用硫酸低温熟化—水浸工艺处理褐铁型红土镍矿,对熟化—水浸渣进行矿物学表征,并对熟化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土镍矿经过熟化—水浸处理,矿物的矿相发生转变:铁由针铁矿相转变为赤铁矿等铁的氧化物,大部分镍钴矿物转变为硫酸镍和硫酸钴,小部分转变为难溶的铁酸镍和铁酸钴造成镍和钴的损失。硫酸熟化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镍钴硫酸化动力学过程符合典型的多相液固区域反应动力学模型,镍钴硫酸熟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2.4 k J/mol和3.2 k J/mol,这一过程受内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铁红土 低温熟化 动力学 相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铁型红土镍矿湿法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顶 马保中 +1 位作者 王成彦 陈永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1-414,共14页
从褐铁型红土镍矿中提取有价元素,对我国镍、铁、钴等战略金属资源供给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其镍含量低、元素赋存状态复杂,一直作为“呆矿”堆存。硫酸加压浸出工艺是目前处理该矿的主流工艺,但还存在浸出渣难以处置、高压釜易结... 从褐铁型红土镍矿中提取有价元素,对我国镍、铁、钴等战略金属资源供给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其镍含量低、元素赋存状态复杂,一直作为“呆矿”堆存。硫酸加压浸出工艺是目前处理该矿的主流工艺,但还存在浸出渣难以处置、高压釜易结垢等问题。因此,亟待一种新工艺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硫酸法所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褐铁型红土镍矿湿法处理工艺研究进展,并特别介绍了非常规湿法介质处理方法,如硝酸加压浸出、硝酸常压浸出、盐酸浸出工艺,以期为红土镍矿技术研究和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铁红土 湿法冶金 非常规介质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碳烧结的褐铁矿型红土镍矿固结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佳文 陈铁军 +3 位作者 周仙霖 万军营 师本敬 王兆才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为有效降低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碳排放,促进其烧结矿中液相的形成,加强其烧结矿的结构强度,本文采用无碳烧结方法,并基于热力学分析,对该红土镍矿在无碳烧结环境下不同温度、碱度条件的烧结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碳烧结温度... 为有效降低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碳排放,促进其烧结矿中液相的形成,加强其烧结矿的结构强度,本文采用无碳烧结方法,并基于热力学分析,对该红土镍矿在无碳烧结环境下不同温度、碱度条件的烧结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碳烧结温度对其液相生成量有显著影响;碱度的提高可促进FeO进一步熔解进入液相中,铁酸钙类矿物逐步上升,尖晶石类矿物逐渐减少;在碱度高于1.6时,无碳烧结矿随碱度的升高出现了更多的孔洞与裂缝;相同碱度条件下,无碳烧结能够生成足够多的主要液相组分(尖晶石类矿物),其烧结矿微观结构更加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烧结 褐铁红土 热力学分析 固结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铁型高锰红土矿微波预处理-酸浸提取镍钴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慧瑶 魏永刚 +2 位作者 周世伟 李博 石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07-1914,共8页
以褐铁型高锰红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预处理-酸浸工艺提取Ni、Co。对矿样物相组成及Ni、Co、Fe、Mn等主要元素赋存状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探针(EPMA)表征,研究常压条件下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因素对微波预处理矿样... 以褐铁型高锰红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预处理-酸浸工艺提取Ni、Co。对矿样物相组成及Ni、Co、Fe、Mn等主要元素赋存状态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探针(EPMA)表征,研究常压条件下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等因素对微波预处理矿样中Ni、Co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样中镍钴品位较高但物相结构复杂,Ni主要与Mn以NiMn3O7?3H2O形式赋存,Co伴生于针铁矿和碱式氧化锰中;在最优浸出条件下,即硫酸浓度300g/L、浸出时间5h、浸出温度90℃、液固比6∶1(以mL/g计)、搅拌速度280r/min,Ni、Co浸出率分别达到95.4%和97.1%,与相同浸出条件下未经微波处理的矿样相比,Ni、Co浸出率分别提高了69.4%和70.1%,实现镍钴的高效浸出;对比微波处理前后矿样XRD图谱,发现微波作用下矿物中Ni、Fe、Mn等物相结构出现明显转变,利于Ni、Co酸浸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铁红土 微波预处理 硫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