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响应性聚丙烯酸酯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帅 宋雨方 +4 位作者 钟炜锋 龚立昊 张学君 王梁彬 张洪吉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为缩短丙烯酸氨基体系高温固化时成膜时间,采用溶液聚合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引入到聚合物链段中,制备具有温度响应性的水性含羟基聚丙烯酸酯二级分散体,并采用氨基树脂作为固化剂对分散体进行高温交联固化。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 为缩短丙烯酸氨基体系高温固化时成膜时间,采用溶液聚合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引入到聚合物链段中,制备具有温度响应性的水性含羟基聚丙烯酸酯二级分散体,并采用氨基树脂作为固化剂对分散体进行高温交联固化。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较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时,聚合物链段的亲水性降低,疏水基团占主导地位,胶束结构坍塌,使聚合物从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快速失水的效果。固化剂氨基树脂的加入并不影响其LCST,且当水性含羟基聚丙烯酸酯与氨基树脂MR-4608的质量比为8∶1,并在140℃下固化40 min时,涂层的凝胶率达到85.90%,铅笔硬度为3H,附着力为0级,耐水性达到48 h不起泡不脱落,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丙烯酸 温度响应性 临界溶解温度(LCST) 氨基树脂 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炜 李昊 +2 位作者 张炎 许戈文 黄毅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5-881,共7页
将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溶液自由基聚合,用巯基乙醇作为链转移剂调控合成了一定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丙烯酸酯(PA),再与聚氨酯(PU)预聚体反应,在水中分散得到PA-PU-PA三嵌段共聚复合乳液。采用FTIR和1HNMR测试技术对共... 将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溶液自由基聚合,用巯基乙醇作为链转移剂调控合成了一定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丙烯酸酯(PA),再与聚氨酯(PU)预聚体反应,在水中分散得到PA-PU-PA三嵌段共聚复合乳液。采用FTIR和1HNMR测试技术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U与PA质量比的降低,共聚物中丙烯酸酯含量随之增加;PU软硬链段之间的氢键化作用减弱。TEM显示,复合乳胶粒子形态均匀规整,并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改性后的乳胶膜耐水、耐热性能均随着PU/PA质量比的减小而提高,吸水率由25%降低至5%,最大热失重温度由369℃提高至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水性聚氨酯 改性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安秋凤 窦蓓蕾 +1 位作者 胡应燕 孙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5,共3页
将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丙烯酸羟丙酯(Hp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聚氨酯预聚体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丁酮肟(EtAO)进行完全封端,制得新型易去污整理剂聚氨酯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FPUA)。FPUA附着在纤维表面... 将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丙烯酸羟丙酯(HpA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聚氨酯预聚体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丁酮肟(EtAO)进行完全封端,制得新型易去污整理剂聚氨酯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FPUA)。FPUA附着在纤维表面时纤维与空气的界面上富集着疏水的含氟链段,能使整理后棉织物与水的接触角达到146.5°,与油的接触角达到132°;当FPUA用量为1.5g/100mLH2O,使用100℃烘5min后180℃高温焙烘2min的工艺时,疏水性达到95分,疏油等级6级,易去污可达到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改性 氟代聚丙烯酸 疏水 疏油 易去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的合成、表征与膜形态 被引量:10
4
作者 安秋凤 窦蓓蕾 孙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1,108,共7页
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作用下,将1,6-已二异氰酸酯(HDI)与聚乙二醇(PEG-200)在70℃反应合成—NCO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PU),然后滴加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丙烯酸羟丙酯(HPAA)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溶液... 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作用下,将1,6-已二异氰酸酯(HDI)与聚乙二醇(PEG-200)在70℃反应合成—NCO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PU),然后滴加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RfAA)、丙烯酸羟丙酯(HPAA)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在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溶液中聚合反应4~6 h,再经丁酮肟(EtAO)封端,制得了一种新型聚氨酯改性氟代聚丙烯酸酯易去污整理剂(FPUA)。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等对FPUA的结构、成膜形态及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PUA在亲水性纤维织物和单晶硅表面均能形成非单一结构的疏水膜。该膜附着在纤维表面,能使处理后织物表面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46.5°,色拉油的接触角达到132°,且易去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改性氟代聚丙烯酸 膜形态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宁香 叶代勇 陈焕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19-1424,共6页
总结了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PUA)复合乳液(包括PUA共混乳液、PUA共聚乳液、PUA核壳结构乳液、PUA互穿网络乳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详细介绍了近年来PUA复合乳液的新进展,并对PUA复合乳液的发展作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聚丙烯酸(PA) 聚氨酯(PU) 改性 复合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代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其疏水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安秋凤 窦蓓蕾 孙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0,34,共4页
为了提高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将聚氨酯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和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溶液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N-甲基二乙醇胺进行亲水基扩链,通过溶液... 为了提高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将聚氨酯溶液作为反应介质,以丙烯酸十二氟庚酯(FA)和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溶液中进行聚丙烯酸酯自由基聚合,然后用N-甲基二乙醇胺进行亲水基扩链,通过溶液聚合相转化法制得新型阳离子氟代聚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复合乳液。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测定仪分别对复合乳液的结构、乳胶粒形态、膜表面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疏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氟链段成功接入了大分子链中,乳液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在膜材料表面形成了主要由含氟丙烯酸酯链段组成的界面,FA的引入可使复合乳液胶膜与水的接触角(PUA膜与水的接触角)由65°提高至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聚丙烯酸 改性聚氨酯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肼交联改性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沈一丁 郭丹慧 +1 位作者 王海花 费贵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7-82,共6页
采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在合成过程中引入酮单体和肼单体实现酮肼交联改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研究了不同酮单体含量对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及成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 采用原位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在合成过程中引入酮单体和肼单体实现酮肼交联改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研究了不同酮单体含量对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及成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AAM用量的增加,乳液的粘度、粒径得到增大,聚合物的交联密度增强;当DAAM含量为3%时,聚合物的力学性能、耐水性、热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聚丙烯酸 DAAM含量 交联改性 耐水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晓荣 李小瑞 +1 位作者 赖小娟 王小荣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5,共5页
以聚己内酯二元醇(PCL 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2,2-二羟甲基丁酸(DM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WPUA),通过向WPUA中引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可聚合乳化剂... 以聚己内酯二元醇(PCL 100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2,2-二羟甲基丁酸(DM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原料合成水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WPUA),通过向WPUA中引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羟丙基磺酸钠(AHPS),合成了稳定性好、固含量约为43%的可聚合乳化剂作用下的环氧改性聚氨酯/聚丙烯酸(EPUAS)复合乳液。采用FT-IR、TEM、XRD对改性前后乳液和涂膜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GMA及AHPS在不同含量下对WPUA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GMA用量为5%(以丙烯酸单体总质量计,下同)、AHPS用量为2%时,乳液和涂膜的固含量、耐水性、硬度及机械性能等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乳化剂 环氧改性 聚氨酯/聚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杂合分散体的合成 被引量:26
9
作者 傅和青 黄洪 +1 位作者 张心亚 陈焕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500,共6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先用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PU),得到环氧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E)分散体,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得到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WPUEA...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先用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PU),得到环氧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E)分散体,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通过自由基乳液聚合得到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WPUEA)杂合分散体,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粒径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CO/OH总摩尔比、交联剂TMP的量、环氧树脂种类和量、MMA的量等对WPUEA杂合分散体性能以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E20环氧树脂,当-NCO/OH总摩尔比为1.2~1.5,TMP的添加量为4%~8%,E20添加量为4%~6%,MMA添加量为10%~30%时得到WPUEA杂合分散体性能较佳,所得到的水性WPUEA杂合分散体的涂膜硬度为0.73,光泽度达到85,表干时间为30min,冻融循环大于5,同时耐水性和耐溶剂性均得到提高。该产品可以取代溶剂型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环氧树脂 甲基丙烯酸 杂合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0
作者 洪亮 瞿金清 蓝仁华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55-59,共5页
聚氨酯丙烯酸复合乳液兼有聚氨酯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的优良特性,成本较低,广泛用于涂料工业。综述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UA)的制备方法,包括共混交联法、种子乳液聚合法、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乳液共聚合法等。讨论了PUA复... 聚氨酯丙烯酸复合乳液兼有聚氨酯乳液和聚丙烯酸酯乳液的优良特性,成本较低,广泛用于涂料工业。综述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UA)的制备方法,包括共混交联法、种子乳液聚合法、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乳液共聚合法等。讨论了PUA复合乳液的成膜机理、性能及应用。指出PUA乳液的发展趋势为高性能、高固体含量和多功能的交联型复合乳液成为发展的主要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聚丙烯酸 复合乳液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性能研究——丙烯酸树脂分散体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发爱 余彩莉 王云普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5,62,共6页
丙烯酸树脂分散体作为羟基组分与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配漆,制备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研究了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的羟值、酸值、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固化膜的结构,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固化膜的表面形态。结果... 丙烯酸树脂分散体作为羟基组分与亲水改性多异氰酸酯配漆,制备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料,研究了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的羟值、酸值、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固化膜的结构,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固化膜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涂膜的机械性能较好,但耐化学品性和耐水性较差;羟值在100mgKOH/g时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散体 涂膜性能 丙烯酸 双组 性能研究 涂料 玻璃化转变温度 扫描电镜观察 多异氰酸 红外光谱仪 耐化学品性 亲水改性 羟基组 表面形态 机械性能 固化膜 聚氯 耐水性 羟值 配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2
作者 陈梁 吕满庚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9-44,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各类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
关键词 复合乳液 水性聚氨酯 聚丙烯酸 PUA 改性 制备方法 研究 聚氨酯-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芝华 邬花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233-236,共4页
系统地介绍了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PUA)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聚氨酯(PU)和聚丙烯酸酯(PA)的直接掺混法、PU和PA的乳液共聚法、接枝共聚法、互穿网(IPNs)法、核一壳聚合法,以及各方法所得到的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做了简单... 系统地介绍了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PUA)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聚氨酯(PU)和聚丙烯酸酯(PA)的直接掺混法、PU和PA的乳液共聚法、接枝共聚法、互穿网(IPNs)法、核一壳聚合法,以及各方法所得到的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做了简单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改性 制备方法 研究进展 水性聚氨酯乳液 聚丙烯酸 接枝共聚法 聚合法 掺混 PA 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共聚物改性聚氨酯胶粘剂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倘余昌 徐星 倪礼忠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20-624,共5页
以2402酚醛树脂/聚氨酯为胶粘剂组分,得到具有优秀粘接强度的胶粘剂体系.通过自由基无规共聚合的方法合成出一系列不同玻璃化温度(-40~80℃)的聚丙烯酸酯,并对胶粘剂进行改性.结果表明:2402酚醛树脂的适量加入不仅可以改善胶粘剂对被... 以2402酚醛树脂/聚氨酯为胶粘剂组分,得到具有优秀粘接强度的胶粘剂体系.通过自由基无规共聚合的方法合成出一系列不同玻璃化温度(-40~80℃)的聚丙烯酸酯,并对胶粘剂进行改性.结果表明:2402酚醛树脂的适量加入不仅可以改善胶粘剂对被粘面的浸润性、调节胶粘剂的粘度,还可以提高胶粘剂的粘接性能;使T剥离强度达到45 N/cm;而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加入虽然降低了胶粘剂的粘接性能,使T剥离强度降至20~30 N/cm,却可拓宽胶粘剂的阻尼温域,达到50℃.用SEM研究了不同组分对胶粘剂微观形貌的影响,用DMA研究了聚丙烯酸酯的改性对胶粘剂的阻尼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粘剂 丙烯酸共聚物 粘接性能 聚丙烯酸 剥离强度 改性聚氨酯 酚醛树脂 自由基 影响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其荣 杨正龙 +3 位作者 袁俊杰 浦鸿汀 万德成 刘永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并采用扫描电镜、投射电镜、热失重、紫外-可见光吸收和涂膜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对该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聚氨酯分散体及其涂膜的微观结构、热、光和力学等性能...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一种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并采用扫描电镜、投射电镜、热失重、紫外-可见光吸收和涂膜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对该中空二氧化硅微球掺杂聚氨酯分散体及其涂膜的微观结构、热、光和力学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能,中空二氧化硅微球与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协同增强效应。中空二氧化硅微球的掺杂改性不仅能够提高聚氨酯涂膜的耐热性能,显著提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硬度和耐水性,同时该掺杂聚氨酯涂膜还具有优异的抗紫外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水性散体 中空二氧化硅微球 掺杂改性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掺杂改性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其荣 杨正龙 +1 位作者 浦鸿汀 袁俊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66-1370,共5页
采用化学改性方法制备了一种POSS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并采用投射电镜等多种测试手段对POSS掺杂聚氨酯分散体及其涂膜的微观结构、热、光和力学等性能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能(>90 d),P... 采用化学改性方法制备了一种POSS掺杂改性的聚氨酯水性分散体乳液,并采用投射电镜等多种测试手段对POSS掺杂聚氨酯分散体及其涂膜的微观结构、热、光和力学等性能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室温贮存稳定性能(>90 d),POSS与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协同增强效应.POSS的掺杂改性不仅能够提高聚氨酯涂膜的耐热性能,显著提高水性聚氨酯涂膜的硬度和耐水性,同时该掺杂聚氨酯涂膜还具有优异的抗紫外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水性散体 POSS 掺杂改性 乳液 抗紫外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车用水性丙烯酸聚氨酯面漆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瑞宏 郭晓峰 胡中源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68,74,共7页
通过水性羟基丙烯酸二级分散体与低黏度疏水性多异氰酸酯和亲水性多异氰酸酯交联,制备客车用水性丙烯酸聚氨酯面漆,研究了低黏度疏水性多异氰酸酯与亲水性多异氰酸酯质量比、助溶剂种类、流变助剂、-NCO/-OH的物质的量比对漆膜性能的影... 通过水性羟基丙烯酸二级分散体与低黏度疏水性多异氰酸酯和亲水性多异氰酸酯交联,制备客车用水性丙烯酸聚氨酯面漆,研究了低黏度疏水性多异氰酸酯与亲水性多异氰酸酯质量比、助溶剂种类、流变助剂、-NCO/-OH的物质的量比对漆膜性能的影响。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可以得到理想的漆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羟基丙烯酸散体 异氰酸 水性丙烯酸聚氨酯面漆 车用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I三聚体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滕海平 李韶茂 +1 位作者 瞿金清 陈焕钦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5-759,共5页
采用己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HT)合成交联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HPUD),考察了HT添加量对HPUD涂膜的耐水性、耐溶剂性、表干时间、硬度、光泽以及交联度的影响。通过粒径分布仪、热重分析仪(TGA)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对HPUD... 采用己二异氰酸酯(HDI)三聚体(HT)合成交联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HPUD),考察了HT添加量对HPUD涂膜的耐水性、耐溶剂性、表干时间、硬度、光泽以及交联度的影响。通过粒径分布仪、热重分析仪(TGA)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别对HPUD乳液贮存过程中粒径的变化、涂膜热稳定性与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引入质量分数5%~10%的HT可提高聚氨酯涂膜的表干速率和交联度,当w(HT)=10%时,HPUD涂膜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涂膜表干时间为45min,交联度为80%,吸醇率为78%,吸水率为7%。同时还发现,HPUD涂膜硬度上升速率较快,但最终硬度较未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PUD)有所降低;粒径分析表明,当w(HT)≥20%时,HPUD贮存过程中乳液粒径增大,贮存稳定性下降;TGA分析表明,HPUD涂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I三聚体 聚氨酯 交联改性 散体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nB封端改性聚氨酯水分散体及助成膜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雪 钟尚富 +1 位作者 朱延安 瞿金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5-910,共6页
降低水性木器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一元醇对聚氨酯预聚体封端改性,制备聚氨酯水分散体(b-PUD),探讨了封端剂种类、NCO封端度、NCO/OH摩尔比及软段聚多元醇种类等对b-PUD助成膜性能的影响。... 降低水性木器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一元醇对聚氨酯预聚体封端改性,制备聚氨酯水分散体(b-PUD),探讨了封端剂种类、NCO封端度、NCO/OH摩尔比及软段聚多元醇种类等对b-PUD助成膜性能的影响。发现二丙二醇丁醚(DPn B)封端改性b-PUD的助成膜能力最好,且随封端度增加助成膜能力增强;聚醚二元醇为软段合成的b-PUD助成膜能力较聚酯二元醇好,以聚醚N210最好。当封端度80%,NCO/OH摩尔比1.5,制备b-PUD添加量为25%时,复配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MFT)为2.9℃;该b-PUD制备水性透明底漆的VOC含量低至28 g?L?1,其涂膜具有优异的打磨性和高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 封端改性 水性聚氨酯散体 助成膜性能 合成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侧链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与胶膜表面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一娇 王武生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首先采用单端双羟基聚硅氧烷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硅氧烷密集侧链片段,而后与二异氰酸酯、聚醚(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小分子扩链剂合成有机硅侧链密集集中于聚氨酯链段中某些区域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采用GPC追溯了反应过... 首先采用单端双羟基聚硅氧烷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硅氧烷密集侧链片段,而后与二异氰酸酯、聚醚(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小分子扩链剂合成有机硅侧链密集集中于聚氨酯链段中某些区域的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采用GPC追溯了反应过程,采用接触角测定仪、XPS、SEM表征了胶膜表面特性;采用接触角测定仪研究了胶膜在水中浸泡72h后表面疏水性变化。结果表明:密集侧链改性水性聚氨酯胶膜表面有机硅富集程度远高于对应的随机侧链改性水性聚氨酯,同时密集改性水性聚氨酯胶膜在水中浸泡72h后,胶膜表面疏水性保持且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散体 单端双羟基聚硅氧烷 密集侧链 有机硅改性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