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液聚合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TEM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康 储昭琴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7-437,共1页
关键词 离子交换法 乳液聚合法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透射电子显微镜 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Cd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修复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帝伟 刘祎丹 +3 位作者 易春辉 张红岩 邱坤艳 王洋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6-1112,共7页
土壤Cd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钝化修复以其高效、快速、廉价的特点成为了Cd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巯基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GSN)为钝化剂,分别于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进行Cd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修复研究,分析GSN... 土壤Cd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钝化修复以其高效、快速、廉价的特点成为了Cd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巯基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GSN)为钝化剂,分别于实验室及现场条件下进行Cd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修复研究,分析GSN添加对土壤有效态Cd含量、土壤Cd形态分布及小麦籽粒内Cd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室条件下,GSN添加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活性(DTPA浸提态),Cd最高钝化效率可达91.77%;GSN添加量为1%时,土壤中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分别降低69.26%和48.29%,而残渣态Cd含量则增加了143.14%;此外,不同GSN添加量对土壤特征性酶活性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现场试验表明,GSN添加对小麦产量造成的影响不明显,且小麦籽粒中Cd含量可从0.342 mg·kg^-1降低至0.178 mg·kg^-1.由此可知,GSN作为新型钝化剂在Cd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CD 土壤污染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钝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及其对阿维菌素吸附和缓释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春梅 崔海信 +2 位作者 刘琪 孙长娇 黎汉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7-200,共4页
以纳米SiO2为原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具有疏水性的改性纳米SiO2,通过SEM、IR光谱分析以及元素分析,探讨了纳米SiO2改性后的形貌结构变化,以及其对阿维菌素的吸附和缓释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 以纳米SiO2为原材料,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具有疏水性的改性纳米SiO2,通过SEM、IR光谱分析以及元素分析,探讨了纳米SiO2改性后的形貌结构变化,以及其对阿维菌素的吸附和缓释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SiO2分散性和亲油性都有了较好的改善,在乙醇中对阿维菌素的吸附率从13.98%提高到31.36%,并对阿维菌素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在溶出介质中对阿维菌素的控制释放时间可以持续80h,所以,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SiO2可以作为疏水性药物的控释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阿维菌素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的油藏适用性评价与微观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雷天猛 王秀军 +1 位作者 王姗姗 曹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为增强驱油用聚合物的油藏适用性,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评价了一种具有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结构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的溶液特性及其驱油效果。在温度90℃、矿化度20000 mg/L条件下,利用Brookfiled黏度计和安东帕高温高压流变仪MCR... 为增强驱油用聚合物的油藏适用性,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评价了一种具有纳米颗粒/聚合物复合结构的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的溶液特性及其驱油效果。在温度90℃、矿化度20000 mg/L条件下,利用Brookfiled黏度计和安东帕高温高压流变仪MCR,评价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与2种未改性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差异;通过岩心驱替试验,分析了上述3种聚合物的驱油效果;通过微观驱油试验,观察了孔隙模型注入3种聚合物前后原油的分布情况。试验得出,由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更强,分子间网络具有更好的形变恢复能力,其增黏、抗温、抗盐、抗剪切和抗老化等性能与其他2种聚合物相比均有大幅提高。微观驱油效果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可将采收率提高21百分点,高于支化聚合物(13百分点)和线型聚合物(9百分点)。微观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合物可以改善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能大幅减少多孔介质中孤岛状油珠和长条状剩余油的数量,显著降低残余油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聚合物驱 油藏适用性 提高采收率 微观驱油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亚锡和纳米二氧化硅对PET材料表面亲水性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圣文 方亮 +2 位作者 赵欢 吕晓璇 王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3-217,231,共6页
目的提高PET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方法氯化亚锡与PET共混成膜后,采用共混接枝法,在共混膜表面接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出强亲水的PET材料。采用静态接触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手段对PET材料表面进行表征... 目的提高PET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方法氯化亚锡与PET共混成膜后,采用共混接枝法,在共混膜表面接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出强亲水的PET材料。采用静态接触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手段对PET材料表面进行表征。结果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能够成功接枝在氯化亚锡与PET共混材料表面。当氯化亚锡质量分数为0.3%时,共混膜接触角由98°下降到74.5°。共混膜接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20 h时,PET材料表面接触角由74.5°下降到7.8°,亲水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接枝膜浸泡于蒸馏水10 d后,PET材料表面接触角由7.8°上升至34.9°。结论氯化亚锡与PET材料共混,接枝氨基化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后极大地提高了PET材料表面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亲水性 共混 接枝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氯化亚锡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27
6
作者 肖建庄 李标 +2 位作者 张凯建 苏亚武 潘玉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9,共10页
基于新提出的纳米二氧化硅水泥净浆二次改性再生骨料方法,通过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力学试验,获得了不同应变率(10^-5s^-1、10^-3s^-1、10^-1s^-1)、不同改性方法(纳米二氧化硅水泥净浆二次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煤灰复合改性、纳米二氧化... 基于新提出的纳米二氧化硅水泥净浆二次改性再生骨料方法,通过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力学试验,获得了不同应变率(10^-5s^-1、10^-3s^-1、10^-1s^-1)、不同改性方法(纳米二氧化硅水泥净浆二次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煤灰复合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预浸泡)的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对比了改性前后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结果表明,新的改性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准静态下峰值应力提升25.1%,弹性模量增加85.8%。改性后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动态增长因子降低,而峰值应变动态增长因子提高。最后,提出了改性后再生混凝土动态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对比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能为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RAC)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 应力-应变曲线 动态增长因子 动态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裂缝型油藏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凝胶控水增油效果
7
作者 钱真 李晶辉 +5 位作者 吕东方 张雯 甄恩龙 瞿博超 李宗睿 赵光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随着深层裂缝型油藏的开发,水窜现象日益显现,导致地层能量的浪费和采收率的降低。极端非均质性是具有复杂缝网的裂缝型油藏水窜的主要原因,封堵水窜通道迫在眉睫,而堵剂是其核心所在。深层裂缝型油藏具有高温(≥110℃)、高盐(≥20×... 随着深层裂缝型油藏的开发,水窜现象日益显现,导致地层能量的浪费和采收率的降低。极端非均质性是具有复杂缝网的裂缝型油藏水窜的主要原因,封堵水窜通道迫在眉睫,而堵剂是其核心所在。深层裂缝型油藏具有高温(≥110℃)、高盐(≥20×10^(4)mg/L)的特点,普通凝胶难以稳定,因此通过重氮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利用3-氨基,4-羟基苯磺酸在纳米二氧化硅(SiO_(2))中引入羟基和酚羟基结构,合成改性纳米SiO_(2)交联剂,再将其与非离子型聚合物、乌洛托品、对苯二酚反应,制得纳米杂化凝胶。以成胶效果和脱水率为指标,对纳米杂化凝胶的配方进行了优选,评价了其稳定性、黏弹性和封堵性,并依据西北油田典型裂缝型油藏地质模型建立耐温耐压可视化缝网模型,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多轮次堵水效果。结果表明,配方为0.8%非离子型聚合物+0.2%纳米SiO_(2)+0.4%乌洛托品+0.4%对苯二酚的纳米杂化凝胶可在≤140℃范围内保持稳定60 d,脱水率<10%。纳米Si O_(2)显著提高了杂化凝胶的黏弹性。纳米杂化凝胶对不同尺度(1~10 mm)的单裂缝均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在140℃、回压2 MPa、矿化度22×10^(4)mg/L的条件下,通过纳米杂化凝胶多轮次封堵实验可提高缝网模型采收率15.9百分点。纳米杂化凝胶具备优异的耐温抗盐性、黏弹性和长期稳定性,在深层裂缝型油藏中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和提高采收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裂缝型油藏 水窜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杂化凝胶 封堵 控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SiO2/磺化聚苯乙烯-马来酸酐降粘剂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永明 朱红 +3 位作者 王芳辉 黄毅 魏永生 张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8-500,504,共4页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为单体,发烟硫酸为磺化剂,正硅酸乙酯为纳米二氧化硅的前驱体合成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磺化苯乙烯-水解马来酸酐降粘剂。研究了引发剂的浓度,磺化剂的加量,乙酸乙酯的加量等因素对产品产率、产品分子量以及性能的影响...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为单体,发烟硫酸为磺化剂,正硅酸乙酯为纳米二氧化硅的前驱体合成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磺化苯乙烯-水解马来酸酐降粘剂。研究了引发剂的浓度,磺化剂的加量,乙酸乙酯的加量等因素对产品产率、产品分子量以及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分析仪对该纳米复合降粘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降粘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加入0.5%(质量分数)该降粘剂可使7.5%(质量分数)的淡水基浆在常温下的降粘率达到83.3%,经180℃高温老化16h后的降粘率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磺化 聚苯乙烯-马来酸酐 降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纳米SiO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古宁宇 敖鹤 裴建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95-1300,共6页
通过化学方法将具有增塑效果的环状碳酸酯基团引入纳米SiO2表面,并用FTIR与TGA对改性纳米SiO2进行了表征.将改性纳米SiO2添加到以聚氧化乙烯(PEO)为基体的聚合物电解质中,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通过DSC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该聚合物电... 通过化学方法将具有增塑效果的环状碳酸酯基团引入纳米SiO2表面,并用FTIR与TGA对改性纳米SiO2进行了表征.将改性纳米SiO2添加到以聚氧化乙烯(PEO)为基体的聚合物电解质中,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通过DSC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该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热力学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改性纳米SiO2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室温最高离子电导率可达到1.84×10-5 S/cm;具有较高的锂离子迁移数,最高可达到0.49,且具有更好的界面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的改性纳米SiO_2超疏水整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光传 徐丽慧 +3 位作者 李倩 黄长灿 吴魁 王黎明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1,共5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改性剂,在催化剂氨水作用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改性纳米SiO2溶胶,并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构造微观粗糙度,再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对棉织物进行修饰,...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改性剂,在催化剂氨水作用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改性纳米SiO2溶胶,并将其整理到棉织物上构造微观粗糙度,再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对棉织物进行修饰,以两步法制备超疏水棉织物。结果表明,当TEOS质量分数为3%,GPTMS质量分数为2%,氨水2 m L,反应温度30℃时,可制备出稳定分散的改性纳米SiO2溶胶。整理后棉织物的接触角为150.72°,滚动角为9°,沾水等级5级,实现了超疏水效果,且具有一定的耐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整理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溶胶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对PVC/nano-SiO_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文广 时伟 +1 位作者 郧海丽 任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0-72,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聚氯乙烯(PVC)/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加入量小于3%时,Nano-SiO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聚氯乙烯(PVC)/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加入量小于3%时,Nano-SiO2表面改性与否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加入量小于4%时,其表面改性与否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及其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基本没有影响;加入量超过3%后,表面改性Nano-SiO2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冲击性能;加入量超过4%后,表面改性Nano-SiO2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并且它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其与PVC基体间的界面粘结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织物表面疏水功能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朱聪聪 祁小芬 赵玲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8,共6页
为了提升聚酯织物的表面超疏水功能性,采用浸润-固化法对织物进行表面疏水改性整理,对比分析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硬脂酸(PDMS/STA)、聚二甲基硅氧烷-硬脂酸-纳米二氧化硅(PDMS/STA/SiO_(2))改性的涂层织物的微观结构... 为了提升聚酯织物的表面超疏水功能性,采用浸润-固化法对织物进行表面疏水改性整理,对比分析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硬脂酸(PDMS/STA)、聚二甲基硅氧烷-硬脂酸-纳米二氧化硅(PDMS/STA/SiO_(2))改性的涂层织物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分析PDMS/STA/SiO_(2)改性的涂层织物在摩擦、不同液体和紫外线照射等不同条件下的疏水性。结果表明,聚二甲基硅氧烷、硬脂酸和纳米二氧化硅均成功引入纤维织物表面,并制备出3种改性聚酯纤维织物,改性后织物的水接触角、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明显增大;在磨损周次达到700圈时,PDMS/STA/SiO_(2)改性织物的水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1°和17°,表明疏水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PDMS/STA/SiO_(2)改性织物在遇到水、日常饮料(牛奶、咖啡、橙汁、可口可乐)以及酸碱液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时均表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在90 h紫外线照射后的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2°和15°,表明其在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织物 疏水涂层 聚二甲基硅氧烷 硬脂酸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固化SO3H-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油酸甲酯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亚东 郜蕾 +3 位作者 高健 郭孟星 任珂 孙晓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6,180,共7页
以1,3-丙烷磺内酯和巯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球为原料,采用化学键合接枝法获得固化SO3H-功能化离子液体的酸催化材料(SiO2-IL)。采用NMR、FTIR和热分析方法对SiO2-IL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iO2-IL在油酸与甲醇酯化反应中的... 以1,3-丙烷磺内酯和巯基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球为原料,采用化学键合接枝法获得固化SO3H-功能化离子液体的酸催化材料(SiO2-IL)。采用NMR、FTIR和热分析方法对SiO2-IL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iO2-IL在油酸与甲醇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分析了影响其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原因。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自身所具有的酸性以及固化过程中化学键合接枝程度均对其催化性能有所影响。对反应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0℃、n(甲醇)∶n(油酸)=12∶1、m(SiO2-IL)∶m(油酸)=0.09∶1.00、反应时间5 h条件下,油酸甲酯收率最高为94%,催化材料经重复使用5次后,油酸甲酯收率仍可达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烷磺内酯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离子液体 化学键合接枝 油酸甲酯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丙烯酸树脂超疏水材料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少奇 严国超 +2 位作者 岳彪 闫飞 康志勤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5,共5页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丙烯酸树脂,之后与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复合,制备出了新型超疏水材料,并获得了最佳涂层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静态接触角测定仪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丙烯酸树脂,之后与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复合,制备出了新型超疏水材料,并获得了最佳涂层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静态接触角测定仪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能够极大地增加涂层表面的粗糙度,从而使材料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根据Wenzel-Cassie模型原理,材料最终达到了超疏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树脂 改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超疏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