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氯化锌改性稻草秸秆吸附Cu^(2+)的研究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李勇
陈钰
-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6期10773-10775,共3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WJTU09BR166)
-
文摘
[目的]对氮化锌改性稻草秸秆吸附Cu2+进行研究。[方法]选用ZnCl2作为活化剂,用640 W的微波照射稻草秸秆4 min,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吸附剂投加量、pH、吸附时间条件下,改性稻草秸秆对水溶液中Cu2+吸附的效果,并对其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当吸附剂投加量为0.2 g,pH为6时,氯化锌改性稻草秸秆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8 h。改性稻草秸秆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分析表明,△G<0,该吸附反应属于自发反应。[结论]该研究为改性稻草秸秆在含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CU2+
氯化锌
改性稻草秸秆
等温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
Keywords
Cu2 +
ZnC12
Modified rice straw
Isothermal adsorption
Kinetics
Thermodynamics
-
分类号
S216.2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水杨酸改性稻草秸秆对Cu^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吴艳玲
左德松
金梦
-
机构
信阳学院理工学院应用生物化学研究所
-
出处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5,共5页
-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8B150026)
信阳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8LYB06)。
-
文摘
采用水杨酸对稻草秸秆进行改性,研究其对Cu^2+的吸附性能。以制备的吸附剂对Cu^2+的去除率为参考依据,优化吸附剂制备条件,结果显示:稻草秸秆与水杨酸质量比1∶1.5、改性时间120 min、改性温度35℃为最佳制备条件。同时进一步研究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当温度为35℃、pH为5.0、吸附时间为90 min时,0.15 g改性吸附剂对15 mg/L的Cu^2+溶液去除率达92.60%。改性稻草秸秆对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均能描述Cu^2+在改性稻草秸秆上的吸附。
-
关键词
水杨酸
改性稻草秸秆
CU^2+
吸附
-
Keywords
salicylic acid
modified straw
Cu^2+
adsorption
-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稻草秸秆对水中六价铬去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7
- 3
-
-
作者
杨剑梅
高慧
李庭
程刚
-
机构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82,共5页
-
文摘
为实现农业废料资源化,解决水体Cr(Ⅵ)污染的问题,研究了稻草秸秆对水中Cr(Ⅵ)的去除效果。实验考察了pH,温度,溶液初始Cr(Ⅵ)浓度以及稻草秸秆粒径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了稻草秸秆去除Cr(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2.0,温度47℃时,稻草秸秆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在48h内可将100mg/L的Cr(Ⅵ)完全去除。利用酒石酸对稻草秸秆进行化学改性,研究其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以及溶液pH的变化。Cr(Ⅵ)的去除过程中伴随着Cr(Ⅲ)的出现,说明改性稻草秸秆(TARS)不仅可以将Cr(Ⅵ)从溶液中去除,且还可将其转化成低毒的Cr。溶液pH的上升说明Cr(Ⅵ)的去除需要消耗溶液中的H+。通过RS和TARS对Cr(Ⅵ)的热力学吸附过程的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RS和TARS对Cr的吸附均较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其中TARS的最大吸附容量可以达到5.266mg/g。
-
关键词
稻草秸秆
改性稻草秸秆
六价铬
吸附
热力学
-
Keywords
rice straw
chemical modified rice straw
Cr(Ⅵ) adsorption
isotherm
-
分类号
X12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