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植酸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艳娜 林磊 +2 位作者 牛育华 宋洁 吕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37-1542,共6页
以聚己内酯二元醇(PC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基本原料,腐植酸(HA)为改性剂,合成了一系列腐植酸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HAWPU)。采用FTIR、DLS、TGA、SEM、力学分析等对HAWPU进行了结构... 以聚己内酯二元醇(PCL)、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基本原料,腐植酸(HA)为改性剂,合成了一系列腐植酸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HAWPU)。采用FTIR、DLS、TGA、SEM、力学分析等对HAWPU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HA添加量对HAWPU乳液外观、粒径以及成膜吸水率、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WPU乳液都具备良好的粒径分布和贮存稳定性。当HA质量分数为0.3%(占乳液体系总质量)时,HAWPU乳液平均粒径仅为47.60 nm;胶膜的拉伸强度可达52.54 MPa,相比于WPU提高了55.8%;热稳定性也明显提高,质量损失50%(占胶膜热解前质量)的温度为334℃,高于WPU胶膜(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改性水性聚氨酯 热稳定性 拉伸强度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3
2
作者 洪国沈 吴明华 鲍进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73,共6页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剂的拒水性能,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醚N210为原料,羟丙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为改性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单体,三羟甲基丙烷(TMP)为扩链单体,合成含氟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探讨了DMPA用量、改性... 为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剂的拒水性能,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醚N210为原料,羟丙基封端含氟聚硅氧烷为改性剂,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单体,三羟甲基丙烷(TMP)为扩链单体,合成含氟聚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探讨了DMPA用量、改性剂分子质量及用量对其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并将乳液用于织物涂层整理。结果表明:随着DMPA用量增加,乳液稳定性变好,粒径变小,胶膜疏水性变差;随着改性剂分子质量的增大和用量增加,乳液稳定性变差,粒径变大,胶膜疏水性变好;当DMPA用量为5%、改性剂分子质量为1 694、用量为6%时,水性聚氨酯综合性能达到最佳,涂层织物接触角为138.2°,静水压为6.32 kPa。相对未改性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的拒水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水性聚氨酯 含氟聚硅氧烷 乳液 织物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上浆剂对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洁 吴宁 +3 位作者 潘月秀 朱世鹏 焦亚男 陈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62-1767,共6页
使用自行合成的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主要研究了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表面及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静态接触角等... 使用自行合成的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主要研究了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表面及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静态接触角等表征方法对比研究了二次上浆处理前碳纤维(CF)和处理后碳纤维(MCF)的表面形貌、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和浸润性的变化,并通过单纤维破碎实验和短梁剪切法,研究了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EWPU上浆处理后碳纤维表面O/C值增加了39.13%,表面活性官能团的含量增加了14.97%,碳纤维与树脂的初始和稳态接触角分别减小了19.41%和20.59%,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单丝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增加了13.42%和1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上浆剂 二次上浆 氰酸酯树脂 碳纤维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高交联度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新宇 王彦囡 +3 位作者 班涛 章翌阳 张靖松 朱秀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4,共5页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高交联度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在不同交联度、不同氟含量的条件下,从粒径、凝胶含量和耐水性角度分别对乳液自身性质和固化后的膜的性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极化曲线对改性聚氨酯涂层的实际防腐性能和机...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高交联度的氟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在不同交联度、不同氟含量的条件下,从粒径、凝胶含量和耐水性角度分别对乳液自身性质和固化后的膜的性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极化曲线对改性聚氨酯涂层的实际防腐性能和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含量为5%,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含量为7.5%时,改性聚氨酯膜交联度较高,耐水性优异,制备的涂层对金属基体具有出色的保护效果,其防腐性能略优于商用氟碳涂层,展现出了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也为日后防腐涂层的分子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水性聚氨酯 耐腐蚀性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的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抗皱整理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超 邢建伟 徐成书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5-38,56,共5页
研究了嵌段聚醚氨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在棉织物抗皱整理中的应用,采用乳液粒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热稳定性测试(TG)、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等手段,对自制的改性WPU乳液及棉纤维整理前后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优... 研究了嵌段聚醚氨基硅油改性水性聚氨酯在棉织物抗皱整理中的应用,采用乳液粒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热稳定性测试(TG)、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等手段,对自制的改性WPU乳液及棉纤维整理前后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优化工艺为:改性WPU 50/L,渗透剂JFC 0.5%(omf);优化整理工艺为:二浸二轧(轧余率85%),预烘(80℃,2 min),焙烘(150℃,3 min)。整理后的棉织物抗皱性和手感改善明显,且白度、强力和透气性等达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皱整理 改性水性聚氨酯 嵌段聚醚氨基硅油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绒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抗起球泡沫整理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明星 吴越 +3 位作者 刘小川 吴静怡 孙庆诚 毕曙光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3,共5页
文中研究了有机硅改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CPSU)的发泡体系(树脂浓度、发泡剂及稳泡剂的种类与浓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将所得泡沫以泡沫微涂层的形式处理在羊绒针织物表面,并测试了整理后羊绒针织物的抗起球性能、手感及表面形貌。结果... 文中研究了有机硅改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CPSU)的发泡体系(树脂浓度、发泡剂及稳泡剂的种类与浓度)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将所得泡沫以泡沫微涂层的形式处理在羊绒针织物表面,并测试了整理后羊绒针织物的抗起球性能、手感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采用7 g/L月桂基甜菜碱为发泡剂、7 g/L阳离子改性瓜尔胶为稳泡剂,对自制的CPSU(60 g/L)进行发泡,泡沫消泡比为50.00%时的泡沫寿命为17min;采用此泡沫对羊绒进行微涂层,当增重率为2.00%左右时,其抗起球等级可提升2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 发泡 羊绒 泡沫微涂层 抗起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紫外水性聚氨酯施胶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艳娜 林磊 +2 位作者 牛育华 宋洁 张星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共7页
以自制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为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改性剂,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UVWPU)。采用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紫外光谱等对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将... 以自制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为水性聚氨酯抗紫外改性剂,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UVWPU)。采用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紫外光谱等对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将UVWPU应用于纸张表面施胶,探讨了UVWPU对纸张表面施胶性能的影响。核磁氢谱、红外光谱分析表明UV-531已成功制备并引入到UVWPU分子链上;当UV-531用量为2.0%时,UVWPU平均粒径为54.89nm,紫外吸光度为0.48,与纯水性聚氨酯乳液相比提升了585.7%。当UV-531用量为1.0%时,纸张的抗张指数及耐折度最好,分别为50.7N·m/g和76次,相比于原纸分别提高67.9%和61次,白度损失降低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 改性水性聚氨酯 施胶剂 水性 抗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防火涂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严洪 郑康奇 +1 位作者 胡志刚 姜宏伟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8-1071,共4页
在硅溶胶改性水性聚氨酯(WPU)的基础上,添加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进行阻燃改性,配以防沉降剂、成膜助剂和消泡剂经球磨工艺处理,制得水性聚氨酯防火涂料。测试结果表明:涂料具有良好的抗沉降性,固化时间较短,其固化后的膜层表现出良好... 在硅溶胶改性水性聚氨酯(WPU)的基础上,添加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进行阻燃改性,配以防沉降剂、成膜助剂和消泡剂经球磨工艺处理,制得水性聚氨酯防火涂料。测试结果表明:涂料具有良好的抗沉降性,固化时间较短,其固化后的膜层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热稳定性、耐水性和附着力。当WPU、硅溶胶、MCA质量比为49∶21∶30时,耐燃时间可达521s,硬度为B,附着力为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硅溶胶改性水性聚氨酯 防火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H改良砾石石渣边坡渗漏效果的现场试验
9
作者 盖皓茜 陈群 +2 位作者 李露 周成 罗祺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目的]探究添加不同浓度的改性亲水性聚氨酯树脂(W-OH)溶液对砾石石渣坡面渗漏的改良效果,为改良粗粒石渣的渗漏性能,减少其水分漏失以及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广西石漠化地区某公路石渣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边坡现场... [目的]探究添加不同浓度的改性亲水性聚氨酯树脂(W-OH)溶液对砾石石渣坡面渗漏的改良效果,为改良粗粒石渣的渗漏性能,减少其水分漏失以及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广西石漠化地区某公路石渣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边坡现场采用不同的来流量对添加不同浓度W-OH溶液的石渣坡面开展人工径流入渗试验。[结果]未经W-OH溶液处理的边坡渗漏严重,当来流量大于30 L/min时可形成坡面径流。且来流量为30 L/min时径流率仅占来流量的18.3%,有81.7%的水从坡体渗漏流失。经W-OH溶液处理后坡面的稳定径流率和稳定入渗率均随来流量和W-OH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用3%~6%浓度的W-OH溶液处理后坡面的稳定径流率较未处理坡面提高了200%~385.5%,且W-OH溶液的浓度越高,对坡面的处理效果越好。入渗径流比随来流量和W-OH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采用W-OH溶液处理后可有效减少粗粒石渣边坡的渗漏量,提升坡体的保水能力,有助于边坡植被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边坡 石渣 坡体渗漏 石渣改良 改性水性聚氨酯树脂(W-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FSiPUA乳液的制备及涂膜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新颜 蔡锡松 万彩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9,共7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PPG)、端羟基丙基硅氧烷(PDMS)、三羟甲基丙烷(TMP)、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SiPU)水性分散体;以SiPU为种...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丙二醇(PPG)、端羟基丙基硅氧烷(PDMS)、三羟甲基丙烷(TMP)、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原料,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不饱和双键的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SiPU)水性分散体;以SiPU为种子乳液,加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交联型氟硅改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FSiPUA)复合乳液.考察了HPMA、PDMS和DFMA用量对乳液聚合及涂膜性能的影响,通过马尔文粒度仪、接触角仪、FT-IR、TG-DSC、XPS和AFM等表征了PUA、SiPUA、FSiPUA的乳液特性及涂膜性能.结果表明:当HPMA、PDMS和DFMA用量分别为5.2%、7.0%和20.0%时,可得到耐水性和疏水性良好的交联型FSiPUA复合乳液;HPMA、PDMS和DFMA的引入使涂膜的表面粗糙度增加,吸水率减小,水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强,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 含氟丙烯酸酯 交联型氟硅改性聚氨酯-聚丙烯酸酯 复合乳液 涂膜 水性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羟基聚丙烯酸酯分子量对PUA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陈广美 陈炜 +1 位作者 张明月 黄毅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2090-2095,共6页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醇(PCL)为主要原料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合成端羟基共聚物,两者共聚并在水中分散,得到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PUA)。PUA乳液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当聚丙烯酸酯数均分子量达到...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己内酯二醇(PCL)为主要原料合成聚氨酯预聚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合成端羟基共聚物,两者共聚并在水中分散,得到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PUA)。PUA乳液形貌表征结果表明,当聚丙烯酸酯数均分子量达到9 041时,复合乳液的稳定性变差;复合乳液平均粒径随聚丙烯酸酯(PA)分子量增大而增加,但都小于150 nm,并呈现典型的核壳结构。FTIR测试表明,随着PA链段分子量增大,其氢键相互作用相对减弱。DSC测试显示在PA分子量较低时,PA和PU链段是相容的。TG和拉伸测试结果显示,PUA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 核壳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