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社改官办为民办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金一心 田官荣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60-62,共3页
所谓“民办”,简单地可概括为:社员所有,社员管理,为社员服务。
关键词 改官 贷款损失 个人收人 人均纯收人 山区经济 人事制度 信用管理 人情贷款 县联社 行为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任官制度中的荐举保任法 被引量:4
2
作者 苗书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38-42,共5页
宋代任官制度中的荐举保任法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权高度集中,而无论是皇帝亲自任命高级官员、宰相府堂除中上级官员,还是吏部铨注广大基层官员,都无法对全国几千乃至数万官员的品行和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减少任用过程中的失误... 宋代任官制度中的荐举保任法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权高度集中,而无论是皇帝亲自任命高级官员、宰相府堂除中上级官员,还是吏部铨注广大基层官员,都无法对全国几千乃至数万官员的品行和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减少任用过程中的失误,在当时尚未产生从下而上选举制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举主 改官 高级 保任 保荐人 宋政府 荐举制度 庆元条法事类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瑞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83,共14页
论述中国历史的演进,最为有名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首倡的唐宋变革论,这是向前看得出的认识。宋元变革论则向后看,从宋代与元明清乃至近现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走向。宋元变革论,准确地说是南宋至元变革论。本文追溯了宋元变革论的学术背... 论述中国历史的演进,最为有名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首倡的唐宋变革论,这是向前看得出的认识。宋元变革论则向后看,从宋代与元明清乃至近现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走向。宋元变革论,准确地说是南宋至元变革论。本文追溯了宋元变革论的学术背景,运用地域切割理论,把视点聚焦于江南,从南朝到南宋的联系上,揭示一直遮蔽于中原政治光环之外的经济和文化重心江南的重要性。并且在士大夫政治研究的基础上,从科举登第后士人命运的角度切入,指出制度上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产生的流弊,加之进入南宋后的"员多阙少",使绝大多数科举登第后的士人停滞在选人这一低级官僚的层面。严酷的仕途现实让士人失望、绝望,逐渐与主流政治产生疏离,形成流向多元化。而元代长期废止科举,更为促进了这种趋势。大量士人参与到地方社会,引领了社会转型。文化下移,教化普及,明清以来强势的地方乡绅社会,来源正是南宋历元的积淀。通过对时(南宋)、地(江南)、人(士人)三要素互动的考察,来俯瞰中国如何走向近代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变革论 唐宋变革论 士大夫政治 选人改官 地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士人流向与社会转型——宋元变革论实证研究举隅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瑞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8,共12页
历来,研究科举,大多关注士人获取功名的过程,视线也基本停留于士人登第为止,而对士人登第后的命运则较少关注。文章则从微观个案出发,宽泛地考察作为下层官僚的普通选人改官觅求荐举状的难度和贫困,以及在改官之际选人所遭受的各层官吏... 历来,研究科举,大多关注士人获取功名的过程,视线也基本停留于士人登第为止,而对士人登第后的命运则较少关注。文章则从微观个案出发,宽泛地考察作为下层官僚的普通选人改官觅求荐举状的难度和贫困,以及在改官之际选人所遭受的各层官吏盘剥。仕途蹇涩与官场污浊,由失败、失意、失望而导致的绝望,让不少士人对仕途产生淡漠与疏离。心态的变化带来了行为变化,士人流向走向多元化。然而,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流向以外,士人失意的一面一直被无意而深深地遮蔽。这种遮蔽给后世考察士人流向带来很大困难。本文钩玄索隐,从文献中归纳出一些反映士人流向的个案。在这样具体事实的分析基础上,再由微观到宏观,从士人流向多元化,展示社会转型之渐。并且放眼元代,从社会变化上寻求南宋与元代乃至明清的联系,申说作者近年来主张的宋元变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登第 选人改官 士人流向 宋元变革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清廷的“责任内阁”与权力之争
5
作者 邱远猷 《求是学刊》 1981年第3期8-15,共8页
关键词 责任内阁 满洲贵族 改官 权力之争 资产阶级立宪派 辛亥革命时期 族亲 尚书 清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