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和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12月行单侧TKA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目的 观察和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12月行单侧TKA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收肌管神经阻滞组(A组)与股神经阻滞组(F组),每组50例。术前30 min A组于收肌管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行收肌管神经阻滞,F组于腹股沟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行股神经阻滞。术后24、48 h记录QoR-15量表并采用徒手肌力法(MMT)评估手术侧下肢肌力情况,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24、48 h静息、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患者镇痛满意度、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反弹性疼痛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A组术后48 h QoR-15评分和术后24 h MMT评分明显升高,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48 h 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 QoR-15评分、24、48 h MMT评分和NRS疼痛评分、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反弹性疼痛、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头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股神经阻滞比较,收肌管阻滞更好地保留老年患者TKA手术侧下肢肌力,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喉罩全麻下行单侧膝置换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BMI 17~25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喉罩全麻下行单侧膝置换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BMI 17~25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0.25%罗哌卡因组(R1组)、0.375%罗哌卡因组(R2组)和0.5%罗哌卡因组(R3组),每组20例。患者均于术毕即刻于超声下行术侧ACB。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4、8、12、24、48 h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记录术前1 d、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ROM),并记录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补救镇痛次数,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4 h比较,术后12、24、48 h R1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术后12、24、48 h R2、R3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4、8、12、24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术后4、8、12、24、48 h R3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与R3组比较,术后48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24、48 h三组ROM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术后24、48 h R2、R3组ROM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减少,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采用0.375%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较0.25%浓度镇痛效果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较0.5%浓度有更强的股四头肌肌力及更高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跌倒风险比较。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将80例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组(39例)和收肌管阻滞组(41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接受基于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跌倒风险比较。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将80例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组(39例)和收肌管阻滞组(41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接受基于持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和48 h的Tinetti评分、肌力分级评分(MMT评分)、TUG(timed up and go test)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的变化。结果术后24 h和48 h,收肌管阻滞组的Tinetti评分以及评分<19分的患者比例显著优于股神经阻滞组(P<0.05);对于MMT评分和TUG时间,术后24 h,收肌管阻滞组显著优于股神经阻滞组(P<0.05),术后48 h,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48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超声引导阻滞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均可有效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术后镇痛,收肌管阻滞能更好地保存股四头肌肌力且与股神经阻滞相比,前者发生跌倒风险的显著降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观察和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12月行单侧TKA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收肌管神经阻滞组(A组)与股神经阻滞组(F组),每组50例。术前30 min A组于收肌管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行收肌管神经阻滞,F组于腹股沟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行股神经阻滞。术后24、48 h记录QoR-15量表并采用徒手肌力法(MMT)评估手术侧下肢肌力情况,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24、48 h静息、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患者镇痛满意度、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反弹性疼痛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A组术后48 h QoR-15评分和术后24 h MMT评分明显升高,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48 h 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 QoR-15评分、24、48 h MMT评分和NRS疼痛评分、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反弹性疼痛、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头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股神经阻滞比较,收肌管阻滞更好地保留老年患者TKA手术侧下肢肌力,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文摘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喉罩全麻下行单侧膝置换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BMI 17~25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0.25%罗哌卡因组(R1组)、0.375%罗哌卡因组(R2组)和0.5%罗哌卡因组(R3组),每组20例。患者均于术毕即刻于超声下行术侧ACB。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4、8、12、24、48 h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记录术前1 d、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ROM),并记录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补救镇痛次数,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4 h比较,术后12、24、48 h R1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术后12、24、48 h R2、R3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4、8、12、24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术后4、8、12、24、48 h R3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与R3组比较,术后48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24、48 h三组ROM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术后24、48 h R2、R3组ROM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减少,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采用0.375%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较0.25%浓度镇痛效果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较0.5%浓度有更强的股四头肌肌力及更高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文摘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AC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CB联合PCIA组(A组)40例和PCIA组(B组)40例。B组术后给予PCIA镇痛方法,A组在B组基础上术前联合ACB镇痛。记录术后2 h(T_(1))、6 h(T_(2))、12 h(T_(3))、24 h(T_(4))、72 h(T_(5))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结果A组患者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1 d HADS评分及术后出现显著的抑郁症状(HADS-D≥8)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 d HADS评分与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术后3 d HADS评分与T_(1)~T_(3)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ACB联合PCIA相比单纯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更加显著,并可减少术后抑郁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跌倒风险比较。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将80例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组(39例)和收肌管阻滞组(41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接受基于持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和48 h的Tinetti评分、肌力分级评分(MMT评分)、TUG(timed up and go test)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的变化。结果术后24 h和48 h,收肌管阻滞组的Tinetti评分以及评分<19分的患者比例显著优于股神经阻滞组(P<0.05);对于MMT评分和TUG时间,术后24 h,收肌管阻滞组显著优于股神经阻滞组(P<0.05),术后48 h,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48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超声引导阻滞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均可有效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术后镇痛,收肌管阻滞能更好地保存股四头肌肌力且与股神经阻滞相比,前者发生跌倒风险的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