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恢复质量影响的比较
1
作者 郭立发 胡芳 +6 位作者 李金茹 刘兰兰 杨淑红 刘欣 赵爽 王秀丽 李昭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 观察和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12月行单侧TKA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 观察和比较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5—12月行单侧TKA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5.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收肌管神经阻滞组(A组)与股神经阻滞组(F组),每组50例。术前30 min A组于收肌管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行收肌管神经阻滞,F组于腹股沟注射0.375%罗哌卡因10 ml行股神经阻滞。术后24、48 h记录QoR-15量表并采用徒手肌力法(MMT)评估手术侧下肢肌力情况,记录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48 h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后24、48 h静息、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患者镇痛满意度、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反弹性疼痛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F组比较,A组术后48 h QoR-15评分和术后24 h MMT评分明显升高,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术后48 h 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 QoR-15评分、24、48 h MMT评分和NRS疼痛评分、镇痛满意率、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反弹性疼痛、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头晕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股神经阻滞比较,收肌管阻滞更好地保留老年患者TKA手术侧下肢肌力,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股神经阻滞 恢复质量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联合腘丛神经阻滞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卜广开 陶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63-1668,共6页
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联合腘丛神经阻滞(popliteal plexus block,PPB)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中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于... 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联合腘丛神经阻滞(popliteal plexus block,PPB)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中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于本院首次行单侧ACLR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CB组(n=48)和联合PPB组(n=48);ACB组患者采取ACB,联合PPB组患者采取ACB联合PPB。对比两组患者ACLR后疼痛程度、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情况。结果 静息和主动运动状态下,ACLR术后4、8、12、24及48 h,联合PPB组VAS评分均低于ACB组(P <0.05);两组ACLR术患者静息和主动运动状态下VAS评分的重复方差分析显示,组别效应F=162.052/142.173、P=0.000/0.000,时间效应F=74.223/65.515、P=0.000/0.000,交互效应F=4.707/3.743、P=0.001/0.007。联合PPB组舒芬太尼累积用量、需要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及膝关节后侧疼痛占比均低于ACB组(P <0.05)。ACB组与联合PPB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PPB组住院和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均低于ACB组,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ACB组(P <0.05)。结论 ACB联合PPB用于ACLR,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舒芬太尼用药及镇痛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及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腘丛神经阻滞 前交叉韧带重建 镇痛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估收肌管阻滞导管位置的效果
3
作者 吕瑞兆 刘瑞 +1 位作者 王建华 井郁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 观察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快速、准确定位收肌管导管位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全身麻醉下单侧TKA的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0~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观察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快速、准确定位收肌管导管位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全身麻醉下单侧TKA的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50~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组(CFD组)和水分离技术组(CUG组),每组30例。术后CF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确认导管位置,CUG组采用传统局麻药扩散的“水分离”技术判断导管位置。记录收肌管置管时间、置管期间使用局麻药总量,术后4、8、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穿刺部位水肿、血肿、院内跌倒等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CUG组比较,CFD组置管时间明显缩短、置管期间使用局麻药总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穿刺部位水肿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穿刺部位血肿和院内跌倒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TKA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准确判断收肌管导管位置,能够实现快速准确放置导管,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 全膝关节置换术 收肌管阻滞 导管位置 置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4
作者 赵旻暐 王宁 +4 位作者 曾琳 李民 赵中凯 张菡 田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7,共6页
目的: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4—9月因重度退行性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CB组和FNB组... 目的: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4—9月因重度退行性骨关节炎行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CB组和FNB组。记录患者术后2、6、12、24、48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运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s,NPRS)进行的镇痛评分、术前及术后24、48 h股四头肌肌力、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追加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每组各20例,男∶女=7∶33,年龄(63.8±10.1)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8.5±3.5)kg/m^2。两组患者在美国麻醉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术前畸形程度、疼痛评分、股四头肌肌力、手术时间和止血带使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术后2 h的静息痛[ACB=0.0(0,6),FNB=3.0(0,5),P=0.004]和术后12 h的运动痛[ACB=3.0(3,0),FNB=5.5(0,10),P=0.004)外,其他时点两组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股四头肌肌力,ACB组为(85.3±27.6)N和(82.0±30.1)N,FNB组为(69.0±29.4)N和(64.4±32.0)N,两组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尽管具体数值ACB组高于FNB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03,P=0.108)。术后24 h内追加使用盐酸哌替啶(100 mg/次)者,ACB组有4例,FNB组有5例;术后24~48 h内追加者,ACB组3例,FNB组2例;所有追加均为1次。ACB组中,5例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另有1例感到口干;FNB组恶心者4例,均同时伴有呕吐,另有口干者3例,下肢肌间血栓患者2例。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ACB的镇痛效果并不优于连续FNB,但ACB减小了对术后股四头肌力的影响,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膝关节置换 治疗结果 镇痛 股四头肌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连续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35
5
作者 白洁 刘鸿涛 +1 位作者 孟丽华 张蓬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ACB)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单侧TKA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5岁,ASA...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 ACB)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单侧TKA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60~75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0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诱导前分别对两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ACB,并放置神经周围导管。术毕实施患者自控持续周围神经阻滞镇痛48 h, R组给予0.2%罗哌卡因,DR组给予0.2%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μg/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术后4、8、12、18、36、48 h静息和被动运动(膝关节被动屈曲45°)时疼痛程度;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时间;术后48 h内补救用药例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DR组术后不同时点被动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补救镇痛药物应用人次明显减少(P<0.05)。两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连续收肌管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好,并能促进关节早期功能修复,不增加不良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收肌管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高玉洁 陈利海 +6 位作者 蒋卫清 韩流 张媛 单涛 王宏宇 斯妍娜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喉罩全麻下行单侧膝置换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BMI 17~25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喉罩全麻下行单侧膝置换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BMI 17~25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0.25%罗哌卡因组(R1组)、0.375%罗哌卡因组(R2组)和0.5%罗哌卡因组(R3组),每组20例。患者均于术毕即刻于超声下行术侧ACB。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4、8、12、24、48 h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记录术前1 d、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ROM),并记录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补救镇痛次数,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4 h比较,术后12、24、48 h R1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术后12、24、48 h R2、R3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4、8、12、24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术后4、8、12、24、48 h R3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与R3组比较,术后48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24、48 h三组ROM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术后24、48 h R2、R3组ROM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减少,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采用0.375%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较0.25%浓度镇痛效果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较0.5%浓度有更强的股四头肌肌力及更高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收肌管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四头肌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神经穿出收肌管定位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唐帅 申新华 +8 位作者 黄伟 马满姣 张杨阳 王英 李旭 崔旭蕾 徐仲煌 马超 黄宇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并从尸体解剖的角度探讨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的最佳位置。方法临床部分: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ACB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1~85岁,ASAⅠ~Ⅲ级。其中9例在大腿中段水平,10例在收肌管下口水... 目的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并从尸体解剖的角度探讨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的最佳位置。方法临床部分: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ACB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1~85岁,ASAⅠ~Ⅲ级。其中9例在大腿中段水平,10例在收肌管下口水平,均注射0.5%罗哌卡因10 ml,比较注射后30 min及术后24 h小腿内侧对冰块的温度觉。解剖部分:纳入尸体20具,共40条下肢,男性20条,女性20条。测量髂前上棘至胫骨内侧髁、髂前上棘至收肌管上口、髂前上棘至收肌管下口、髂前上棘至隐神经穿出大收肌腱膜处的距离,记录收肌管的长度、收肌管在下肢的相对位置、隐神经穿出收肌管的位点等数据。结果临床部分:19例均在注射后30 min失去对冰块的温度觉,并在术后24 h恢复。解剖部分:隐神经均在收肌管内向下走行并于近收肌管末端处穿出,与膝降动脉的隐神经支伴行。收肌管长度约为(10.0±2.1)cm。收肌管上口、下口、隐神经穿出收肌管的位置分别为缝匠肌全长的(54.7±3.0)%、(76.0%±3.8)%、(74.1±3.2)%。结论在收肌管下口水平和大腿中段水平进行超声引导下ACB均可以获得满意的隐神经阻滞效果。ACB的最佳位点应为缝匠肌的约中下1/3处。超声引导下在膝降动脉旁注射局麻药可能成为隐神经阻滞的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隐神经 超声引导下区域麻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与收肌管阻滞对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余桂芳 蒋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和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在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TKA术患...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下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和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在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TKA术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两组,术后超声引导下0.25%罗哌卡因240 mL自控镇痛泵连续FICB 30例与连续ACB 30例。所有患者以前均未做过膝关节手术。记录TKA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和被动屈膝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不同时间评定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膝关节功能。结果 ACB组与FICB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痛、活动痛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B组与FICB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ROM及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持续ACB可促进TKA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收肌管阻滞 术后疼痛 疼痛评估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或胫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春光 刘蕊 +5 位作者 李艳军 李永旺 王旭伟 胡蕴伟 李艳青 赵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或选择性胫神经阻滞(T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或选择性胫神经阻滞(T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PACK组(I组)和TNB组(T组)。I组于术前采用含肾上腺素0.1 mg的0.25%罗哌卡因20 ml行IPACK,T组于术前采用含肾上腺素0.1 mg的0.25%罗哌卡因20 ml行TNB。I组与T组完成IPACK或TNB后行ACB,并留置神经周围导管,术后连接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泵。术后VAS疼痛评分>4分时,患者按压镇痛泵,30 min未缓解,皮下注射羟考酮5 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 h腓总神经运动阻滞情况及术前、术后24、48、72 h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1~3 d患者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及步行距离。记录术后72 h内患者补救镇痛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I组腓总神经运动阻滞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 d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两组不同时点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率、术后3 d步行距离及术后1~3 d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B联合IPACK或TNB均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有效地术后镇痛,但IPACK对运动功能影响小于T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 胫神经阻滞 收肌管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旻暐 田华 王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46-1149,共4页
由于截骨操作、软组织平衡等处理,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多较剧烈。更重要的是,术后疼痛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因此,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方法一直是研究热点。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由于截骨操作、软组织平衡等处理,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疼痛多较剧烈。更重要的是,术后疼痛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因此,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方法一直是研究热点。连续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是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疗效确切,但严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不利于术后康复。连续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以隐神经为靶点,研究显示该方法可达到同FNB类似的镇痛效果,同时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但ACB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时间不长,有局部药物弥散导致麻醉范围扩大、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给药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陆凤娇 孙红莉 +3 位作者 张双银 张凯 王迎斌 石翊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CACB)的两种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镇痛效果及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7例,男1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连续收肌管阻滞(continuous adductor canal block,CACB)的两种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镇痛效果及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7例,男13例,女54例,年龄18~85岁,BMI 18~30kg/m^2,ASA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恒速输注给药组(A组,n=34)和间断给药组(B组,n=33)。术毕行超声引导下CACB,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20ml。两组均连接电子输注泵行术后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240ml。A组恒速输注5 ml/h;B组自动给药每次5ml,间隔时间60min。两组单次按压剂量5ml,锁定时间30min,持续输注48h。记录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泵用药总量、地佐辛使用量、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屈曲角度和步行距离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置管处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12、24h镇痛泵用药总量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48h地佐辛使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术后24、48h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A组(P<0.05),术后48、72h步行距离明显长于A组(P<0.05)。两组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CB用于TKA术后镇痛,与恒速输注给药方式比较,间断给药的输注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同时不增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收肌管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徒手法收肌管阻滞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绪才 高子军 +2 位作者 卢志方 李静 董补怀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比较徒手法收肌管阻滞(ACB)与超声引导法ACB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及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12月择期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77例,男28例,女49例,年龄50~80岁,BMI 20~40 kg/m^2,ASA... 目的比较徒手法收肌管阻滞(ACB)与超声引导法ACB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及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12月择期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77例,男28例,女49例,年龄50~80岁,BMI 20~40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徒手法组(T组,n=38)和超声引导法组(B组,n=42)。T组采用徒手法ACB;B组采用超声引导法ACB。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24 h股四头肌肌力分级和膝关节活动度(ROM)。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8、12、24 h静息和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阻滞后15 min、术后2 h内踝感觉消失率,患者满意度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组患者穿刺深度与年龄、身高、体重、BMI和穿刺点腿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记录是否发生口唇麻木、味觉异常、头晕、耳鸣等局麻药中毒事件,术后24 h内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恶心、呕吐、谵妄、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情况,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淤伤、感染和跌倒/坠床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股四头肌肌力分级和膝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1 d、术后2、8、12、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滞15 min T组内踝感觉消失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 h两组均完全被阻滞。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患者穿刺点腿围与穿刺深度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r=0.764,P<0.01)。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均未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采用高容量徒法收肌管阻滞与超声法比较,均镇痛效果明显而且不影响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法 超声引导 收肌管阻滞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患儿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媛 黄敬媛 +1 位作者 李靖 王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患儿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于全麻下行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的患儿60例,男34例,女26例,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股神经阻滞组(F组)和收肌管阻滞组(A组),每...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患儿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于全麻下行胫骨骨折闭合复位的患儿60例,男34例,女26例,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股神经阻滞组(F组)和收肌管阻滞组(A组),每组20例。C组采用单纯全麻,F组和A组在全麻后分别行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阻滞(0.2%罗哌卡因0.5 ml/kg)。记录诱导前、切皮前、切皮后1、15 min、手术结束即刻和拔除喉罩后5 min的HR、MAP和SpO_(2)。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布洛芬初次使用时间及术后24 h布洛芬用量。结果与C组比较,F组、A组切皮后1、15 min、手术结束即刻和拔除喉罩后5 min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拔除喉罩后5 min的SpO_(2)明显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布洛芬初次使用时间明显延迟,术后24 h布洛芬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F组比较,A组切皮后1、15 min、手术结束即刻和拔除喉罩后5 min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拔除喉罩后5 min的SpO_(2)明显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布洛芬初次使用时间明显延迟,术后24 h布洛芬用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在患儿胫骨骨折闭合复位术均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而收肌管阻滞效果优于股神经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股神经阻滞 镇痛 患儿 胫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在小型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国慧 耿智隆 +3 位作者 冯学亮 张永成 李玉娟 陈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8-7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应用于各种小型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小型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C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C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应用于各种小型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小型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组(AC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C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20 m L。在术后4、8、12、24 h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肢膝关节部位的静息状态及被动屈膝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记录,同时记录术后24 h下地步行5 m的患者人数,使用哌替啶的次数及总量、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等镇痛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ACB组术后4、8、12 h的静息疼痛和活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两组患者均能下床行走5 m,对肌力无明显影响。对照组有4例术后因疼痛需使用镇痛药,其中1例发生恶心呕吐。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应用于小型关节镜手术术后,可以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对肌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小型关节镜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云慧 岳冬梅 +1 位作者 刘清仁 季永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6-968,共3页
目的评估持续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接受单侧TKA手术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0~75岁,体重40~75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持续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持续股神经阻滞组(... 目的评估持续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活动的影响。方法接受单侧TKA手术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0~75岁,体重40~75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持续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持续股神经阻滞组(F组),每组30例。A组接受持续收肌管阻滞,F组接受持续股神经阻滞。记录TKA术后第1、2天每天总的步行距离,膝关节主动弯曲和伸直度,每日阿片类药使用量,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A组术后第1天和第2天步行距离分别为(36±5)m和(60±10)m,F组术后第1天和第2天步行距离分别为(4.5±3)m和(21±5)m,A组明显长于F组(P〈0.05)。A组术后第1天膝关节主动弯曲度大于F组(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主动伸直度、每日阿片类药使用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收肌管阻滞可促进TKA术后早期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收肌管阻滞 持续股神经阻滞 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珊珊 刘忠 张宗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8-803,共6页
目的比较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ACB)与坐骨神经阻滞(SNB)联合ACB的镇痛效果和对阻滞后小腿三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50例,男13例,女37例,年龄50~80岁,BMI 18~39 kg/m^(2... 目的比较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联合收肌管阻滞(ACB)与坐骨神经阻滞(SNB)联合ACB的镇痛效果和对阻滞后小腿三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50例,男13例,女37例,年龄50~80岁,BMI 18~39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IPACK阻滞联合ACB组(IA组)和SNB联合ACB组(SA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前分别在超声引导下采取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IA组行IPACK阻滞(20 ml)和ACB(10 ml);SA组行SNB(20 ml)和ACB(10 ml)。确认阻滞效果后,实施喉罩全麻。手术结束后,患者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前1 d、离开PACU即刻、术后4、8、24、48 h及术后90 d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离开PACU、术后4、8、24、48 h小腿三头肌和股四头肌肌力。结果与SA组比较,IA组镇痛效果并不劣于SA组,VAS疼痛评分差值的95%CI上限均低于预设值1.0。IA组小腿三头肌肌力在出PACU即刻、术后4、8 h明显优于SA组(P<0.001)。两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PACK阻滞联合ACB可提供与SNB联合ACB相当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又最大限度的保留小腿三头肌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收肌管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肖李丹 熊伟 +1 位作者 徐菀璟 陈雅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0-59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全麻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7例,男16例,女71例,年龄6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IPACK)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于全麻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7例,男16例,女71例,年龄65~75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IPACK阻滞组(A组,n=29)、股神经阻滞组(F组,n=30)和对照组(C组,n=28)。超声引导下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相应神经阻滞,A组行联合阻滞各15 ml,F组行股神经阻滞30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术毕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6、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的NRS疼痛评分,术后12、24、48、72 h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24、48、72 h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前1 d、术后2、15 h血清IL-6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A组术后6、12、24、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术后2、15 h 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F组术后6、12、24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减小(P<0.05)。与F组比较,A组术后6、12、24 h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 h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增大(P<0.05),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两组术后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近端收肌管阻滞联合远端IPACK阻滞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对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度影响小且能减轻手术应激相关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腘动脉与膝关节后囊间隙阻滞 术后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神经阻滞与收肌管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璐 姚舜禹 朱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80-1287,共8页
目的比较股神经阻滞(F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 目的比较股神经阻滞(F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万方、知网、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3月,收集股神经阻滞(FNB组)与收肌管阻滞(ACB组)用于ACLR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手册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发表于2014—2021年的RCT研究,共计患者719例,FNB组359例,ACB组360例。FNB组和ACB组术后0~3、6、12、24、48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NB组与ACB组术后24、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篇文献认为ACB组能更好地保留患者股四头肌肌力,3篇文献认为ACB组与FNB组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B与FNB在ACLR术后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用量、患者满意度方面无显著差异,ACB在保留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但还需后续更多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收肌管阻滞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露 王鑫 +1 位作者 张婷 高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6-700,共5页
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AC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CB联合PCIA组(A组)40例和PCIA组(B组)40例。B组术后给予PCIA镇痛方法,A组在B组基础上术前联合ACB... 目的 探讨收肌管阻滞(AC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CB联合PCIA组(A组)40例和PCIA组(B组)40例。B组术后给予PCIA镇痛方法,A组在B组基础上术前联合ACB镇痛。记录术后2 h(T_(1))、6 h(T_(2))、12 h(T_(3))、24 h(T_(4))、72 h(T_(5))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结果A组患者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补救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1 d HADS评分及术后出现显著的抑郁症状(HADS-D≥8)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1 d HADS评分与T1~T4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术后3 d HADS评分与T_(1)~T_(3)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ACB联合PCIA相比单纯PCI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更加显著,并可减少术后抑郁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跌倒风险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陶小红 孟继红 +1 位作者 潘亚娟 单玉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跌倒风险比较。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将80例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组(39例)和收肌管阻滞组(41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接受基于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与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跌倒风险比较。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将80例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组(39例)和收肌管阻滞组(41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接受基于持续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和48 h的Tinetti评分、肌力分级评分(MMT评分)、TUG(timed up and go test)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的变化。结果术后24 h和48 h,收肌管阻滞组的Tinetti评分以及评分<19分的患者比例显著优于股神经阻滞组(P<0.05);对于MMT评分和TUG时间,术后24 h,收肌管阻滞组显著优于股神经阻滞组(P<0.05),术后48 h,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48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超声引导阻滞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均可有效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术后镇痛,收肌管阻滞能更好地保存股四头肌肌力且与股神经阻滞相比,前者发生跌倒风险的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收肌管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