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IV技术的新型土壤收缩轨迹测试装置研制 被引量:2
1
作者 侯宇宙 陈伟 陈捷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118,共6页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原理,研发一套可适用于室内和现场使用的土壤表面收缩轨迹测试装置。该装置的核心结构(图像采集模块)由图像采集设备(部件1)和供热设备(部件2)组成,两者之间为分离式结构;部件1连接工业相机、人工光源和试样,...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原理,研发一套可适用于室内和现场使用的土壤表面收缩轨迹测试装置。该装置的核心结构(图像采集模块)由图像采集设备(部件1)和供热设备(部件2)组成,两者之间为分离式结构;部件1连接工业相机、人工光源和试样,具有控制光照强度、调整采集区域等功能;部件2连接恒温筒,其特有的双U型玻璃结构可通过内壁热辐射向腔内提供稳定高温环境。该装置能提供PIV技术所要求的高精度、高稳定性测量环境,同时具有调控温度、直观可视化、操作简单等优势;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简单讨论该装置在表面动态位移场监测中的测试精度。最后,基于土壤表面的收缩轨迹特性介绍该装置所具备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技术 土壤收缩轨迹 测试装置 动态位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波动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聂朦 邬娜 +10 位作者 焦惠艳 袁志权 李成英 吴龙 许月瑶 杨蕾 王煜 伍永红 钟理 李亚斐 杨敬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7-1466,F0003,共11页
目的分析和构建社区高血压人群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变化的轨迹模型,并分析不同SBP轨迹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基于社区回顾性队列,运用潜类别轨迹模型(latent class trajectory modelling,LCTM)分析社区高血压人群SBP... 目的分析和构建社区高血压人群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变化的轨迹模型,并分析不同SBP轨迹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基于社区回顾性队列,运用潜类别轨迹模型(latent class trajectory modelling,LCTM)分析社区高血压人群SBP的变化模式,识别、构建SBP的纵向变化轨迹;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SBP轨迹的影响因素,根据先验知识使用“有向无环图”识别和调整不同的混杂因素。结果共793名高血压患者被纳入分析,LCTM拟合的社区高血压患者SBP轨迹最优分组为3组,分别为低水平平稳组(n=561,70.74%)、下降组(n=170,21.44%)和上升组(n=62,7.82%);年龄、锻炼频率、随访方式、摄盐情况、遵医行为、有无转诊在不同SBP轨迹亚组中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低水平平稳组为对照,“男性”、“门诊随访”的患者被分类到下降组的可能性较高,OR及95%CI分别为1.436(1.016~2.030)、1.702(1.202~2.410);而“年龄≥65岁”,“不锻炼或偶尔锻炼”,摄盐情况为“中”和“重”度的人群,被分类到上升组的可能性更高,OR及95%CI依次为1.949(1.145~3.317)、2.284(1.305~3.998)、2.433(1.272~4.654)、4.540(1.291~15.963)。结论社区高血压人群收缩压变化轨迹可分为3组,即“低水平平稳组”、“下降组”和“上升组”;性别、年龄、摄盐情况、锻炼频率、随访方式可能是收缩压轨迹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人群 高血压 潜类别轨迹模型 收缩轨迹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压纵向轨迹对新发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金杰 李俊娟 +6 位作者 张昕蕾 周靖 马一涵 张俊录 王茹 郭智珍 吴寿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纵向轨迹对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3 985名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研究对象前3次健康体检的SBP纵向轨迹,生成5个不同的SBP...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纵向轨迹对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3 985名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研究对象前3次健康体检的SBP纵向轨迹,生成5个不同的SBP轨迹组:低-稳定轨迹组(106.42~109.43 mmHg,n=2927)、中-稳定轨迹组(120.63~124.46 mmHg,n=6916)、中-高轨迹组(132.22~142.97 mmHg,n=2716)、高-中轨迹组(156.77~134.15 mmHg,n=668)及高-稳定轨迹组(154.65~158.98 mmHg,n=758)。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SBP轨迹组随访期间新发CKD的累积发病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SBP纵向轨迹对新发CKD的影响。结果 13 985例受试者的年龄为(49.5±11.0)岁,其中男10 712例(76.6%),女3273例(23.4%)。随访时间为(6.8±1.0)年。新发CKD的累积发病率为13.9%(1187/13 985),其中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高-稳定轨迹组分别为7.7%(147/2927)、12.2%(514/6916)、17.8%(291/2716)、21.9%(93/668)、35.4%(142/758),呈逐渐升高趋势,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561,P<0.001)。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低-稳定轨迹组比较,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高-稳定轨迹组均为新发CK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调整后,其HR值及95%CI分别为1.36(1.04~1.77)、1.62(1.08~2.43)、2.06(1.40~3.02),且SBP纵向轨迹对新发CKD的影响优于基线SBP水平。结论 SBP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CK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纵向轨迹 新发慢性肾脏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缩压纵向轨迹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杜鑫 张芮英 +10 位作者 张莹 施继红 黄喆 朱辰蕊 李慧英 魏晓明 林黎明 熊海亮 刘妍 季春鹏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纵向轨迹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以开滦研究中满足标准的对象组成研究队列。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健康体检的SBP纵向轨迹,生成5个不同的SBP轨迹组:低-稳定...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纵向轨迹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以开滦研究中满足标准的对象组成研究队列。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健康体检的SBP纵向轨迹,生成5个不同的SBP轨迹组: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和高-稳定轨迹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SBP轨迹组于2012~2013、2014~2015年2次健康体检时的房颤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SBP轨迹组与房颤的关系。结果:(1)40 727例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1.81±11.54)岁,其中,男性30 693例(75.4%)。低-稳定轨迹组10 950例,中-稳定轨迹组19 158例,中-高轨迹组3 736例,高-中轨迹组4 702例,高-稳定轨迹组2 181例。(2)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和高-稳定轨迹组房颤发病率分别为:0.1%、0.2%、0.5%、0.5%、0.6%(P均<0.05)。(3)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轨迹相比,中-高轨迹、高-中轨迹、高-稳定轨迹均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对应的HR(95%CI)分别为7.58(2.08~27.73)、5.30(1.88~14.95)、8.52(1.96~37.09)(P均<0.05)。排除有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者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以上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SBP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纵向轨迹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收缩压变化轨迹与新生儿胎龄体重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浩 冯佩 +3 位作者 喻茜 朱蔚 郭倩岚 李红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2,38,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收缩压轨迹的变化模式与新生儿胎龄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江苏省昆山地区2013-2017年进行产检建卡(孕8~14周)并单胎分娩的63724名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资料,主要包括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妊娠...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收缩压轨迹的变化模式与新生儿胎龄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江苏省昆山地区2013-2017年进行产检建卡(孕8~14周)并单胎分娩的63724名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资料,主要包括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妊娠期血压监测记录、分娩信息,新生儿出生性别、体重等。通过SAS软件Proc Traj程序将孕妇妊娠期收缩压变化轨迹模式分为四类,即低-稳定轨迹型、正常-稳定轨迹型、高-正常轨迹型、正常-高轨迹型,并根据分娩周数、性别及出生体重将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maller for gestional age, SGA)、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ional age, AGA)及大于胎龄儿(larger for gestional age, LGA)。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不同的血压轨迹变化模式与SGA及LGA的关联性。结果低-稳定型、正常-稳定型、高-正常型、正常-高型中SGA发生率分别为8.39%、8.37%、11.79%、16.12%,四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四种不同血压轨迹组LGA发生率分别为10.09%、11.63%、13.10%、11.81%,四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与低—稳定型相比,正常-稳定型,高-正常型,正常-高型发生SGA的风险增加,其OR值(95%CI)分别为1.19(1.13~1.25)、1.52(1.02~2.32)、2.21(1.80~2.51),而不同的血压轨迹模式与LGA的关联性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妊娠早期高SBP还是妊娠期SBP过度升高均增加SGA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轨迹 小于胎龄儿 大于胎龄儿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