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收缩核模型在树脂吸附氰化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永辉 兰新哲 张秋利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收缩核模型研究树脂吸附溶液中氰化物的过程。结果表明,收缩核模型可以很好的阐述201×7树脂对氰化溶液中CN-,Zn(CN)42-和Cu(CN)42-三种离子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主要受反应层的离子扩散控制。计算出CN-,Zn(CN)42-和Cu(CN)42-... 采用收缩核模型研究树脂吸附溶液中氰化物的过程。结果表明,收缩核模型可以很好的阐述201×7树脂对氰化溶液中CN-,Zn(CN)42-和Cu(CN)42-三种离子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主要受反应层的离子扩散控制。计算出CN-,Zn(CN)42-和Cu(CN)42-离子扩散系数分别为3.8429×10-10,1.2662×10-8和1.3450×10-9,其中CN-的最小,Zn(CN)42-离子的最大,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树脂吸附 收缩核模型 氰化提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炭溶损反应动力学及其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崔平 张磊 +1 位作者 杨敏 汪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0-284,共5页
利用未反应核收缩模型对高炉焦炭与CO2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可测参数(R)表达的焦炭与CO2的反应动力学关系式。并对反应速率常数和有效扩散系数、表观反应活化能和有效扩散活化能及反应过程中各步骤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未反应核收缩模型对高炉焦炭与CO2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可测参数(R)表达的焦炭与CO2的反应动力学关系式。并对反应速率常数和有效扩散系数、表观反应活化能和有效扩散活化能及反应过程中各步骤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焦炭与CO2的反应符合未反应核收缩模型。(2)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24.5 kJ/mol,有效扩散活化能ED=642.4 kJ/mol;界面化学反应的阻力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残余灰层内的内扩散传质阻力相对比例随温度升高而下降。(3)焦炭溶损反应在低温区主要受内扩散控制,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由外扩散、化学反应和内扩散三步控制;当进入高温区,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主要受内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溶损反应 动力学 未反应收缩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脱氯剂固定床脱氯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香排 蒋旭光 +2 位作者 李琦 池涌 严建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280-1284,共5页
从动力学方面对钙基吸收剂在燃烧过程中脱氯机理进行探讨 ,旨在明确燃烧过程各种影响因素对脱氯反应速率的影响 .建立了CaO HCl脱氯反应的未反应收缩核动力学模型 ,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Cl气体的浓度和CaO粒径对脱... 从动力学方面对钙基吸收剂在燃烧过程中脱氯机理进行探讨 ,旨在明确燃烧过程各种影响因素对脱氯反应速率的影响 .建立了CaO HCl脱氯反应的未反应收缩核动力学模型 ,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Cl气体的浓度和CaO粒径对脱氯特性的影响 .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核模型 脱氯 钙基吸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辅助的合成气化学链燃烧操作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梅道锋 赵海波 +1 位作者 晏水平 袁巧霞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3-330,共8页
基于Abad等的模型,模拟了Cu14Al-I氧载体与合成气(CO+H_2)在500,Wth流化床的燃料反应器中的反应过程,并根据模拟结果对该系统中合成气的燃烧过程进行优化.对于反应动力学,使用合成气中CO和H2叠加的反应速率代替整体反应速率能够较好地... 基于Abad等的模型,模拟了Cu14Al-I氧载体与合成气(CO+H_2)在500,Wth流化床的燃料反应器中的反应过程,并根据模拟结果对该系统中合成气的燃烧过程进行优化.对于反应动力学,使用合成气中CO和H2叠加的反应速率代替整体反应速率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经过与实验的对比,证实了该反应器模型能够准确模拟Cu14Al-I氧载体与合成气的反应过程.模拟结果显示,合成气成分、反应温度、氧载体循环流率等参数对流化床的运行均有一定的影响.合成气中2CO Hn/n由1∶1升高至3∶1时,燃料的燃烧性能有所降低.较高的操作温度有利于合成气的燃烧,当温度为900,℃时,?=1.5即可实现合成气的完全燃烧.较高的固体循环流率下,不利于合成气的充分燃烧.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对流化床进行了优化:当温度为850,℃时,各运行参数应调整为Fs=6.7,kg/h、?=1.8、氧载体转化率Xs=0.73,才能使500,Wth流化床的燃料反应器中合成气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模型 合成气 化学链燃烧 反应动力学 收缩核模型 铜基氧载体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范丽婷 李鸿儒 +1 位作者 王福利 何大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2-17,共6页
以烟气脱硫过程中的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可以描述脱硫剂颗粒反应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shrinking unreacted core model),同时考虑到再循环物料的影响,建立能够预测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烟气脱硫效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分别量化新鲜... 以烟气脱硫过程中的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可以描述脱硫剂颗粒反应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shrinking unreacted core model),同时考虑到再循环物料的影响,建立能够预测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烟气脱硫效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分别量化新鲜脱硫剂和再循环颗粒的脱硫效率。模型仿真出脱硫效率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并且模型经校正后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脱硫过程,因此该模型可以用来指导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的工艺设计和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再循环颗粒 脱硫效率 收缩未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浸出粘土矿中钒的动力学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浩然 冯雅丽 +2 位作者 罗小兵 王宏杰 杜竹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1-1184,共4页
为了提高湿法浸出粘土矿中钒的综合浸出效率,并对湿法浸出粘土矿中钒提供理论依据,从动力学角度分析整个浸出过程。考察温度、液固比、硫酸质量分数和搅拌速率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80℃、液固比为4?1以及硫酸质量分数为20%... 为了提高湿法浸出粘土矿中钒的综合浸出效率,并对湿法浸出粘土矿中钒提供理论依据,从动力学角度分析整个浸出过程。考察温度、液固比、硫酸质量分数和搅拌速率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80℃、液固比为4?1以及硫酸质量分数为20%时,浸取8h,粘土矿中钒的浸出率可达到92.3%。经正交实验和动力学推导,得到描述浸出过程的经验方程,粘土矿湿法浸出钒的动力学模型为收缩核动力学模型,浸出表观活化能为11.611kJ/mol,该模型表明浸出过程中的控制步骤是决定于固膜扩散速率。提高温度、液固比和硫酸质量分数,均可加速钒的浸出速度,提高钒的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 浸出动力学 收缩核模型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建涛 黄戒介 +2 位作者 卫小芳 房倚天 王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热天平装置上研究了再生反应温度、反应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脱硫剂颗粒粒径对钛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较小的颗粒粒径有利于提高脱硫剂的再生反应速率。由于二次反应的影响... 在热天平装置上研究了再生反应温度、反应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脱硫剂颗粒粒径对钛酸锌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氧气体积分数,较小的颗粒粒径有利于提高脱硫剂的再生反应速率。由于二次反应的影响,脱硫剂再生过程中有硫酸盐生成,提高反应温度或降低反应气体的氧气体积分数可以减少硫酸盐的生成。利用收缩核模型对其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脱硫剂的再生过程存在动力学控制步骤的转移。脱硫剂再生转化率较低(<65%)时,再生过程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再生转化率较高(>75%)时,再生过程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控制。表观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指前因子为8.01×10-2m/s,活化能为19.11 kJ/mol;有效扩散系数的指前因子为3.12×10-4m2/s,扩散活化能为48.8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煤气脱硫 钛酸锌脱硫剂 再生 收缩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还原热解硫酸镁制备高纯氧化镁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萍 冯雅丽 +3 位作者 李浩然 田京雷 汪平 刘欣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2-578,共7页
利用菱镁矿和工业纯硫酸制备七水硫酸镁,进一步脱水得到无水硫酸镁。以无水硫酸镁和CO气体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制备高纯氧化镁,考察硫酸镁粒径、CO气体流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硫酸镁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利用菱镁矿和工业纯硫酸制备七水硫酸镁,进一步脱水得到无水硫酸镁。以无水硫酸镁和CO气体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制备高纯氧化镁,考察硫酸镁粒径、CO气体流量、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硫酸镁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径51.8μm,CO气体流量30 mL/min,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2.0 h。样品氧化镁经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表征,纯度达到99%,其平均粒径为40nm,单分子表面为多孔蓬松状。经实验和动力学推导得到描述热解过程的经验方程,CO气体还原热解硫酸镁的动力学模型为收缩核动力学模型,热解表观活化能为234.055 kJ/mol,该模型表明热解过程中的控制步骤决定于氧化还原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镁矿 硫酸镁 CO 高纯氧化镁 收缩核模型 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炼锌废渣中硫脲浸出银的动力学 被引量:16
9
作者 胡天觉 曾光明 袁兴中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33-937,共5页
探讨了从湿法炼锌废渣中用硫脲浸出回收银的浸出反应动力学 ,从这种难浸的含银炼锌废渣中用硫脲浸出回收银 ,浸出反应是一种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可充分进行。同时 ,通过动力学推导得出 ,从湿法炼锌废渣中用硫脲浸出银的反应动力学模型... 探讨了从湿法炼锌废渣中用硫脲浸出回收银的浸出反应动力学 ,从这种难浸的含银炼锌废渣中用硫脲浸出回收银 ,浸出反应是一种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可充分进行。同时 ,通过动力学推导得出 ,从湿法炼锌废渣中用硫脲浸出银的反应动力学模型为收缩核动力学模型 ,同时计算出浸出活化能为 13.2 6kJ/mol。该模型反映了浸出过程中控制整个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是固膜扩散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锌废渣 浸出动力学 收缩核模型 活化能 硫脲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电路板多金属粉末碱性熔炼产物分形浸出动力学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静欣 郭学益 刘旸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5-552,共8页
采用分形维理论对经典的流固反应收缩核模型进行分析,推导了新的流固反应分形收缩核模型,包括界面反应控制模型、外扩散控制模型及内扩散控制模型,体现了固体颗粒表面不规则性对流固反应的影响。通过废弃电路板多金属富集粉末低温碱性... 采用分形维理论对经典的流固反应收缩核模型进行分析,推导了新的流固反应分形收缩核模型,包括界面反应控制模型、外扩散控制模型及内扩散控制模型,体现了固体颗粒表面不规则性对流固反应的影响。通过废弃电路板多金属富集粉末低温碱性熔炼产物的水浸出过程,对比经典模型和分形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两模型对此浸出过程控制步骤判断一致,为内扩散控制。而分形模型较经典模型与实验数据的符合程度更高、物理意义更清晰,因而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几何 收缩核模型 废弃电路板 水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在微生物浸出黄铜矿体系中的溶出动力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海 周闪闪 +1 位作者 董颖博 许晓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67-3175,共9页
研究石英粒度、摇床转速及温度对石英在微生物浸出黄铜矿体系中溶出规律影响,并探讨溶出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在微生物-化学作用下Si溶出规律由于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与单独酸作用下溶出规律不相同。随着石英粒度减小、摇床... 研究石英粒度、摇床转速及温度对石英在微生物浸出黄铜矿体系中溶出规律影响,并探讨溶出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在微生物-化学作用下Si溶出规律由于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与单独酸作用下溶出规律不相同。随着石英粒度减小、摇床转速对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菌生长适宜性和温度的增加,石英在微生物浸出黄铜矿体系中溶出Si的溶出率逐渐增大。当石英粒度r<43μm,摇床转速为160 r/min,温度为40℃,浸出48 d时,Si累计溶出率最高可达到2.37%。石英的溶解反应过程可用收缩核动力学模型1-(2/3)α-(1-α)2/3=k1t描述,该模型反映了控制整个溶出过程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是内扩散速率,其表观活化能为78.51 k J/mol,由于浸矿细菌存在使其无法根据表观活化能判断控速步骤。铵黄铁矾等沉淀物覆盖在石英表面,增加了浸出液和溶出离子扩散阻力,验证了石英溶出过程受内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微生物浸出 溶出动力学 收缩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湖副产硫酸钙转化法制备高纯氧化钙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雅丽 马玉文 李浩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308-3313,共6页
利用盐湖副产硫酸钙和碳酸氢铵溶液进行转化反应得到氧化钙的前驱体碳酸钙;然后,将其直接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钙,分别考察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硫酸钙转化率的影响,采用XRD和化学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分析,并对转化反应过程... 利用盐湖副产硫酸钙和碳酸氢铵溶液进行转化反应得到氧化钙的前驱体碳酸钙;然后,将其直接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钙,分别考察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硫酸钙转化率的影响,采用XRD和化学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分析,并对转化反应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物料配比为1.3:1.0,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50℃时,硫酸钙的转化率可达到99.6%,将固相产物在1 000℃热解1 h后所制备的氧化钙纯度为99.7%。转化反应过程符合收缩核模型,其的数学表达式为kt=1-(1-X)1/3,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3.4 kJ/mol,该模型表明转化反应过程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硫酸钙 碳酸钙 高纯氧化钙 转化法 收缩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锌精矿空气氧化硫酸浸出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肖纯 杨声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0,共4页
硫化锌精矿的浸出受精矿粒度、酸度、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浸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整个浸出流程,研究综合浸出的最优化条件,使锌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并建立了符合混合控制的数学模型:1-(1-α)1/3=8.07×... 硫化锌精矿的浸出受精矿粒度、酸度、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浸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整个浸出流程,研究综合浸出的最优化条件,使锌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并建立了符合混合控制的数学模型:1-(1-α)1/3=8.07×10-7D-1[H+]-0.47[Fe2+]0.14exp(-11072/RT)t+B,通过Arrhenius经验公式,求得反应活化能为11.0727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精矿 空气氧化 动力学 收缩核模型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催化剂中钯的硫酸浸出动力学研究
14
作者 王金姣 朱小平 +4 位作者 吴广明 薛科 范嘉乐 孟倞宇 高源徽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共6页
以失效加氢裂解催化剂为原料,利用液-固反应的核收缩模型研究硫酸-氯化钠-过氧化氢浸钯的浸出动力学,考察了液固比、搅拌转速、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氯离子浓度对钯浸出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及转速对浸出速率影响不大,废催... 以失效加氢裂解催化剂为原料,利用液-固反应的核收缩模型研究硫酸-氯化钠-过氧化氢浸钯的浸出动力学,考察了液固比、搅拌转速、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氯离子浓度对钯浸出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及转速对浸出速率影响不大,废催化剂中钯的浸出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提高反应温度、硫酸浓度、氯离子浓度均可提高钯的浸出率,并增大钯的浸出速率;采用阿伦尼乌斯公式求出反应活化能为44.8 k J·mol^(-1),3个动力学参数的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氢离子、氯离子反应级数分别为0.89、0.67。相关动力学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物料的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Al_(2)O_(3) 硫酸浸出钯 动力学 收缩模型 活化能 反应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炼锌废渣综合浸出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邵琼 兰尧中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3,44,共4页
炼锌废渣———铜镉渣的浸出受酸度、液固比、反应温度、浸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整个浸出流程,研究综合浸出时的最优化条件,并建立了符合固膜扩散控制的数学模型:1-23η-(1-η)23=ket,并通过Arrhenius经验公式,... 炼锌废渣———铜镉渣的浸出受酸度、液固比、反应温度、浸出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动力学的角度分析整个浸出流程,研究综合浸出时的最优化条件,并建立了符合固膜扩散控制的数学模型:1-23η-(1-η)23=ket,并通过Arrhenius经验公式,求得反应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锌废渣 综合浸出动力学 收缩核模型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石渣进行赤泥脱碱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亚丽 丁思哲 王玲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17-3623,共7页
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高碱含量限制了其利用。利用电石渣替代天然钙基材料进行赤泥脱碱,分析脱碱温度、电石渣掺量、液固比、反应时间四个因素对脱碱效果的影响,探究电石渣进行赤泥脱碱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赤泥是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排出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高碱含量限制了其利用。利用电石渣替代天然钙基材料进行赤泥脱碱,分析脱碱温度、电石渣掺量、液固比、反应时间四个因素对脱碱效果的影响,探究电石渣进行赤泥脱碱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电石渣掺量增加、反应时间增加,赤泥脱碱效率升高;在温度为90℃、液固比为4∶1、反应时间为360 min、赤泥与电石渣的质量比为1∶1的反应条件下,脱碱效率达到81%,脱碱后赤泥中的Na2O含量不大于1%(质量分数),满足水泥原料的要求。电石渣进行赤泥脱碱反应符合内扩散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提高反应温度与反应物的质量均可提高脱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石灰脱碱 电石渣 脱碱效率 内扩散未反应收缩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燃烧方式下石灰石直接固硫反应模拟
17
作者 王小锋 白鹏 +4 位作者 闫志强 刘豪 邱建荣 张盛诚 冯前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43-3250,共8页
氧燃烧方式下高浓度CO2气氛使得石灰石与SO2的气固反应存在直接固硫和间接固硫两种方式。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石灰石直接硫化的实验,考察了温度、SO2浓度对直接固硫反应的影响。基于球形颗粒气体扩散理论,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的基础上... 氧燃烧方式下高浓度CO2气氛使得石灰石与SO2的气固反应存在直接固硫和间接固硫两种方式。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石灰石直接硫化的实验,考察了温度、SO2浓度对直接固硫反应的影响。基于球形颗粒气体扩散理论,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种从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SO2反应级数的新方法。同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产物层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并采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对不同温度、SO2浓度条件下石灰石直接固硫反应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定性讨论了温度、孔隙率、平均孔径对产物层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发现温度对有效扩散系数影响很显著,而孔隙率、平均孔径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燃烧 高浓度CO_2气氛 未反应收缩核模型 直接固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石灰石还原脱硫的加压热重实验研究
18
作者 宋占龙 章名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在加压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煅烧石灰石与H2S的硫化实验,研究了总压(01~1MPa)、温度(700~950℃)及H2S体积分数(01%~4%)等主要参数对硫化反应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及液氮吸附等实验手段分别对反应样品进行了颗粒表观结构和孔隙特性的分析... 在加压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煅烧石灰石与H2S的硫化实验,研究了总压(01~1MPa)、温度(700~950℃)及H2S体积分数(01%~4%)等主要参数对硫化反应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及液氮吸附等实验手段分别对反应样品进行了颗粒表观结构和孔隙特性的分析.实验发现在保持H2S体积分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总压,硫化速率增加;而在保持H2S分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使得硫化反应速率减小;温度对硫化反应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硫化速率增加;煅烧石灰石与H2S的硫化反应是1级反应.用经典的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对气固硫化反应进行了模拟,得到煅烧福建石灰石的化学反应和扩散控制下硫化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396和6415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煅烧石灰石 加压热重分析 未反应收缩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复杂多金属硫化矿中提取铋的浸出动力学研究
19
作者 陈锋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84,9,共5页
研究了采用盐酸和氯化铁从低品位复杂多金属硫化矿中提取铋的浸出动力学。分析了反应时间、粒度及盐酸浓度对铋浸出率的影响,依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1.32 kJ/mol。研究表明,收缩核模型可以描述盐酸浓度超过1 mol/L... 研究了采用盐酸和氯化铁从低品位复杂多金属硫化矿中提取铋的浸出动力学。分析了反应时间、粒度及盐酸浓度对铋浸出率的影响,依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1.32 kJ/mol。研究表明,收缩核模型可以描述盐酸浓度超过1 mol/L时的浸出过程,无论在产物层或边界流体膜,浸出率由一个扩散过程(抛物线浸出)控制,得出了相关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多金属硫化矿 浸出动力学 氯化铁 收缩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高硅白合金硫酸氧化浸出工艺及提铜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选高 龚傲 +3 位作者 喻小强 龙海军 徐志峰 田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8-1368,共11页
研究了高硅白合金硫酸氧化体系下铜的浸出工艺与动力学。首先采用可控制变量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添加剂、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其次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和扫描电镜... 研究了高硅白合金硫酸氧化体系下铜的浸出工艺与动力学。首先采用可控制变量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添加剂、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其次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对高硅白合金和浸出渣的物相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次氯酸钠用量5 mL、浸出温度343 K、反应时间5 h、硫酸浓度200 g/L、液固比7:1的工艺条件下,铜的浸出率可达99.42%,钴的浸出率可达到97.57%。最后,通过对高硅白合金硫酸氧化浸出提取铜的动力学模型的分析可知,活化能、硫酸浓度和粒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34.64 kJ/mol、2.34和0.18,表明其应遵循化学反应控制的收缩核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白合金 硫酸氧化 浸出动力学 混合控制 收缩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