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超声评估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在体外膜肺氧合撤机前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慧燕 黄生奇 +2 位作者 王静 方圆 顾继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830-1834,共5页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评估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撤机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40例,均行撤机试验,A组为撤机试验成功者(n=28),B组... 目的研究重症超声评估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撤机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40例,均行撤机试验,A组为撤机试验成功者(n=28),B组为撤机试验失败者(n=12)。在撤机试验前,应用重症超声监测患者的Sm、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撤机成功与否作为结局变量,将两组间存在有统计学差异的超声参数作为观察变量,进行VA-ECMO撤机试验成功与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A组撤机试验前Sm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撤机试验前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LVEF的AUC分别为0.896、0.479,其中Sm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EF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821、0.321。结论重症超声评估Sm对VA-ECMO患者成功撤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体外膜肺氧合 左心功能 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评价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刘海峰 蒋煜文 +1 位作者 白文伟 光雪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54-856,共3页
目的分析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所测二尖瓣环收缩期平均位移峰值速度(Sa)作为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33例和未行PCI组19例,PCI组于PCI术前5 d及术后... 目的分析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PW-DTI)所测二尖瓣环收缩期平均位移峰值速度(Sa)作为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组33例和未行PCI组19例,PCI组于PCI术前5 d及术后5 d、3个月、6个月随访,非PCI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行PW-DTI及常规超声检查,观察Sa的变化情况。PCI组据射血分数(EF)分成两个亚组:EF≥50%亚组和EF 30%~50%亚组;亚组间进行术前、术后比较;分别分析不同心脏功能患者Sa的变化情况。结果6个月后,PCI组平均Sa明显增高(P〈0.001)。平均Sa与EF存在相关性(术前r=0.705,术后r=0.770,均P〈0.0001)。结论Sa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DTI) 二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Sa)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左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摄氧效率斜率与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徐顺霖 汪宇鹏 +4 位作者 姚思华 刘丹 赵威 冯新恒 高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测定指标,探讨摄氧效率斜率(oxygen uptake efficiency slope,OUES)等参数与心脏超声左室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入组65岁及以上老...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测定指标,探讨摄氧效率斜率(oxygen uptake efficiency slope,OUES)等参数与心脏超声左室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入组65岁及以上老年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收集其CPET相关参数,获取峰值摄氧量(VO_2peak)、氧脉搏(VO_2/HR)、OUES等心肺耐力(CRF)指标,同时通过心脏超声测定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比值(E/Em)等心脏功能指标,并进一步以Sm≥8 cm/s为正常界限分Sm正常、Sm降低2组,行心肺耐力与心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入选符合条件患者402例,平均年龄71±5岁,男性283例(70.40%),女性119例(29.60%)。65~69岁202例(50.25%),70~74岁89例(22.14%),年龄≥75岁111例(27.61%)。心绞痛患者227例(56.4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15.42%)、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28.11%)。研究发现心脏收缩功能与CRF相关:Sm与OUES(r=29.220,P=0.001)呈独立正相关。同时,Em与VO_2peak(r=0.176,P<0.001)、OUES(r=0.151,P=0.003)呈正相关;而E/Em与VO_2peak(r=-0.199,P<0.001)、VO_2/HR(r=-0.118,P=0.018)及OUES(r=-0.201,P<0.001)呈负相关。左房压力与VO_2peak(r=-0.187,P<0.001)、VO_2/HR(r=-0.108,P=0.030)及OUES(r=-0.185,P<0.001)呈负相关。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未发现与心肺耐力参数有相关性(P>0.05)。结论:心肺运动试验作为评估和指导运动康复的实用方法,CRF参数能够评估运动负荷下心脏功能,其与心脏超声获得的静息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运动试验 摄氧效率 老年冠心病 心脏功能 二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家兔肺动脉栓塞模型的动态观察
4
作者 刘燕萍 端学军 +1 位作者 卢爱霞 张磊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4-47,I0003,共5页
目的评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检测家兔肺动脉栓塞模型右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家兔22只,经耳缘静脉注入栓子制成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即刻、造模后1周及3周观察家兔右心室动态变化情况。存储心尖四腔心切面定... 目的评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检测家兔肺动脉栓塞模型右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家兔22只,经耳缘静脉注入栓子制成急性肺动脉栓塞模型。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即刻、造模后1周及3周观察家兔右心室动态变化情况。存储心尖四腔心切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图像并进行脱机分析。结果造模后即刻,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P)均较造模前明显减低,达峰时间(TVp)延长,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Ve/Va)大于1。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后1周,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P)均较造模前减低,达峰时间(TVp)延长,较造模后即刻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Ve/Va小于1。造模后3周,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P)较造模前仍减低,Ve/Va比值小于1。较造模后1周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内比较收缩期峰值速度,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均较中间段增大,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收缩期达峰时间,两者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能够直观反映家兔右室舒张及收缩功能状况,是评价动物肺动脉栓塞模型右室功能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肺动脉栓塞 收缩峰值速度 模型 右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浅动脉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与狭窄程度及血流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晨炜 舒政 +3 位作者 孙凤 邓小飞 葛琛瑾 邹晓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股浅动脉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TAG)与管腔狭窄程度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搜集接受CTA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的ASO患者40例共计62条股浅动脉。依据CTA血管狭窄程度将股浅动脉病变分为轻度狭窄组(<50%,A组)... 目的:探讨股浅动脉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TAG)与管腔狭窄程度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搜集接受CTA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的ASO患者40例共计62条股浅动脉。依据CTA血管狭窄程度将股浅动脉病变分为轻度狭窄组(<50%,A组)、中度狭窄组(50%~75%,B组)及重度狭窄组(>75%且≤100%,C组),分别测定TAG值。比较三组间TAG值有无统计学差异,并与PSV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30条,B组16条,C组16条,62条股浅动脉TAG平均值为(-2.3±2.3)HU/10mm,三组间TA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8.28,P<0.001),TAG的绝对值随着管腔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62条股浅动脉TAG值与对应的PSV呈正性相关(r=0.5223,P<0.0001)。结论:基于CTA的TAG能较好地反映股浅动脉不同的狭窄程度,且与PSV有相关性,有潜力在下肢动脉狭窄CTA形态学诊断的基础上补充血流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 收缩峰值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VTQ技术对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蒋丽萍 周爱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46-2948,295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VTQ技术对多形性腺瘤(PA)和腺淋巴瘤(A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超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VTQ技术对57例涎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获得其血流分级、收缩峰值速度(PSV)、阻力指数(RI)和剪切波速度(SWV)。... 目的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VTQ技术对多形性腺瘤(PA)和腺淋巴瘤(A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超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VTQ技术对57例涎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获得其血流分级、收缩峰值速度(PSV)、阻力指数(RI)和剪切波速度(SWV)。手术病理和细针穿刺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57例研究对象共计肿块61个,包括42个PA和19个AL,因4例PA的SWV 5次测量均为"X.XX"而被排除,最终纳入统计的为57个肿块。PA组血流分级Ⅰ-Ⅱ级17个、Ⅲ-Ⅳ级21个,AL组血流分级Ⅰ-Ⅱ级3个、Ⅲ-Ⅳ级16个,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组的RI、PSV和SWV分别为(0.84±0.14)、(11.0±6.6)cm/s和(2.47±0.60)m/s,而AL组的RI、PSV和SWV分别为(0.73±0.14)、(14.2±5.2)cm/s和(1.95±0.41)m/s。PA组和AL组间PS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RI和SWV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最佳截断值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697和2.09 m/s、0.729,并以此鉴别诊断PA和AL的敏感度、特异度为74.1%、50%和63%、71.4%,联合两者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34/38)、57.9%(11/19)。结论 VTQ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分级和RI均对PA和AL有鉴别诊断价值,联合应用SWV和RI可明显提高鉴别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力指数 收缩峰值速度 剪切波速度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纵轴功能的超声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许进 秦石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9-501,共3页
目的: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心室纵轴功能。方法:选取不同程度单纯MS患者48例(轻、中、重度MS各16例,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AF)25例)和正常人32例,分别应用组织多普勒(DTI)超声及M型超声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 目的: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心室纵轴功能。方法:选取不同程度单纯MS患者48例(轻、中、重度MS各16例,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AF)25例)和正常人32例,分别应用组织多普勒(DTI)超声及M型超声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4个位点的收缩峰值速度(vMA)、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房室平面位移值(DAVP)。结果:MS患者二尖瓣环4个位点的vMA和DAV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2组间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不同狭窄程度患者间vMA和DAVP值均存在差异(P<0.05),且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vMA和DAVP明显下降;合并AF与未合并AF的MS轻、中、重度患者的vMA和DAV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尽管LVEF值正常,但已存在左室纵轴收缩功能的下降。AF不是影响MS患者左室纵轴功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组织多普勒 左室纵轴功能 收缩峰值速度 房室平面位移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发生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原婷 李雪兰 +2 位作者 田雪叶 张婷 韩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 PE)是围生期母体和围产儿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往往合并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早产等不良结局。文中旨在探讨s PE患者发生SG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 目的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 PE)是围生期母体和围产儿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往往合并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早产等不良结局。文中旨在探讨s PE患者发生SG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s PE患者100例,其中病例组为s PE合并SGA 35例,对照组为s PE不合并SGA 65例。对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筛选s PE发生SG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ROC曲线评价脐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ystolic and diastolic ratio,S/D)和尿蛋白定量诊断s PE合并SGA的价值。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发生早发型s PE者较多,发病孕周和分娩孕周均较早,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入住率升高,NICU住院时间较长,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的脐血流S/D值、S/D值≥95th%及尿蛋白定量≥5g/24 h发生率比较,病例组均明显升高[(2.31±0.47)vs(2.95±0.75)、6.15%vs 22.86%、20.00%vs 42.86%,P〈0.05]。3脐血流S/D值≥95th%(OR=6.02,95%CI:2.32~16.78)以及尿蛋白定量≥5 g/24 h(OR=1.65,95%CI:1.56~3.01)是s PE发生SGA的危险因素。4脐血流S/D值联合尿蛋白定量诊断s PE合并SGA的AUC为0.852(P〈0.05)。结论识别脐血流S/D值≥95th%、尿蛋白定量≥5 g/24 h及动态监测有利于对子痫前期不良围产儿结局进行早期预防或干预,改善预后。脐血流S/D值联合尿蛋白定量对s PE合并SGA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小于胎龄儿 危险因素 脐血流收缩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1例Graves病^(131)I治疗的临床实践
9
作者 管樑 李培勇 +5 位作者 陈刚 江旭峰 王超 张一帆 史爱兰 李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总结131碘(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的临床实践经验,并验证多次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391例(485人次)Graves病患者采用131I治疗。患者根据131I治疗次数分为四组,对各组患者131I治疗剂量及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 目的总结131碘(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的临床实践经验,并验证多次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391例(485人次)Graves病患者采用131I治疗。患者根据131I治疗次数分为四组,对各组患者131I治疗剂量及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以及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甲状腺体积和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PSV)等实验室指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391例Graves病患者中,行1、2、3、4次131I治疗的人次数分别为391、72(18.41%)、19(4.86%)和3(0.77%)。不同治疗次数组组间FT3、FT4和s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31I治疗剂量、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甲状腺体积及P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逐渐下降,而131I治疗剂量明显上升。各组患者在行131I治疗后均未发生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131I治疗对Graves病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131碘 甲状腺 吸131碘率 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 甲状腺上动脉收缩峰值速度 治疗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制中频电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宝珠 曲玉娟 +2 位作者 宋沙沙 赵秦 岳寿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7-1191,1197,共6页
目的:探究调制中频电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调制中频电(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MMFCT)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在加速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 目的:探究调制中频电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调制中频电(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MMFCT)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在加速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方面的作用差异。方法:纳入20例健康受试者及20例脊髓损伤患者。健康受试者左侧下肢分别用4种不同调制处方的中频电治疗刺激腓肠肌,然后使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腘静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筛选血流加速效果最好的处方。利用筛选的处方刺激脊髓损伤患者腓肠肌,测量股静脉PSV、刺激期平均血流速度、每分钟射血量,对比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时股静脉的上述指标。结果:健康志愿者腘静脉基础PSV为9.5±3.3cm/s,基础平均血流速度为4.2±1.7cm/s,连续调制波刺激时腘静脉PSV加快了约250%,平均血流速度加快了200%。断续调制波相较于连续调制波,腘静脉PSV加快了约160%,平均血流速度加快了约14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波形治疗的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损伤患者静息时下肢股静脉基础峰值血流速度为6.5±2.7cm/s,基础平均血流速度为2.6±1.4cm/s,基础每分钟射血量为37.6±17.4ml/min。刺激时脊髓损伤患者股静脉的PSV、刺激期平均血流速度、单位时间射血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时的PSV、刺激期平均血流速度优于MMFCT,但MMFCT治疗时的单位时间射血量高于IPC,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间歇调制波单次刺激加速血流的效果优于连续调制波,而不同波形之间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脊髓损伤患者中,MMFCT能产生类似于IPC的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作用,推测其能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IPC单次加速下肢静脉血流的效果优于MMFCT,但MMFCT治疗时的单位时间射血量高于I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中频电治疗 收缩峰值血流速度 深静脉血栓形成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