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实时超声成像对健康成人多裂肌收缩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林珊珊
郑逸逸
王楚怀
-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
出处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8-493,共6页
-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704020122)。
-
文摘
目的:研究单次多裂肌持续性激活训练过程中,实时超声成像反馈技术对多裂肌激活及收缩效率的影响。方法:将24例健康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言语指导组(言语组,n=12)和实时超声反馈组(超声组,n=12),分别予以言语指导和实时超声成像反馈下的改良BST等长收缩训练。比较两组受试者在单次多裂肌持续收缩过程中,实时超声反馈对多裂肌厚度(thickness,Th)、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 area,CSA)的影响。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多裂肌Th、CSA的时间因素、组别因素以及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随着时间因素的改变多裂肌Th及CSA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组别的多裂肌Th及CSA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且时间因素的作用随分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事后分析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T rest)及多裂肌最大收缩时间点(T c-max),两组受试者多裂肌Th、CSA组间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持续收缩30s(T 30s)时,超声组多裂肌Th、CSA显著优于言语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各组Th、CSA在T c-max均优于T rest(P<0.05);在持续收缩30s时,言语组Th、CSA与T rest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组Th、CSA在T 30s与T rest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反馈不会增加多裂肌初始激活最大收缩程度,但超声成像可提供实时、持续的动态视觉反馈,有利于受试者在持续收缩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多裂肌最大收缩幅度,从而提高收缩效率、改善训练效果。
-
关键词
实时超声成像
多裂肌
收缩厚度
横截面积
-
Keywords
real-time ultrasound imaging
multifidus
contraction thickness
cross section area
-
分类号
R493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
-
题名左室壁心梗后左心室功能的MRI电影评价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肖正光
杨军
顾峰
朱才松
邵康为
刘伟
-
机构
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影像科上海市仙霞路
-
出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8,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课题(No.044113)~~
-
文摘
目的:利用MR1评估左室壁心梗后左心室功能。方法:利用快速稳态平衡进动序列对41例受检者行心脏MRI检查,正常组19例,心梗组18例,其他疾病4例予以排除。分别测量左室的射血分数,心脏各层面、各分段的舒张末期、收缩末期室壁厚度(mm)、室壁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mm),分析正常组不同层面之间、同一层面不同分段之间相关参数,再进一步比较正常组与心梗组之间左室射血功能和室壁运动指标。结果:正常组舒张期厚度各层面间存在差异(P<0.05),收缩期厚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室壁运动幅度中间层面高于心尖部层面及基底部层面,但无统计学差异,室壁增厚率由心尖到基底部逐渐减小,心尖部与中间层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基底部层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基底部及中间部层面收缩期室壁厚度、室壁增厚率、运动幅度在下间隔、前间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分段间无明显差异,但间隔部明显小于其他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各段间相关参数均无明显差异。心梗组的射血分数(40.02%±15.49%)较正常组(69.32%±8.89%)明显降低(P<0.05),心梗组收缩末期室壁厚度、室壁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值也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心梗组舒张末期室壁厚度低于正常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电影成像能准确测量左室壁运动参数,对心梗后室壁运动异常进行可靠评价,可以对左心功能作出有效评价。
-
关键词
磁共振
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
收缩末期室壁厚度
室壁增厚率
-
Keywords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 state acquisition
End-systolic wall thickness
Percentual systolic wall thickening
-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