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资融券交易行为及其收益可预测性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俞红海 陈百助 +1 位作者 蒋振凯 钱仪绰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2-87,共16页
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通,不仅为中国市场投资者引入卖空机制,同时也为投机性交易者提供杠杆放大机制.不同于以往主要从制度变迁视角研究卖空机制,本文从微观行为视角,系统研究信用账户投资者融资融券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可预测性.基于201... 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通,不仅为中国市场投资者引入卖空机制,同时也为投机性交易者提供杠杆放大机制.不同于以往主要从制度变迁视角研究卖空机制,本文从微观行为视角,系统研究信用账户投资者融资融券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可预测性.基于2011年12月~2015年8月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信用账户投资者在股票价格上涨后增加融资买入,而在股票价格下跌后提高融券卖出,即采取"追涨杀跌"的投资策略.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交易能预测正的未来收益,而融券交易能预测负的未来收益.此外,融资交易提高了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融券交易则可以降低未来股价崩盘发生的可能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市场投资者融资融券微观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并为进一步规范发展融资融券业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融券 交易行为 收益可预测性 股价崩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收益可预测性与适应性市场假说——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孝华 宋庆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4,共9页
笔者使用中国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1990—2013年的日数据和周数据,运用改进的自动混合Box-Pierce检验,原始自助法自动方差比检验和广义谱检验实证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可预测性,同时使用滚动子样本窗口检验了收益可预测性的时变特征... 笔者使用中国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1990—2013年的日数据和周数据,运用改进的自动混合Box-Pierce检验,原始自助法自动方差比检验和广义谱检验实证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可预测性,同时使用滚动子样本窗口检验了收益可预测性的时变特征。研究发现,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驱动着收益可预测性。大多数时候收益是不可预测的,一些统计显著的收益可预测性时段主要和金融危机、政策巨变等重大外因事件有关。研究结果支持适应性市场假说,即变化的市场环境驱动着收益可预测性等关键市场特征。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比,适应性市场假说能够更好地解释中国股市市场效率的动态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益可预测性 混合检验 方差比检验 广义谱检验 适应性市场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间经济关联和股票收益可预测性——基于错误定价视角的异象检验 被引量:5
3
作者 高杨 董青 周方召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7,共16页
跨公司经济关联的股票收益异象是实证资产定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从客户—供应商的供应链关联视角出发,基于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组合分析和因子研究方法对跨公司供应链关联的收益可预测性和异象来源进行分... 跨公司经济关联的股票收益异象是实证资产定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从客户—供应商的供应链关联视角出发,基于2009—2020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组合分析和因子研究方法对跨公司供应链关联的收益可预测性和异象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公司股票收益存在明显的共同季节性效应,通过供应链关联的多空对冲组合在同期可以产生显著的正收益。供应链关联对冲套利在下一个月出现显著的反转异象,该异象在股市下行阶段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尤为明显。供应链关联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错误定价,而非风险补偿。因此,公司应重视供应链间的管理与合作,加强客户关系维护,与主要客户建立稳固、互惠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信息反馈;相关部门也应加强投资者金融素养教育,提升市场定价效率和维护市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经济关联 收益可预测性 季节性效应 反转异象 错误定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市场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经济价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苏云鹏 杨宝臣 周方召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52,共26页
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经济价值一直是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并分析了债券收益的非马尔科夫性和随机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在广义随机波动HJM框架下提出了非马尔科夫DTSM模型的构建方法... 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经济价值一直是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债券收益的可预测性,并分析了债券收益的非马尔科夫性和随机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在广义随机波动HJM框架下提出了非马尔科夫DTSM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非马尔科夫性和随机波动性对于债券超额收益的可预测性及其经济价值实现的作用.最后,考察了我国市场上债券收益可预测性的来源.结果表明,我国债券收益可预测性具有很强的统计显著性,且可以转化为显著的经济收益.在此过程中,非马尔科夫性、随机波动性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经济环境驱动的时变性风险溢价是我国债券收益可预测性的主要来源,而非涵盖随机波动因子也显著含有债券收益的预测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收益可预测性 Heath-Jarrow-Morton框架 非马尔科夫性 随机波动率 非涵盖风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横截面收益率的可预测性研究——兼与美国对比
5
作者 方世建 刘珣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1-195,共5页
本文旨在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横截面收益的可预测性。我们选取了15个公司层面的特征指标作为变量,现有文献已经发现这些指标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具有预测横截面股票收益的能力。我们检验这些变量在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可以用来预测股票收益,样本... 本文旨在检验中国股票市场横截面收益的可预测性。我们选取了15个公司层面的特征指标作为变量,现有文献已经发现这些指标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具有预测横截面股票收益的能力。我们检验这些变量在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可以用来预测股票收益,样本的时间区间为1996~2015年。我们发现这些变量在中国股票市场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的预测能力是相对较弱的。我们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可预测性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其一,可能是收益预测因子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同质性比在美国股票市场中更强;其二,在中国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的无效率程度比较高。两种解释我们都找到了实证依据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特征指标变量 收益可预测性 横截面股票收益 中国股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债券市场的可预测性和分割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类承曜 陈礼清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95,共17页
本文研究了中国债券市场综合收益、长短期债券收益差异、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收益差异的样本内和样本外可预测性。本文选取宏观、中观(市场)、微观3个层面27个变量以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生成6个主成分变量作为预测变量,发现中国债券... 本文研究了中国债券市场综合收益、长短期债券收益差异、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收益差异的样本内和样本外可预测性。本文选取宏观、中观(市场)、微观3个层面27个变量以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生成6个主成分变量作为预测变量,发现中国债券市场综合收益率在剥离了特殊品种债券之后具有一定的样本内和样本外可预测性。基于主成分提取的预测变量的预测能力更强,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和市场层面指标都可以预测债市风险溢价。基于27个指标提取的第一主成分对期限溢价、场所溢价在样本内均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而样本外可预测性较差。本文结论表明,我国债券市场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影响,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在市场功能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两个市场的分割随着债券市场的波动而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益可预测性 样本内预测 样本外预测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向资金动向的股指收益率预测研究
7
作者 傅俊辉 余洲啸 刘玉芳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3,共8页
自“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始终被市场所紧密地关注,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构建了反映北向投资者资金动向的代理指标(NCM),并且采用样本内的回归预测模型和样本外的R~2统计量以及全... 自“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始终被市场所紧密地关注,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构建了反映北向投资者资金动向的代理指标(NCM),并且采用样本内的回归预测模型和样本外的R~2统计量以及全包围测试方法,研究了其对于股票市场收益率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北向资金的动向能够有效地预测2,5,10和20个交易日的股票市场收益率,这种预测能力对格兰杰因果检验及不同的资金动向计量方法和检验样本都具有较好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NCM的预测能力主要来自参与北向交易的投资者分析和处理未来现金信息的能力。最后,利用这一预测能力构建量化择时策略,发现NCM市场择时策略可以在2,5,10和20个交易日的持有期内具有较好的投资绩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向资金 收益可预测性 经济解释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矩风险与市场收益:来自中国期权市场的证据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倜 王云奇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40,共19页
基于上证50ETF期权隐含的方差和高阶矩的期限结构,本研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降维方法构造了与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相关的方差-高阶矩风险因子.实证结果显示,在2015年到2020年的样本期内,该风险因子显著地预测未来1个月以及2周至8周的市... 基于上证50ETF期权隐含的方差和高阶矩的期限结构,本研究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降维方法构造了与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相关的方差-高阶矩风险因子.实证结果显示,在2015年到2020年的样本期内,该风险因子显著地预测未来1个月以及2周至8周的市场收益,月度样本内和样本外R^(2)分别达到了10.08%和6.55%.在控制了常见的经济预测变量和期权变量后,该因子的预测能力仍然保持显著.这表明我国股市收益中包含了对偏度和峰度风险的补偿,与含时变高阶矩的资产定价模型相一致.在经济价值方面,方差-高阶矩因子的预测能力可为投资者在市场择时交易中带来可观的收益.结果表明,中国期权市场提供了高阶矩风险的独特信息,这为理解我国股市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证50ETF期权 风险中性高阶矩 股票收益可预测性 偏最小二乘回归 时变高阶矩CA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交易与债券收益率——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9
作者 唐彬 蒋宇翔 +1 位作者 肖钰 杨粲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47,共21页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日度交易数据,构建以订单流为基础的交易指标,通过包含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债券定价模型以及时间序列聚类的投资组合分析和多种模型分析,对各类机构投资者预测债券收益率变化的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日度交易数据,构建以订单流为基础的交易指标,通过包含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债券定价模型以及时间序列聚类的投资组合分析和多种模型分析,对各类机构投资者预测债券收益率变化的能力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保险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境外机构的交易能够预测债券收益率的变化,但在交易券种(国债、政策性银行债)、预测期限、预测能力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还对机构投资者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机制检验。研究发现,在境内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具备更强的交易预测能力和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宏观货币政策信息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有助于促进价格发现,增加债券收益率的信息含量,从而提升市场有效性。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 机构投资者 交易行为 收益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论坛意见领袖的情绪传播:基于同群公司股价变化的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科 李昊骅 +1 位作者 方立兵 常云杰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0-1583,共14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识别股票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利用文本分析技术判断其发帖的情绪类型,并通过同行业和共同分析师两种方式构建上市公司的同群关系,考察意见领袖情绪对同群公司股价的影响及机制,进而检验网络论坛中意见领袖的情绪...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识别股票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利用文本分析技术判断其发帖的情绪类型,并通过同行业和共同分析师两种方式构建上市公司的同群关系,考察意见领袖情绪对同群公司股价的影响及机制,进而检验网络论坛中意见领袖的情绪是否在同群公司中传播及其传播特征和规律。利用2013~2017年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来自同群公司意见领袖的积极情绪对于目标公司未来股价短期和长期收益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一影响稳健地存在于两类同群公司关系中。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之间关系越复杂则该效应越强,意见领袖之间情绪传播是可能的解释机制。揭示了意见领袖对其他公司股价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并为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现象提供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见领袖 同群公司 信息传播 收益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泡沫与崩盘的可预测模型检验
11
作者 杨炳铎 杨子晖 陈海强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124,共15页
资产价格收益的可预测性一直是学术界长期关注并存在广泛争议的话题,准确理解资产价格收益的可预测性无疑对市场参与者、学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对带有泡沫与崩盘的可预测模型进行检验,提出带... 资产价格收益的可预测性一直是学术界长期关注并存在广泛争议的话题,准确理解资产价格收益的可预测性无疑对市场参与者、学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有鉴于此,对带有泡沫与崩盘的可预测模型进行检验,提出带有泡沫与崩盘的Wald统计量,并由此展开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新构建的检验方法不仅在预测变量不同持续性下以及模型存在内生性下具有一致、可靠的检验力度,而且还对被预测变量普遍存在的泡沫与崩盘现象具有稳健的检验功效.在对上证指数收益率的可预测性检验实证分析中,选择涵盖股票市场、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等17个变量,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和换手率能显著负向预测股票市场的变动,这对于优化资产投资组合、发展资产定价理论以及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益可预测性 预测模型 检验 泡沫 崩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交易费用与风险情况下移动平均交易规则的检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彧 曾勇 唐小我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2年第3期61-65,共5页
本文在考虑交易费用和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对移动平均交易规则进行了检验。采用变长移动平均检验发现 ,规则能否带来显著的异常收益受其采用的时间跨度长短的影响。而定长移动平均检验的结果显示 ,该规则不能带来显著的异常收益。上述结果... 本文在考虑交易费用和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对移动平均交易规则进行了检验。采用变长移动平均检验发现 ,规则能否带来显著的异常收益受其采用的时间跨度长短的影响。而定长移动平均检验的结果显示 ,该规则不能带来显著的异常收益。上述结果表明移动平均规则的短期预测作用更明显。我们认为 ,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并不确定 ,历史文献中股票收益可利用过去的收益来预测的论断仍需更进一步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平均交易规则 技术分析 有效性检验 收益可预测性 交易费用 交易风险 证券市场 股票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者关注、资产定价与市场有效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雪军 周建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142,160,共11页
本文首先对于投资者关注度稀缺性特征进行诠释。在此基础上,根据投资者关注的约束条件是否为内生决定,将已有的理论研究分为关注度内生模型和关注度外生模型,并进行相应的总结与归纳。同时,本文还对于相关的经验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发... 本文首先对于投资者关注度稀缺性特征进行诠释。在此基础上,根据投资者关注的约束条件是否为内生决定,将已有的理论研究分为关注度内生模型和关注度外生模型,并进行相应的总结与归纳。同时,本文还对于相关的经验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发现学者们从有限关注角度出发解释"价格反转"、"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等市场异象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多数研究结果支持投资者关注对于市场信息和资产收益可预测性具有深刻影响的事实。在总结该领域最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还对于投资者关注领域可能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适当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关注 资产定价 信息传播 收益可预测性 市场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性投资机会条件下的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理论与中国实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利民 陈浩武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本文分析了投资机会的时变性特征对长期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并实证,表明时变性特征降低风险资产长期收益率条件方差的增长速度,降低其在长期投资视角的风险。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最优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的影响,表明忽略参... 本文分析了投资机会的时变性特征对长期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并实证,表明时变性特征降低风险资产长期收益率条件方差的增长速度,降低其在长期投资视角的风险。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最优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的影响,表明忽略参数不确定性对资产组合选择问题的影响将会误导投资者配置过多的风险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性 资产组合选择 收益可预测性 参数不确定性 投资期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A股市场减速动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力博 马丹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3-44,共12页
笔者实证检验了A股市场是否存在动量效应的加速/减速效应,发现中长期股价减速上涨的赢家组合收益率高于加速上涨的赢家组合,中长期股价减速下跌的输家组合收益率低于加速下跌的输家组合。在此基础上,笔者构造了在中长期内能够取得稳定... 笔者实证检验了A股市场是否存在动量效应的加速/减速效应,发现中长期股价减速上涨的赢家组合收益率高于加速上涨的赢家组合,中长期股价减速下跌的输家组合收益率低于加速下跌的输家组合。在此基础上,笔者构造了在中长期内能够取得稳定优于传统动量策略收益的减速动量策略,即买入减速赢家组合、卖空减速输家组合的套利交易策略,能够在相对较长的持有期上给投资者带来显著超额收益,且该收益的波动率低于加速赢家/加速输家组合。笔者进一步揭示了处置效应是动量效应存在变速特征的重要原因。该文为投资者行为偏差直接影响动量组合收益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于深入理解A股的价格动量和反转的形成机制,有效实施市场监管与风险防范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效应 收益可预测性 处置效应 A股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慧眼识珠还是吸引眼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科 李心丹 +1 位作者 方晓 李小琳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107,共18页
互联网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其中意见领袖的观点能在投资者群体中广泛传播并影响其行为.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识别股票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并利用文本分析技术判断其帖子类型,系统研究意见领袖情绪的收益可预测性及其原... 互联网是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其中意见领袖的观点能在投资者群体中广泛传播并影响其行为.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识别股票网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并利用文本分析技术判断其帖子类型,系统研究意见领袖情绪的收益可预测性及其原因和投资者反应.利用2011年~2017年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意见领袖情绪对未来1个月至6个月的个股收益率都具有预测能力,但并非是因其掌握价值信息.进一步研究表明,投资者对意见领袖的认同程度与其判断准确率无关,投资者更为关注发表正面观点的意见领袖而忽视其准确性,同时排斥能够准确预测市场下跌的意见领袖.本研究揭示了意见领袖对市场的影响及其形成机制,并为进一步完善投资者教育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见领袖 投资者情绪 收益可预测性 投资者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质偏度是否被定价? 被引量:53
17
作者 郑振龙 王磊 王路跖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共12页
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上特质偏度和预期收益率的关系.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采用横截面回归方法提取预期特质偏度,随后运用Fama-MacBeth方法来验证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特质偏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在控制了流动... 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上特质偏度和预期收益率的关系.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采用横截面回归方法提取预期特质偏度,随后运用Fama-MacBeth方法来验证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特质偏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在控制了流动性因子、协偏度和协峰度等变量的影响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同时,还对"特质波动率之谜"进行了重新检验,结果发现,在控制了预期特质偏度之后,滞后的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不再显著,从而证实了预期特质偏度中含有一部分特质波动率的信息.最后,在区分了大、小公司的子样本中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特质偏度 特质波动率之谜 收益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信息和模糊厌恶下DC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佩 李仲飞 张玲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132,共8页
在信息部分可观测的金融市场中,参与者可投资于一个无风险资产、一个滚动债券和一支股票。其中,股票的预期收益率由一个服从均值-回复过程的预测因子预测。参与者是模糊厌恶的,只能观测到股票价格和利率,却无法观测到预测因子。利用滤... 在信息部分可观测的金融市场中,参与者可投资于一个无风险资产、一个滚动债券和一支股票。其中,股票的预期收益率由一个服从均值-回复过程的预测因子预测。参与者是模糊厌恶的,只能观测到股票价格和利率,却无法观测到预测因子。利用滤波技术和动态规划原理,得到了不完全信息和模糊厌恶下DC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策略的解析式。进一步,利用敏感性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对比仅考虑不完全信息、仅考虑模糊厌恶以及同时考虑不完全信息和模糊厌恶三种情形下的最优投资策略。结果表明同时考虑不完全信息和模糊厌恶时的最优投资策略最保守,仅考虑不完全信息时的最优投资策略对风险厌恶系数的变化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型养老金 不完全信息 模糊厌恶 收益可预测性 滤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资者心理偏差的资产定价研究框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振东 黄鹂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5,共4页
不断出现的资产收益可预测性现象逐渐动摇了研究者对投资者完全理性假设的信心,通过将心理研究成果引入资产定价领域,假设投资者有限理性和存在实际决策偏差,基于投资者心理偏差的资产定价模型从不同角度将资本市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与... 不断出现的资产收益可预测性现象逐渐动摇了研究者对投资者完全理性假设的信心,通过将心理研究成果引入资产定价领域,假设投资者有限理性和存在实际决策偏差,基于投资者心理偏差的资产定价模型从不同角度将资本市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与投资者的行为联系起来。回顾近几年资产定价理论研究的转变,对资产定价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理论基础进行总结和评述,以期进一步明晰研究发展方向和促进资产定价理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定价 异常现象 收益可预测性 心理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溢价和特征要素的中国股市B/M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磊 吴冲锋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8,157,共5页
对B/M效应已有研究结果进行回顾,总结了B/M效应解释中存在的风险溢价和特征要素观点冲突。通过基于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模型的推导原理和经济涵义,统一了对B/M效应的理性风险补偿与特征要素解释观点;实证效果证实了之前的理论结果。
关键词 B/M效应 规模效应 收益可预测性 风险溢价 过度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