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4篇文章
< 1 2 1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干扰对消的同时收发距离拖引干扰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楠 高晶 +1 位作者 薛翔 刘威 《舰船电子对抗》 2024年第6期22-26,59,共6页
对脉冲压缩雷达进行距离拖引干扰时,电子对抗系统自身产生的干扰信号与需要接收的侦察信号存在严重的时频域混叠,导致系统难以持续侦察雷达的探测信号,无法生成基于雷达探测信号的时延干扰信号。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 对脉冲压缩雷达进行距离拖引干扰时,电子对抗系统自身产生的干扰信号与需要接收的侦察信号存在严重的时频域混叠,导致系统难以持续侦察雷达的探测信号,无法生成基于雷达探测信号的时延干扰信号。针对该问题,提出基于归一化最小均方(NLMS)的数字域自干扰对消算法来避免干扰信号对侦察信号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系统可以在释放干扰的同时,侦察到雷达的探测信号,并且基于该探测信号完成了距离拖引假目标信号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收发系统 自适应滤波 数字自干扰对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线收发距的盾构壁后注浆雷达探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盛斌 徐国元 +3 位作者 马富安 唐甫 容继盘 钟有信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0-367,共8页
为提高地质雷达在盾构管片壁后注浆探测的准确性,建立全尺寸盾构管片环试验平台,采用聚氯乙烯管模拟盾构管片壁后注浆空洞缺陷;通过电磁波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平台雷达探测效果验证,在选择合适的中心频率天线的基础上,采用一种简易可行... 为提高地质雷达在盾构管片壁后注浆探测的准确性,建立全尺寸盾构管片环试验平台,采用聚氯乙烯管模拟盾构管片壁后注浆空洞缺陷;通过电磁波理论分析计算和试验平台雷达探测效果验证,在选择合适的中心频率天线的基础上,采用一种简易可行的增设天线垫块方式优化天线收发距。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钢量管片的电性参数差异不大,但不同凝结时间的注浆层浆液与管片、围岩的电性参数(相对介电常数、电磁波波速等)存在一定的差异;管片钢筋网多次反射信号与注浆层反射信号重叠是造成地质雷达信号难以判译的主要原因;天线收发距参数优化方法能有效提高电磁波的一次辐射场强而压制多次反射场强,从而提高注浆层反射波信号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收发距 地质雷达 盾构管片 盾构壁后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S波段单片数字收发单元设计
3
作者 谢书珊 阮文州 陈光荣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数字雷达收发通道包含射频收发变频、分段滤波、射频信号放大衰减、数模信号变换等功能单元,具有高功率、大带宽、阵列应用的特点。实现通道单元的封装化将有利于雷达收发通道的装配、调试,并能在实现装备小型化、轻量化的同时降低成本... 数字雷达收发通道包含射频收发变频、分段滤波、射频信号放大衰减、数模信号变换等功能单元,具有高功率、大带宽、阵列应用的特点。实现通道单元的封装化将有利于雷达收发通道的装配、调试,并能在实现装备小型化、轻量化的同时降低成本。文中从S波段单片收发通道的需求出发,结合系统级封装(SiP)技术、无源集成元件技术、片上系统技术,提出了一种单片宽带数字收发单元的设计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一种S波段单片宽带数字收发单元设计。文中所提设计采用芯片集成、无源功能集成、SiP系统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取代了原来由数十个分立器件构成的印刷电路板电路,大幅减少了元器件的种类和数量,并提高了数字收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级封装 数字收发单元 系统级集成 小型化 无源集成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速收发器的大容量逆变电源分布式控制架构
4
作者 杨国润 丁杰 +1 位作者 谢沁园 林克文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实现大容量三相三电平全桥逆变电源的分布式控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收发器的分布式控制架构,并根据逆变电源需要监测的状态变量,设计了一主六从控制器的硬件架构、资源分配和通信协议;然后,测试了高速收发器的通信速率、延时和... 为实现大容量三相三电平全桥逆变电源的分布式控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收发器的分布式控制架构,并根据逆变电源需要监测的状态变量,设计了一主六从控制器的硬件架构、资源分配和通信协议;然后,测试了高速收发器的通信速率、延时和误码率;最后,在一台20 kW缩比样机和一台兆瓦级样机上对该分布式控制架构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分布式控制架构的可行性和高速收发器的优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控制架构 少缆化 三相三电平全桥逆变电源 高速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收发器辅助的单站目标定位算法
5
作者 陈荣鑫 孙霆 +1 位作者 王威 王刚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66,共10页
现有无源定位闭式算法均考虑视距(Line of Sight,LOS)环境,无法直接应用于存在遮挡的城市环境低空无人机目标定位等场景,同时,非视距(Non-Line of Sight,NLOS)优化定位算法计算效率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开展中继辅助下的单站目标定... 现有无源定位闭式算法均考虑视距(Line of Sight,LOS)环境,无法直接应用于存在遮挡的城市环境低空无人机目标定位等场景,同时,非视距(Non-Line of Sight,NLOS)优化定位算法计算效率较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开展中继辅助下的单站目标定位研究,通过引入中继收发器对目标信号进行转发,构造两条路径从而规避遮挡问题,同时考虑中继和观测站位置存在随机误差,提出了一种闭式算法来确定未知目标位置。该算法分为3个步骤:首先利用校准目标-中继收发器-观测站这一路径的额外信息,修正中继和观测站位置;随后基于未知目标-中继收发器-观测站获取的观测信息,通过引入额外变量的方式构建伪线性方程,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技术给出目标位置粗略估计;最后进一步挖掘目标位置与额外变量的非线性关系,再次构建矩阵方程并给出目标位置最终估计解。经过理论剖析与仿真验证,所提出的算法在可接受的测量误差和观测站点位置误差范围内,能够逼近克拉美罗下界(Cramer-Rao Lower Bound,CR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收发 位置误差 校准目标 闭式算法 克拉美罗下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所一体化下闭塞分区追踪运行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熊盛 宋政雨 +1 位作者 陈韬 徐梦婷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4,127,共14页
随着新建高速铁路车站和动车运用所规模进一步扩大,部分动车所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在实际运用中难以达到设计值,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有必要探究站所一体化下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了站所一体化下闭塞分区... 随着新建高速铁路车站和动车运用所规模进一步扩大,部分动车所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在实际运用中难以达到设计值,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有必要探究站所一体化下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了站所一体化下闭塞分区追踪运行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计算方法,基于列车运动学,分析了动走线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从站所一体化下动走线追踪间隔时间、动走线布置及站所高峰时段行车组织方案等方面,对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及定量研究,并设计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压缩动走线追踪间隔时间、提升轮对踏面检测设备限速值、缩短动走线长度、增加动走线数量、合理的动走线管理运用形式和优化高峰时段车站行车组织方案都可以提高动走线高峰时段收发车能力。研究为复杂站所关系动走线设计、运用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所一体化 动走线 收发车能力 间隔时间 行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高速Serdes接口的收发模块握手协议设计
7
作者 刘正强 洪徐健 孙卫红 《电子科技》 2025年第3期82-87,共6页
为提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高速Serdes通讯稳定性,实时监控其通讯状态,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K码控制字符的通讯协议。创建标志用户数据帧起始的动态SOF(Start of Frame)和标志结束的静态EOF(End of Frame)两种K码控制字符... 为提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高速Serdes通讯稳定性,实时监控其通讯状态,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K码控制字符的通讯协议。创建标志用户数据帧起始的动态SOF(Start of Frame)和标志结束的静态EOF(End of Frame)两种K码控制字符,有利于通讯的连续性检测。创建TLINK(Transmit Link)、BLINK(Back Link)的K码控制字符,其中TLINK控制字符在Serdes的发送端进行定期发送,接收端收到TLINK控制字符后,控制本方的Serdes发送端优先输出BLINK控制字符进行应答,以建立通讯双方之间的握手关系,有利于通讯的超时和状态检测。校验独立于SOF、EOF之间的用户数据,进行CRC32(Cyclic Redundancy Check32)计算,有利于通讯的误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可实现对Serdes链路的丢帧数量、误码数量、超时数量及通讯断开时长进行准确监控,最小时间精度为1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SERDES 收发模块 K码 握手协议 通讯监控SOF E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收发多功能芯片在片集成测试优化
8
作者 陈金远 余旭明 +3 位作者 王逸铭 丛诗力 葛佳月 戴一凡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315-318,共4页
为了解决传统开关集成测试方案中严苛的时序同步要求,根据GaN收发多功能芯片的在片电参数测试需求,采用环行器优化测试方案,减少芯片测试时序变量,提高了芯片测试程序的鲁棒性,并且利用去嵌入技术对系统的校准进行简化。通过典型器件的... 为了解决传统开关集成测试方案中严苛的时序同步要求,根据GaN收发多功能芯片的在片电参数测试需求,采用环行器优化测试方案,减少芯片测试时序变量,提高了芯片测试程序的鲁棒性,并且利用去嵌入技术对系统的校准进行简化。通过典型器件的测试对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环行器优化测试方案与传统的开关集成测试方案输出结果基本一致,优化测试方案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发多功能芯片 在片集成测试 测试时序 鲁棒性 去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频段卫通收发共口径多波束相控阵封装天线设计
9
作者 蓝海 王子宁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2-1327,共6页
为满足卫星通信中双频共口径、高集成、多波束等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封装天线(Antenna in Package, AIP)架构的Ka频段收发共口径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天线以双频堆叠微带单元的形式实现了收发共口径,并通过天线集成滤波器保证了收发通道... 为满足卫星通信中双频共口径、高集成、多波束等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封装天线(Antenna in Package, AIP)架构的Ka频段收发共口径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天线以双频堆叠微带单元的形式实现了收发共口径,并通过天线集成滤波器保证了收发通道的隔离度优于44 dB。在±60°范围内,64元接收阵增益优于17.4 dB,128元发射阵增益优于20.2 dB,具有良好的波束扫描性能。为获得收发多波束一片式集成,在收发(Transmitter/Receiver, T/R)组件中使用晶圆级三维系统集成封装(Three Dimensions System in Package, 3D-SIP)并结合微凸点的制备技术,保证了系统级芯片(System-on-Chip, SOC)的高密度二次集成。高低频混压技术同样被应用于阵面、收发网络、控制供电链路的多层板集成。所提多波束的相控阵天线新架构具有高密度集成TR组件、多波束一体化、高效散热等特点,在卫星通信和数据链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波段卫星通信 多波束相控阵天线 封装天线 收发共口径 SOC芯片 3D-SIP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阵列级同时同频收发的宽带自干扰空域抑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朗 赵宏志 +1 位作者 邵士海 唐友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1-1957,共7页
具备阵列级同时同频收发能力的多功能一体化平台,面临发射阵列对接收阵列的强自干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宽带自干扰空域抑制方法,构造了限制主波束增益损失条件下,最小化残余自干扰和噪声功率的非凸优化问题,提出了交替... 具备阵列级同时同频收发能力的多功能一体化平台,面临发射阵列对接收阵列的强自干扰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宽带自干扰空域抑制方法,构造了限制主波束增益损失条件下,最小化残余自干扰和噪声功率的非凸优化问题,提出了交替迭代的优化算法联合求解发射和接收数字波束成形系数,从理论上分析了所提算法的自干扰抑制极限性能,并给出了所提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给定2.4 GHz工作频率,100 MHz带宽,主波束增益损失限制在3 dB时,收发各30阵元的相控阵列宽带自干扰空域抑制能力,即有效各向同性隔离度达到168 dB,距离自干扰抑制性能极限差距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同频收发 数字波束成形 空域自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蝶形封装多路光收发模块可靠性评价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亚男 张洪伟 +1 位作者 王文炎 常明超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8期25-31,共7页
介绍了1种蝶形气密封装4路并行光收发一体模块的工作原理,针对高可靠应用开展了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通过评价光模块的平均发射光功率、消光比、接收灵敏度的温度特性,以及接收灵敏度与传输速率的关系等特性,结合寿命考核及应用适应性... 介绍了1种蝶形气密封装4路并行光收发一体模块的工作原理,针对高可靠应用开展了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通过评价光模块的平均发射光功率、消光比、接收灵敏度的温度特性,以及接收灵敏度与传输速率的关系等特性,结合寿命考核及应用适应性评价得出了该模块应用的边界条件,并研究了满足高可靠应用的高速数据传输的典型应用方法,提供了典型应用的电路设计、控制程序设计以及模块装联方式,为高可靠应用系统的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提供了1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发模块 高可靠应用 可靠性评价 应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脉冲间歇收发回波联合重构方法
12
作者 乔振宇 刘晓斌 +2 位作者 谢艾伦 赵锋 王玲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9-477,486,共10页
进行内场测量时,间歇收发处理能有效解决因暗室尺寸导致的收发信号耦合,但该方法会造成目标回波被部分截断。在回波重构过程中,受暗室本身结构设计及吸波材料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回波中不可避免出现噪声干扰,使得重构性能降低。为提高回... 进行内场测量时,间歇收发处理能有效解决因暗室尺寸导致的收发信号耦合,但该方法会造成目标回波被部分截断。在回波重构过程中,受暗室本身结构设计及吸波材料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回波中不可避免出现噪声干扰,使得重构性能降低。为提高回波重构的精确度,本文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脉冲间歇收发回波联合重构方法,该方法结合间歇收发原理和Mallat算法,实现了低信噪比条件下LFM脉冲雷达信号的精确重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联合重构方法所得目标回波和一维距离像与完整脉冲保持一致,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阈值去噪 间歇收发 联合重构 距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收发链路多模块级联的优化设计方法
13
作者 余秋实 郭润楠 +7 位作者 陈昊 庄园 梁云 闫昱君 吴霞 葛逢春 王维波 陶洪琪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为解决波束赋形芯片中子电路模块由于寄生效应而导致的级联失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通过主动引入相邻器件阻抗牵引效应,并使其与级联阻抗失配相抵消从而实现阻抗“预失配”的设计方案。对“预失配”的技术原理以及... 为解决波束赋形芯片中子电路模块由于寄生效应而导致的级联失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通过主动引入相邻器件阻抗牵引效应,并使其与级联阻抗失配相抵消从而实现阻抗“预失配”的设计方案。对“预失配”的技术原理以及设计流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通过加工一款采用优化设计方案的4通道X/Ku波段的射频收发芯片,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实现性与有效性。在8 GHz~18 GHz频带范围内,该芯片与基于端口驻波设计体系的原芯片相比,收发链路增益分别为6.5 dB和14 dB,提升了超过2 dB。发射链路输出功率21 dBm,发射效率为15.7%,分别提升了1 dB和9%。接收链路噪声系数为8.72 dB,降低了1.2 dB。收发链路最大移相均方根误差为5.12°和5.25°,分别下降了3.17°和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块级联 X/Ku波段 砷化镓赝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相控阵收发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0 kHz收发一体化水声换能器
14
作者 苏晋涛 王宏伟 魏彤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2-1128,共7页
针对水声领域对兼有高效发射和高灵敏度接收、收发工作频带重合、结构一体化高频水声换能器的应用需求,该文研制了一种高灵敏度收发一体水声换能器。该换能器由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嵌套组成,发射单元采用1-3复合材料,接收单元采用... 针对水声领域对兼有高效发射和高灵敏度接收、收发工作频带重合、结构一体化高频水声换能器的应用需求,该文研制了一种高灵敏度收发一体水声换能器。该换能器由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嵌套组成,发射单元采用1-3复合材料,接收单元采用单金属板压电陶瓷阵列结构。首先,通过有限元模拟确定发射和接收单元频率使其满足收发一体条件;其次接收单元采取改变压电陶瓷结构提升了机电耦合系数,从而提升接收灵敏度;最后制备了换能器样机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发射单元共振频率和接收单元反共振频均在250 kHz附近,接收灵敏度最高可达-173:5 dB,满足收发一体条件和高灵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发一体 高灵敏度 有效机电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D工艺的LIN总线收发器设计
15
作者 杨雨辰 王志亮 +1 位作者 孙力 谭庶欣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针对汽车内部复杂的控制节点与严苛的通讯环境,设计了一款抑制电磁干扰的局域互联网络(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 LIN)总线收发器芯片。基于90 nm BCD高压工艺,采用双向静电放电保护、分段电流驱动、共源级隔离驱动以及总线反馈技术... 针对汽车内部复杂的控制节点与严苛的通讯环境,设计了一款抑制电磁干扰的局域互联网络(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 LIN)总线收发器芯片。基于90 nm BCD高压工艺,采用双向静电放电保护、分段电流驱动、共源级隔离驱动以及总线反馈技术提高系统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芯片性能符合LIN总线物理层协议规范要求,实现了高低电压域的转换;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信号占空比最大变化仅为2.8%,电磁辐射比标准限制值低28 dBμV,达到车用LIN总线通讯相关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总线 收发 斜率控制 BCD工艺 电磁干扰 ESD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SoC的可重配置SAR收发模块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麒瑞 刘霖 +2 位作者 张昆明 曹越 常桂林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9期15-19,26,共6页
数字收发模块包括信号的产生、采集及预处理等功能模块,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收发模块设计方案存在工作模式单一、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差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片上系统的可重配置数字收发模块,... 数字收发模块包括信号的产生、采集及预处理等功能模块,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收发模块设计方案存在工作模式单一、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差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片上系统的可重配置数字收发模块,将射频转换器、可编程逻辑以及片上处理器集成在单个芯片内,结合动态部分可重配置策略,能够根据需求实时调整转换速率,在极大提升了模块集成度、灵活性和通用性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的体积与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收发模块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动态部分重配置 射频片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高速收发器的高清视频传输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愈高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7期107-109,112,共4页
针对高清视频信号高质量、实时性、低延迟远距离传输的需求,文章采用数字非压缩编码方式实现高清视频远距离传输,介绍一种基于FPGA高速收发器进行光纤视频传输系统总体设计,并详细分析系统的关键模块设计,该系统能够自适应720p、1080p... 针对高清视频信号高质量、实时性、低延迟远距离传输的需求,文章采用数字非压缩编码方式实现高清视频远距离传输,介绍一种基于FPGA高速收发器进行光纤视频传输系统总体设计,并详细分析系统的关键模块设计,该系统能够自适应720p、1080p等主流分辨率的高清视频传输与显示,为构建高清视频采集传输系统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传输 自适应分辨率 高速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化铝陶瓷的收发组件射频信号拖尾研究
18
作者 赵俊顶 任屹灏 +2 位作者 陈晓青 张端伟 陈家明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8期109-113,共5页
以收发组件为应用背景,发现基于氮化铝陶瓷基板的射频电路导致射频信号拖尾,而射频信号拖尾时间直接影响接收通道限幅恢复时间,进而严重影响收发系统的接收灵敏度。研究发现氮化铝陶瓷是一种压电半导体材料,在射频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产生... 以收发组件为应用背景,发现基于氮化铝陶瓷基板的射频电路导致射频信号拖尾,而射频信号拖尾时间直接影响接收通道限幅恢复时间,进而严重影响收发系统的接收灵敏度。研究发现氮化铝陶瓷是一种压电半导体材料,在射频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产生压电效应,进而导致射频信号拖尾,传输功率越大产生的压电效应越强、射频信号拖尾时间越长。研究成果对于大功率收发组件电路基板选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特别是在高精测高、超近测距等雷达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陶瓷 射频信号拖尾 收发组件 氧化铝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射频收发系统的自适应脉冲控制方法
19
作者 张冰 孙科 +4 位作者 杨先国 赵丽萍 辜霄 杨秀强 吴昊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402-406,共5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射频收发系统的自适应脉冲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数字电路和射频收发电路进行结合,有效解决脉冲体制系统中射频收发系统遇到的电磁兼容性问题,通过多级驱动电路的设计,使射频收发系统在快速切换时的信号完整性极大提升,... 本文提出了基于射频收发系统的自适应脉冲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数字电路和射频收发电路进行结合,有效解决脉冲体制系统中射频收发系统遇到的电磁兼容性问题,通过多级驱动电路的设计,使射频收发系统在快速切换时的信号完整性极大提升,该方法可实现输出多种脉冲信号,分别控制收发开关和多种放大器等,实现快速切换收发通道功能时有效的避免发送通道信号泄露。同时该方法具有电路设计简单、响应速度快,电路设计成本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收发系统 收发开关 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型化、大功率的L波段收发信道模块设计
20
作者 代禹 宿光清 刘峰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0-142,共3页
介绍了一种L波段收发信道模块,该L波段收发信道模块采用组件集成技术,实现天线切换、发射检波、接收自检等功能,具备小型化、大功率、轻量化的特点。经实际测试,端口输出功率大于58dBm,占空比4%,接收增益27dB。
关键词 L波段 小型化 大功率 收发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