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GT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姚鹏 于志刚 赵美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8,共8页
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是古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类异戊二烯GDGTs和支链GDGTs两大类。类异戊二烯GDGTs主要来自海洋泉古菌,其分子中环结构的数目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甘油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是古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类异戊二烯GDGTs和支链GDGTs两大类。类异戊二烯GDGTs主要来自海洋泉古菌,其分子中环结构的数目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描述类异戊二烯GDGTs相对分布的TEX86指标与表层海水温度(SST)和湖泊表面温度(LST)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重建长时间尺度,特别是地质历史高温时期的古海洋和古湖沼温度。支链GDGTs则主要来自土壤中的厌氧细菌,其分子中环数量和碳链中的甲基数目与大气温度和土壤pH相关,由此而建立的MBT/CBT指标可以通过对近海沉积物的研究反演流域气温的历史变化。将支链GDGTs和类异戊二烯GDGTs相结合而形成的BIT指标则可以用来解析近海沉积物中陆源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分布,与上述指标的结合可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GDGTs及其相关指标正在逐渐成为推动海洋和陆地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异戊二烯gdgts 支链gdgts TEX86 BIT MBT/C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和黄海沉积物中海洋自生来源对支链四醚类化合物的贡献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先绪 贾国东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7,共9页
近些年,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brGDGTs)被广泛应用于陆地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研究中,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brGDGTs在海洋沉积物中普遍存在,起初被认为是陆源输入的结果,但越来越受到质疑。在中国东海和黄海区域,brGDGTs的相关... 近些年,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类脂物(brGDGTs)被广泛应用于陆地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研究中,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brGDGTs在海洋沉积物中普遍存在,起初被认为是陆源输入的结果,但越来越受到质疑。在中国东海和黄海区域,brGDGTs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分析了位于南黄海和东海北部的4个站位年龄跨度近百年的柱状岩芯,讨论了brGDGTs相关参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brGDGTs的来源。结果显示,岩芯沉积物中brGDGTs分布样式与已发表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土壤中brGDGTs分布样式存在显著差别,暗示了海洋微生物自生brGDGTs的存在。在假设岩芯沉积物中brGDGTs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流域土壤输入和海洋微生物自生三端元贡献的情况下,用四甲基brGDGTs百分含量(%tetra)和四甲基环化指数(#Ring_(tetra))参数计算了三个端元的相对贡献和绝对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海洋自生是沉积物中brGDGTs的主要贡献者,在南黄海中北部可达70%以上。从百余年来的沉积序列来看海洋自生brGDGTs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这种趋势可能与海水的富营养化增强有关,也可能是随沉积深度增加降解加强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支链gdgt 来源 海洋自生 陆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