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欢 张晨曦 +2 位作者 袁瑞 闵红星 郝美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103例,男45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103例,男45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n=51)和对照组(n=52)。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在天突穴和双侧合谷穴行TEAS,至患者送至恢复室前停止;对照组放置电极片于相同穴位,但不进行电刺激。记录Mallampati分级、气管插管尝试次数、按压环状软骨、插管时阻力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留置时间。记录拔管后1、6、24 h POST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咽喉VAS疼痛评分和声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拔管后1、6、24 h POST总发生率、POST 1级发生率和咽喉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6 h POST 2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后1、6、24 h声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天突穴和双侧合谷穴可明显降低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咽喉VAS疼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双腔支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声门显露困难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瞿慧 嵇晓阳 +1 位作者 杨芸斌 陈贤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GlideScope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在声门显露困难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8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Ⅲ或Ⅳ级,随机分为GlideScope可视喉镜组(GF组)和Macin... 目的探讨GlideScope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在声门显露困难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4~78岁,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Ⅲ或Ⅳ级,随机分为GlideScope可视喉镜组(GF组)和Macintosh喉镜组(M组),每组20例。GF组运用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进行支气管插管及对位;M组运用传统方法(先用Macintosh喉镜插管,再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位)。记录患者喉镜下声门显露程度Cormack-Lehane分级、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需喉部按压的患者例数以及术后48h内的声音嘶哑及咽痛情况。结果GF组Cormack-Lehane分级明显低于M组(P<0.01)。GF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M组[(104.3±11.1)s vs.(138.6±33.0)s](P<0.01),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M组(90%vs.55%)(P<0.05),需要喉部按压患者比例明显低于M组(20%vs.90%)(P<0.01),术后声音嘶哑和咽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5%vs.35%,25%vs.75%)(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可以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插管时的应激反应,降低声嘶和咽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deScope可视喉镜 纤维支气管 双腔支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章征兵 万彩云 +4 位作者 许凯 唐芳 罗春芳 冯应辉 李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胸腔镜下行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的新生儿40例分为D组和S组。其中D组为单腔气管导管行支气管插管组;S组为单腔气管导管行主气管插管...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胸腔镜下行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的新生儿40例分为D组和S组。其中D组为单腔气管导管行支气管插管组;S组为单腔气管导管行主气管插管组,术中由术者用器械对术侧肺压迫使之萎陷以实施单肺通气。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单肺通气(OLV)期间均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吸入气氧浓度(FiO2)为100%,吸气和呼气比值为1∶1~1.5,PEEP 3~5 cm H2O,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频率(30~50次/min)和控制压力(15~30 cm H2O)水平;分别在OLV前(T0)、OLV 10 min(T1)、OLV 30 min(T2)、OLV60 min(T3)及术毕恢复双肺通气后(T4)记录呼吸频率(RR)、吸气峰压(PIP)、PEEP,测动脉血气值,并记录各时点的HR、MAP值,同时观察临床指标。结果:D组pH、PaO2在T1时较S组低,而Pa CO2、PIP在T1时较S组高;HR在T1、T2、T3较S组低,MAP在T1、T2、T3较S组高;术中气胸压力,D组较S组低(P〈0.05);临床指标上D组手术时间较S组低,而两组在气管插管成功时间、术后气胸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在恰当的插管技巧、合理的通气管理情况下可以安全的应用于新生儿胸腔镜先天性膈疝手术中,而且可以提供更为理想的术野和稳定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插管 单肺通气 胸腔镜手术 先天性膈疝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Mallampati Ⅲ级以上患者支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柳青 陈弘 +1 位作者 胥亮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02-1203,共2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GlideScope可视喉镜和普通喉镜用于Mallampati Ⅲ级以上患者支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8例,Mallampati Ⅲ或Ⅳ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GlideScope可视喉镜(G组)和普通直接喉镜(D组)进行支气管插管。... 目的观察和比较GlideScope可视喉镜和普通喉镜用于Mallampati Ⅲ级以上患者支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8例,Mallampati Ⅲ或Ⅳ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GlideScope可视喉镜(G组)和普通直接喉镜(D组)进行支气管插管。记录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以及术后48h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与D组比较,G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需要喉部按压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且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声嘶和咽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Mallampati Ⅲ级以上患者支气管插管的效果要优于普通喉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deScope可视喉镜 困难气道 支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的比较 被引量:25
5
作者 梁伟民 俞洁璐 张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 比较肺部听诊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波形分析法及纤维支气管镜 (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法在判断双腔支气管(以下简称双腔管)插管的位置上的差异。方法 60例 需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在插管及放置手术体位后,按序以听诊法、... 目的 比较肺部听诊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波形分析法及纤维支气管镜 (以下简称纤支镜)检查法在判断双腔支气管(以下简称双腔管)插管的位置上的差异。方法 60例 需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在插管及放置手术体位后,按序以听诊法、PETCO2波形分析法及纤支镜检 查法判断双腔管的位置。术中监测PETCO2、SpO2、气道阻力和肺萎陷程度,当PETCO2波形改变或 消失,SpO2≤92%,气道阻力>40cmH2O或突然下降>6cmH2O或出现肺萎陷不良,即以纤支镜检 查双腔管的位置。结果 听诊法和PETCO2波形分析法的正确率分别为55.0%和58.5%,与纤支 镜检查法比较,一致性较差(P<0.05)。在放置手术体位后及术中,双腔管位置的变动率分别为 18.3%和8.3%。结论 在双腔管插管时和放置体位后,必须常规行纤支镜检查,而在术中,则需综 合分析PETCO2、SpO2、气道阻力和肺萎陷程度,及时行纤支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 位置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纤维支气管 PETCO2 SPO2 气道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与单腔气管导管在婴幼儿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姜燕 李红云 +2 位作者 朱昌娥 傅月珍 魏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与单腔气管导管在婴幼儿单肺通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 年7 月—2018 年6 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儿4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儿分为封堵... 目的·对比分析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与单腔气管导管在婴幼儿单肺通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 年7 月—2018 年6 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儿4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儿分为封堵支气管插管组(A 组,N=20)和气管导管组(B 组,N=20)。2 组患儿分别通过封堵支气管插管和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完成。记录2 组患儿的临床发生情况(包括放置和定位时间、1 次单肺插管成功例数、术中移位发生例数、术后声嘶发生例数、插管前后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通气指标[包括单肺通气5 min 后的潮气量(tidal volume,VT)、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及术侧肺萎陷程度]。结果·与B 组相比,A 组患儿放置和定位时间更短(P=0.022),1 次单肺插管成功例数较多(P=0.024),术中移位发生例数较少(P=0.042)及单肺通气5 min 后术侧肺萎陷程度较好(P=0.030);但2 组患儿在插管前后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单肺通气5 min 后的VT 和Ppeak、术后声嘶发生例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腔气管导管相比,婴幼儿行气管导管外放置封堵支气管插管的操作时间较短、成功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可实现更有效的单肺通气,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支气管插管 气管导管 婴幼儿 单肺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视内镜与关节喉镜在已预料到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中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滕文娇 吴秀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1-1043,共3页
在临床应用中,通过与关节喉镜比较发现:帝视内镜在已预料到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中应用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 帝视内镜 困难气道 双腔支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监测方法的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俞洁璐 姜雪梅 梁伟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81-382,共2页
目的比较五种监测方法在术中核查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需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60例,放置手术体位后同时监测气道阻力、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流量-容量环和支气管气囊压力,3min后使用... 目的比较五种监测方法在术中核查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变化的价值。方法选择需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60例,放置手术体位后同时监测气道阻力、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流量-容量环和支气管气囊压力,3min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进行判断及调整。结果气道阻力监测的灵敏度为63·64%,特异度为89·80%;PETCO2监测的灵敏度为54·55%,特异度为87·76%;流量-容量环监测的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85·71%。结论气道阻力监测、PETCO2监测、流量-容量环监测有助于临床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 气道阻力 呼吸旁气流 气囊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rtraq联合弹性探条用于困难双腔支气管插管一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广遂 王海芸 翟玉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9-1169,共1页
Airtraq可视喉镜是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工具,无需口、咽、气管三轴线的重合即可改善声门Cormack-Lehane(C-L)分级,可用于常规或困难气管插管。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腔气管插管时的普通或困难气道,但在未预料到的双腔支气管导管(DLT... Airtraq可视喉镜是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工具,无需口、咽、气管三轴线的重合即可改善声门Cormack-Lehane(C-L)分级,可用于常规或困难气管插管。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单腔气管插管时的普通或困难气道,但在未预料到的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困难方面报道不多。本文报道1例未预计的困难气道使用传统的Macintosh喉镜DLT插管失败改用Airtraq联合弹性探条(gumelasticbougie,GEB)后成功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 MACINTOSH喉镜 探条 弹性 双腔支气管导管 困难气管插管 单腔气管插管 困难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ndt支气管阻塞器在困难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锷 郭曲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86-986,共1页
关键词 Arndt支气管阻塞器 双腔支气管插管 双腔支气管导管 纤维支气管 胸科手术 代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插管并发气管破裂一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添 李家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48-848,共1页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 气管破裂 右上肺叶切除 硬膜外穿刺置管 并发 淋巴结清扫术 周围型肺癌 硬膜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插管30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邢珍 赵永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 临床分析 麻醉医师 纤维支气管 胸科手术 双腔管 插管技术 管端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索引导盲探双腔支气管插管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冬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2-973,共2页
关键词 盲探气管插管装置 双腔支气管插管 临床效果 光索 引导 气管插管操作 气管插管技术 气道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管芯与不保留管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14
作者 崔建修 吴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比较保留管芯与不保留管芯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 40例ASA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右肺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保留管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组 (A组 ,n =2 0例 )和不保留管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组 (B组 ,n =2 0... 目的 :比较保留管芯与不保留管芯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 40例ASAⅠ~Ⅱ级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右肺部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保留管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组 (A组 ,n =2 0例 )和不保留管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组 (B组 ,n =2 0例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的成功率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插管一次到位成功率较B组明显提高 (P <0 0 5 ) ,A组插管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高 ,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结论 :保留管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较不保留管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一次到位准确率高而又无明显增加支气管插管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管芯 不保留管芯 双腔支气管插管 对比研究 胸部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7
15
作者 秦菲菲 廉仲明 +4 位作者 黄亚茹 杨建军 艾艳秋 何龙 田丹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2022年5-7月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35 mg/kg,警觉/镇... 目的探讨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2022年5-7月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首例患者给予瑞马唑仑0.35 mg/kg,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为0分时,给予阿芬太尼50μg/kg、罗库溴铵0.6 mg/kg后行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阳性定义为气管插管后2 min内HR或MA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否则为阴性反应。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设定相邻剂量梯度为0.05 mg/kg,若出现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升高1个剂量梯度;反之降低一个剂量梯度,观察到第7个阳性反应-阴性反应交叉点时终止试验。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瑞马唑仑ED_(50)、ED_(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患者35例,其中阳性反应15例(43%)。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206 mg/kg(95%CI 0.135~0.252 mg/kg),ED_(95)为0.344 mg/kg(95%CI 0.283~0.691 mg/kg)。诱导期间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无其他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知晓。结论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ED_(50)为0.206 mg/kg,ED_(95)为0.344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双腔支气管插管 量-效关系 半数有效剂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丽媛 丛旭晖 +1 位作者 孙铭阳 张加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探讨两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可视喉镜组和... 目的观察比较可视喉镜与直接喉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探讨两者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可视喉镜组和直接喉镜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可视喉镜和直接喉镜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观察比较两组声门显露(C-L)分级、插管时间、第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反应阳性例数和术后24h咽喉痛发生率;监测患者入室后(T_0)、诱导后插管前1min(T_1)、插管后1min(T_2)、2min(T_3)、3min(T_4)MAP、HR;记录口腔损伤出血情况以及气管壁及隆突损伤情况。结果与可视喉镜组比较,直接喉镜组声门显露C-L分级和第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插管时间明显缩短,插管反应阳性发生率和术后24h咽喉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口腔损伤出血情况及气管壁及隆突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3时两组MAP明显低于T_1时,且T_2、T_3时直接喉镜组MAP明显低于可视喉镜组(P<0.05)。结论与可视喉镜比较,对无预计困难气道的患者,直接喉镜更适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喉镜 直接喉镜 双腔支气管插管 插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咀嚼口香糖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洪涛 杨成伟 +4 位作者 王松 耿擎天 唐朝亮 康芳 李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3-335,共3页
探讨术前咀嚼口香糖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咀嚼口香糖组患者术后1、6和24 h咽喉痛及声音嘶哑发生率降低,咽喉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降低。术前咀嚼口香糖可减轻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
关键词 咀嚼口香糖 双腔支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插管用于支气管造影的麻醉体会
18
作者 倪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 支气管造影 麻醉 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成像技术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浩南 李恒林 +1 位作者 李栩 邹洪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技术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拟行左DLT插管单肺通气(OLV)的患者60例,年龄42~64岁,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技术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拟行左DLT插管单肺通气(OLV)的患者60例,年龄42~64岁,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0.2mg/kg和丙泊酚1.5~2.0mg/kg后插入DLT,分别采用听诊法(A组)和超声成像(U组)确定导管位置,并由FOB检查并调整导管位置。结果两组DLT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定位DLT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FOB检查,A组有14例(46.7%)错位,U组仅有4例(13.3%)错位(P<0.01)。结论用超声法确定和调整DLT的位置不仅较听诊法更准确、可靠,而且无创、可重复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 定位 听诊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与特定体表标志之间关系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颜景佳 孙加晓 +1 位作者 黄燕芳 江长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9-972,共4页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深度(Y)与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X)之间关系,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深度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41例,男232例,女209例,年龄62~84岁,ASAⅠ...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插管深度(Y)与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X)之间关系,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深度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41例,男232例,女209例,年龄62~84岁,ASAⅠ~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男性右DLT组(MR组,118例),女性右DLT组(FR组,107例),男性左DLT组(ML组,114例)和女性左DLT组(FL组,102例)。测量患者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X),常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深度根据本研究组五年来研究得出的简化公式确定拟插管深度(Y),简化公式为1 YMR=XMR+2.8;2 YFR=0.95XFR+2.8;3 YML=XML+2.1;4 YFL=0.97XFL+2.1。然后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FOB)证实或进行微小调节。结果四组DLT插入的适宜深度(Y)和患者的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但和患者的身高、性别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MR组118例中有5例(4.24%)插管过深,但均不超过1cm,经调整退出后位置恰当;FR组107例中有5例(4.67%)插管过深,但均不超过1cm,经调整退出后位置恰当;ML组114例中有4例(3.50%)插管未到位(不超过1.5cm),经调整进一步插入后位置恰当;FL组102例中有4例(3.92%)插管未到位(不超过1.5cm),经调整进一步插入后位置恰当。四组总有效率为95.9%。结论测量体表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可预计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插管深度,且和FB的定位高度一致,可作为双腔支气管插管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插管 体表测量 胸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