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药物释放支架
1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0-50,共1页
我国约有900万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每年大约有30万例死亡。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但对病人的侵人性、创伤性较大、成本较高、康复时间较长。侵入性小的介入治疗有球囊血管成形术,在血管成形术中,球囊在阻...
我国约有900万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每年大约有30万例死亡。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但对病人的侵人性、创伤性较大、成本较高、康复时间较长。侵入性小的介入治疗有球囊血管成形术,在血管成形术中,球囊在阻塞部位充盈,使阻塞处向血管壁挤压,从而使管腔扩大,改善血流量。然而介入治疗也面临着血管再狭窄的问题,复杂病例可高达50%的再狭窄率。病人需再次接受手术以使动脉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释放
支架
球囊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冠脉搭桥手术
介入治疗
阻塞部位
血管再狭窄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常规治疗3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凌峰
曹文锋
+3 位作者
屈新辉
胡凡
熊英琼
张昆南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2Z期2265-2266,共2页
目的:探讨内科常规及血管支架内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35例经CT或MRI及临床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自内科常规或血管内支架...
目的:探讨内科常规及血管支架内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35例经CT或MRI及临床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自内科常规或血管内支架成形置入手术。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短暂脑缺血(TIA)或脑梗塞。术中采用球囊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充盈球囊至5至6个大气压,支架释放后造影确认展开良好,回撤球囊。结果:所有病人都完成内科常规治疗或支架置入,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有14例,有3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支架置入治疗后TIA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残余狭窄均低于50%,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行急诊动脉溶栓1例,未成功,患者死亡出院。内科常规治疗随访有1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反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再发脑梗塞。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有效、安全的方法,而内科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但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患者,其远期疗效尚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常规治疗
脑血管病
血管内
支架
内
支架
成形术
支架
治疗
球囊
支架
急诊动脉溶栓
支架释放
狭窄部位
血管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组合梁斜拉桥增加辅助墩处桥面板压应力的技术
被引量:
5
3
作者
曹明明
韩洋洋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86-91,共6页
针对边跨采用支架法施工的组合梁斜拉桥,现有增加辅助墩处桥面板压应力的技术存在不经济且施工繁琐等局限,基于无应力状态法基本原理,提出支架支点释放法。应用该技术时,首先在边跨所有梁段安装完后释放支架部分支点,使其脱空;然后进行...
针对边跨采用支架法施工的组合梁斜拉桥,现有增加辅助墩处桥面板压应力的技术存在不经济且施工繁琐等局限,基于无应力状态法基本原理,提出支架支点释放法。应用该技术时,首先在边跨所有梁段安装完后释放支架部分支点,使其脱空;然后进行边跨顶推合龙;最后进行中跨合龙及边跨斜拉索张拉,边跨线形恢复至设计状态。将该技术应用于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中,无需增加新的材料和施工措施,通过有限元法确定释放支架的7个支点,分析支点释放前后组合梁挠度、应力增量和索力变化,实测辅助墩处组合梁应力,得到支点释放后辅助墩处混凝土桥面板上、下缘的压应力分别增加约0.6MPa、0.3MPa,施工过程中组合梁位移、应力以及斜拉索索力均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组合梁
辅助墩
混凝土桥面板
支架
支点
释放
法
应力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药物释放支架
1
出处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0-50,共1页
文摘
我国约有900万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每年大约有30万例死亡。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传统的冠脉搭桥手术,但对病人的侵人性、创伤性较大、成本较高、康复时间较长。侵入性小的介入治疗有球囊血管成形术,在血管成形术中,球囊在阻塞部位充盈,使阻塞处向血管壁挤压,从而使管腔扩大,改善血流量。然而介入治疗也面临着血管再狭窄的问题,复杂病例可高达50%的再狭窄率。病人需再次接受手术以使动脉开放。
关键词
药物
释放
支架
球囊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疾病
冠脉搭桥手术
介入治疗
阻塞部位
血管再狭窄
治疗方法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常规治疗3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吴凌峰
曹文锋
屈新辉
胡凡
熊英琼
张昆南
机构
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2Z期2265-2266,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内科常规及血管支架内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35例经CT或MRI及临床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人均接受自内科常规或血管内支架成形置入手术。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性短暂脑缺血(TIA)或脑梗塞。术中采用球囊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充盈球囊至5至6个大气压,支架释放后造影确认展开良好,回撤球囊。结果:所有病人都完成内科常规治疗或支架置入,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有14例,有3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支架置入治疗后TIA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残余狭窄均低于50%,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行急诊动脉溶栓1例,未成功,患者死亡出院。内科常规治疗随访有1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反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再发脑梗塞。结论: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有效、安全的方法,而内科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但对于严重的血管狭窄患者,其远期疗效尚不理想。
关键词
内科常规治疗
脑血管病
血管内
支架
内
支架
成形术
支架
治疗
球囊
支架
急诊动脉溶栓
支架释放
狭窄部位
血管狭窄程度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组合梁斜拉桥增加辅助墩处桥面板压应力的技术
被引量:
5
3
作者
曹明明
韩洋洋
机构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86-91,共6页
文摘
针对边跨采用支架法施工的组合梁斜拉桥,现有增加辅助墩处桥面板压应力的技术存在不经济且施工繁琐等局限,基于无应力状态法基本原理,提出支架支点释放法。应用该技术时,首先在边跨所有梁段安装完后释放支架部分支点,使其脱空;然后进行边跨顶推合龙;最后进行中跨合龙及边跨斜拉索张拉,边跨线形恢复至设计状态。将该技术应用于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中,无需增加新的材料和施工措施,通过有限元法确定释放支架的7个支点,分析支点释放前后组合梁挠度、应力增量和索力变化,实测辅助墩处组合梁应力,得到支点释放后辅助墩处混凝土桥面板上、下缘的压应力分别增加约0.6MPa、0.3MPa,施工过程中组合梁位移、应力以及斜拉索索力均处于安全状态。
关键词
斜拉桥
组合梁
辅助墩
混凝土桥面板
支架
支点
释放
法
应力
有限元法
Key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composite girder
auxiliary pier
concrete deck
releasing supports of scaffolding
stress
finite element method
分类号
U448.27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U448.216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药物释放支架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常规治疗35例疗效观察
吴凌峰
曹文锋
屈新辉
胡凡
熊英琼
张昆南
《临床医药实践》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组合梁斜拉桥增加辅助墩处桥面板压应力的技术
曹明明
韩洋洋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