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陈晓 赵磊 许伟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5期77-79,共3页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乳山市人民医院行支架辅助栓塞术的动脉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观...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乳山市人民医院行支架辅助栓塞术的动脉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花生四烯酸抑制率、腺苷二磷酸抑制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凝块最大振幅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栓弹力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韦力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8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给予支...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1例。研究组给予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因子、疼痛应激因子水平及内皮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NSE、S100-β、M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缓激肽(BK)、P物质(S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NPY、β-EP、BK、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1(ET-1)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NOS、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因子水平,减轻其疼痛应激程度,促进内皮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 颅内动脉瘤破裂 疼痛应激因子 神经因子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慧敏 《罕少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83-85,共3页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术前做好特殊化验、体位指导、饮食护理...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术前做好特殊化验、体位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观察、一般护理,做好动脉瘤已破裂患者的护理。术中全麻的配合、患者体位的安置、生命体征观察、各种导管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体位、穿刺点、饮食、心理护理,仔细观察用药反应,各种神经功能症状。结果24例患者中,术中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症状,给药后缓解;3例患者术后3d内体温波动于37.5~38.5℃之间,给予物理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术后1例患者出现脑干出血症状,救治无效死亡。2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围手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雷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9期9-10,共2页
目的 :探讨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的48h内,对其均使用支架... 目的 :探讨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的48h内,对其均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这46例患者中,身体恢复良好的患者有35例(占76.09%),存在轻度残疾的患者有7例(占15.22%),存在重度残疾的患者有3例(占6.52%),处于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有1例(占2.17%)。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使用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入院后的48h内 支架辅助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滕召君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0例患者,对照组有2... 目的:探讨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0例患者,对照组有26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微弹簧圈栓塞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治疗后WHOQOL-100(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各项指标的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其治疗后生理功能的评分、心理状态的评分、社会功能的评分及环境状况的评分均较高(P <0.05)。结论: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对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复杂动脉瘤 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 微弹簧圈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6
作者 谭庆彬 蒋尊柏 +2 位作者 雷厉 颜强民 李扬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7期73-74,共2页
目的:探究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非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究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9年10月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非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GO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确切,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栓塞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7
作者 杨云飞 李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105-108,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获得性病理因素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壁局部隆突和扩大的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将逐渐变差,可引起动脉瘤破裂。随着脑血管介入手术和材料的发展,临床逐渐将其应用于动脉瘤治疗,其具有手术...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获得性病理因素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壁局部隆突和扩大的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将逐渐变差,可引起动脉瘤破裂。随着脑血管介入手术和材料的发展,临床逐渐将其应用于动脉瘤治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且创伤较小等优势。明确不同类型显微外科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效果和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锁孔显微外科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夹闭 显微外科血管架桥 球囊辅助弹簧圈 双微导管技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伟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2060-2061,共2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均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并依据肿瘤直径选择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观察术中情况,并随访12... 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均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并依据肿瘤直径选择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观察术中情况,并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视力恢复、并发症、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 31例患者通过造影检查共发现36枚动脉瘤,其中瘤颈直径<2 mm 3枚,≥2 mm 33枚,视术中情况使用25枚支架,支架均成功释放至动脉瘤内,其中3枚出现支架移位,术中产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例,经及时发现并行栓塞治疗后无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经12个月随访,视力恢复正常者29例、视野缺损者1例、单纯偏盲者1例;动脉瘤完全闭塞30枚,大部分闭塞4枚,小部分闭塞2枚,且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者动脉瘤完全闭塞比例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瘤复发1例,均为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者。结论对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治疗 弹簧圈栓塞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