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斑块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能力 被引量:3
1
作者 赖丹惠 江燕辉 +4 位作者 叶思婷 庄淑莲 杨爽 薛文 张建兴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2-750,共9页
目的探索超声影像组学在预测颈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 artery stent,CAS)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CAS术治疗患者共206例病例。将入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 目的探索超声影像组学在预测颈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 artery stent,CAS)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CAS术治疗患者共206例病例。将入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44例)和测试集(62例),使用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提取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从每个感兴趣区域中提取的1125个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特征,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诊断模型,选择模型表现最好的分类器,建立了不同的预测模型,包括临床-超声特征模型、超声影像组学模型、临床-超声-超声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结果在训练集中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甘油三酯和斑块位置是CAS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临床-超声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96和0.644。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61和0.715,联合模型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727。结论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预测ISR的能力优于传统的临床-超声模型。联合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ISR发生,从而提高传统评估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影像组学 颈动脉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与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关系
2
作者 陈秀晓 牛超 +3 位作者 贾倩 张博刚 董中君 闫喜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apillary index score,CIS)与大脑中动脉Ml段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邢台市中心医院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122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apillary index score,CIS)与大脑中动脉Ml段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邢台市中心医院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122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术后转归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9例和预后不良组33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前及术后CIS。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CIS与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相关性;以ROC曲线分析CIS对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转归的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CIS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年龄≥75岁、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史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IS与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转归呈正相关(r=0.446,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CIS预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转归的曲线下面积为0.790(95%CI:0.706~0.858),临界值为2.17分,敏感性为84.85%,特异性为66.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脑卒中史、合并糖尿病是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P<0.05,P<0.01),CIS是其保护因素(OR=0.439,95%CI:0.2940.655,P=0.000)。结论CIS与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转归密切相关,通过早期评估CIS可为患者的预后转归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预后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正宇 卢光东 +9 位作者 王韬 许文龙 陆夏 陈飞 杨斌 高鹏 王亚冰 谌燕飞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513,共9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血运重建中心1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再通成...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血运重建中心1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再通成功,将其分为再通成功组与再通失败组。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且残余狭窄率<50%。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临床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闭塞侧别、病变累及节段、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前交通动脉开放、后交通动脉开放、颈外内动脉代偿、软脑膜动脉代偿、残端形态、影像学诊断闭塞至再通的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闭塞血管再通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术后3、6个月及≥1年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再通成功占比为13/17;1例患者术后发生开通血管的再闭塞,经溶栓治疗后再通,但出现颈部血肿伴呼吸困难,经急诊手术处理后恢复;无术后卒中或死亡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占比为1/17。与再通成功组患者相比,再通失败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1.3±0.3)mmol/L比(0.9±0.3)mmol/L,t=-2.139;总胆固醇:(4.2±0.8)mmol/L比(3.1±0.7)mmol/L,t=-2.649;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例再通成功组中9例完成了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8~3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8(12.8,34.7)个月,其中1例(1/9)患者于术后33.0个月发生再通血管的再狭窄,再次行支架置入治疗。结论初步分析表明,采用复合手术再通颈动脉支架置入后闭塞有较好的再通成功和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慢性闭塞患者,在多模态影像学评估下,可尝试应用复合手术行再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后闭塞 颈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再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ABCD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婷 王建红 +3 位作者 薛朝杨 范羽 温贤秀 杨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13例。根...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13例。根据CAS术后复查时间的先后顺序以3:1的比例分为建模组235例和验证组78例,建模组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182例和并发症组53例。比较建模组与验证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逻辑评分法构建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验证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抗血小板药物未遵医嘱服用、体质量指数异常、吸烟史、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656,95%CI:12.052~357.683,P=0.000;OR=2.298,95%CI:1.023~5.163,P=0.044;OR=5.965,95%CI:2.527~14.079,P=0.000;OR=6.290,95%CI:1.828~21.645,P=0.004)。建模组AUC为0.827,验证组AUC为0.806。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未遵医嘱服用、体质量指数异常、吸烟史、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ABCD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可为临床早期识别和预防CAS术后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卒中 危险因素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一例
5
作者 何建霄 李薪阳 +1 位作者 孙起军 毛明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7-540,共4页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作者报道1例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特发性TN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分析其疼痛病因,考虑与上颌动脉血流改善后压迫冲击三叉神经有关。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后患者T...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作者报道1例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特发性TN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分析其疼痛病因,考虑与上颌动脉血流改善后压迫冲击三叉神经有关。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后患者TN有效缓解,出院1周后随访未诉其他不适,TN控制良好。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故报道该病例供临床医师参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颈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闭塞补救性治疗方法——股-颈动脉转流术报道
6
作者 闫喜格 王国玲 +7 位作者 张博刚 彭敏 董中君 申晓平 陈秀晓 贾倩 董会格 程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发病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则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使用常规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扩张等方法未能开通闭塞的血管时,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方法。部分患者支架置入...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发病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则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使用常规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扩张等方法未能开通闭塞的血管时,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方法。部分患者支架置入后可能出现血管再闭塞,如不能快速开通闭塞血管,可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本文报道了1例股-颈动脉转流术补救性治疗急性颈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闭塞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快速解决这种不常见却又非常棘手的临床情况提供思路,该术式是一种值得推广普及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再闭塞 股-颈动脉转流术 补救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马妍 宋刚 +7 位作者 王旭 李龙 程磊 任小鲁 王亚冰 谌燕飞 华扬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共775例,经DSA确诊为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后超声随访1~106个月...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共775例,经DSA确诊为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后超声随访1~106个月,中位数12个月。根据支架内是否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0%),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234例和未再狭窄组541例,并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COX分析,分析导致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1)775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率和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9.87%(774例)和99.48%(771例)。围手术期内,2例(0.26%)术后脑出血,其中1例(0.13%)死亡;4例(0.52%)术后出现脑梗死症状,失访117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共发生234例,再狭窄发生率为35.89%(234/652)。187例(79.91%)再狭窄发生在术后12个月内。(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血管直径越小,越容易导致术后再狭窄的发生(P〈0.01);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再狭窄风险显著降低(HR=0.532,95%CI:0.397~0.713,P〈0.01)结论术后血管直径越小越容易导致术后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预防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重度心力衰竭的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旭 刘凤岐 +3 位作者 修春红 吴双 孙萍 曲仁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重度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高位硬膜外阻滞T1~T5交感神经,间隔2h于管内注射0.5%利多卡因3~5ml,并辅助常规药物治疗,疗程4周,观察8例患... 目的观察高位硬膜外阻滞(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重度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高位硬膜外阻滞T1~T5交感神经,间隔2h于管内注射0.5%利多卡因3~5ml,并辅助常规药物治疗,疗程4周,观察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Killip分级及心脏彩超检查心功能参数的变化,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结果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治疗前后的心功能Killip分级分别为(3.7±0.4)和(2.0±0.5)(P〈0.01),LVEDd分别为(64.7±4.2)和(56.7±4.3)mm(P〈0.01),LVEF分别为(40.4±2.1)%和(56.5±5.2)%(P〈0.01)。结论心区交感神经阻滞对常规方法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心衰疗效好,可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君 李宝民 +3 位作者 李生 曹向宇 郭梅 龚海芬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8例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和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支架置入手术前后对比剂在脑内的灌注变化,同时按照血流灌注积分表获得具体分值;经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筛选、分析影响手术后脑血流循环灌注程度的相关因素,并对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从而确定重要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后,78例患者中58例(74.36%)对比剂灌注流速明显改善,其中血流灌注1级者46.15%(36/78),2级者20.51%(16/78),3级者7.69%(6/78)。经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后脑血流灌注改善程度与手术侧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在所构建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对比剂灌注流速的改善程度分别与手术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 R=2.1×1010,P<0.01)、患者年龄(OR=0.8791,P=0.017)以及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OR=0.0149P=0.014)呈显著相关;而与手术后颈动脉狭窄改善程度无关。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其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的作用机制是解除狭窄后多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关因素分析 颈动脉支架 置入术后 Logistic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流灌注 直线回归分析 手术前后 回归模型 狭窄程度 回顾性分析 影像学资料 半定量分析 手术后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肌钙蛋白T增高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海波 高润霖 +5 位作者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吴元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 目的 :本研究检测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 (CS)后肌钙蛋白 T(Tn T)增高的发生率 ,并探讨 Tn T增高的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 5 1例行 CS(CS组 )及 34例行冠脉造影术 (CAG) (CAG组 )的患者术前、术后血液 Tn T及肌酸激酶 MB同工酶 (CK- MB)水平进行了测定。仔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术中情况 ,并密切观察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严重冠脉事件 (如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等 )。  结果 :CS及 CAG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 (3/ 5 1)及 2 .9% (1/ 34) ,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 (P=0 .5 3)。行 CS的患者中 ,术后 Tn T增高的 3例患者支架置入处均有分支血管闭塞 ,其中 2例术前 Tn T已高于正常。术后 Tn T增高与不增高者之间 ,CK- MB增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 (P>0 .0 5 )。住院期间均无严重冠脉事件发生。  结论 :CS后 Tn T增高的发生率很低 ;术后 Tn T增高与支架置入处分支血管闭塞、术前近期已有微小心肌损伤等有关。术后 Tn T增高对住院期间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可能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庞珂 邓永梅 +1 位作者 李懿 梁建姝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病人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断明确并接受支架置入术后接受传统护理的328例病人纳入传统组,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诊断明确并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接受综... [目的]探讨预防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病人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断明确并接受支架置入术后接受传统护理的328例病人纳入传统组,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诊断明确并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接受综合护理的352例病人纳入综合护理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传统护理组共发生高灌注综合征13例,其中脑出血4例,脑水肿4例,癫痫/谵妄5例,发生率为3.96%;综合护理组发生高灌注综合征5例,其中脑出血1例,脑水肿2例,癫痫/谵妄2例,发生率为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使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病人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高灌注综合征 血压控制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晓姝 袁浪 彭山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42-43,共2页
对1例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行脱水、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护胃、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血压,加强意识障碍的护理、反复消化道出血及反复高热的处理。患... 对1例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行脱水、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护胃、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和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血压,加强意识障碍的护理、反复消化道出血及反复高热的处理。患者出院时患侧肌力恢复至4级,肢体活动及行走较前自如,精神状态良好,生活部分自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脑高灌注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旭东 金奕 +1 位作者 邬闻文 王秀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压和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脑动脉狭窄拟行支架置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术前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进行排尿功能训练,患者... 目的探讨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血压和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脑动脉狭窄拟行支架置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术前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进行排尿功能训练,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6h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排尿前后血压变化和尿潴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进行排尿功能训练能够减少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术后血压波动和尿潴留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血压 排尿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华君 晁储璋 陈松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130例支架置入成功(96.3%)。短期(<30d)相关并发症12例:再梗阻4例、移位3例、穿孔2例、直肠出血2例、肛门...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130例支架置入成功(96.3%)。短期(<30d)相关并发症12例:再梗阻4例、移位3例、穿孔2例、直肠出血2例、肛门疼痛伴里急后重感1例;长期(≥30d)相关并发症27例:再梗阻17例、支架移位6例、穿孔4例。结果经积极对症治疗,12例早期并发症患者死亡2例,27例晚期并发症患者死亡12例。其余患者症状缓解生存至今。结论对支架置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采取更加细致的护理,尽早发现并发症发生的征象,配合医生积极对症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支架置入术 姑息治疗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栓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小莹 邱洪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接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多种抗栓治疗方法,以寻求对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华法林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晶晶 武欣迎 +4 位作者 徐隽 杜丽芬 宋红萍 陈冠容 顾晔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9期1227-1230,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是否需要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156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和2014年1月—12月466例(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感染发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是否需要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156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和2014年1月—12月466例(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未使用和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与支架植入术相关的感染如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2%,1.3%(P>0.05);血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6%,1.9%(P>0.05),以及与手术无直接相关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无需常规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军 陈莹 +2 位作者 王禹 王昆鹏 张继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85-592,共8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与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482例,...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与脑小血管病(CSVD)影像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住院患者482例,颈动脉狭窄包括狭窄率≥50%的症状性狭窄和狭窄率≥70%的无症状性狭窄。所有患者于术前2周内接受头部MRI检查(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且存在腔隙、脑白质高信号(WMH)、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脑微出血中一种及一种以上MR征象,并进行MR总负荷评分。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CHS,将482例患者分为CHS组(35例)和无CHS组(4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等)]、临床特征(脑梗死症状、手术侧及其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CSVD影像学特征(是否存在腔隙、WMH、脑微出血及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EPVS评分)和MR总负荷评分。以发生CHS为因变量,结合临床及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筛选自变量,进一步行CAS后发生CHS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不同CSVD影像学特征模型对CAS后发生CHS的预测价值。结果 (1)CHS组脑梗死症状和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比例高于无CH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22/35)比45.4%(203/447),χ~2=4.179,P=0.042;88.6%(31/35)比70.9%(317/447),χ~2=5.040,P=0.025]。(2)CHS组患者存在腔隙、WMH的比例均高于无CHS组[94.3%(33/35)比58.4%(261/447),χ~2=17.580;100.0%(35/35)比70.2%(314/447),χ~2=14.382],CHS组患者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及CSVD总负荷评分均高于无CHS组[5(3,8)个比1(0,2)个,Z=-7.217;4(3,8)分比1(0,3)分,Z=-7.579;2(2,3)分比1(1,2)分,Z=-5.0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其余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CSVD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将脑梗死症状、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腔隙个数(由少到多)、Fazekas评分(由低到高)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腔隙个数增多(OR=1.284,95%CI:1.141~1.445,P<0.01)、Fazekas评分增加(OR=2.029,95%CI:1.557~2.644,P<0.01)是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脑梗死症状、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并非CAS后发生CHS的影响因素(均P>0.05)。(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azekas评分、腔隙个数、Fazekas评分与腔隙个数二者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877(95%CI:0.845~0.905,P<0.01)、0.852(95%CI:0.817~0.882,P<0.01)、0.916(95%CI:0.887~0.939,P<0.01),约登指数分别为0.714、0.697、0.793,Fazekas评分和腔隙个数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分、2个,Fazekas评分和腔隙个数二者联合模型预测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敏感度(94.3%)和特异度(85.0%)最高,且Fazekas评分、腔隙个数分别与二者联合模型比较显示,预测概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11、3.046,均P<0.01)。结论 CSVD影像学特征中,腔隙个数增多、Fazekas评分增加可增加颈动脉狭窄CAS后发生CHS的风险。初步分析认为,腔隙个数和Fazekas评分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颈动脉狭窄患者CAS后发生CHS风险的预测效能。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影响因素分析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利 沈卫峰 +2 位作者 张建盛 张瑞岩 胡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747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并得到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内死亡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 (19 0± 7 8)个月 (6~ 42个月 )...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后期死亡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747例冠心病患者完成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 ,并得到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内死亡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 (19 0± 7 8)个月 (6~ 42个月 )。随访期内 ,病死 43例 (5 8% ) ,其中心血管病死亡 2 7例 (3 6% ) :猝死 12例 ,心肌梗死 6例 ,心力衰竭 4例 ,卒中 2例 ,休克 1例 ,外科血运重建失败死亡 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 80岁〔风险比值 (OR) =3 0 5 ,95 %可信限 (95 %CI) 1 2 7~ 7 3 4,P =0 0 13 )、血清肌酐升高 (OR =2 79,95 %CI 1 44~ 5 40 ,P =0 0 0 2 )、糖尿病 (OR =2 91,95 %CI 1 48~ 5 71,P =0 0 0 2 )和心肌梗死 (OR =1 2 7,95 %CI 1 0 2~ 1 5 8,P =0 0 3 5 )为后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猝死是选择性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期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 ,年龄≥ 80岁、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心肌梗死是后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全面评价和术后积极治疗对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后期 死亡原因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勇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作者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结果及其意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随访 再狭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形成急性血栓的原因及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仲朴 王茂强 +1 位作者 崔志鹏 谢春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6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急性血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