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观顶板活动支架增阻类型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刚 范志忠 +5 位作者 张春会 于健浩 张震 刘前进 李正杰 卢振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97-3407,共11页
回采工作面顶板活动引起支架动态增阻,为预测支架工作阻力随时间演化过程,采集石圪台煤矿31201工作面、千树塔煤矿13302工作面、长平煤矿5302工作面2263个割煤循环矿压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回采阶段的支架增阻规律。根据支架工作阻力演化特... 回采工作面顶板活动引起支架动态增阻,为预测支架工作阻力随时间演化过程,采集石圪台煤矿31201工作面、千树塔煤矿13302工作面、长平煤矿5302工作面2263个割煤循环矿压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回采阶段的支架增阻规律。根据支架工作阻力演化特征,将支架增阻曲线划分为第1类增阻曲线和第2类增阻曲线。引入广义开尔文模型和Maxwell模型描述宏观顶板的缓慢和剧烈活动,建立四区支撑的宏观顶板增阻预测结构模型,预测长平矿综放开采支架增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典型顶板支架增阻曲线可以划分为2类。第1类增阻曲线由顶板缓慢活动引起,呈收敛特征,支架增阻力和增阻率小;第2类增阻曲线由顶板剧烈活动引起,支架增阻明显且增阻率大。②长平5302工作面来压期间支架第1类增阻曲线概率为38.2%,第2类增阻曲线概率为61.8%。③基于四区支撑的宏观顶板增阻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回采期间支架增阻过程。④增加初撑力能够减小支架增阻率和增阻量。⑤长平5302工作面支架为第1类增阻曲线时,支架工作阻力不超过11 MN,安全阀不开启。当支架为第2类增阻曲线时,6.2 h支架工作阻力达到11 MN,安全阀开启。为了避免支架压架事故,5302工作面应在6.2 h内完成1个采煤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增阻类型 支架工作 典型顶板 时间效应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分布及分区增阻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蔺星宇 徐刚 +2 位作者 高晓进 张震 刘前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0,共10页
综采工作面倾向长度的增加,对顶板破断及应力演化产生的影响效应是复杂的,导致工作面支架支护特性存在分区差异。为深入理解超长工作面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以小保当煤矿450 m超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构建弹性基础岩梁力学模型,运用数... 综采工作面倾向长度的增加,对顶板破断及应力演化产生的影响效应是复杂的,导致工作面支架支护特性存在分区差异。为深入理解超长工作面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关系,以小保当煤矿450 m超长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构建弹性基础岩梁力学模型,运用数理统计及均化循环分析方法,对工作面支架实测数据开展循环末阻力、工作阻力分布频率、支架增阻特性分析,明晰不同面长工作面倾向方向顶板运动及支架工作阻力分布特征,探究超长工作面支架倾向分区内支架增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倾向长度增加,导致两巷煤体对中部顶板的支承减弱,中部峰值区域向两巷移近,超长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分布趋势呈M型三峰值分布;超长工作面上部、中部、下部三区域支架呈对数型增阻时,其均化曲线仍为对数函数,表现为先急增阻后趋于平缓,此种支架增阻情况反映了来压期间工作面顶板由快速下沉逐渐变为缓慢下沉;呈对数-指数型增阻时,中上部区域支架增阻均化曲线为对数函数,中部及中下部均化曲线为对数-指数型复合函数,表现出先急增阻然后趋于平缓最后急增阻的特征;当支架工作循环时间超过一定值,对数-指数复合增阻型支架会急速增阻,不利于顶板控制,通过优化工作面割煤速度,降低支架工作循环时间,可减小支架增阻量,避免高阻力状态下支架再次瞬时增阻,提升工作面支架支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工作面 均化循环 支架工作 支架增阻特性 分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支架动态响应特征研究及应用
3
作者 蔺星宇 徐刚 +3 位作者 张震 高晓进 刘晓刚 刘前进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7-191,共15页
采场支架动态响应特征包含支架增阻、活柱下缩等信息,是反映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支架与围岩动态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以曹家滩煤矿122108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明晰回采过程支架动态响应特征,揭... 采场支架动态响应特征包含支架增阻、活柱下缩等信息,是反映工作面矿压显现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支架与围岩动态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以曹家滩煤矿122108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明晰回采过程支架动态响应特征,揭示不同承载阶段支架增阻机制,实测分析工作面压裂前后矿压显现特征,并开展了来压前后支架增阻特性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在连续多个循环中,支架呈“高阻力且活柱持续下缩”特征则说明工作面来压,可利用支架下缩信息评价历次来压的显现强度;顶板未断裂时,运用广义开尔文模型能较好地表征该时期顶板的缓慢活动;顶板断裂后,给定变形阶段支架呈对数型增阻,增阻速率由支架刚度、控顶距、断裂顶板失稳状态共同决定,给定载荷阶段支架呈指数或线性型增阻;采用支架工作阻力与高度双因素分析法能准确判断强矿压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压裂后工作面30 m以上大来压步距占比大幅减小,10~28 m来压持续距离占比降至2%,支架累计下缩量、下缩速度正态分布曲线整体降低;支架增阻类型、增阻速率的变化是判断工作面来压与否的一个显著特征,可作为预测工作面来压的新手段;运用支架均化增阻结果可预测顶板压力、反演顶板宏观下沉变化。以上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导工作面顶板灾害预警与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动态响应 支架与围岩作用关系 强矿压 来压周期 支架增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双周期动态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尹希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72-3080,共9页
为揭示液压支架与围岩的动态作用机理,将工作面开采过程分为若干个顶板活动周期,将每一个顶板活动周期分为若干个采煤循环周期,在研究支架载荷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综合"砌体梁"理论、弹性基础梁理论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提出了支... 为揭示液压支架与围岩的动态作用机理,将工作面开采过程分为若干个顶板活动周期,将每一个顶板活动周期分为若干个采煤循环周期,在研究支架载荷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综合"砌体梁"理论、弹性基础梁理论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提出了支架与围岩在双周期内的动态作用模型。在顶板活动周期内,研究认为"砌体梁"结构中的关键块A触矸是判断循环末阻力变化趋势的关键节点,关键块A触矸前循环末阻力逐渐增加,触矸后逐渐减小。在采煤循环周期内,研究认为"砌体梁"结构主要由煤壁、液压支架和采空区矸石组成的不同弹性模量支撑体共同承担,根据增阻特征的不同,将采煤循环内支架与围岩的作用过程分为给定变形和给定载荷两个阶段研究,提出了液压支架动态增阻函数,认为在给定变形阶段液压支架时间序列曲线符合对数函数,在给定载荷阶段符合指数函数。通过寺河矿及新元矿综采工作面实测数据分析,认为现场实测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以上研究成果可为顶板灾害预测预报及顶板岩层控制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工作 双周期动态作用 支架增阻函数 “砌体梁”结构 支架与围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