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晨玉江 吕湛 +4 位作者 朱法胜 王勇 黄永培 王天杰 杨伟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3,共8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结合临床经验筛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中位随访1 264(1 169,1 334)d期间,111例(10.1%)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0.98,95%CI:0.96~0.99)、总胆红素(HR=0.95,95%CI:0.91~0.99)、载脂蛋白A1(HR=0.08,95%CI:0.02~0.42)、高敏C反应蛋白(HR=1.05,95%CI:1.01~1.10)和参照血管直径(HR=0.65,95%CI:0.44~0.98)是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70(95%CI:0.64~0.77)。结论:年龄、总胆红素、载脂蛋白A1和参照血管直径越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风险越高;可视化的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发性支架内狭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马妍 宋刚 +7 位作者 王旭 李龙 程磊 任小鲁 王亚冰 谌燕飞 华扬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共775例,经DSA确诊为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后超声随访1~106个月...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共775例,经DSA确诊为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后超声随访1~106个月,中位数12个月。根据支架内是否发生再狭窄(狭窄率≥50%),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234例和未再狭窄组541例,并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COX分析,分析导致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1)775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率和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9.87%(774例)和99.48%(771例)。围手术期内,2例(0.26%)术后脑出血,其中1例(0.13%)死亡;4例(0.52%)术后出现脑梗死症状,失访117例。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共发生234例,再狭窄发生率为35.89%(234/652)。187例(79.91%)再狭窄发生在术后12个月内。(2)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血管直径越小,越容易导致术后再狭窄的发生(P〈0.01);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再狭窄风险显著降低(HR=0.532,95%CI:0.397~0.713,P〈0.01)结论术后血管直径越小越容易导致术后再狭窄,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预防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狭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杨 佟铸 谷涌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4-558,共5页
股浅动脉(SFA)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是针对SF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腔内常用治疗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SFA-ISR)的发生率很高,由于大多数的患者直到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才... 股浅动脉(SFA)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是针对SFA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腔内常用治疗方法,但支架植入术后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SFA-ISR)的发生率很高,由于大多数的患者直到出现严重临床症状才会再次寻求诊治,所以对于控制支架内再狭窄(ISR)相关危险因素至关重要。近年对SFA-ISR的危险因素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其解剖学特点、病理生理学基础、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 支架内狭窄: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剑文 焦力群 +3 位作者 缪中荣 李慎茂 朱凤水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TCD、颈动脉超声及DSA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1例)和未狭窄组(33例)。分析椎动脉起始部...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TCD、颈动脉超声及DSA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1例)和未狭窄组(33例)。分析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后,再狭窄与是否规范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支架类型、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患者中,不规范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出现再狭窄分别为16和6例,χ^2=17.887,P=0.000;吸烟为9和5例,χ^2=5.129,P=0.024。置入裸支架为19和19例,χ^2=6.620,P=0.010;性别、支架位置、支架突出锁骨下动脉长度、血脂、血糖、血压水平、狭窄段长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支架类型(95%CI:1.936~35.997,OR=8.426,P=0.0045)和规范抗血小板聚集治疗(95%CI:1.341~18.304,OR=1.6883,P=0.0233)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结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是否规范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及置入支架的类型关系密切,其他相关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危险因素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冬梅 黄爽 +3 位作者 刘志江 沈长银 石蓓 赵然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174-2177,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8~12个...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8~12个月随访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136例,其中男性835例,女性301例,年龄(61.61±12.32)岁。根据随访造影结果支架相关病变血管是否狭窄及程度将其分成ISR组(n=72)和非ISR组(n=1 064),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合并症、用药情况以及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分析可能导致ISR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资料造影随访显示ISR发生率为6.3%。与非ISR组比较,ISR组患者在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术后服药依从性差、长病变和多支病变、支架直径和长度及最小管腔直径(MLD)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大剂量他汀类患者的比例,在非ISR组与ISR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是临床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与未控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治疗依从性以及支架治疗病变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狭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纪言 张励庭 +1 位作者 罗建方 周颖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161-1162,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5年 4月~ 2 0 0 1年7月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 2 46例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并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5年 4月~ 2 0 0 1年7月已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 2 46例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 ,并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统计处理。结果 :2 46例患者在 311处病变植入支架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 15 1例 ,无再狭窄9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支架术后残余狭窄、靶血管参考直径 ( 9 5± 8 6vs 5 1± 3 3,P <0 0 5和 2 92± 0 36vs3 15± 0 48,P <0 0 5 )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吸烟、糖尿病、术前甘油三酯浓度高是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优势比OR分别为 2 77、3 2 2和 2 14 )。结论 :术后残余狭窄、支架直径小、糖尿病、术前甘油三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支架植入 危险因素 术后狭窄 PCI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健 沈卫峰 +4 位作者 张建盛 张大东 张瑞岩 张宪 郑爱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分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 10 2 5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中 ,10 1例因胸痛复发或由于医生动员而行冠脉造影随访 ,记录这些患者的冠心病易患因素 ,对病变狭窄程度及长度用QC... 目的 分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 10 2 5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中 ,10 1例因胸痛复发或由于医生动员而行冠脉造影随访 ,记录这些患者的冠心病易患因素 ,对病变狭窄程度及长度用QCA测定 ,以支架植入节段内径≥ 5 0 %为再狭窄。结果  10 1例患者共 12 2处病变植入支架 ,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 5 2例 (6 2处病变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再狭窄与血浆胆固醇 ,Lp(a) ,尿酸浓度、术前狭窄程度、术后残余狭窄呈正相关 ,其比数比(OR)分别为 1.2 1、1.94、1.13、1.0 7和 1.6 3;与术前参考血管直径和支架呈显著负相关 ,OR分别为 0 .2 4和 0 .31。结论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受多因素的影响 ,控制血脂 ,避免冠脉内小支架应用以及术后即刻疗效满意对减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植入术 狭窄 危险因素 冠心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印平 盖鲁粤 杜洛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的 49例病人的临床和造影资料。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等 2 9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 ,再狭窄组明显短于无再狭窄组。再狭窄组病人合并有糖尿病史比例较无狭窄组明显增多。Logistic回归分析 :再狭窄与复查造影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TIMI)血流、支架直径、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糖尿病史、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 AHA)冠状动脉病变分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 6个月以内。糖尿病史 ,术前TIMI血流分级 ,支架直径 ,ACC AHA病变分型 ,支架植入后病变处管腔血流速度为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晚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再次介入治疗的短期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郑剑峰 郭婷婷 +13 位作者 王勇 胡小莹 常越 田原 邱洪 窦克非 唐熠达 袁晋青 吴永健 颜红兵 乔树宾 徐波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老龄和非老龄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晚期支架内再狭窄(L-ISR)患者的临床特征,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短期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入选218例在我院初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并于2016年因L-ISR而需要再次...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老龄和非老龄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晚期支架内再狭窄(L-ISR)患者的临床特征,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短期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入选218例在我院初次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并于2016年因L-ISR而需要再次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龄组(年龄≥65岁,n=77)和非老龄组(年龄<65岁,n=141)。患者的入院特征、临床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特点和手术结果等被纳入分析评估,并随访患者PCI后12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果:L-ISR患者中75.7%的患者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64.7%的患者再次置入支架。与非老龄组相比,老龄组有更高比例的脑卒中、心房颤动、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且支架置入至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时间更长,体重指数(BMI)更小、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更低(P均<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症状表现相似,主要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老龄组患者相比,非老龄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vs 3.9%,P=0.546)。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OR=6.317,95%CI:1.145~34.843, P=0.034)是L-ISR患者介入治疗后短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与L-ISR患者短期MACE发生相关。在临床实践中,识别该类人群可能更有助于L-ISR患者的危险分层和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晚期支架内狭窄 危险因素 心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路瑶 张露苗 +1 位作者 李俊楠 杜廷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11-1719,共9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ISR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24日,由2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吸烟[OR=1.91,95%CI(1.57,2.32),P<0.00001]、年龄[OR=1.04,95%CI(1.02,1.06),P<0.00001]、糖尿病病史[OR=2.27,95%CI(2.02,2.55),P<0.00001]、高血压病史[OR=3.47,95%CI(2.13,5.64),P<0.00001]、未规律服药[OR=3.53,95%CI(1.62,7.67),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OR=1.65,95%CI(1.18,2.31),P=0.003]、尿酸值[OR=1.57,95%CI(1.36,1.80),P<0.00001]、高红细胞分布宽度[OR=1.35,95%CI(1.20,1.52),P<0.0000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2.87,95%CI(2.75,3.00),P<0.00001]、术前狭窄程度[OR=1.51,95%CI(1.40,1.62),P<0.00001]、病变长度[OR=1.49,95%CI(1.30,1.71),P<0.0001]、分叉病变[OR=3.46,95%CI(2.60,4.59),P<0.00001]、置入支架数[OR=3.70,95%CI(2.80,4.88),P<0.00001]、支架长度[OR=1.08,95%CI(1.05,1.12),P<0.00001]、支架类型[OR=4.42,95%CI(3.21,6.09),P<0.00001]是冠心病病人PCI术后ISR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术后吸烟、高龄及未规律服药、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LDL-C水平较高、高尿酸、高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高hs-CRP水平、术前狭窄程度加重、病变长度较长、存在分叉病变、置入支架数较多、支架长度较长及使用金属裸支架是冠心病病人PCI术后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受客观条件影响,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全面性、论证强度欠佳,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狭窄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新宇 朱良付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0-1155,共6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脑卒中患病率明显上升,已跃居世界首位,且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研究显示,在亚洲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所导致的脑卒中已经高达30%~50%,且有继续增高的趋...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脑卒中患病率明显上升,已跃居世界首位,且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研究显示,在亚洲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所导致的脑卒中已经高达30%~50%,且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与血管内治疗相伴的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既往研究显示,支架种类、病变血管性质、患者高危因素、患者体内相关因子水平及基因、术后药物使用等因素都可影响ISR的发生。本文拟对颅内血管ISR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内狭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贺雄军 缪中荣 +5 位作者 凌锋 华扬 李慎茂 朱凤水 吉训明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MCA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TCD、DSA随访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狭窄率判定标准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的方法,术后MCA狭窄率〉50%为再狭窄。按MCA狭窄长度分为〈5mm、5~10mm、〉10mm;按置入支架类型分为裸支架与药物支架。分析MCA狭窄长度、置入支架种类及危险因素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对有、无相关危险因素再狭窄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13例患者有161处狭窄,置入支架129枚。术前MCA平均狭窄率为(80.8±8.8)%,术后即刻平均狭窄率为(3.7±8.2)%。随访89例患者(78.8%),平均随访时间为(28.7±16.4)个月(3个月至5年)。TCD随访63例;随访26例。16例(16/89,17.9%)出现〉50%的再狭窄,其中病变长度〈5mm者再狭窄4例(4/39。10.2%),5~10mm者11例(11/47,23.4%),〉10mm1例(1/3)。置入裸支架后再狭窄15例(15/80,18.8%),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1例(1/9)。16例再狭窄患者伴糖尿病11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高血压4例、吸烟9例、饮酒5例及冠心病2例。有、无相关危险因素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再狭窄原因可能与支架类型有关,不除外与糖尿病有关。其他影响因素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支架 危险因素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随访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唐旸烁 华扬 +3 位作者 贾凌云 王力力 赵新宇 周瑛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564-568,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AS治疗的患者485例(502枚支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24、3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AS治疗的患者485例(502枚支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24、3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评估CAS术前、术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再狭窄发生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支架置入术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声波特征、形态,置入的支架类型(开环式或闭环式),术后残余狭窄及疾病危险因素对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结果随访中位数时间为24个月(1~36个月),随访期间支架再狭窄的检出率为8.2%(41/502)。CAS后1~、3~、6~、12~、24~36个月累积再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4%、5.9%、9.2%、11.3%和11.3%。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OR=2.905,95%CI:1.483~5.694,P=0.002)、术后残余狭窄(OR=3.689,95%CI:1.891~7.197,P=0.000)是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开环式支架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OR=0.428,95%CI:0.218~0.842,P=0.014)。结论 CDFI可用于CAS术后再狭窄的评估。使用开环式支架可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术后残余狭窄及高脂血症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危险因素 狭窄 残余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效果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姚晔 王巍 +2 位作者 李琼 张文龙 王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39-842,共4页
目的分析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55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CAS术前危险因素(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 目的分析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55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CAS术前危险因素(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的联系。结果术前所有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为平均(2.58±0.68)分,术后出院时66.7%患者(170/255)为平均(1.98±0.30)分(P<0.001),术后3个月78.8%患者(201/255)为平均(1.67±0.53)分(P<0.001),术后12个月98.8%患者(252/255)为平均(1.84±0.38)分(P<0.001)。术后出现脑梗死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既往脑梗死史、糖尿病且控制不佳、冠心病、未戒烟、高血压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发生TIA 13例,支架内再狭窄3例,既往脑梗死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后12个月发生脑梗死10例,TIA 10例,支架内再狭窄5例,既往脑梗死史、吸烟史、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结论 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前需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老年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药物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蔡振东 胡凯 刘宗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904-2906,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药物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为预防ISR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300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并复查冠脉造影,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R的...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药物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为预防ISR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300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并复查冠脉造影,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载脂蛋白b、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植入支架数量及支架长度、心肌桥及分叉病变发生率高于无ISR组(P<0.05);ISR组支架直径明显小于无ISR组(2.58±0.52 vs.2.98±0.48,P<0.001)。ISR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药物使用率高于非ISR组(P<0.05)。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心肌桥、分叉病变等是ISR的危险因素,而支架直径、拜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服用率与ISR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心肌桥、分叉病变等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大直径支架、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是ISR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药物支架 狭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灵芝 侯翠红 刘恒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随访的冠脉造影资料较全的100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依据术后冠脉造影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2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随访的冠脉造影资料较全的100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依据术后冠脉造影复查结果将其分为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比较2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及靶血管病变特点(如病变部位、病变分型、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最小管腔直径、病变血管支数),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病变部位、病变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男女比例(396)较无再狭窄组(2926)高(P=0.02);再狭窄组吸烟比例(80%)较无再狭窄组(58.6%)高(P=0.03);再狭窄组术前狭窄程度(94.65%±3.62%)较无再狭窄组(88.81%±3.23%)重(P=0.04);再狭窄组病变长度(23.2±10.8)mm较无再狭窄组的(17.6±11.8)mm长(P=0.04)。结论:年龄、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高脂血症患病率、病变部位、病变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对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无关,男性、吸烟、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与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狭窄 冠状动脉疾病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静 刘寅 +1 位作者 李玉茜 郑君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 预测因素 临床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肝肾功能不全 凝血机制障碍 流行病学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福海 吕树铮 +6 位作者 陈韵岱 金泽宁 宋现涛 陈欣 孟康 柳弘 田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与临床和造影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41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男性328例,女性88例,共置入支架470枚,按照CAG结果分为再狭窄组59例和无再狭窄组357例,平均造影随访时间(7.91...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与临床和造影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41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男性328例,女性88例,共置入支架470枚,按照CAG结果分为再狭窄组59例和无再狭窄组357例,平均造影随访时间(7.91±2.37)个月。结果再狭窄组CAG示61枚支架发生再狭窄(13.0%),女性、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史、慢性闭塞(CTO)病变病史、最大球囊释放压力、置入支架长度与术后再狭窄相关(P<0.05);置入支架血管直径与再狭窄高度相关(OR=0.61,95%CI:0.43~0.82,P< 0.01)。结论女性、既往CABG病史、CTO病变、血管直径、置入支架长度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史等与再狭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支架 危险因素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霍颖超 严家川 周华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特点及危险因素,制订术前评估策略。方法连续选择我院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7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颈动脉支架组207例及椎动脉支架组72例,术后随访30d,根据围...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特点及危险因素,制订术前评估策略。方法连续选择我院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27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颈动脉支架组207例及椎动脉支架组72例,术后随访30d,根据围术期内是否存在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144例和无并发症组135例。结果颈动脉支架组心动过缓(10.6%vs 1.4%,P=0.027)及血压降低(22.7%vs 5.6%,P=0.001)的比例明显高于椎动脉支架组。并发症组患者随着年龄、狭窄程度的增加,并发症比例明显升高,而无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动脉狭窄程度、狭窄长病变、Ⅲ型主动脉弓、术者操作经验及操作时间为围术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球囊预扩为围术期并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患者相关因素及术中因素均可显著影响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严密监测对防治围术期并发症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成形)再狭窄的相关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崔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并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等检查判断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根据随访患者是否出现动脉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比较术后再狭窄率与患者年龄、性别、中动脉狭窄长度、置入支架种类及各危险疾病因素的相关性。对有、无相关危险因素再狭窄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5例患者有196处大脑中动脉狭窄,置入支架164枚。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2.3±7.9)%,术后平均狭窄率降为(31.6±4.9)%。随访121例患者中,26例(21.49%)出现再狭窄。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长度、年龄、性别、饮酒和冠心病情况与再狭窄率无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置入支架种类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是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置入支架类型有关,并与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避免过度吸烟等能降低术后再狭窄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狭窄 相关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