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
1
作者 张联庆 王超 +1 位作者 周起嘉 刘振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并首次接受治疗的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纤维蛋白原/白蛋白(FAR)比值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就诊并首次接受治疗的84例LEAS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进行足部CT灌注成像及下肢CT血管成像(CTA)检查,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TP);检测患者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对患者采用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并评估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84例LEASO患者中,1年内再狭窄者39例,畅通者45例。与畅通组患者相比,再狭窄组患者的BF、BV、足背动脉血管内径显著降低,Tmax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LEASO患者的术前血FAR为1.21±0.21,显著高于畅通组患者(1.0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3,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F、BV、足背动脉血管内径、Tmax、FAR联合预测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920(0.852~0.98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和91.1%。结论: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血FAR比值与LE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有关,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内再狭窄 CT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参数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实时精显技术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影响
2
作者 胡波 殷音 张英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995,共5页
目的探讨支架实时精显技术(clear stent live,CSL)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其对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 目的探讨支架实时精显技术(clear stent live,CSL)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其对支架内再狭窄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的140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CSL组,各7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支架对接技术,CSL组通过CSL进行PCI,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手术治疗基本情况、心功能状况以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CSL组有效辐射剂量、显影合成时间及剂量面积乘积显著低于常规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支架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支架长度及支架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L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9.83±1.21)d vs(11.85±1.68)d,P=0.000],治疗费用高于常规组[(3.01±0.63)万元vs(2.79±0.52)万元,P=0.026]。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7 d的心脏指数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25.71%(18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CSL组4.29%(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CSL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5,P=0.000)。结论CSL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术中提供了更好的图像质量,从而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HDL-C、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郭晓冬 张海云 +1 位作者 孙秋愿 方居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C)比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PCI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36例)与非ISR组(20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TG/HDL-C、MPV/PC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TG/HDL-C比值与MPV/PC比值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HDL-C、MPV/PC比值与PCI术后ISR的关系,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TG/HDL-C、MPV/PC比值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支架直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SR组TG、MPV、TG/HDL-C、MPV/PC比值高于非ISR组,HDL-C、PC低于非ISR组(P<0.05);TG/HDL-C比值与MPV/PC比值呈正相关(P<0.05);TG/HDL-C、MPV/PC比值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独立相关(P<0.05);TG/HDL-C、MPV/PC比值预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的AUC分别为0.759、0.784,联合预测的AUC为0.921,优于两者单独预测。结论TG/HDL-C、MPV/PC比值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ISR显著相关,联合预测价值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洁 李天润 +6 位作者 庄金满 栾景源 王昌明 刘启佳 赵世录 杨广鑫 赵彦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资料。覆膜支架9例,裸支架44例。均行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术后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53例均下肢动脉再通成功。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后造影,3例支架内残余血栓,留置溶栓导管溶栓,复查造影显示血流恢复;5例膝下动脉栓塞,其中胫腓干动脉开口处3例,经6F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后血流通畅,胫后动脉近段闭塞2例,经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3例残余狭窄>30%,置入补救性支架。术后未出现穿刺点相关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或死亡。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33±0.06,术后出院时0.84±0.07(t=-39.443,P<0.001)。53例均完成3个月随访,52例完成6个月随访,49例完成12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术后3个月100%(53/53),6个月92%(48/52),12个月84%(41/49)。2例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分别于术后9、10个月行DCB扩张。12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干预率为95.9%(47/49)。死亡4例(1例消化道出血,2例新冠肺炎,1例不详),踝关节以远截肢3例。结论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ISR安全有效,通畅率和再干预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血栓清除 Rotarex系统 药物涂层球囊 股腘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清CTRP12水平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友明 龚军辉 朱红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与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MI并行PCI的患者104例...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与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MI并行PCI的患者104例,统计术后12个月内ISR发生率,并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ISR组和非ISR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和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ISR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104例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ISR发生率为14.4%(15/104)。ISR组术前TIMI血流≤1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TC、LDL-C较非ISR组显著升高,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低于非ISR组(P<0.05)。非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降低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3.89 ng/mL(敏感度93.3%,特异度73.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结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ISR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CTRP12可能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治疗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晨玉江 吕湛 +4 位作者 朱法胜 王勇 黄永培 王天杰 杨伟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6-463,共8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可视化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1 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结合临床经验筛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结果:中位随访1 264(1 169,1 334)d期间,111例(10.1%)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0.98,95%CI:0.96~0.99)、总胆红素(HR=0.95,95%CI:0.91~0.99)、载脂蛋白A1(HR=0.08,95%CI:0.02~0.42)、高敏C反应蛋白(HR=1.05,95%CI:1.01~1.10)和参照血管直径(HR=0.65,95%CI:0.44~0.98)是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70(95%CI:0.64~0.77)。结论:年龄、总胆红素、载脂蛋白A1和参照血管直径越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风险越高;可视化的支架内再狭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性能较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发性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SK9在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易子渝 朱国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08,共6页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其可通过促进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降解来减少LDL内化和清除。随着PCSK9抑制剂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越来越...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其可通过促进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降解来减少LDL内化和清除。随着PCSK9抑制剂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越来越多研究者发现PCSK9可以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炎症反应以及糖脂代谢,而这些均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的主要诱因。该文就PCSK9在ISR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作为冠心病药物治疗靶点的应用作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K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LT2i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晴 黎土娣 +1 位作者 陈荣 曾智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5-1180,共6页
支架内再狭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介入领域的难题。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近年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新型口服降糖药,除了能降低血糖,还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减重等功效,具有心... 支架内再狭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介入领域的难题。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近年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新型口服降糖药,除了能降低血糖,还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减重等功效,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近期研究发现,SGLT2i可以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显著改善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本文将对SGLT2i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相关的临床研究及其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为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支架内再狭窄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斑块特征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9
作者 龚宇 于淼 +8 位作者 田甜 张继伟 胡军 崔志新 白雪东 韩凤伟 褚会松 王占森 呼铁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 目的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特征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6例。均在支架植入术前完成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检查。依据术后影像学随访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与支架内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术前影像学评估斑块特征。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4例,支架内未狭窄组52例。斑块分布多位于下侧壁(37.8%)和腹侧壁(2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支架内未狭窄组,支架内再狭窄组负性重构(64.2%比28.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6,P=0.049);支架内再狭窄组斑块负荷79.09±8.82,支架内未狭窄组为69.46±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3,P=0.003);支架内再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为(16.02±4.24)mol/L,支架内未狭窄组为(12.05±3.34)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7,P<0.001)。支架内再狭窄组中明显强化斑块更多(78.5%比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1,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负荷(OR=1.225,95%CI:1.040~1.443,P=0.015)与同型半胱氨酸(OR=1.676,95%CI:1.150~2.442,P=0.007)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负荷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的AUC=0.765,95%CI:0.622~0.908,P=0.002,特异度0.731,灵敏度0.714;同型半胱氨酸AUC=0.767,95%CI:0.623~0.911,P=0.002,特异度0.942,灵敏度0.500;两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最佳,AUC=0.887,95%CI:0.794~0.981,P<0.001,特异度0.904,灵敏度0.714。结论斑块负荷和同型半胱氨酸预测支架内再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免疫相关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0
作者 冯玉飞 金珊 +3 位作者 王玉冰 鲁印飞 庞丽娟 刘克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9-758,共10页
目的:筛选支架内再狭窄(ISR)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分析ISR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阐明ISR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6560数据集样本mRNA基因表达数据,分为ISR组与非ISR(non-ISR)组。采用R软件“Li... 目的:筛选支架内再狭窄(ISR)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分析ISR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阐明ISR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6560数据集样本mRNA基因表达数据,分为ISR组与非ISR(non-ISR)组。采用R软件“Limma”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与免疫相关基因(IRGs)交集获得ISR中DEIRGs。采用R软件进行DEIRGs的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以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并计算核心基因(Hub基因)。绘制Hub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其诊断价值。采用CIBERSORT软件分析ISR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免疫细胞间及其与关键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鉴定出331个DEGs(P<0.05,|log_(2)FC|>1),其中176个基因表达上调,155个基因表达下调,获得38个DEIRGs。GO功能富集分析,在生物过程(BP)中DEIRGs主要富集在防御反应、免疫反应和免疫系统;在细胞组分(CC)中DEIRGs主要定位于胞外区和细胞质膜等;在分子功能(MF)中主要参与调控信号受体结合和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ISR中DEIRGs主要富集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信号通路。PPI网络,前10位Hub基因中CD19具有最高节点。与non-ISR组比较,ISR组样本中CD19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D19 mRNA表达的ROC曲线中AUC值为0.92(P<0.05)。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与non-ISR组比较,ISR组患者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浸润水平升高(P<0.05),初始B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幼稚CD4+T淋巴细胞和M0巨噬细胞等浸润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性B淋巴细胞、活化性记忆CD4+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静息性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性NK细胞、单核细胞、静息性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浸润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h与M0巨噬细胞和静息肥大细胞等呈正相关关系(r=0.88,P<0.05;r=0.68,P<0.05),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呈负相关关系(r=-0.49,P<0.05;r=-0.42,P<0.05)。结论:CD19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影响Tfh和B淋巴细胞,促进ISR的发生发展。CD19可作为诊断ISR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CD19 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 免疫浸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瑜挺 孙非凡 +1 位作者 董凌嘉 陈茂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08-713,共6页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长期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临床上...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长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长期效果和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作者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ISR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治疗选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对ISR的诊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双层涂层的药物洗脱支架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数值研究
12
作者 郭宝 乔爱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5-265,共1页
目的在传统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血管壁中的药物浓度呈现急剧增加至峰值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早期的高药物浓度可能造成细胞毒性反应,而中后期的低药物浓度可能造成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本文探讨了如何设计一种具有双层涂层的药物... 目的在传统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血管壁中的药物浓度呈现急剧增加至峰值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早期的高药物浓度可能造成细胞毒性反应,而中后期的低药物浓度可能造成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本文探讨了如何设计一种具有双层涂层的药物洗脱支架,实现早期具有相对较低的药物浓度,而中后期具有相对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程度。方法依据扩散的基本原理,设计与支柱相邻的内层涂层浓度是与血管壁相邻的外层涂层的n倍,控制涂层的总厚度(内层涂层+外层涂层)、涂层截面的总面积,以及涂层截面上的药物剂量不变,构建内层涂层与外层涂层不同浓度比的方案。利用有限元和基于代理模型耦合的数值方法分析不同浓度比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结果模拟了不同设计方案下90天内的血管重塑,当内层涂层与外层涂层的浓度比为10∶1时,支架内再狭窄程度最小。结论具有双层涂层的药物洗脱支架能够有效抑制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临床使用过程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浓度 血管重塑 细胞毒性反应 内层 药物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攀 杨俊杰 +6 位作者 陈海威 邓安平 金至赓 高磊 郭军 陈韵岱 汪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ELC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即刻管腔获益及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下不同内膜组织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入选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DCB治疗的ISR患者86例,共96处ISR病变,所有病变均行OCT评估。根据是否使用ELCA,将病变分为ELCA+DCB组(n=30)和DCB组(n=66);并根据OCT评估的ISR病变内膜组织特征分为均质模式和非均质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对即刻管腔获益的影响。即刻管腔获益定义为治疗前后的OCT下最小管腔面积变化值(ΔMLA)。结果:ELCA+DCB组与DCB组相比获得更大的ΔMLA[(3.2±0.8)mm^(2)vs.(2.6±1.4)mm^(2),P=0.015]。在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ELCA+DCB组的ΔMLA大于DCB组[(3.0±0.9)mm^(2)vs.(2.2±1.1)mm^(2),P=0.030],但在非均质模式的ISR病变中,两组ΔM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7)mm^(2)vs.(3.2±1.5)mm^(2),P=0.533]。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病变接受DCB治疗的患者(n=60)与ELCA+DCB治疗的患者(n=26)均无死亡,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vs.4.2%,P>0.05)。结论:ELCA联合DCB是治疗ISR的有效策略,较单独DCB治疗能够实现更大的术后即刻管腔获益,尤其对于OCT显示病变内膜组织均质模式ISR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药物涂层球囊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增加远期管腔面积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蓉 马士新 +3 位作者 赵钢 杭靖宇 魏盟 陆志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以单纯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段,观察远期靶血管管腔面积,从而证实DCB在ISR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例符合DCB适应证ISR患者,按照标准流程在充分预扩张基础上予以紫杉醇DCB扩... 目的探讨以单纯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病变段,观察远期靶血管管腔面积,从而证实DCB在ISR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例符合DCB适应证ISR患者,按照标准流程在充分预扩张基础上予以紫杉醇DCB扩张病变段,不植入支架。术后即刻及术后9个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测患者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支架横截面积(SA)和血管内膜增生状况。结果 4例患者单纯紫杉醇DCB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靶血管扩张段无夹层,无明显残余狭窄。术后9个月造影显示所有患者靶血管扩张段管腔通畅,病变段未见明显再狭窄,TIMI血流3级;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MLA均较术后即刻显著增加,SA呈增加趋势,内膜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单纯DCB扩张ISR病变可增加远期管腔面积,避免二次支架植入,降低再次ISR风险,并通过局部释放紫杉醇作用于管壁,抑制内膜过度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支架内再狭窄 远期管腔面积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支架植入后患者血浆big ET-1、NT-proBNP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阳 刘晓唤 +7 位作者 马维冬 范雅洁 王聪霞 吴皓宇 贾珊 张春艳 胡艳超 葛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2-335,34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与诊断价值,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的冠心病患者261例,按造影复查结果分为再狭... 目的探讨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与诊断价值,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的冠心病患者261例,按造影复查结果分为再狭窄(ISR)组(70例)和无再狭窄(non-ISR)组(191例),测定CAG复查前外周血big ET-1、NT-proBNP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结果与non-ISR组相比,ISR组血浆big ET-1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CAG复查前big ET-1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为2.03,灵敏度为55.7%,特异度为91.6%;lg NTproBNP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为2.72(相应的NT-proBNP值为624.0),灵敏度为65.7%,特异度为83.2%。相关性分析显示big ET-1和lg 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488,P<0.001)。结论血浆big ET-1和NT-proBNP关系密切,并且在预测和诊断ISR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内再狭窄 血浆大内皮素-1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支架内再狭窄冠脉内膜病理特点的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罗明华 关怀敏 +5 位作者 解金红 陈玉善 邱承杰 王贺 董文杰 宗永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靶病变组织特点,为理解支架内再狭窄病理改变以及处理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置入支架1年左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支...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靶病变组织特点,为理解支架内再狭窄病理改变以及处理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置入支架1年左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部位组织病变特点:同时分析支架内新生内膜增殖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OCT扫描13枚支架。其中1例患者序贯置入2枚支架,共考察支架小梁3 930个,内膜覆盖率为88.27%,其余11.72%为内皮化不全;内皮化不全的支架小梁中,支架贴壁不良率3.25%,存在支架外钙化者2.17%。考查OCT截面331帧,其中新生内膜厚度10-99μm者的比率为22.36%,100-199μm之间者为25.08%,200μm及以上者52.57%。5例再狭窄主要病理改变为纤维组织增生,7例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结论:冠脉支架置入1年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支架处内皮化不全与过度增殖并存,其病理改变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与纤维组织增生,而且两者所占比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光学干涉断层成像 冠心病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旋切导管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庄金满 李天润 +4 位作者 李选 栾景源 王昌明 冯琦琛 韩金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0-743,共4页
目的:探讨Rotarex旋切导管在治疗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的7例下肢PAD ISR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 目的:探讨Rotarex旋切导管在治疗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Rotarex旋切导管治疗的7例下肢PAD ISR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59.0~76.0岁,平均(70.0±7.6)岁。患者上次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复发在术后的1.0~72.0个月,中位复发时间6.0个月,自出现缺血症状至本次腔内治疗时间间隔为3 d至2年,中位间隔时间62 d,均行择期再次腔内治疗。再次治疗采用Rotarex机械减容术及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必要时再次行支架植入术。术后肝素抗凝24 h,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定期彩色超声复查随访。结果:7例ISR患者下肢动脉再通成功,其中3例因原有支架扭曲、断裂再次植入支架,其余4例患者未再植入新的支架。患者术前平均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为0.31±0.08,术后为0.86±0.08,t=-12.84,P<0.001。住院期间1例因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行急诊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0~2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0个月,无死亡及截肢病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3例患者再次出现ISR。结论:使用Rotarex旋切导管减容,可有效减少再次支架植入,但是对于增生内膜及陈旧血栓的减容效果欠佳,且不能解决支架断裂及术后内膜增生等问题,因此还需与药物涂层球囊及支架等手段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动脉疾病 支架内再狭窄 机械性血栓切除导管 减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醛固酮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天源 李韶南 +2 位作者 罗义 吕磊 孙少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醛固酮(ALD)水平对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后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入住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268例[9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1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I术前... 目的探讨血清醛固酮(ALD)水平对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CI)后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入住心内科的冠心病患者268例[9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和1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I术前测定基础血清ALD水平。将患者分为ALD<130 pg/m L(127例)和ALD≥130 pg/m L(141例)两组,分析并记录患者术后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率及ISR(原病变冠脉直径狭窄程度≥50%)等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血清ALD水平在ACS组比SAP组高[(160±58)pg/mL vs.(118±46)pg/m L,P<0.05];PCI术后12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及ISR发生率ALD高者远高于ALD低者(24.1%vs.3.1%,P<0.05;16%vs.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D水平是发生ISR的最强预测因素(比值比为每10 pg/m L 2.56)。结论基础血清ALD水平是PCI术后12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ISR的预测指标,这提示PCI术后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是和术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醛固酮 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交感分子1和骨保护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海滨 姜志安 +1 位作者 张晓光 王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680-2683,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交感分子1(STIM1)和骨保护素(OP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ACS合并T... 目的探讨基质交感分子1(STIM1)和骨保护素(OP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ACS合并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成功行PCI术。于术后8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是否存在ISR,分为ISR组35例和对照组65例。记录10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等一般资料;在PCI术前,测定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在PCI术后,测定患者的STIM1和OPG水平。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STIM1、O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STIM1、OPG对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M1、OPG是ACS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基质交感分子1 骨保护素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晓哲 王兵 +4 位作者 刘俊超 丁语 吴斐 牛晓阳 孙利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CB)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股腘动脉IS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接受DCB治疗,23例接受CB治疗。术后3、6、12个月随访两...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CB)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股腘动脉IS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接受DCB治疗,23例接受CB治疗。术后3、6、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一期通畅率等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截肢或死亡患者,无失防。DCB组与CB组相比,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在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5%对86.9%,P>0.05),但术后6、12个月明显升高(86.4%对69.6%,P<0.05;81.8%对47.8%,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靶血管ML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DCB组明显高于CB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靶血管LLL明显低于CB组(P<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ISR较CB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股腘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