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粘结复合纤维人造血管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凤云 过子怡 +1 位作者 高蕾 郑霖婧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6-50,共5页
为制备力学性能优异、无细胞毒性和耐穿刺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浸泡脱管法制备了聚己内酯/聚氨酯(PCL/PU)小口径人造血管支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力学拉伸机等对人造血管的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同时... 为制备力学性能优异、无细胞毒性和耐穿刺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浸泡脱管法制备了聚己内酯/聚氨酯(PCL/PU)小口径人造血管支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能力学拉伸机等对人造血管的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同时研究了人造血管支架的孔隙率、细胞毒性和耐穿刺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接收转辊尺寸,溶去内层聚乙烯吡咯烷酮模板进行脱管,即可得到内径为2、3、5 mm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支架;通过调控成分比例和热粘结微观结构,可使PCL/PU人造血管支架的力学强度较纯PU纤维膜提高7倍,且横向和纵向均具有优异的拉伸力学性能;PCL/PU人造血管支架的细胞活力为94%,孔隙率为72%,与商用膨体聚四氟乙烯管支架相比,该人造血管穿刺后液体不会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人造血管支架 热粘结点 力学增强 耐穿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血管支架的编织工艺探讨
2
作者 王芳 王文祖 《纺织科学研究》 2007年第1期58-63,33,共7页
介绍了以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简称PDS)为材料的新型编织结构人工血管的工艺参数设计。通过支架的径向压缩性能测试,认为用不同工艺参数编织的人工血管支架,具有不同的变形率和弹性回复率;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方差... 介绍了以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简称PDS)为材料的新型编织结构人工血管的工艺参数设计。通过支架的径向压缩性能测试,认为用不同工艺参数编织的人工血管支架,具有不同的变形率和弹性回复率;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优化得出最佳的编织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支架 聚对二氧杂环己酮 编织工艺 压缩性能测试 P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
3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9期105-112,共8页
0133116 改进血管外科的价效比/Skill-man J J//Am J Surg.-2000,179(3).-197~200 医科情0133117 为外科安置支架人造血管的可靠及价格合理的系统/Nomura F//Ann Tho-rac Surg.-2000,70(6).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冠状动脉瘤 医科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体外循环 支架人造血管 静脉移植物 血管再建 胸主动脉 冠状动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介入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郝刚 孔铭新 +2 位作者 李伟 于曰俊 赵廷常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0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讨论腔内人造血管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近期临床疗效。方法: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和1例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病人接受腔内人造血管隔绝术治疗,术前均行彩超、三维重建螺旋CT检测。结果: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5例动脉瘤消失,近远端人... 目的:讨论腔内人造血管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近期临床疗效。方法:4例肾下腹主动脉瘤和1例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病人接受腔内人造血管隔绝术治疗,术前均行彩超、三维重建螺旋CT检测。结果: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5例动脉瘤消失,近远端人造血管与主动脉结合处无内漏,腔内人造血管无移位,5例病人临床均获成功。术后3~6个月彩超及CT随访显示腔内人造血管无移位及内漏,动脉瘤残腔无增大及血流。结论:腔内人造血管隔绝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主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介入放射学 夹层 腔内隔绝术 支架-人造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