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素模型的3D打印支撑算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文鹏 苗龙涛 +2 位作者 侯守明 强晓焕 曾艳阳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8-234,共7页
3D打印技术是通过对材料的逐层堆积来构建物体,但对模型悬空的区域需要添加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不仅会造成打印材料的浪费,而且会延长打印时间并对模型外表有所损伤。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体素模型的支撑算法,针对体素化后的模型,分析体素... 3D打印技术是通过对材料的逐层堆积来构建物体,但对模型悬空的区域需要添加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不仅会造成打印材料的浪费,而且会延长打印时间并对模型外表有所损伤。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体素模型的支撑算法,针对体素化后的模型,分析体素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并引入体素支撑能量函数概念和计算方法,计算出需要添加支撑的体素,从而得到需要添加支撑结构的区域,并由该区域生成支撑结构,之后通过实验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模型生成支撑,同时,基于体素模型的支撑算法对于模型内部支撑计算,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体素模型 支撑能量函数 支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pper的3D打印支撑算法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明师 陈鸿 杨凯祥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4,共4页
利用clipper库(二维图形裁剪库)对3D打印过程中生成的上下两层切片轮廓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当前层的支撑区域,使用逆向分层的思想得到模型的全部支撑区域,并采用直线扫描的方式对支撑区域添加薄板支撑。通过桌面3D打印机打印实验证明,该... 利用clipper库(二维图形裁剪库)对3D打印过程中生成的上下两层切片轮廓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当前层的支撑区域,使用逆向分层的思想得到模型的全部支撑区域,并采用直线扫描的方式对支撑区域添加薄板支撑。通过桌面3D打印机打印实验证明,该算法简化了运算,确保了支撑添加无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算法 布尔运算 逆向分层 直线扫描 二维图形裁剪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沉积成型自适应柱状支撑算法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忠唐 徐如斌 +1 位作者 陆文龙 陆剑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6-80,共5页
熔融沉积成型加工制件形状通常较为复杂,一般包含大倾角或悬空区域,机床直接打印会出现塌陷变形,影响制件加工质量,因此需准确识别模型薄弱区域并为其添加支撑结构。依据面片倾角筛选危险三角面片,采用种子扩散法建立独立的支撑区域,在... 熔融沉积成型加工制件形状通常较为复杂,一般包含大倾角或悬空区域,机床直接打印会出现塌陷变形,影响制件加工质量,因此需准确识别模型薄弱区域并为其添加支撑结构。依据面片倾角筛选危险三角面片,采用种子扩散法建立独立的支撑区域,在支撑区域内自适应散布支撑点;通过切片轮廓信息简化支撑路径的生成算法,自适应选取最优支撑路径;通过机床打印试验获取算法中可调参数,使用自适应柱状支撑算法和Slic3r的支撑算法处理多个模型。结果表明:自适应柱状支撑算法能减少支撑耗材和运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面片倾角 自适应柱状支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间预测的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盲复原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德天 郑力新 +1 位作者 柳培忠 顾培婷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5-1078,1096,共5页
针对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NAS-RIF)算法对噪声敏感和耗时长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NASRIF盲复原算法。首先,为了改进原始NAS-RIF算法的抗噪性能和复原效果,引入了一种新的NAS-RIF算法代价函数;其次,为了提高算法的运算效率,结合H... 针对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NAS-RIF)算法对噪声敏感和耗时长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NASRIF盲复原算法。首先,为了改进原始NAS-RIF算法的抗噪性能和复原效果,引入了一种新的NAS-RIF算法代价函数;其次,为了提高算法的运算效率,结合Haar小波变换,仅对低频子频带的图像进行NAS-RIF算法复原,而高频子频带的信息,则通过带间预测分别从低频子频带的复原图像中预测得到;最后,为了保证高频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MSE)的带间预测。分别对模拟退化图像和真实图像进行了仿真实验,采用该算法得到的信噪比增益分别为5.221 6 d B和8.103 9 d B。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图像边缘细节的前提下,能够较好地抑制噪声;此外,该算法的运算效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盲复原 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算法 HAAR小波变换 带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成型制造中的工艺支撑自动生成技术 被引量:12
5
作者 董涛 侯丽雅 朱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提出了快速成型制造中的两种工艺支撑新形式 (向下特征体支撑和局部支撑 ) .针对向下特征体支撑形式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一维几何元素集合运算的支撑自动生成算法 ;针对局部支撑形式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 STL(Stereolithography)模型三角... 提出了快速成型制造中的两种工艺支撑新形式 (向下特征体支撑和局部支撑 ) .针对向下特征体支撑形式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一维几何元素集合运算的支撑自动生成算法 ;针对局部支撑形式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 STL(Stereolithography)模型三角面片拓扑分析与空间运算的支撑自动生成算法 .结合 SL(Stereo Lithography)工艺 ,进行了带支撑零件的成型 .工艺实验证明 ,提出的工艺支撑自动生成技术不仅可自动地对 STL模型添加合理的工艺支撑 ,而且可实现切片操作和扫描数据生成的融合 .该技术可明显提高快速成型系统的加工效率与集成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制造 工艺支撑自动生成技术 特征体支撑 局部支撑 STL模型 支撑自动生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的自适应图像盲复原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德天 吴志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78-2086,共9页
针对原始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NAS-RIF)算法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NAS-RIF图像盲复原算法。首先,在NAS-RIF算法的代价函数中加入正则化约束项和空域加权因子,通过自适应地调整正则化参数和空域加权因子来改善算法的抗噪性... 针对原始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NAS-RIF)算法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NAS-RIF图像盲复原算法。首先,在NAS-RIF算法的代价函数中加入正则化约束项和空域加权因子,通过自适应地调整正则化参数和空域加权因子来改善算法的抗噪性能,并确保复原的逼真和平滑。然后,在算法的每次迭代中,采用图像分割技术找到准确的目标支持域,并用背景的平均值取代非均匀背景。最后,利用N步重置共轭梯度法优化代价函数,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对两种模糊图像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本文算法得到的信噪比增益(ΔSNR)分别为6.315 3dB和8.910 6dB,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噪声抑制和边缘细节恢复效果。对低信噪比的退化图像,本文算法也能得到更好的复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盲复原 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算法 正则化技术 图像分割 N步重置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CT域红外图像改进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 被引量:5
7
作者 韩红光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结合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提出了一种红外图像改进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Improved Non-local Means Filtering,INLMF)。该算法首先对红外噪声图像进行多尺度NSCT变换,其次分别从相似图像块自适应划分方法以及滤波权重计算方法 2个方... 结合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NSCT),提出了一种红外图像改进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Improved Non-local Means Filtering,INLMF)。该算法首先对红外噪声图像进行多尺度NSCT变换,其次分别从相似图像块自适应划分方法以及滤波权重计算方法 2个方面对经典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进行适当改进,将改进后的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INLMF)应用于处理高频分解系数,然后将滤波后的高频分解系数与低频分解系数进行重构,得到去噪后的图像,最后对去噪后图像采用非负支撑域有限递归逆滤波(Non-negativity and Support Constraints Recursive Inverse Filtering,NAS-RIF)算法进行图像复原,以尽可能消除因滤波造成的图像失真。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滤波效果优于NLMF及其已有的改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处理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 非局部均值滤波 非负支撑域有限递归逆滤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工程格栅支撑检算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何川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6-71,共6页
本文从格栅支撑这一新型隧道支护结构的工作特性出发,分别提出了在荷载-结构和岩石力学两种计算体系下格栅支撑的检算方法。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格栅支撑算法 隧道支护 岩石力学 荷载结构 喷锚混凝土支护 荷载应力
全文增补中
提升小波变换在NAS-RIF盲复原算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德天 吴志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14-1620,共7页
针对采用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NAS-RIF)算法对低信噪比图像进行复原时将导致算法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一种与提升小波变换相结合的NAS-RIF盲复原算法.首先对退化图像进行整数提升小波分解,得到不同频带子图像的信息;然后对各个频带... 针对采用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NAS-RIF)算法对低信噪比图像进行复原时将导致算法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一种与提升小波变换相结合的NAS-RIF盲复原算法.首先对退化图像进行整数提升小波分解,得到不同频带子图像的信息;然后对各个频带子图像分别采用基于空间自适应和正则化方法的NAS-RIF算法进行复原,针对不同频带子图像的频率和方向特性,通过自适应地选取对应的正则化算子、正则化参数和空域加权因子,达到对低频子图像去模糊、对高频子图像抑制噪声,并保持边缘细节的目的;最后通过整数提升小波逆变换得到复原后的图像.在不同的信噪比条件下对2种模糊图像进行仿真实验,采用文中算法得到的信噪比增益分别为5.849 1dB和9.713 6dB.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不仅取得了更优的图像复原效果,而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盲复原 非负支撑域受限递归逆滤波算法 提升小波变换 空间自适应 正则化方法 N步重置共轭梯 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数据的增材制造模型结构优化方法
10
作者 薛凯 郭润兰 +1 位作者 黄晖阳 黄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82-2488,共7页
增材制造因其逐层累加的特点,在进行结构优化时,需要考虑悬垂结构在成形过程中正确成形,避免在过程中形成冗余支撑结构。提出了一种三维模型结构优化方法,利用点云数据方法对三维模型进行处理获得其轮廓特征,将模型按照不同特征分割,针... 增材制造因其逐层累加的特点,在进行结构优化时,需要考虑悬垂结构在成形过程中正确成形,避免在过程中形成冗余支撑结构。提出了一种三维模型结构优化方法,利用点云数据方法对三维模型进行处理获得其轮廓特征,将模型按照不同特征分割,针对其不同外部特征建立对应的内部椭球结构,同时在其内部重新构建自支撑结构,以保证优化后的结构成形过程中不会因为结构特殊而生成额外的支撑。实验结果表明,以四个不同特征模型为例,提出的方法在保证实体模型性能的前提下,平均减少了16.4%的成形时间及12%的材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点云数据 结构优化 支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铝合金转向节差压铸造冷却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智 陈阵 张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3-87,共5页
为了提高差压铸造的铸件性能,以A356铝合金转向节为研究对象,以凝固时间、二次枝晶臂间距和孔隙率为优化指标,通过数值模拟与优化算法的结合对冷却参数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分析确定不同管路冷却开启时间作为优化变量;然后基于正交试验安... 为了提高差压铸造的铸件性能,以A356铝合金转向节为研究对象,以凝固时间、二次枝晶臂间距和孔隙率为优化指标,通过数值模拟与优化算法的结合对冷却参数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分析确定不同管路冷却开启时间作为优化变量;然后基于正交试验安排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支撑向量机回归算法(SVR)的训练样本,确定优化变量与三个优化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鱼群算法寻找最优组合参数。最后对得到的最优组合参数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吻合。在最优冷却参数组合下,凝固时间由208.2 s减小为175.6 s,二次枝晶臂间距由47.25μm变为44.18μm,孔隙率由12.79%减小为0.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压铸造 正交试验 支撑向量机回归算法(SVR) 人工鱼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n construction of strut-and-tie model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deep beams 被引量:2
12
作者 仇一颗 刘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685-1692,共8页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crete and steel,three solutions using genetic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ere presented to automatically develop optimal strut-and-tie model for dee...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crete and steel,three solutions using genetic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ere presented to automatically develop optimal strut-and-tie model for deep beams.I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first method,the concrete and steel rebar are modeled by a plane element and a bar element,respectively.In the second method,the concrete and steel are assigned to two different plane elements,whereas in the third method only one kind of plane element is used with no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materials.A simply supported beam under two point loads was presented as an example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three proposed methods.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all the three methods can generate optimal strut-and-tie models and the third algorithm has powerful capability in searching more optimal results with less computational effor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II has also been demonstrated by other two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deep beam topology optimization strut-and-tie model genetic 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