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萃取条件对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秀芬 陶丽佳 +1 位作者 李溯 陈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8-151,共4页
采用支撑液膜法分离提取混合液中的有机酸,通过萃取工艺条件优化,探讨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可行性。由疏水微滤膜组件、载体、有机溶剂和反萃取剂组成的支撑液膜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有机酸的分离提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当提取时间为360... 采用支撑液膜法分离提取混合液中的有机酸,通过萃取工艺条件优化,探讨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可行性。由疏水微滤膜组件、载体、有机溶剂和反萃取剂组成的支撑液膜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有机酸的分离提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当提取时间为360min、给液相有机酸浓度为20g/L、载体体积浓度为10%及温度为30℃时,总有机酸提取率可达79.3%,较好实现了有机酸的同步提取和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液膜法 有机酸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萃取条件对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影响
2
作者 李秀芬 陶丽佳 +1 位作者 李溯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3,共4页
采用支撑液膜法分离提取混合液中的有机酸,通过反萃取工艺条件优化,探讨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由疏水微滤膜组件、萃取剂、有机溶剂和反萃取剂组成的支撑液膜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有机酸的分离提取。最佳反萃取条件为:提... 采用支撑液膜法分离提取混合液中的有机酸,通过反萃取工艺条件优化,探讨支撑液膜法提取有机酸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由疏水微滤膜组件、萃取剂、有机溶剂和反萃取剂组成的支撑液膜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有机酸的分离提取。最佳反萃取条件为:提取时间为360 min,反萃取相pH值为9,反萃取剂为NaHCO3,反萃取剂质量浓度为20g/L,浓缩倍数为2.0。支撑液膜可以较好实现混合液中有机酸的同步提取和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液膜法 有机酸 提取率 微滤膜 反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支撑液膜从硫酸溶液中回收铟 被引量:1
3
作者 R.Guerriero 张宝亮 《湿法冶金》 CAS 1989年第3期47-52,共6页
用支撑液膜(SLM)法从工业铜渣浸出液中回收铟(In),已进展到中间工厂规模(膜面积为0.5m^2)。本研究的目的是为进一步的扩大试验而收集初步试验结果,这些结果是评价支撑液膜法(主要与溶剂萃取技术比较)的经济可行性所必需的。 业已证明,... 用支撑液膜(SLM)法从工业铜渣浸出液中回收铟(In),已进展到中间工厂规模(膜面积为0.5m^2)。本研究的目的是为进一步的扩大试验而收集初步试验结果,这些结果是评价支撑液膜法(主要与溶剂萃取技术比较)的经济可行性所必需的。 业已证明,从含铜溶液中选择性地分离和浓缩In,支撑液膜技术是适宜的。In/Cu的分离因数值(10~4—10~6)和In的浓集因数值(400)都是很高的。通过膜的In通量(g/m^2·h)的数量级有利于与文献中报道的其它化学体系的值进行比较,而且认为对于从稀溶液中提取有价值金属(例如In)是有意义的。 关于液膜的寿命(研究中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参数),对仅含Cu、In和H_2SO_4料液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来进行几周的中间工厂试验是足够的。通过对影响液膜稳定性原因的详细分析,可望能使膜的性能得到改进。在采用工业溶液的情况下,萃取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研究了影响这种行为的某些可能的原因,采用选择性更好的萃取剂,或许可使这个问题缩小到最低限度。在选择新萃取剂时,还要考虑到萃取剂与支撑体间可能的相互作用问题(这似乎是引起支撑体变质的原因)。试验中没有发现结垢现象。采用中间工厂试验设备获得的结果证实了台架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因此,在本研究阶段,放大效应显然是极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液膜法 硫酸溶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处理低浓度放射性废水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9
4
作者 高永 顾平 陈卫文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77,共5页
介绍了目前国外采用膜技术处理低浓度放射性废水 (LLLW )研究的情况。内容包括铁絮凝沉淀 超滤、水溶性多聚物过滤 (PF)、化学预处理 微滤法、电化学离子交换法 (EIX)、支撑液膜法 (SLMs)、膜蒸馏法 (MD)
关键词 膜技术 放射性废水 LLLW 废水处理 铁絮凝沉淀-超滤 水溶性多聚物过滤 化学预处理-微滤法 电化学离子交换法 支撑液膜法 膜蒸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