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知学——物的证成或遗忘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儒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62,285,共26页
良知学的成立可以归到王阳明的龙场之悟,龙场之悟的内容是新的格致学,也是对朱子学的格致学的反动。王阳明的“良知”是主体化的本体,可谓“乾知”,它统摄了主体的情、意、知的功能。良知的作用是无知之知,它与所感者不是主客对列的关... 良知学的成立可以归到王阳明的龙场之悟,龙场之悟的内容是新的格致学,也是对朱子学的格致学的反动。王阳明的“良知”是主体化的本体,可谓“乾知”,它统摄了主体的情、意、知的功能。良知的作用是无知之知,它与所感者不是主客对列的关系。良知的感应为物,其物不是认知心所对之物,而是无物之物。王阳明的格致是良知直感直应的顿教事件,“心”与“物”都不是经验性的概念,而是超越界的概念,但却又作用于现实世界。朱子的格致论也预设了“心”与“物”都有超越面,它在学者“豁然贯通”的功夫论终点呈现。但在工夫历程中,心知与物理有辩证的关系。学者要先了解现实事物的认知之理,其心中蕴藏的理才可彰显。心中明朗一分后,对物之理可以有更广与更深的理解,如此反复。朱子的格致论强调现实世界的道德判断都要建立在分殊性的、间接性的背景知识上面,最终才可达到心物同时升入先天境界。王阳明与朱子的格致论其实不一定矛盾,但王阳明因强调良知的承体起用,所以彰显了物的先天义,但对物的知识义却无法证成。本文举王阳明用以形容良知妙用之场的书法与军事为例,指出良知的当下判断其实仍建立在广阔的支援性意识的间接性知识上面,良知教是顿教与渐教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 王阳明 朱子 格物致知 焦点意识 支援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典阅读: 培养原创力的重要途径——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谈起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承华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7年第2期27-31,共5页
原典阅读:培养原创力的重要途径——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谈起刘承华著名文化学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毓生先生在其《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一书中专文介绍了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特殊机构——社会思想委员会(Co... 原典阅读:培养原创力的重要途径——从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谈起刘承华著名文化学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毓生先生在其《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一书中专文介绍了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特殊机构——社会思想委员会(CommiteeonSo-ci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创力 社会思想 原典 生命体验 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支援意识 芝加哥 原创性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民俗文化观与希尔斯的“奇理斯玛权威”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晓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2-101,共10页
要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要认识中国的礼俗社会;要认识中国的礼俗社会,就要认识孔子的礼俗思想对构建这一社会模式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影响。
关键词 奇理斯玛 孔子 论语 民俗文化 物质民俗 礼俗社会 礼俗文化 习俗 礼乐 支援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继承与转化——也谈《实践论》《矛盾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
4
作者 李佑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48-51,共4页
本文将博兰霓知识论的“集中意识”与“支援意识”理论引入毛泽东思想研究之中。认为《实践论》《矛盾论》与传统哲学的关系,类似于“集中意识”与“支援意识”的关系,进而论证了“两论”对传统的继承和转化这一命题。
关键词 《实践论》 支援意识 《矛盾论》 毛泽东 中国传统哲学 集中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博兰 军事活动 知行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