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隧道先隧后井施工中工作井支护结构优化 被引量:26
1
作者 莫海鸿 杨春山 +1 位作者 陈俊生 陈凌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46-1352,共7页
以广州西江引水工程盾构接收井为背景,借助大型有限元(FEM)软件,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进行多因素系统分析。探讨环梁层数、围护结构嵌固深度及环梁厚度对盾构管片张开量与工程造价的影响规律,对拟用支护方案进行优化,提出适用于盾... 以广州西江引水工程盾构接收井为背景,借助大型有限元(FEM)软件,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进行多因素系统分析。探讨环梁层数、围护结构嵌固深度及环梁厚度对盾构管片张开量与工程造价的影响规律,对拟用支护方案进行优化,提出适用于盾构隧道先隧后井施工中工作井基坑的合理支护方案。基于双面弹性地基梁理论,提出先隧后井施工中管片张开量的理论计算方法,且验证正交试验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以经验类比法确定的支护方案比传统的基坑设计方案更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工作井 支护结构优化 正交试验 先隧后井 管片张开量 双面弹性地基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优化与施工 被引量:23
2
作者 宋诗文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91-98,共8页
北京地铁9号线军事博物馆站北换乘厅南侧紧邻复兴路和既有1号线,附近管线众多,周边环境复杂,对地层扰动影响较高,地层中下部以黏土岩、砾岩为主,整体稳定性较好,原设计方案采取咬合桩止水及基坑底部换撑等加强措施。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 北京地铁9号线军事博物馆站北换乘厅南侧紧邻复兴路和既有1号线,附近管线众多,周边环境复杂,对地层扰动影响较高,地层中下部以黏土岩、砾岩为主,整体稳定性较好,原设计方案采取咬合桩止水及基坑底部换撑等加强措施。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为了合理缩短工期、减少造价,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设计方案取消了咬合桩及换撑,对第4道支撑位置进行了调整,并更换了防水材料。同时,采用北京理正深基坑分析软件对优化设计前后的基坑开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在按优化设计方案施工的过程中进行严密的监控量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给出以下建议:1)深基坑支护尽量不采取换撑的方式;2)设计方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设计,要以软件计算作为参考依据;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进行严密的监控量测,并重视数据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深基坑 支护结构优化 施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区巷道支护结构采动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常立宗 苏学贵 +2 位作者 杜献杰 杨朋博 郭毛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6,共7页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支护结构更易受采动影响而失稳破坏,而目前对巷道支护结构在采动过程中破坏演化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针对双柳煤矿3316工作面地质特征,采用井下动态载荷实测、原位探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3316抽采巷支护结构...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支护结构更易受采动影响而失稳破坏,而目前对巷道支护结构在采动过程中破坏演化特征的研究鲜有报道。针对双柳煤矿3316工作面地质特征,采用井下动态载荷实测、原位探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3316抽采巷支护结构受采动影响破坏动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采动对高应力区巷道支护结构动态载荷影响明显,采动影响增强系数达2.1~5.8,致使部分锚杆(索)达到屈服极限甚至发生破断,巷道围岩有失稳破坏风险。②采动应力增大引起围岩内部次生裂隙扩展,集中在0~2.44 m范围内,围岩裂隙受采动影响系数为1.92~2.54,围岩黏聚力减小,加速支护结构破坏,导致巷道变形加剧。③采动对支护结构破坏影响具有显著的时效特性,工作面超过测点10~70 m处支护结构受力受采动影响最明显,且两帮支护结构受力具有非对称性。通过优化锚杆强度、锚索直径及间排距等关键支护参数,可有效提高支护强度,巷道顶板变形量为146 mm,较优化前减少了71.7%,实现了巷道围岩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围岩控制 高应力区巷道 巷道支护 支护结构优化 采动破坏 动态载荷实测 原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