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微观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方剑 侯健 +2 位作者 元福卿 王代刚 刘永革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7-571,共5页
由于良好的黏弹性、耐温抗盐性和悬浮性能,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作为驱油剂已广泛应用于三次采油领域。文中将B-PPG岩心驱替实验与CT扫描技术相结合,研究了B-PPG在真实岩心驱替过程中的微观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驱... 由于良好的黏弹性、耐温抗盐性和悬浮性能,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作为驱油剂已广泛应用于三次采油领域。文中将B-PPG岩心驱替实验与CT扫描技术相结合,研究了B-PPG在真实岩心驱替过程中的微观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水驱相比,驱替至残余油阶段,B-PPG驱采收率提高了16.0百分点。基于CT扫描微观可视化研究,制定了剩余油赋存形态的划分标准,发现B-PPG颗粒能以暂堵—变形—运移的方式从岩石表面剥离更多连片的剩余油,使剩余油呈现更低的接触面积比,驱替至残余油阶段时,形态复杂的多孔状剩余油成为主要赋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微观驱油机理 剩余油分布特征 CT扫描 岩心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23
2
作者 于龙 李亚军 +3 位作者 宫厚健 桑茜 李康宁 董明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研究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进一步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机理及驱油效果,设计了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微观玻璃... 为研究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进一步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机理及驱油效果,设计了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中,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未波及到的低渗透区及高渗透区的边角区域,聚合物波及孔道中的剩余油主要以油膜和油珠的形式存在。B-PPG颗粒在不同孔径的孔道以阻塞—变形方式运移,致使驱替液不断发生转向,从而提高波及系数;B-PPG颗粒能有效地改善油层的非均质性,并有利于解决聚合物驱后水窜问题,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较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为21.7%。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中,注聚合物段塞调驱效果有限,转注B-PPG颗粒悬浮液段塞后可有效地改善非均质油层吸水剖面,使低渗透油层得以开发,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较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为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提高采收率 液流转向 微观驱油 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封堵性能与调剖能力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龙 李亚军 +4 位作者 宫厚健 桑茜 王金杰 董明哲 董小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为研究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的封堵性能与调剖能力,进行了单管填砂岩心封堵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管填砂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PPG以不断堆积堵塞与变形通过孔道的方式在岩心中运移,能够对岩心窜流通道进行有效封堵,... 为研究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的封堵性能与调剖能力,进行了单管填砂岩心封堵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管填砂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PPG以不断堆积堵塞与变形通过孔道的方式在岩心中运移,能够对岩心窜流通道进行有效封堵,阻力系数增大,封堵效率在97%以上;岩心阻力系数和封堵效率随岩心渗透率、B-PPG质量浓度和模拟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注入速度和温度的增大而减小.B-PPG通过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岩心、液流转向的作用改善非均质岩心的吸水剖面.当岩心渗透率级差小于7.1,B-PPG段塞为0.25-1.0倍孔隙体积时,B-PPG都表现出良好的调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阻力系数 封堵效率 非均质 调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龙 李亚军 +2 位作者 宫厚健 任亭亭 董明哲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656-659,共4页
通过可视化非均质模型驱油实验,对比研究了黏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和聚合物2种体系的流动规律和驱油效果,分析了B-PPG的质量浓度和注入速度对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合物相比,B-PPG具有更大的波及系数和更好的驱油... 通过可视化非均质模型驱油实验,对比研究了黏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和聚合物2种体系的流动规律和驱油效果,分析了B-PPG的质量浓度和注入速度对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合物相比,B-PPG具有更大的波及系数和更好的驱油效果;B-PPG既能通过提高溶液黏度进行流度控制,其中的黏弹性颗粒又能在孔隙中以流动—堵塞—变形通过的运移方式使液流不断转向,动态改善了模型的非均质性,提高了波及面积;B-PPG体系的质量浓度越大,流速越低,驱油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可视化模型 非均质 波及系数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 被引量:5
5
作者 孟庆春 何刚 +2 位作者 郭发军 李华斌 王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12,共8页
为解决华北油田河间东营某区块化学驱因聚合物老化导致的驱油体系黏度及驱油效果下降的问题,基于黏度和黏弹性测试、粒径分布测量、核磁共振测试、并联岩心驱替等多种实验手段,明确了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的微观驱油机理以及并联... 为解决华北油田河间东营某区块化学驱因聚合物老化导致的驱油体系黏度及驱油效果下降的问题,基于黏度和黏弹性测试、粒径分布测量、核磁共振测试、并联岩心驱替等多种实验手段,明确了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的微观驱油机理以及并联岩心的驱油效果。结果显示:B-PPG分子的支链结构的水溶性较好,可提高溶液的表观黏度;B-PPG网状分子结构以破碎或变形的方式进入地层,从而改善流度比,提高非均质储层的波及效率;当主力油层的渗透率级差为7.4时,质量浓度为2000 mg/L的B-PPG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较水驱高20%。研究表明:B-PPG体系黏弹性好,变形能力强,具有理想的抗盐性,能在高渗层形成有效封堵,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该研究为改善高温高盐油藏剖面、封堵高渗优势通道、大幅度提高油藏波及效率和采收率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黏弹性测试 性能测试 提高采收率 封堵实验 波及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与降黏剂复合体系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6
作者 刘欢 何宏 +5 位作者 元福卿 于群 刘文正 马骁锐 陈丽君 方吉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2,58,共7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水油流度比高和热采开发效益差等问题,构建了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与降黏剂复合体系,评价了降黏剂及复合体系性能,并通过填砂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降黏剂驱、B-PPG驱和复合体系驱提高采收率能力。结...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水油流度比高和热采开发效益差等问题,构建了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与降黏剂复合体系,评价了降黏剂及复合体系性能,并通过填砂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降黏剂驱、B-PPG驱和复合体系驱提高采收率能力。结果表明:在70℃条件下,降黏剂JN与稠油间的平衡界面张力为0.0112 mN/m;在油水体积比3∶7条件下,降黏剂与稠油形成稳定的O/W乳状液体系,且降黏率高达95.1%。相比单一降黏剂和B-PPG,复合体系黏度增加且乳化降黏性能增大。B-PPG驱采收率增值为12.7%,高于降黏剂的7.5%。相比降黏剂,复合体系具有更好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先注B-PPG后注降黏剂采收率增值最高为20.9%;B-PPG和降黏剂同时注入效果次之为16.2%;先注降黏剂后注B-PPG最低为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降黏剂 复合体系 提高采收率 普通稠油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B-PPG与HPAM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8
7
作者 任亭亭 宫厚健 +2 位作者 桑茜 李亚军 董明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58,84,共6页
通过单填砂管流动实验中阻力系数的测量,对聚驱后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的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优选出了封堵能力最佳的BPPG、HPAM非均相体系;通过渗透率不同的双填砂管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 通过单填砂管流动实验中阻力系数的测量,对聚驱后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的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优选出了封堵能力最佳的BPPG、HPAM非均相体系;通过渗透率不同的双填砂管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非均相体系的调剖与驱油能力。单管封堵实验结果表明:B-PPG与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能够对填砂管进行有效封堵,显著提高聚驱后填砂管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HPAM与B-PPG按质量比例6∶4(干重)配制时封堵效果最好。双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相体系调驱能够明显改善聚驱后高渗管和低渗管的分流比,使剩余油动用程度较低的低渗管采收率大幅提高。微观实验表明:非均相体系提高聚驱后采收率方式主要靠增大驱替液的波及系数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非均相体系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 阻力系数 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