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流变性能
1
作者 王灿 张梦茹 +3 位作者 肖汪洋 廖梦蝶 张须臻 王秀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8,共9页
为了调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流动性和结晶性能,文中选取丙三醇、季戊四醇为支化剂,采用酯化-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支化剂及添加量的支化PB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GPC)、偏光显微镜(POM... 为了调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流动性和结晶性能,文中选取丙三醇、季戊四醇为支化剂,采用酯化-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支化剂及添加量的支化PBS。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GPC)、偏光显微镜(POM)和毛细管流变仪等,考察了支化剂种类和添加量对聚合物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结晶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DSC和GPC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出料功率下合成的支化PBS的相对分子质量均大于线型PBS,但熔点几乎不变,约为114℃;POM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加入降低了PBS的结晶度及晶粒尺寸;熔融指数速率仪及毛细管流变仪结果表明,支化PBS的特性黏度均低于线型PBS,而支化PBS的熔融指数均高于线型PBS,且随支化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支化PBS的熔体强度较线型PBS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熔体强度分别提高了135.3%(0.3%丙三醇)和205.9%(0.2%季戊四醇)。研究结果为支化脂肪族聚酯的开发和在纤维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支化 流变性能 熔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拓扑结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2
作者 殷杰 韩翎 +3 位作者 王珅 贾雪飞 张龙贵 祝桂香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 通过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带支链的聚(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Kx)薄膜,利用^(1)H NMR、GPC、TG、DSC、XRD、流变测试等方法对PBST-Kx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支化剂的引入不会影响PBST-Kx分子链的化学组成、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但随支化剂官能度的增加,PBST-Kx的支链数增加,Mn呈减小的趋势,分子量分布变宽。支化结构的引入增加了PBST-Kx的熔体黏度,使其具有更高的弹性和更长的松弛时间,且随着支化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支化度的增加,PBST-Kx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 (丁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支化 熔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类扩链剂ADR-4468改性氯化聚丙撑碳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毛文强 李佳鹏 +3 位作者 王冬冬 潘艳雄 姬相玲 姜伟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以环氧类扩链剂ADR-4468对氯化聚丙撑碳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PPC/PBS)共混物进行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CPPC/PBS/ADR共混物。研究了ADR-4468的质量分数(0%~3.5%)对CPPC/PBS/ADR共混物的结构、热性能、相容性、流变性能、... 以环氧类扩链剂ADR-4468对氯化聚丙撑碳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PPC/PBS)共混物进行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CPPC/PBS/ADR共混物。研究了ADR-4468的质量分数(0%~3.5%)对CPPC/PBS/ADR共混物的结构、热性能、相容性、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表明,ADR-4468的环氧基团能与2种聚合物的端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性增容改善了CPPC与PBS的相容性。热性能分析表明,与CPPC/PBS共混物相比,添加3.5%ADR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CPPC))和热分解温度(T_(d5%))分别提高了8.1和28.7℃。流变性能结果表明,ADR-4468的加入能有效提高CPPC/PBS/ADR共混物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数黏度(|η^(*)|)。当ADR-4468的质量分数为3.5%时,CPPC/PBS/ADR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37.7和723.5 MPa,相较于CPPC/PBS共混物提升了123%和68%。CPPC/PBS/ADR共混物对不锈钢的搭接剪切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高可达4.83 MPa,比CPPC/PBS共混物提高了53%。此外,CPPC/PBS/ADR(80/20/1.5)共混物对不同基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CPPC/PBS/ADR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在环境友好型热熔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丙撑碳酸 丁二酸丁二醇 扩链剂 共混改性 粘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改性的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孟祥亮 武钰铃 +1 位作者 曹成林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7,共6页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纳米粒子与PBST基质的相容性,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显著提高。此外,复合薄膜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B)的抑菌率均超过99%。在保鲜实验,使用3%改性抗菌剂所制复合膜(K5-PMA-3)包裹的樱桃番茄的质量损失率仅为5.6%。所有这些性能表明,制备的生物膜作为食品包装薄膜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氧化镁 表面改性 抗菌活性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纤维的凝聚态结构与性能
5
作者 黄伟宽 陈咏 +5 位作者 王亚宁 徐杰林 高晰悦 刘津 乌婧 王华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F0003,共11页
以熔融纺丝制备、经不同倍数热牵伸与热定型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纤维为研究对象,探究热定型工艺对PBS纤维凝聚态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采用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2D-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2D-SAXS)技术系统分析纤维的晶体取向、片层... 以熔融纺丝制备、经不同倍数热牵伸与热定型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纤维为研究对象,探究热定型工艺对PBS纤维凝聚态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采用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2D-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2D-SAXS)技术系统分析纤维的晶体取向、片层结晶等凝聚态结构,确定最优热定型温度区间,揭示热定型工艺形成的取向与片晶结构对纤维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应力松弛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BS纤维热定型的张力作用可在热牵伸基础上进一步诱导PBS分子链沿纤维轴向取向,促进PBS牵伸纤维的二次诱导结晶并细化其晶粒尺寸。张力诱导过程主要通过(020)和(110)晶面中分子链的二次取向与结晶实现;张力的诱导作用通过增大片晶和非晶层的厚度,实现纤维长周期的增加并增大片层晶体直径,提高纤维结晶度和晶体完善程度。热定型后PBS纤维的结晶度提高7.7%,断裂强度提高14.1%。此外,热定型抑制了应力松弛现象,同一伸长率下PBS纤维的应力松弛率是PET纤维的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PBS) 态结构 熔融纺丝 取向与结晶 热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熔融缩聚增黏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涛 王勇军 +4 位作者 林启松 戴钧明 查全亮 吕汪洋 陈文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3-5670,共8页
为解决生物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长期正常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降解而导致分子量下降的难题,通过熔融缩聚增黏方法实现了PBS分子量的提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特性黏度以及熔体膜厚等对PBS特性黏度、分子量、热性能和流... 为解决生物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长期正常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降解而导致分子量下降的难题,通过熔融缩聚增黏方法实现了PBS分子量的提升。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特性黏度以及熔体膜厚等对PBS特性黏度、分子量、热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S分子量随熔融缩聚增黏温度升高而升高;220℃反应60min,PBS特性黏度即可从1.049dL/g升至2.072dL/g;PBS初始黏度越低其增黏速率越高;而PBS的熔体膜厚与其增黏反应速率呈反比;PBS特性黏度的升高导致结晶困难,进而使其熔点下降。流变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特性黏度升高,PBS熔体强度与热稳定性均提升,能满足重新加工和使用的需求,通过熔融再聚合方法可有效解决PBS因降解而无法满足其后续加工和使用需求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 合物加工 丁二酸丁二醇 熔融缩 热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对低分子量聚丁二酸丁二酯的扩链改性
7
作者 张震 陈怡杰 +1 位作者 姜莱 赵世成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2,共7页
为探究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BIPB)对低分子量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扩链效果,提升其综合性能,通过密炼工艺成功制备了扩链PBS材料。系统研究了BIPB添加量对PBS材料熔体流动速率(MFR)、流变行为、结晶熔融行为、特性黏数、黏均分子量... 为探究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BIPB)对低分子量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扩链效果,提升其综合性能,通过密炼工艺成功制备了扩链PBS材料。系统研究了BIPB添加量对PBS材料熔体流动速率(MFR)、流变行为、结晶熔融行为、特性黏数、黏均分子量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扩链剂对聚合物分子链结构重构及材料性能优化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BIPB添加量的增加,扩链PBS的MFR逐渐降低,当BIPB质量分数为0.08%时,扩链PBS的MFR降低至4.4g/10min。流变分析显示,改性后PBS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显著提升,表明熔体弹性和黏性特征得到协同增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扩链PBS的结晶温度由62℃提高至91℃,增幅达29℃,同时结晶速率加快,证实分子链结构改变对结晶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改性后PBS的特性黏数从1.24 dL/g提升至2.15 dL/g,黏均分子量从78910 g/mol增至158620 g/mol。力学性能测试显示,扩链PBS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了10.5 kJ/m^(2),拉伸强度达到了56.1 MPa,弯曲模量达到了1106.2 MPa,比未改性样品分别提升41.9%,10.7%和47.2%,表明扩链有效改善了PBS的综合力学性能。扩链改性后的PBS在保持良好加工性能的同时,力学强度和热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扩链改性 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 熔体流动速率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性能调控策略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咏 叶梦婷 +2 位作者 王朝生 乌婧 王华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为进一步推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道路的发展,以改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性能及开发功能化材料为目标,通过整理归纳聚合物性能调控策略,综述以聚合物共混改性、分子结构共聚改性及链段扩链改性手段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 为进一步推动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产业化道路的发展,以改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性能及开发功能化材料为目标,通过整理归纳聚合物性能调控策略,综述以聚合物共混改性、分子结构共聚改性及链段扩链改性手段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改性单体及结构单元对聚合物的链结构及聚集态结构的影响,具体阐述了柔性、刚性及功能性结构单体在链段中的作用及调控;讨论了分子链结构的引入方式及链结构对聚合物性能的调控,分析嵌段共聚物反应机制及典型化学结构与制备路线;最后总结不同调控策略对聚合物的影响,并指出改性策略与性能的调控需要结合产品需求—生产—应用一体化发展来设计,为PBS基改性产品需求及产业化应用提供研发制备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生物降解材料 嵌段合物 改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孔子萌 张简 +2 位作者 邓雅馨 徐雪玲 陈雅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7,共13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复合材料阻燃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阻燃机理。常用于PBS复合材料的阻燃剂以磷氮系阻燃剂、纳米阻燃剂、生物基阻燃剂及其复配体系为主。其中磷氮系阻燃剂的开发和改性方案最多,尤其是基于聚... 综述了近年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复合材料阻燃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阻燃机理。常用于PBS复合材料的阻燃剂以磷氮系阻燃剂、纳米阻燃剂、生物基阻燃剂及其复配体系为主。其中磷氮系阻燃剂的开发和改性方案最多,尤其是基于聚磷酸铵(APP)的阻燃体系是目前研究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体系,包括APP和纳米阻燃剂的复配体系以及APP和生物基阻燃剂的复配体系。本文同时对各种阻燃体系的阻燃性能及典型阻燃机理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阻燃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氨酯共混改性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性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夏青 张敏 +1 位作者 赵莹 李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0-63,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与开炼压延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羟基封端超支化聚氨酯(HBPU)的复合膜。使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和万能试验机对其结晶性、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土埋法在陕西花园土中对复... 采用熔融共混与开炼压延制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羟基封端超支化聚氨酯(HBPU)的复合膜。使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和万能试验机对其结晶性、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土埋法在陕西花园土中对复合膜进行降解。结果表明,随着HBPU的增加,复合膜结晶度均有所降低,当HBPU的质量分数为6%时达到25.7%;DSC结果表明,HBPU提高了PBS的结晶温度;随着HBPU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下降;在拉力测试中,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得到了显著提高,6%时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达到75%;复合膜降解后表面出现明显裂纹。HBPU对PBS改性,降低了PBS的结晶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支化 结晶性 力学性能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11
作者 张佳宁 郭睿劼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56,261,共5页
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为基体,纳米氧化镁(MgO NPs)为抗菌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BST/MgO纳米复合薄膜,并探讨了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了MgO NPs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汽透过率(WVP)、氧气透过... 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为基体,纳米氧化镁(MgO NPs)为抗菌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BST/MgO纳米复合薄膜,并探讨了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了MgO NPs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汽透过率(WVP)、氧气透过率(OTR)和紫外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 NPs的加入改善了PBST基体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与PBST薄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3.7%和32.2%,水蒸汽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了28.1%和23.6%,并具有良好的紫外阻隔性能。当MgO NPs质量含量为5%时,复合膜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纳米氧化镁 溶剂挥发法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道拉伸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丝胶蛋白共混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夏榆 姚勇波 +4 位作者 姚菊明 生俊露 张葵花 蒋毅 张军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为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后道拉伸处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PBS)/丝胶蛋白(silk sericin,SS)共混纤维,研究拉伸倍数和拉伸温度对纤维形态结构、化学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与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 为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后道拉伸处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PBS)/丝胶蛋白(silk sericin,SS)共混纤维,研究拉伸倍数和拉伸温度对纤维形态结构、化学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与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倍数增加,PBS与丝胶蛋白发生相对位移,纤维表面沿拉伸方向出现明显条纹;随着拉伸温度增加,纤维表面的条纹减少,表明温度的增加提高了PBS分子链的运动能力,使纤维保持致密结构。随着拉伸倍数和拉伸温度的提高,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结晶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后道拉伸倍数为4倍,拉伸温度为75℃时,纤维的结晶度可达61.30%,此条件下的纤维断裂强度最大为2.0 cN/dtex,接近粘胶纤维的力学强度,可满足纺纱、非织造等纺织加工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丝胶蛋白 共混纤维 拉伸倍数 拉伸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改性苎麻纤维增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承翰 罗皓文 +4 位作者 刘昊 费继龙 杨健飞 杨振 贾良元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59,共6页
采用柠檬酸(CA)对苎麻纤维(RF)进行改性制备苎麻纤维/聚丁二酸丁二醇酯(RF/PBS)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CA处理后RF的热稳定性、结晶度和形貌的变化。讨论了CA处理对RF与PBS界面相互作用的机理。此外,制备了不同比例的CA-RF/PBS生物复合材... 采用柠檬酸(CA)对苎麻纤维(RF)进行改性制备苎麻纤维/聚丁二酸丁二醇酯(RF/PBS)生物复合材料。研究了CA处理后RF的热稳定性、结晶度和形貌的变化。讨论了CA处理对RF与PBS界面相互作用的机理。此外,制备了不同比例的CA-RF/PBS生物复合材料,根据其拉伸性能确定了CA-RF/PBS生物复合材料中CA-RF的最佳质量分数配比为8%,其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分别为44.1、563.3 MPa。同时还将CA-RF/PBS与醋酸(AA)和氢氧化钠(SH)改性的RF/PBS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A-和SH-RF/PBS生物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分别为40.2 MPa和41.0 MPa,均逊于CA-RF/PBS生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苎麻纤维 丁二酸丁二醇 生物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噻唑-4,4′-二甲酸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聚改性及其性能
14
作者 罗昱嵩 王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5-1571,共7页
以1,4-丁二酸(SA)、1,4-丁二醇(BDO)和2,2′-联噻唑-4,4′-二甲酸二乙酯(BTDC-Et)为原材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BTDC-Et摩尔分数的聚丁二酸/2,2-联噻唑(E)-4,4-二甲酸(B)-丁二醇酯(S)(PBEBS)。通过核磁共振(NMR)、差示扫描量... 以1,4-丁二酸(SA)、1,4-丁二醇(BDO)和2,2′-联噻唑-4,4′-二甲酸二乙酯(BTDC-Et)为原材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BTDC-Et摩尔分数的聚丁二酸/2,2-联噻唑(E)-4,4-二甲酸(B)-丁二醇酯(S)(PBEBS)。通过核磁共振(NMR)、差示扫描量热(DSC)、凝胶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采用压差法气体渗透等技术手段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当SA、BDO和BTDC-Et的投料摩尔比为1∶2.5∶0.1时,PBEBS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_n)达到4.1×10^(4),材料由脆性塑料转变为韧性塑料;同时,与PBS相比,阻隔性能提升了80倍。此外,PBEBS共聚酯的热稳定性随BTDC-Et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升高,分解温度T_(d,5%)由295℃升高至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噻唑-4 4′-二甲酸 丁二酸丁二醇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硫酸钙晶须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李丽芬 邓雯昕 +2 位作者 许伦能 熊少峰 余鹏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44,共7页
利用常压酸化法从废弃磷石膏中制备出硫酸钙晶须(CSW),采用硅烷偶联剂对CSW表面进行有机改性得到mCSW,通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mCSW熔融共混制备含不同质量分数mCSW的PBS/mCSW复合材料,同时对PBS/mCSW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 利用常压酸化法从废弃磷石膏中制备出硫酸钙晶须(CSW),采用硅烷偶联剂对CSW表面进行有机改性得到mCSW,通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mCSW熔融共混制备含不同质量分数mCSW的PBS/mCSW复合材料,同时对PBS/mCSW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CSW质量分数小于10%时,mCSW在PBS基体中分散较好。当mCSW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10%时,PBS/mCSW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从62.3℃升高至67.6℃,结晶度从33.6%提高至52.4%,说明mCSW能够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但当mCSW质量分数超过10%后,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出现下降趋势。随着mCSW质量分数的增加,PBS/mCSW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和初始热分解温度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mCSW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101.4℃)和初始热分解温度(398.9℃)达到最大值。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mCSW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1.7 MPa)和断裂伸长率(18.3%)达到最大值。缺口冲击强度随着mCSW质量分数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硫酸钙晶须 硅烷偶联剂 磷石膏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化改性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艳萍 杨景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32,45,共5页
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用丁二酸和丁二醇分别与1,2-丙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共聚改性合成得到一系列产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丙二醇酯)(PBSP)、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戊二醇酯)(PBST... 采用直接熔融缩聚法,用丁二酸和丁二醇分别与1,2-丙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共聚改性合成得到一系列产物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丙二醇酯)(PBSP)、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戊二醇酯)(PBST)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丁二酸1,2-己二醇酯)(PBSH)。利用乌氏黏度计、1H NMR、DSC等对其摩尔质量、化学结构、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共聚酯分子主链上支链长度的增加,数均摩尔质量(Mn)几乎无变化,对应的熔点(Tm)、结晶温度(Tc)、结晶度(Xc)、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冲击强度变化:PBSP-10<PBST-10<PBSH-10<PBS,总体上PBSH-10表现出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酸1 2-丙二醇) (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酸1 2-戊二醇) (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酸1 2-己二醇)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共聚物聚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的序列结构及结晶性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郭宝华 丁慧鸽 +2 位作者 徐晓琳 徐军 孙元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312-2316,共5页
制备了高分子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并通过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无规共聚调节其生物可降解性及力学性能 ,得到了具有优良机械性能和不同生物降解速度的一系列共聚物 ,并对共聚物序列结构、热力学性能、结晶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 制备了高分子量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并通过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无规共聚调节其生物可降解性及力学性能 ,得到了具有优良机械性能和不同生物降解速度的一系列共聚物 ,并对共聚物序列结构、热力学性能、结晶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 ,PBS和 PBT分别结晶 .共聚物的结晶熔点符合无规共聚物的 Flory方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 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序列结构 结晶性 缩合 丁二酸丁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及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降解行为 被引量:32
18
作者 赵剑豪 王晓青 +3 位作者 曾军 杨光 石峰辉 严庆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研究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物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薄膜在可控堆肥条件下的宏观生物降解行为,结果显示,PBS和PBSA薄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降解过程经历三个阶段:诱导期、加速期和平坦期。对堆肥中的微生物进行... 研究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及其共聚物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薄膜在可控堆肥条件下的宏观生物降解行为,结果显示,PBS和PBSA薄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降解过程经历三个阶段:诱导期、加速期和平坦期。对堆肥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筛选,发现杂色曲霉菌对PBS和PBSA的生物降解能力最强。进一步研究PBS和PBSA薄膜在杂色曲霉菌作用下的微观生物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BSA薄膜比PBS薄膜具有更快的生物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在堆肥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赵剑豪 王晓青 +2 位作者 曾军 杨光 严庆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66-670,共5页
根据ISO 14855的检测方法,研究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在堆肥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 表明PBS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且其形态对其降解速率有显著的影响,降解速率:PBS粉末>PBS片>PBS 颗粒。对堆肥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在所... 根据ISO 14855的检测方法,研究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在堆肥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 表明PBS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且其形态对其降解速率有显著的影响,降解速率:PBS粉末>PBS片>PBS 颗粒。对堆肥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在所选堆肥中主要分离出四种菌株:杂色曲霉菌、青霉菌、芽包杆菌 和直杆高温多孢菌,它们对PBS的降解能力各不相同,其中最有效降解PBS的菌株是杂色曲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丁二醇 生物降解性能 PBS 降解速率 研究 颗粒 粉末 堆肥 降解能力 青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0
20
作者 孙杰 刘俊玲 +1 位作者 廖肃然 谭惠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7-120,共4页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十氢萘为溶剂,在140—200℃反应12—14h,进行直接聚合,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用FTIR和1HNMR确定了产物为预期化学结构。考察了6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按S... 以丁二酸和丁二醇为原料,十氢萘为溶剂,在140—200℃反应12—14h,进行直接聚合,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用FTIR和1HNMR确定了产物为预期化学结构。考察了6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按SnCl2〉Ti(OBu)4〉Ti(iOPr)4〉Sn(Oct)2〉Zn(Ac)2≈p-TS顺序递减.SnCl2具有最高的催化效率,以它为催化剂得到的PBS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79000,产率达到96.0%。当PBS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40000以上时,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达到35MPa,可代替通用塑料。PBS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在45d时生物降解量达到49%,可用作生物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生物降解合物 丁二酸丁二醇 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