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发展历程、问题及对策
- 1
-
-
作者
陈思
易智敏
肖斐
-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财务处
-
出处
《农业展望》
2024年第12期3-10,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风险规避视角下农户小额信贷‘户贷企用’的形成机理及政策优化研究”(23BJY16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风险偏好与农户小额信贷的‘自我排斥’研究”(22YJC790014)
+2 种基金
广东省哲社基金项目“农户风险规避、小额信贷目标偏移与政策优化研究”(GD21YYJ13)
广东省哲社基金项目(GD23WTC04)
广州市哲社基金项目(2020GZGJ76)。
-
文摘
扶贫小额信贷在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伟大新征程的重要金融支农举措。中国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大致经历了初始摸索期(1981—1992年)、试点运行期(1993—1996年)、拓展发展期(1996—2005年)、探索优化期(2005—2016年)、推广调整期(2017年以来)5个阶段,目前中国扶贫小额信贷在支农运行中日趋成熟、规范及运行有序,但面对新形势、新发展要求,扶贫小额信贷支农实践中存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与坏账、供给与农户需求衔接不紧密、服务体系与技术支持建设不足等问题。促进中国扶贫小额信贷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需进一步:创新产融结合机制,完善带贫减贫机制,有效规避扶贫小额信贷目标偏移;加强科技支撑与培训,创新风险管理手段,降低扶贫小额信贷管理风险;健全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供给,精准匹配农户需求,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需求。
-
关键词
扶贫小额信贷
支农助农
产融结合
优化路径
-
Keywords
small loan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support agricultur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optimizing route
-
分类号
F832.43
[经济管理—金融学]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