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四方电子支付监管组织的运作机制及其优势分析
1
作者 徐勇 郑少贤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2-44,共3页
本文提出建立第四方电子支付监管平台,旨在解决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恶性竞争、电子货币发行流通量不稳定、沉淀资金的难以监督管理和客户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通过定期注册审批制、存款延伸保险制、激励约束机制三大机制措施的提出,该监... 本文提出建立第四方电子支付监管平台,旨在解决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恶性竞争、电子货币发行流通量不稳定、沉淀资金的难以监督管理和客户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通过定期注册审批制、存款延伸保险制、激励约束机制三大机制措施的提出,该监管平台使得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能够规范有效地运作,同时保证激发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的创新活力。第四方电子支付监管平台和其三大机制的规范运行将有效地促进第三方电子支付企业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方支付 支付监管 注册审批机制 存款保险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支付崛起背景下强化支付账户监管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涛 蒋光高 +1 位作者 李平 汪东灵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96,共8页
支付账户作为第三方支付资金来源、运用和周转过程的载体,记录、反映用户的电子商务交易信息。随着我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逐步衍变,呈现出多元化、综合性发展趋势,但同时存在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支付账户非本地化、消费维权难等问题,... 支付账户作为第三方支付资金来源、运用和周转过程的载体,记录、反映用户的电子商务交易信息。随着我国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逐步衍变,呈现出多元化、综合性发展趋势,但同时存在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支付账户非本地化、消费维权难等问题,监管问题随之凸显。本文通过解析我国支付账户的演变历程和监管实践,并借鉴国外监管模式,力求提出一些有益于我国移动支付发展和规范支付账户监管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第三方支付 互联网金融 电子商务 支付结算 支付市场 支付风险 风险监管 支付账户监管 穿透式监管 互联网金融监管 金融消费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发展现状、监管问题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慧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52,共11页
商业银行肩负清算行业“压舱石”的角色,在跨境支付业务规模、服务群体数量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近年来,伴随中国国际业务不断扩展及金融科技飞跃式发展,各类技术革新相继涌现,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规模稳定上升,人民币清算业务成为新亮... 商业银行肩负清算行业“压舱石”的角色,在跨境支付业务规模、服务群体数量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近年来,伴随中国国际业务不断扩展及金融科技飞跃式发展,各类技术革新相继涌现,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规模稳定上升,人民币清算业务成为新亮点。但与此同时,也应关注到跨境支付监管效果并不理想,突出表现为法律制度不完善、行业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洗钱活动打击力度不足、监管科技应用能力欠缺、国际监管协同度有待提升五方面。针对于此,可从加强跨境支付业务法制建设、强化行业内部监督、多方面打击洗钱活动、打造跨境支付监管技术框架、加强国际监管协同合作等途径着手,破解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监管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跨境支付 跨境贸易 支付清算 支付监管 反洗钱 金融科技 监管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付机构监管现状及改进思路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虹 《西南金融》 2017年第4期45-49,共5页
自2010年6月14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发布以来,我国初步建立起支付机构监管体系。但近年来风险事件频发,也暴露出监管中的一些缺陷。本文试图从风险事件暴露出的风险环节出发,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监管经验,分析我国支付机构监... 自2010年6月14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发布以来,我国初步建立起支付机构监管体系。但近年来风险事件频发,也暴露出监管中的一些缺陷。本文试图从风险事件暴露出的风险环节出发,结合欧美发达国家监管经验,分析我国支付机构监管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机构 支付创新 第三方支付 支付清算平台 支付机构监管 现场监管 非现场监管 合规监管 备付金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强化支付结算监管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建华 《济南金融》 2005年第11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支付结算监管 支付结算业务 《票据法》 法律法规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业务竞争 监管手段 机构调整 职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央行支付机构属地监管问题探析
6
作者 郑家庆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87,共2页
在人民银行的主导和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支付服务产业发展迅猛,与之相伴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速成长和其业务量成倍递增,截至2017年末我国有247家持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从事支付服务活动。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经营重心下探,其业... 在人民银行的主导和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支付服务产业发展迅猛,与之相伴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速成长和其业务量成倍递增,截至2017年末我国有247家持有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从事支付服务活动。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经营重心下探,其业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地市及以下地区,人总行、分行对支付机构的监管触角往往难以触及,基层人民银行对支付机构属地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本文从基层央行角度出发,阐述强化支付机构属地监管的重要性,分析实践中开展属地监管的难点,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央行 支付机构监管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付结算监管亟待强化
7
作者 卢云秋 《济南金融》 2001年第12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支付结算 结算监管 对策 会计支付结算监管 中央银行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支付系统在经济增长领域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祥峰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4,共6页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经济增长要素范畴更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本质要求,以支付系统为代表的金融基础设施则成为现代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性要素。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生产要素的合理配...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经济增长要素范畴更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本质要求,以支付系统为代表的金融基础设施则成为现代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性要素。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需要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安全、高效、快捷"的支付服务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探讨支付系统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分析基于支付服务视角的经济增长要素,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系统 央行支付 支付清算体系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流动性监测 支付风险 支付监管 金融基础设施 金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支付数据信息利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华荣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4-47,共4页
随着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日益普及,支付交易与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支付数字化、信息化、移动化趋势日趋明显,支付服务提供商采集的支付信息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已经成为支付服务提供商的重要资产。但同时,个人支付信息数据保护问... 随着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日益普及,支付交易与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支付数字化、信息化、移动化趋势日趋明显,支付服务提供商采集的支付信息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已经成为支付服务提供商的重要资产。但同时,个人支付信息数据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法律法规对个人支付信息数据保护力度不足、支付服务提供商获取信息冲动强烈且对信息数据风险管理不力、公众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给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和利用信息带来可乘之机。结合我国支付市场实际,应从健全支付信息数据保护的法规制度体系、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和使用、推进行业自律规范、提高公民个人信息数据保护意识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支付信息数据保护 演化博弈 支付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支付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基于支付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心弘 裴平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9,共12页
基于支付经济学的视角,从互联网支付系统、商业银行互联网支付、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非法定数字货币四条传导路径,研究了互联网支付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基于指数构建的两阶段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支付对金融风险具有显著的正... 基于支付经济学的视角,从互联网支付系统、商业银行互联网支付、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和非法定数字货币四条传导路径,研究了互联网支付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基于指数构建的两阶段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支付对金融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不同传导路径间存在差异性。互联网支付在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客观上也产生了相应的金融风险,并为金融风险传播提供了通道。为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应优化支付结算机制设计、建立应对系统故障和流行病冲击等的压力测试框架,以及加强对非法定数字货币的金融风险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支付 金融风险 支付经济学 支付结算机制设计 支付监管 反洗钱 非法定数字货币 比特币 流行病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信用评级及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涛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1,共4页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开始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支付服务。自2010年9月1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已有269家非金融机构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相关支付业务。与传统金融机构相...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开始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支付服务。自2010年9月1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已有269家非金融机构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相关支付业务。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非金融机构在资本规模、内部组织架构、资金管理水平、风险控制和合规意识、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它们的支付服务创新意识较强且业务转型较为灵活,新型支付产品或服务层出不穷,同时业务风险也逐渐积聚。正因如此,针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监管措施和监管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更新。从信用评级的视角,分析采用信用评级手段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设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力求对现有的监管措施加以丰富和扩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机构 信用评级 支付服务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