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音教育月刊》与其复合型科学传播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姚璐 战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8-344,共7页
对民国年间《播音教育月刊》的"广播-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竺可桢、苏步青、丁燮林、黄国璋等有关国防地理学、科学方法的养成、科学实验的重要、民众科学素养等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认为该刊... 对民国年间《播音教育月刊》的"广播-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竺可桢、苏步青、丁燮林、黄国璋等有关国防地理学、科学方法的养成、科学实验的重要、民众科学素养等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认为该刊基于无线电广播发表广播科学演讲,然后又在期刊发表文字稿,从而创造了一种"广播-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模式,既弥补了电磁波传播不易保存、瞬间即逝和只能听不能看以及反复研读的弊病,又弥补了期刊发行量小、传播距离和传播范围有限的弊病,二者互补短长,从而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音教育月刊》 广播-期刊复合型科学传播 现代科学传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播音教育的历史回顾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小英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5,120,共7页
播音教育是国民政府时期发展社会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即通过提倡播音教育,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建设和开发播音教育资源,培养播音技术、艺术和教育人才,出版书刊等方式致力于扫除文盲、普及教育,以实现所谓"教育救国"。这股播音... 播音教育是国民政府时期发展社会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即通过提倡播音教育,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建设和开发播音教育资源,培养播音技术、艺术和教育人才,出版书刊等方式致力于扫除文盲、普及教育,以实现所谓"教育救国"。这股播音教育热潮具有政府极力推行、社会民众广泛参与的特点,对当时中国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播音教育 电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播音教育月刊》的中国早期科学思想与方法传播 被引量:1
3
作者 战涛 姚璐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2-687,共6页
《播音教育月刊》传播的科学思想,主要有求知、实验、效忠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提出忽略科学之本体以及读经式的科学教育是中国科学之所以落后的主要原因。传播的科学方法,主要有怀疑、征实与假设求证的方法,并界定了物质科学、数学... 《播音教育月刊》传播的科学思想,主要有求知、实验、效忠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提出忽略科学之本体以及读经式的科学教育是中国科学之所以落后的主要原因。传播的科学方法,主要有怀疑、征实与假设求证的方法,并界定了物质科学、数学、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复以数学和农业科学为例提出不同学科的不同研究方法,认为只有把西方新的先进科学方法嫁接到中国传统的经验方法上,中国科学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音教育月刊》(1936-1937) 传播学 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播音高等教育60年发展流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喜双 魏博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8,共6页
中国播音高等教育60年,经历了奠基时期、萌芽初始,学历教育、正式开办,提高层次、逐步拓展,持续推进、稳固提升,拓宽路径、特色发展等阶段,取得了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等重要成就,具有中国特色的播音高等教育体系逐步建成。
关键词 中国播音 中国播音高等教育 播音主持 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匹配的口语传播:智媒时代之播音主持教育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虹 杨启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168,共5页
智媒时代,传播场景日趋虚拟化、个性化和移动化,播音主持教育也应积极探索与新场景特征相适配的发展路径。基于对国内外播音主持教育的调研,提出树立口语传播理念,重构教学实践场景,同时重塑人文价值理性,促进知识交叉渗透,培养场景传... 智媒时代,传播场景日趋虚拟化、个性化和移动化,播音主持教育也应积极探索与新场景特征相适配的发展路径。基于对国内外播音主持教育的调研,提出树立口语传播理念,重构教学实践场景,同时重塑人文价值理性,促进知识交叉渗透,培养场景传播能力,以从理念、设施和人才三个维度与智媒时代的传播场景相匹配,促进智媒时代播音主持教育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播音主持教育 口语传播 场景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态下播音主持教育的适应与调整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政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播音主持具有依附性、直接性、专业性。当下,媒介生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播音主持面临媒体功能弱化、结构需求削减、专业属性泛化、话语样态勃兴、专业价值解构等重大挑战。而播音主持教育却处于专业定位不准、核心竞争力模糊、方法缺乏... 播音主持具有依附性、直接性、专业性。当下,媒介生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播音主持面临媒体功能弱化、结构需求削减、专业属性泛化、话语样态勃兴、专业价值解构等重大挑战。而播音主持教育却处于专业定位不准、核心竞争力模糊、方法缺乏的困惑之中,应当"变通适会",立足于有声语言大众传播宽广的生存基点,做出调整:培养目标聚焦"善于传播",系统设置重在"语言功力",教学方法强调"真知真行",学习模式注重主体的培养和主体性的涵育。培养有思想、有情怀、有办法、有品质的语言传播主体专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音主持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教育的孕育与诞生 被引量:20
7
作者 阿伦娜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120,共10页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形态的转型期。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是: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文盲遍地、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手段尽快唤起民众、提高国民的素质,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与各...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形态的转型期。当时中国的现实状况是:政治动荡、经济落后、文盲遍地、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手段尽快唤起民众、提高国民的素质,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众多的仁人志士与各种"救国强国理论"纷纷登场;五四运动催生的新文化传播,促进了教育救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经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孕育过程,1915年,金陵大学除使用电影幻灯进行教学外,还建立了"校园专用电影放映场地",用广播配合电影来进行校园和民众教育;1918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教育影片,晏阳初用幻灯教在法华工读书识字;1920年金陵大学使用电影、幻灯、留声机、挂图在广大农民中推广良种棉花种植技术;1923年晏阳初使用幻灯进行平民识字教育;从20世纪初开始,为无声电影配音和使用无线电广播进行教育活动。这几件事情构成了我国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诞生的标志性事件。《电影检查法》的制定为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建立了法规;"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建立为《电影检查法》的实施提供了权威的组织手段;"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成立,为教育电影运动的开展提出了理论依据与组织保障、构建了必要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而社会民众教育的开展,特别是高等学校对于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的推广及其学科的创建,则为我国电化教育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必要环境。1936年,由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把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合并管理,至此"电化教育"的名称与学术内涵在我国正式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电影 电影检查 播音教育 电影教育 电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教育事业的初创——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成果之二 被引量:5
8
作者 阿伦娜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正当"电化教育"正式成为官方确定的包括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的专用术语,在全国普遍推广之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的电化教育首先承担了动员民众、唤起全民族"抗战救亡"的重任,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工... 正当"电化教育"正式成为官方确定的包括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的专用术语,在全国普遍推广之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的电化教育首先承担了动员民众、唤起全民族"抗战救亡"的重任,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工作并得到了发展。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建立,为教育电影的生产增添了力量;金陵大学理学院教育电影部的卓越工作,为电影教育谱写了新的篇章;学校电化教育和民众电化教育在抗战中和抗战胜利后得到了迅速发展;解放区广播和电影机构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为新中国广播事业和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教育 电影教育 播音教育 教育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颜荆京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113,共5页
研究基于史料,从电化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一项事业、一种产业等三个角度全面还原抗战时期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轨迹,进而总结抗战时期中国电化教育具有物质匮乏但能物尽其用、配合国策开展电教工作、施教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乡村、采用巡回施... 研究基于史料,从电化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一项事业、一种产业等三个角度全面还原抗战时期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轨迹,进而总结抗战时期中国电化教育具有物质匮乏但能物尽其用、配合国策开展电教工作、施教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乡村、采用巡回施教方式促进社会教育运动、电化教育制度初步建立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电化教育 电影教育 教育影片 播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科研·服务:大夏大学与电化教育的三重互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三娟 陈浩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28,共8页
在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大夏大学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大夏大学对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贡献侧重于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夏大学与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互动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发现,大... 在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大夏大学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认为,大夏大学对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贡献侧重于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夏大学与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互动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发现,大夏大学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都与电化教育进行过紧密的互动。在电化教育刚刚传入我国之际,大夏大学率先在我国设立了电化教育课程,培养电化教育高等专门人才,把电化教育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促进了电化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大夏大学开展的电化教育科学研究,将西方的电化教育经验和理论引进中国,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作出本土化创新。在服务社会的理念的引导下,大夏大学将电化教育作为推进社会教育的有力手段,积极与电影公司、教育电影协会、各电台等机关合作,拍摄教育影片,开展教育播音。大夏大学在电化教育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三个领域的活动相互之间也存在着良性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夏大学 电化教育 教育播音 教育电影 社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