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播种机播深检测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任守华 赵斌 +3 位作者 李玉清 马秀连 刘坤 衣淑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传感器的玉米播播种机播深检测的方法。以仿形拖板横轴与机架间角度的几何对应关系为基础,通过检测编码传感器的数字脉冲信号,推导出仿形拖板与机架间的角度关系,进而得到实际耕深数值。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高... 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传感器的玉米播播种机播深检测的方法。以仿形拖板横轴与机架间角度的几何对应关系为基础,通过检测编码传感器的数字脉冲信号,推导出仿形拖板与机架间的角度关系,进而得到实际耕深数值。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易于安装与维护的特点。检测系统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实时耕深传送至驾驶室内的主控机进行实时显示,并结合GPS、GIS等对耕深数值进行全程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免耕种机 播深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播种机精密单体播深控制仿真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林生 马瑛 +1 位作者 汪小志 刘志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了提高播种机单体播深控制的精度和速度及研究播种机作业过程中土壤的变化规律,设计了一种新的播种机单体控制系统,在播种自动化控制环节中引入了模糊算法和PID闭环控制,建立了播深模糊控制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多软件联合仿真的方式对... 为了提高播种机单体播深控制的精度和速度及研究播种机作业过程中土壤的变化规律,设计了一种新的播种机单体控制系统,在播种自动化控制环节中引入了模糊算法和PID闭环控制,建立了播深模糊控制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多软件联合仿真的方式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利用MatLab线性回归算法得到播深和施加力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播深的反馈调节对施加力进行模糊控制,使用Mat Lab模糊控制工具箱设置了控制参数,最终实现播种机精密PID闭环控制。应用Pro/E软件设计了精密播种机三维参数化模型,将模型导入到ADAMS软件中进行了运动仿真,将结果和Mat Lab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误差小于10%,说明仿真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种机 播深控制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种机虚拟样机精密单体播深和排种仿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风燕 马茵 刘志刚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耕种机的播深控制和排种精度,提高耕种机的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仿真模拟的耕种机播种精度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播种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播种参数的优化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利用三维绘图软件UG设计了排种器... 为了进一步改善耕种机的播深控制和排种精度,提高耕种机的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仿真模拟的耕种机播种精度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播种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对播种参数的优化效果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利用三维绘图软件UG设计了排种器的零部件,建立了装配模型,设计了精密播种机的虚拟样机模型;采用ADAMS软件对排种器排种精度和播种机虚拟样机的播深合格率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得到了精密播种机播深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ADAMS参数优化前后排种精度和播深合格率的结果。通过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优化后的排种器排种精度有了明显的改善,且变异系数小;虚拟样机的播深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播深控制的稳定性较好,播深的控制精度较高,为播种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深控制 虚拟样机 排种器 仿真模拟 UG软件 ADAM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深下清棵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迪 郑英杭 +5 位作者 王晓光 于海秋 蒋春姬 赵新华 赵姝丽 刘志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40-43,共4页
[目的]明确辽宁地区不同播深下清棵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指导辽宁花生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花生品种农花5号为供试材料,在密度为30万株/hm2条件下设置3种播种深度(3、5、7 cm),每个播种深度设有清棵和不清棵(对照)处理,研究... [目的]明确辽宁地区不同播深下清棵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指导辽宁花生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花生品种农花5号为供试材料,在密度为30万株/hm2条件下设置3种播种深度(3、5、7 cm),每个播种深度设有清棵和不清棵(对照)处理,研究不同播深下清棵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大气、土壤、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完全一致的条件下,株高、叶面积指数、第1和第2对侧枝的果针数和荚果数、地上部干物质重、荚果重等指标表现为:3 cm播深下清棵处理低于不清棵对照,5、7 cm播深下清棵处理均高于不清棵对照;3种播深下清棵表现为:5 cm播深最大,7 cm播深次之,3 cm播深最小。在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方面,5 cm播深下清棵处理的百仁重、百果重、单株饱果数表现最突出。荚果产量表现为:3 cm播深下清棵低于对照,即在3 cm播深下清棵会造成减产;而5、7cm播深下均呈增产趋势,其中5 cm播深下清棵产量较高,达4 071.0 kg/hm2,比不清棵对照增产21.6%,其次是7 cm播深下清棵处理产量为3 494.2 kg/hm2,比不清棵对照增产3.3%,二者产量差异显著。[结论]5 cm播深下清棵处理产量较高,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播深 清棵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球大小及播深对半夏产量与珠芽腐烂率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裴国平 裴建文 +5 位作者 雷建明 王亚宏 张建学 张岩 吴莉莉 郭岷江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第9期19-21,共3页
以清水旱半夏为材料,观察了种球大小及播深对半夏产量与珠芽腐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夏产量与播种深度和种球大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产量与播深呈负相关,与种球大小呈正相关;珠芽腐烂程度随播深、种球的增大而加重。
关键词 半夏 播深 种球粒级 珠芽腐烂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播种机电液播深调节装置运动仿真与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蒋 王淼森 +1 位作者 赵明 王万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8-132,共5页
针对玉米免耕播种机在起伏较大的地面工作时播种单体被架空、导致播种深度不合格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液播深调节装置。该装置在平行四杆机构处加装了液压缸,用以调节播深。通过对电液播深调节装置进行受力分析,确定了影响液压缸受力的因... 针对玉米免耕播种机在起伏较大的地面工作时播种单体被架空、导致播种深度不合格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电液播深调节装置。该装置在平行四杆机构处加装了液压缸,用以调节播深。通过对电液播深调节装置进行受力分析,确定了影响液压缸受力的因素;在ADAMS软件中建立播深调节机构简化模型,采用有限元构件法建立土壤模型,对开沟铲入土过程进行仿真,并以液压缸受力值为目标函数对液压缸进行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开沟铲入土仿真过程符合实际入土情况,确定了液压缸的安装位置及上-下播深休止状态液压缸伸出量。该研究结果为设计智能播深控制免耕播种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机 播深调节 运动仿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双轴旋耕播深控制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浩然 胡建平 +2 位作者 骆佳明 刘伟 赵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5,共8页
为解决小麦播种过程中播深一致难以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播深控制装置的双轴旋耕播种机。机组采用前旋耕刀组正转深旋,后旋耕刀组反转浅旋抛土,后置播深控制装置铲土板与旋耕刀组联合作用产生平整种床,后刀轴旋耕刀反旋所抛土壤部... 为解决小麦播种过程中播深一致难以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播深控制装置的双轴旋耕播种机。机组采用前旋耕刀组正转深旋,后旋耕刀组反转浅旋抛土,后置播深控制装置铲土板与旋耕刀组联合作用产生平整种床,后刀轴旋耕刀反旋所抛土壤部分越过挡土板均匀覆盖在种层上完成覆土,实现小麦种子3~5mm的播深均匀一致。通过建立刀尖轨迹运动方程,分析了前旋耕刀组正转深旋、后旋耕刀组反转浅旋的合理性,运用旋耕抛土理论建立了后刀轴旋耕刀被抛土粒的轨迹方程,确定了在机器前进速度、旋耕刀转速、回转半径等参数设定下的抛土率,以抛土率为理论依据、小麦播种深度为农艺要求,进一步确定了小麦播种深度为40mm时的后旋耕刀组旋耕深度、播深控制部分挡土板上沿相对后旋耕刀轴中心的安装高度及挡土板高度。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实际样机进行田间试验,测得播种深度平均值为37.04 mm,播深合格率可达92%,实际覆土厚度与理论设计厚度的相对误差约为7.4%;进一步跟踪小麦出苗后播种深度,测得小麦苗体根茎部反映播种深度的特征长度平均值为33.76mm,播深合格率为90%。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双轴旋耕的反旋抛土播深控制装置可以较好地保证小麦种子的播深一致,符合小麦播种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深控制 双轴旋耕 抛土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地区黄芩播期与播深对出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国虎 王文全 +4 位作者 张学文 韩志斌 徐亮 朱俊霖 曾燕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3年第9期766-768,共3页
目的:探讨承德地区黄芩播种时间与播种深度对出苗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在6月、7月、8月、9月和10月开展播种实验。同时,每个播种时期分别采用0.5 cm、1.0 cm、1.5 cm、2.0 cm、2.5 cm和3.0 cm 6个不同的播种深度。统计当年和次年早春的... 目的:探讨承德地区黄芩播种时间与播种深度对出苗率的影响。方法:分别在6月、7月、8月、9月和10月开展播种实验。同时,每个播种时期分别采用0.5 cm、1.0 cm、1.5 cm、2.0 cm、2.5 cm和3.0 cm 6个不同的播种深度。统计当年和次年早春的出苗情况。结果:在7月和9月播种的黄芩在当年具有较高的出苗率。9月播种所出的苗次年存苗率只有64%,其他月份播种的苗次年的存苗率均大于96%。随着播种深度的加大,黄芩出苗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实验中所采用的最小播种深度0.5 cm具有最高的出苗率,平均能达到最高的39%。结论:承德地区最适宜播种时间为7月份,播种深度为0.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播深 出苗率 承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免耕播种机播深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付彦涛 雷得超 +2 位作者 金厚熙 李东洋 任守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09-116,120,共9页
针对免耕条件下残茬覆盖的作业地表平整度较差、耕地土壤质地多样化等因素所造成的播深不稳定,需进行实时播深监测的问题。采用拉线式位移传感器检测仿行轮与机架间相对位移来获取播种深度的方法,来解决播深监测难以及检测即时性的问题... 针对免耕条件下残茬覆盖的作业地表平整度较差、耕地土壤质地多样化等因素所造成的播深不稳定,需进行实时播深监测的问题。采用拉线式位移传感器检测仿行轮与机架间相对位移来获取播种深度的方法,来解决播深监测难以及检测即时性的问题。设计并研制了玉米免耕播种机播深实时监测系统。根据免耕作业的农艺要求,在大庆市大同区和平牧场地区开展试验研究,经过三次播种试验验证,该系统有效率在75%以上,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与维护,可将播深数据传送至作业机车主控机进行实时显示,对开展保护性耕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免耕种机 播深监测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阳县冬小麦北移东扩播深试验研究
10
作者 陈世平 冯天梅 +3 位作者 李春燕 李德琴 陈德明 李荣生 《甘肃农业科技》 2004年第8期13-14,共2页
为完善彭阳县冬小麦北移区栽培技术体系而进行的 2、4、6、8、10 cm5个播种深度试验结果表明 ,该区冬小麦适宜播深在 4~ 8cm,其中以 6 cm播深的冬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最高。
关键词 冬小麦 北移东扩 播深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膜下覆盖秸秆不同播深栽培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小宁 柴忠良 《青海农林科技》 2015年第3期72-73,共2页
通过马铃薯膜下覆盖秸秆不同播深栽培试验,分析总结出了膜下覆盖秸秆种植马铃薯采用适宜的播种深度能有效增强覆膜的保墒保温效果,马铃薯苗齐苗壮,防止了后期块茎青头及不规则等现象,还解决了覆膜种植马铃薯因无法中耕培土而造成的产量... 通过马铃薯膜下覆盖秸秆不同播深栽培试验,分析总结出了膜下覆盖秸秆种植马铃薯采用适宜的播种深度能有效增强覆膜的保墒保温效果,马铃薯苗齐苗壮,防止了后期块茎青头及不规则等现象,还解决了覆膜种植马铃薯因无法中耕培土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膜下 覆盖秸秆 不同播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播深对小麦腥黑穗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靖 惠祥海 +1 位作者 左秀峰 孔德生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4期123-123,共1页
通过不同播期和播深试验,摸清了不同播期和播深对小麦腥黑穗病发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济宁地区小麦适宜播期在9月28日至10月5日,播种深度掌握在3cm为宜。
关键词 播深 小麦腥黑穗病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整地方式及播深对直播青菜出苗的影响
13
作者 刘晓成 丁珊 +3 位作者 戴国树 戚卫华 沈丽丽 张绪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249-2250,共2页
[目的]探索与直播青菜栽培技术相配套的整地方式及播深。[方法]以青菜品种苏州青2号为供试品种,利用荷兰AL-640-SNT蔬菜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直播,分别在直播株距为4.9、7.2、9.8、14.4 cm的情况下设计4种整地方式、3种播深,研究整地方式和... [目的]探索与直播青菜栽培技术相配套的整地方式及播深。[方法]以青菜品种苏州青2号为供试品种,利用荷兰AL-640-SNT蔬菜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直播,分别在直播株距为4.9、7.2、9.8、14.4 cm的情况下设计4种整地方式、3种播深,研究整地方式和播深对直播青菜出苗的影响。[结果]在不同的直播株距下,皆以整地方式为旋耕2遍、播深为覆土1档处理最有利于直播青菜的出苗。[结论]该研究可为上海农场大面积推广直播青菜机械化栽培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地方式 播深 青菜 出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深和土壤水分对盆栽小麦苗期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4
作者 王慧琳 陈任强 +2 位作者 孙骏 祁博伟 何雨田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7期126-127,共2页
为确定小麦适宜的播深和苗期土壤水分,通过盆栽小麦试验,以石麦22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土壤水分:35%~50%(W1)、50%~65%(W2)、65%~80%(W3)、80%~95%(W4)和95%~110%(W5)的田间持水量;3个播深:2cm(D2)、4cm(D4)和6cm(D4)。结果表明,小麦日耗... 为确定小麦适宜的播深和苗期土壤水分,通过盆栽小麦试验,以石麦22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土壤水分:35%~50%(W1)、50%~65%(W2)、65%~80%(W3)、80%~95%(W4)和95%~110%(W5)的田间持水量;3个播深:2cm(D2)、4cm(D4)和6cm(D4)。结果表明,小麦日耗水量主要受饱和水汽压差影响,播深对日耗水量影响不显著;D4W4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0.90kg/m^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后期生长和抗寒抗旱,小麦苗期适用D4W4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小麦 苗期 播深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逆变技术的玉米精播机性能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盖立丰 王立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201,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精播机的综合作业效率,以性能优化提升作为研究目标,基于智能逆变技术的深度应用展开分析。以电控逆变处理与调速机制相融合为出发点,建立正确的电控模块逆变应用数学模型,通过控制分析与硬件优化,进行整机作业试...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玉米精播机的综合作业效率,以性能优化提升作为研究目标,基于智能逆变技术的深度应用展开分析。以电控逆变处理与调速机制相融合为出发点,建立正确的电控模块逆变应用数学模型,通过控制分析与硬件优化,进行整机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智能逆变技术应用的玉米精播机性能优化效果明显,排种精准率与播深合格率分别可提升至94.46%与94.05%,满足精量播种机的设计要求;同时,种子的重播率与漏播率可降低至3.83%与3.06%,整机作业运行稳定,各零部件指令执行协同性好,综合效率相对提升了5.88%,充分体现了智能逆变应用的准确性与适应性,可为类似农机播种装备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精 智能逆变 调速机制 播深合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播前碎土镇压轮的研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其潼 张晋国 +4 位作者 杨娜 赵晓坤 王浩 赵金 赵晓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130,共4页
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劳动力;但播种时由于深松存在大量的土块和作物残茬,易出现播深不一致、出苗不齐等问题。为此,针对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播种时出现的产生大土块、种床不平、影... 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约了劳动力;但播种时由于深松存在大量的土块和作物残茬,易出现播深不一致、出苗不齐等问题。为此,针对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播种时出现的产生大土块、种床不平、影响播深一致性、出苗率和产量等问题,介绍几种安装在深松铲后、开沟器之前的碎土镇压轮。依据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工作时开沟铲开沟后的土壤情况(深松深度、宽度、地表情况等),确定了碎土镇压轮的主要参数;依据碎土镇压轮对地表的压强情况及碎土方式,运用Pro/E绘制出碎土镇压轮的三维图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土镇压轮 播深一致性 碎土方式 地表压强 精量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自交系耐深播能力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彭云玲 杨芳林 +1 位作者 赵小强 任续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3,51,共10页
以45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播深10cm和15cm条件下,研究了出苗率、根数、根长、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苗长与玉米耐深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深的增加,根长、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大体呈增加... 以45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播深10cm和15cm条件下,研究了出苗率、根数、根长、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苗长与玉米耐深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播深的增加,根长、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大体呈增加趋势,而出苗率、根数、苗长呈下降趋势。不同播深条件下出苗率和胚芽鞘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而根长、根数和中胚轴的变异系数较小。在10cm播深条件下的出苗率与胚芽鞘长、根长和苗长显著相关,而15cm条件下的出苗率与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根数、根长、苗长显著相关。15cm播深条件下的鉴定结果可以反映不同品种的耐深播能力。因此,在15cm条件下,用出苗率、根数、根长、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以及苗长按耐深播性强弱将45份自交系分成3组;同时,将45份自交系划分为Lancaster、四平头、PA、PB、BSSS和旅大红骨共6个亚群,其中Lancaster(Lan)、四平头(SPT)、PA的出苗率、根数、根长、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以及苗长较高,含有较多耐深播系和中等耐深播系,为重要的耐深播种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玉米自交系耐深播性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彭云玲 赵小强 +1 位作者 闫慧萍 武金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3-86,共14页
为了筛选玉米耐深播鉴定指标,探讨耐深播综合评价方法并挖掘耐深播种质类群,本研究采用PVC管盆栽试验,在3,15和20cm三种深播处理下,测定各自交系的出苗率、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之和、苗长、根长,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 为了筛选玉米耐深播鉴定指标,探讨耐深播综合评价方法并挖掘耐深播种质类群,本研究采用PVC管盆栽试验,在3,15和20cm三种深播处理下,测定各自交系的出苗率、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之和、苗长、根长,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1份玉米自交系的耐深播性,并用70对SSR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各自交系的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之和大体呈增加趋势,而出苗率降低,苗长及根长先下降后增加。不同播深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幼苗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出苗率、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之和、苗长、根长与自交系间的差异极显著;同时5个性状(出苗率、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之和、苗长)与播深以及5个性状与自交系和播深间相互作用的差异极显著;同时根长与播深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是根长与自交系和播深间相互作用的差异不显著。另外,不同播深处理下各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在3cm播深条件下的出苗率与中胚轴、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苗长3个表型性状呈正相关;而在15和20cm播深下,出苗率与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之和、苗长、根长都极显著正相关。利用隶属函数法筛选出了6份强耐深播系,11份中等耐深播系。同时,利用70对SSR标记共检测出222个等位基因,平均3.17个,多态性信息量平均为0.579,幅度为0.265~0.801,遗传相似系数幅度为0.496~0.946,并将供试自交系划分成两大优势群或6个亚群,其中四平头亚群(SPT)、兰卡斯特亚群(Lan)和旅大红骨亚群(LRC)的耐深播性较强,出苗率、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之和、苗长、根长表现良好,含有较多的强或中等耐深播系,是重要的耐深播种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curDyn仿真玉米育种精密播种单体的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栋泉 李国莹 +2 位作者 李振佐 曹潘冬 杨然兵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为解决育种小区玉米播种过程中播种质量和播深均匀性普遍较差等问题,设计出一种玉米小区精密播种单体。该单体针对东北地区采用的免耕形式,通过理论分析对单体的整体结构和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以前后连杆长度、弹簧刚度系数和弹... 为解决育种小区玉米播种过程中播种质量和播深均匀性普遍较差等问题,设计出一种玉米小区精密播种单体。该单体针对东北地区采用的免耕形式,通过理论分析对单体的整体结构和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以前后连杆长度、弹簧刚度系数和弹簧预紧力为试验因素,利用RecurDyn运动学仿真优化软件对安装拉力弹簧的播种单体仿形效果进行仿真与参数优化。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精密播种单体播深变异系数为3.47%,符合小区玉米精密播种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育种 RECURDYN 运动学仿真 播深均匀性 种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耐深播冬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研究
20
作者 宁东贤 王睿 +5 位作者 杨秀丽 张定一 肖俊红 闫翠萍 曹勇 逯腊虎 《陕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7-9,共3页
干旱是制约山西小麦产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选育抗(耐)干旱的小麦品种是防御干旱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国内外均有报道指出,小麦的胚芽鞘长度可作为小麦早期抗旱性的鉴定参考指标,并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通过采用铝/滤纸夹籽卷筒法对... 干旱是制约山西小麦产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选育抗(耐)干旱的小麦品种是防御干旱的重要对策和措施。国内外均有报道指出,小麦的胚芽鞘长度可作为小麦早期抗旱性的鉴定参考指标,并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通过采用铝/滤纸夹籽卷筒法对部分小麦品种的胚芽鞘长度进行研究,筛选出了具有相对较稳定遗传性的长胚芽鞘小麦品(系)种,为进一步定向培育苗期抗旱能力强的长胚芽鞘耐深播抗旱小麦品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胚芽鞘长度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