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以色列为什么被迫从黎巴嫩南部撤军?
- 1
-
-
作者
陈和丰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5年第3期6-7,共2页
-
文摘
自从1983年9月以色列撤出黎巴嫩中部山区以后,沿着阿瓦利阿修建了一条新的“防线”。它的一万多名侵略军仍然占领着黎巴嫩南部2,200平方公里的领土。去年11月,以色列被迫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和黎巴嫩进行撤军谈判,并放弃了要求叙利亚同时从黎巴嫩撤军的先决条件。今年1月14日,以色列内阁通过了分三个阶段从黎巴嫩全部撤军的计划。1月20日以军开始从赛伊达地区南撤,预定在2月18日完成第一阶段的撤退。
-
关键词
中部山区
阿瓦
阿拉伯温和国家
伊达
利库德集团
黎巴嫩战争
撤军问题
穆巴拉克
佩雷斯
美国派
-
分类号
D8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俄摩争端及其前景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丹
-
出处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5期14+24-25,共3页
-
文摘
俄摩争端的由来摩尔多瓦原为苏联的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俄罗斯没有共同的边界,在全国450万人口中,64%为摩尔多瓦人,与罗马尼亚为同一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该国境内的德涅斯特河以西靠近罗马尼亚地区。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主要居住在东部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加告兹人则只有几万人,居住在摩南部地区。在摩尔多瓦政府打算同罗马尼亚合并的意向趋于明朗后,居住在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加告兹人和俄罗斯人,先后于1990年8月和9月宣布成立“加告兹共和国”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至1991年12月,即发展为以摩尔多瓦政府武装为一方,以“沿岸共和国”国民卫队为另一方的武装冲突。目前,居住在该地区的斯拉夫人已宣布脱离摩尔多瓦,力避成为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的“傀儡”。
-
关键词
德涅斯特河
摩尔达维亚
乌克兰人
俄罗斯人
武装冲突
南部地区
武装分子
停火协定
国际争端
撤军问题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南部非洲和谈的新趋向
- 3
-
-
作者
董成彬
-
出处
《国际展望》
1984年第8期24-26,共3页
-
文摘
今年年初以来,长期紧张的南部非洲局势开始出现了缓和的新迹象。经常挥舞“大棒”的南非当局,在美国的劝说下,拿出了“胡萝卜”,分别同受它多次侵袭之害的莫桑比克和安哥拉进行接触与和谈。从上述两个和谈的情况来看,南非同莫桑比克和谈的进展比较顺利。
-
关键词
南部非洲
安哥拉问题
撤军问题
国防部副部长
努乔马
博塔
托伊
脱离接触
卡翁达
联合委员会
-
分类号
F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