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撂荒耕地扩种棉花存在的问题和种植技术要点
1
作者 张友昌 张教海 +3 位作者 张海林 张晓玲 李林 王孝纲 《中国棉花》 2024年第12期54-55,58,共3页
撂荒地一般都是山区的荒坡旱地、滩涂地或不宜种粮的重金属污染地。棉花是耐盐、抗旱的作物,在撂荒耕地扩种棉花,不但有利于解决撂荒地再利用的问题,还有助于生态恢复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振兴。对湖北省撂荒地扩种棉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撂荒地一般都是山区的荒坡旱地、滩涂地或不宜种粮的重金属污染地。棉花是耐盐、抗旱的作物,在撂荒耕地扩种棉花,不但有利于解决撂荒地再利用的问题,还有助于生态恢复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振兴。对湖北省撂荒地扩种棉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撂荒地植棉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从而为撂荒地扩种棉花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植棉 栽培技术 土地整理 杂草防除 害虫防治 施肥 化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山区撂荒耕地精准识别及驱动机制研究
2
作者 程钰颖 陈文波 来洒洒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3-104,共12页
研究目的:识别典型山区芦溪县2015—2023年撂荒耕地,系统分析耕地撂荒的驱动机制,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遥感图像解译、随机森林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1)采用随机森林法在土地利用类型识别中表现出高精准度,... 研究目的:识别典型山区芦溪县2015—2023年撂荒耕地,系统分析耕地撂荒的驱动机制,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遥感图像解译、随机森林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1)采用随机森林法在土地利用类型识别中表现出高精准度,配合撂荒耕地提取流程,可以实现撂荒耕地的高效精准识别;(2)2015—2023年芦溪县撂荒耕地面积波动明显。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芦溪县西北部和新泉乡,且地块分散,新泉乡耕地撂荒期较长,而西北部耕地撂荒期较短;(3)撂荒耕地的驱动机制可以总结为农业收入水平、农业劳动力和农业保险三条主要途径。研究结论:随机森林分类方法识别山区撂荒耕地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撂荒耕地的驱动机制十分复杂,可以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影响机理 驱动机制 随机森林 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景观格局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晓雅 郭青霞 杜轶 《农学学报》 2019年第8期19-25,共7页
为了反映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现状景观特征,选取和顺县义兴镇西北方向4个村为研究区,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成果,利用ArcGIS 10.1及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景观斑块特征及空间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撂荒耕... 为了反映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现状景观特征,选取和顺县义兴镇西北方向4个村为研究区,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成果,利用ArcGIS 10.1及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景观斑块特征及空间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撂荒耕地面积占景观总面积比重大、撂荒情况严重、斑块破碎,但形状简单规则且聚集度高,易于开发再利用;与耕作景观相比,撂荒景观破碎、形状复杂、分布离散,但有个别村例外;不同类型村庄撂荒耕地特征存在差异,村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对撂荒耕地景观有很大影响。运用承包地确权数据进行撂荒地块的景观格局分析,可以精确掌握撂荒地块特征,提高耕地利用率,支持农地流转和整理工作实现规模化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景观格局 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不同类型村庄 斑块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为何撂荒耕地 被引量:42
4
作者 谭术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1年第5期34-38,共5页
分析了农民撂荒耕地的 5大原因 :基础设施抗灾困难 ,作物产量波动过大 ;农产品价格下跌 ,种地收益不甚理想 ;农民负担居高难下 ,恋土情结受到伤害 ;农民增收减缓 ,消费支出急增 ,弃农动力增强 ;土地流转动力不足 。
关键词 耕地撂荒 种地收益 消费支出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阆中市撂荒耕地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唐瑞 罗培 +1 位作者 樊英豪 陈治至 《南方农业》 2022年第5期100-105,共6页
耕地撂荒是影响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撂荒地问题研究也是目前土地利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以四川省阆中市低山和丘陵区的2009—2019年撂荒耕地为对象,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GIS空间分析方法、撂荒率法和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法... 耕地撂荒是影响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撂荒地问题研究也是目前土地利用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以四川省阆中市低山和丘陵区的2009—2019年撂荒耕地为对象,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GIS空间分析方法、撂荒率法和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法,对撂荒地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1)种植园地面积近十年来增加显著,而未利用地和耕地两种地类处于负增长状态,耕地撂荒显著;2)在空间格局方面,低山地区耕地撂荒率明显高于丘陵地区,15°~25°坡度耕地撂荒最多;3)在耕地撂荒转移的方向和规模方面,耕地向林地转化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空间格局 分异特征 四川省阆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地热类新能源与农村撂荒耕地的复合利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过广华 于顺德 段定康 《中国土地》 2018年第3期52-53,共2页
在城镇化进程中,为提高收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这在一定程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塑造了新的城市务工阶层,但劳动力的空间迁移造成了大量"空心村",使耕地撂荒大量出现,削弱了农村生产力。撂荒耕地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也威胁粮食安全,... 在城镇化进程中,为提高收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这在一定程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塑造了新的城市务工阶层,但劳动力的空间迁移造成了大量"空心村",使耕地撂荒大量出现,削弱了农村生产力。撂荒耕地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也威胁粮食安全,影响农村、农业的长远发展。近几年来,地热类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亮点。引入地热类新能源并合理应用,将有助于推动农村撂荒耕地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产力 撂荒耕地 开发利用 新能源 地热 复合 农民进城务工 土地资源浪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槽谷区撂荒耕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6
7
作者 施厚军 兰安军 +3 位作者 易兴松 翟香 廖艳梅 钟九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9-1061,共13页
以地处岩溶槽谷区的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和万山区为研究区,以201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和2019年高分遥感影像为基础,经目视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撂荒耕地数据,运用热点分析揭示撂荒耕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 以地处岩溶槽谷区的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和万山区为研究区,以201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和2019年高分遥感影像为基础,经目视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撂荒耕地数据,运用热点分析揭示撂荒耕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撂荒耕地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总体撂荒率为17.32%,旱地撂荒率比水田高,分别为23.54%和9.52%。撂荒水田的极热点区分布于西南部和东北部的城乡结合部乡镇,冷点区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撂荒旱地的极热点区分布于西部和东北部的城乡结合部乡镇,极冷点区和冷点区主要分布于东部乡镇。水田和旱地撂荒的驱动因子大致相同,但主次有所差异。水田撂荒的驱动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地块面积>距聚落距离>坡度>灌溉距离>交通距离>高程>地块形状指数,旱地撂荒的驱动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距聚落距离>地块面积>坡度>灌溉距离>高程>交通距离>地块形状指数。总体而言,岩溶槽谷区耕地撂荒的主要驱动因子是距聚落距离,说明劳动力析出、农村空心化是影响耕地撂荒的主要原因。同时,地块面积、坡度、灌溉距离等也与耕地撂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空间分异 驱动因子 热点分析 岩溶槽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尽快恢复撂荒耕地生产
8
《中国农村科技》 2004年第6期8-8,共1页
关键词 撂荒耕地问题 中国 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港区八百亩撂荒耕地重新披绿
9
作者 王世进 庄光全 《中国土地》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34-34,共1页
东港区八百亩撂荒耕地重新披绿王世进,庄光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针对部分单位圈占的耕地闲置和个别农村因劳力转移而撂荒耕地的现象,近期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清理圈占的闲置撂荒耕地工作。800亩撂荒耕地现已重新披绿。在这次清理中... 东港区八百亩撂荒耕地重新披绿王世进,庄光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针对部分单位圈占的耕地闲置和个别农村因劳力转移而撂荒耕地的现象,近期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清理圈占的闲置撂荒耕地工作。800亩撂荒耕地现已重新披绿。在这次清理中,项目不可行、资金不到位的征地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港区 耕地撂荒现象 开发利用 单位圈 重新利用 用地单位 划拨土地 有效制止 日照市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及整治对策研究——以五华县为例
10
作者 黄颖 张家琪 谢丽丽 《南方农村》 2024年第4期27-32,共6页
基于410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本文对粤东山区五华县农村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在外务工人数、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耕地收入满足家庭开支情况、耕地的主要耕作、收割方式、耕地的灌溉条件... 基于410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本文对粤东山区五华县农村耕地撂荒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在外务工人数、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耕地收入满足家庭开支情况、耕地的主要耕作、收割方式、耕地的灌溉条件、耕地保护意识和耕地流转政策的了解情况等八个变量对农户耕地撂荒的概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可考虑从加强农户培育与引导、强化政府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集约化经营、调动多方主体协同治理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治措施,有序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 复耕复种 影响因素 整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补充与撂荒的空间关系识别及其失衡归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维红 陈浮 +3 位作者 杨斌 蒋非非 马静 朱新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132,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耕地补充与耕地撂荒的空间匹配关系,为耕地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遥感监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失衡指数、地理探测器和增强回归树模型。研究结果:(1)近20年中国耕地年均补充263.22×10^(4) hm^(2),年... 研究目的:探究耕地补充与耕地撂荒的空间匹配关系,为耕地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遥感监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失衡指数、地理探测器和增强回归树模型。研究结果:(1)近20年中国耕地年均补充263.22×10^(4) hm^(2),年均补充率为1.39%,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耕地年均撂荒226.68×10^(4) hm^(2),年均撂荒率为1.19%,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2)耕地补充和耕地撂荒之间以轻度失衡和不失衡为主,但极度失衡和重度失衡的单元数量逐年增加。至2020年,中度、重度和极度失衡的单元占16.87%,主要分布在西北、黄河中游、西南和南部沿海地区。(3)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是耕地补充和撂荒失衡的主要空间集聚模式。其中,高—高集聚区集中在西北、黄河中游、西南和南部沿海地区,低—低集聚区集中在东北、长江中游、西南和北部沿海地区。(4)坡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为耕地补充与撂荒空间失衡主要的自然资源驱动因子,非农从业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是主要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研究结论:耕地补充和撂荒之间空间失衡具有复杂性且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未来应基于不同的情景和目标综合确定最优的利用模式,为高质量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补充 耕地撂荒 空间关系 失衡指数 增强回归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某沿海县级市撂荒地发展及治理措施和政策指引
12
作者 霍世嘉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1期294-297,共4页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除耕作外的可选工作机会增多,耕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促进撂荒耕地有效地进行复耕复种,首先需厘清撂荒耕地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措...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除耕作外的可选工作机会增多,耕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促进撂荒耕地有效地进行复耕复种,首先需厘清撂荒耕地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措施。文章从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和劳动力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粤西某沿海县级市撂荒耕地产生的原因,针对现行的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撂荒耕地治理的措施和政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原因分析 影响因子 复耕复种举措 政策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耕地撂荒整治现状与推进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博宇 翟军海 +1 位作者 王阳峰 高武斌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5期8-10,共3页
在耕地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下,为确保粮食安全,就要求我们用足用好有限的耕地资源,杜绝耕地撂荒。当前导致陕西省耕地出现撂荒现状主要是:配套政策不完善(“不好管”)、种地种粮不挣钱(“不想种”)、种粮风险不化解(“不敢种”)、流转服务... 在耕地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下,为确保粮食安全,就要求我们用足用好有限的耕地资源,杜绝耕地撂荒。当前导致陕西省耕地出现撂荒现状主要是:配套政策不完善(“不好管”)、种地种粮不挣钱(“不想种”)、种粮风险不化解(“不敢种”)、流转服务不全面(“转不动”)、农村劳力留不住(“没人种”)等方面。为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有效推进耕地撂荒整治工作,笔者基于陕西省耕地撂荒整治工作现状,分析耕地撂荒整治工作推进的制约因素,并形成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撂荒整治 制约因素 对策研究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有序推进耕地撂荒整治工作的探讨:以Q区为例
14
作者 卢和龙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1期183-186,共4页
根据福建泉州粮食生产安全、有序推进整治撂荒地的工作要求,Q区及时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农田复耕复垦工作。基于此,重点分析了Q区农田复耕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 根据福建泉州粮食生产安全、有序推进整治撂荒地的工作要求,Q区及时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农田复耕复垦工作。基于此,重点分析了Q区农田复耕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撂荒 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丘陵地区耕地撂荒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以Z区为例
15
作者 卢润明 吴小彩 《山西农经》 2024年第11期170-174,共5页
川南地区是成渝经济区经济第二增长极,是国家战略大后方重要组成部分,守护成渝地区粮食安全就是守卫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包括川南地区在内,耕地撂荒情况逐步显现,对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构成巨大威胁。以川南丘陵Z区为例,深入分析耕地... 川南地区是成渝经济区经济第二增长极,是国家战略大后方重要组成部分,守护成渝地区粮食安全就是守卫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包括川南地区在内,耕地撂荒情况逐步显现,对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构成巨大威胁。以川南丘陵Z区为例,深入分析耕地撂荒原因,研究丘陵地区撂荒地治理方法,探讨防止撂荒长效治理机制。研究发现,耕地撂荒主要包括人口大量外流,农村劳动力快速流失;规模种植受限,农业种植效益过低;极端气候频现,农业产业受损较重;农技人员减少,农业技术支持缺乏;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销售困难等方面原因。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完善预防耕地撂荒法律法规;引进涉农产业,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收益;加强基础建设,推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引进农技人才,推进农业生产技术革新;成立农业协会,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等对策。通过政策引领形成良好耕地保护氛围,创造有利于农户种粮增收的市场环境;利用市场调节,发挥好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形成土地耕种致富的良性循环。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引领下,促进川南地区撂荒地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耕地撂荒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丘陵地带耕地撂荒监测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李海娟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23期226-228,共3页
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利用遥感技术对南部某丘陵地带的耕地撂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及图像配准,采用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和专家知识决策树分类方法识别撂荒地块,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验证解译结果... 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利用遥感技术对南部某丘陵地带的耕地撂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及图像配准,采用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和专家知识决策树分类方法识别撂荒地块,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验证解译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撂荒地面积逐年增加,从2015年的约500 hm2增加至2023年的约800 hm2,年均增长率约为6%;地面验证结果显示,遥感解译的撂荒地块情况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准确率达到90%,表明在大面积区域的撂荒监测中应用遥感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耕地撂荒 丘陵地带 影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 被引量:75
17
作者 田玉军 李秀彬 +1 位作者 马国霞 郝海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劳动力 城乡流动 耕地撂荒 宁夏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绿洲区撂荒农耕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军强 刘立超 +1 位作者 杨义荣 邱晓庆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2-939,共8页
对民勤绿洲区不同撂荒年限农耕地0~6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轻组有机碳(LFC)和重组有机碳(HFC)剖面分布以及与土壤主要属性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撂荒区0~60cm土层土壤TOC、LFC和HFC含量分别介于3.21~5.23... 对民勤绿洲区不同撂荒年限农耕地0~6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轻组有机碳(LFC)和重组有机碳(HFC)剖面分布以及与土壤主要属性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撂荒区0~60cm土层土壤TOC、LFC和HFC含量分别介于3.21~5.23、0.34~1.51、2.55~4.30g&g,相对于常规耕作土壤,撂荒土壤TOC、LFC和HFC的下降主要发生在耕层(O~20cm),撂荒40年间,TOC、LFC和HFC年均减幅分别为1.94%、5.46%和2.13%;20~60cm土层土壤TOC和HFC含量总体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撂荒40年TOC和HFC年增幅分别为0.31%和0.88%,LFC持续减少,年均减幅为1.18%。②撂荒地HFC对TOC的贡献大于LFC,土壤TOC和HFC含量分别与黏粒百分比和粉粒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砂粒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LFC含量与粉粒、砂粒和黏粒百分比均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相关,但LFC含量分别与土壤pH、EC和SAR(钠吸附比)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LFC对土壤盐碱化较为敏感。③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氮、总碳氮比对土壤TOC、LFC和HFC影响较大。④随撂荒时间延长,耕层土壤逐步趋于粗质化,黏、粉粒含量不足,体积质量降低,盐碱化提高,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随土层加深,黏、粉粒含量提高,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绿洲 撂荒耕地 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重组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引起的耕地撂荒及留守人群问题探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昇林 吴沁珍 +1 位作者 岳晓凤 秦嘉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9180-9182,共3页
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介绍了农村留守人群遇到的困难及土地撂荒现状,分析了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及耕地出现大面积撂荒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耕地撂荒 留守人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武胜县耕地撂荒问题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婷 伍引风 +3 位作者 刘娜 王茂林 高婧明 林武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183-9185,共3页
基于对四川省武胜县的调研,分析了武胜县耕地撂荒的现状及原因,研究发现造成四川省武胜县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来自4个方面: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制度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耕地撂荒蔓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撂荒 问题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