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裂叶豚草入侵对撂荒农田早春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曲波 薛晨阳 +3 位作者 许玉凤 高英美 陈鲜 王文筠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8-364,共7页
为初步探究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对撂荒农田早春植物群落的影响,比较了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和非入侵样地常见早春本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物种丰富度及群落α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入侵样地群落组成仍然... 为初步探究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入侵对撂荒农田早春植物群落的影响,比较了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和非入侵样地常见早春本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物种丰富度及群落α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入侵样地群落组成仍然以葎草(Humulus scandens)、葶苈(Draba nemorosa)、藜(Chenopodium album)等1年生杂草为主,未入侵区域则加入了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鹅肠菜(Myosoton aquaticum)两种多年生植物,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或许会影响弃耕地植物群落的搭配,使其长期处于一种由三裂叶豚草主导的退化状态,抑制了群落的演替;三裂叶豚草入侵样地葎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3760和0.9640,显著高于其余植物。葎草是一种缠绕藤本,三裂叶豚草对其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同时葎草会加剧下部冠层中的光限制,所以葎草在三裂叶豚草入侵过程中有可能不仅与三裂叶豚草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也间接充当了协助者;葶苈、鹅肠菜、藜和蔊菜(Rorippa indica)生态位宽度分别减少0.4456,0.7526,0.156,1.1603,入侵样地本地植物生态位重叠系数平均值为0.647,高于未入侵样地的0.583,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提高本地植物间生态位重叠系数,干扰植物对资源的利用,增强植物间的竞争;入侵样地植物Pielou均匀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低于未入侵样地,说明三裂叶豚草入侵会显著降低早春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本试验结果表明,入侵种三裂叶豚草对植物群落的消极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生长季与其重叠的植物群落,有可能在生态方面产生更为广泛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本地种 三裂叶豚草 撂荒农田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田撂荒的成因及对策探讨--以安徽舒城县张母桥镇为例
2
作者 刘乃恕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5期28-30,共3页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安徽六安市舒城县张母桥镇的农田撂荒现象日渐突出,不仅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因素。该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以应对农田撂荒问题,旨在促进舒城县张母桥镇农业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安徽六安市舒城县张母桥镇的农田撂荒现象日渐突出,不仅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因素。该文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以应对农田撂荒问题,旨在促进舒城县张母桥镇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该文结合舒城县张母桥镇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了农田撂荒的成因,期望能够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舒城县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田撂荒 成因及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农田撂荒现象分析
3
作者 王惠艰 严小微 +2 位作者 唐清杰 陈健晓 韩义胜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9期35-37,共3页
针对近几年来海南多地出现农田撂荒现象,笔者开展了撂荒情况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农田撂荒原因。针对种田成本高而收益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发挥种粮补贴作用、多种方式解决水利问题等相关解决建议。
关键词 农田撂荒 调查 分析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农田撂荒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以长汀县5个乡镇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沈香荣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8期72-73,共2页
对长汀县的5个乡镇开展农田撂荒情况调查,分析造成农田撂荒的原因,提出解决农田撂荒难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田撂荒 情况 调查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带农田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温榆河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二辉 方晓 +2 位作者 马丽 杨小燕 杨喜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85-3794,共10页
弃耕地撂荒是土壤与植被向自然方向进行的次生演替,研究河岸带土壤撂荒后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恢复和重建由农田干扰导致的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以河岸带农地为对照,不同撂荒年限(撂荒2年、撂荒8年、撂荒10年)... 弃耕地撂荒是土壤与植被向自然方向进行的次生演替,研究河岸带土壤撂荒后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恢复和重建由农田干扰导致的退化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以河岸带农地为对照,不同撂荒年限(撂荒2年、撂荒8年、撂荒1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撂荒年限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氮的含量均呈现撂荒10年>撂荒8年>农田>撂荒2年;土壤中磷含量呈现撂荒10年>撂荒8年>撂荒2年>农田;农田和各撂荒年限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规律,但土壤碳和氮差异的显著性比磷明显。(2)河岸带土壤中C/N、C/P的均值均呈现:撂荒10年>农田>撂荒8年>撂荒2年趋势。N/P的均值呈现:撂荒10年(0.78)>农田(0.77)>撂荒8年(0.77)>撂荒2年(0.67),表明N是本研究区河岸带植被恢复的限制性营养元素。(3)河岸带农田和不同撂荒年限土壤碳、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耦合线性关系,而碳与磷、氮与磷之间的线性拟合程度相对较低。(4)在农田撂荒演替的初期阶段(2年),土壤的容重没有显著的变化,而随着撂荒时间的增加(8年和10年),土壤容重均有显著的降低,土壤结构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农田撂荒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盆地秸秆还田撂荒和林地对土壤碳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宝成 白艳芬 +4 位作者 李宪碧 王平 邓忠菊 金星 丁奎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81-1087,共7页
农业活动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土壤碳库[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稍微变化会对大气CO_2产生很大影响。汉中盆地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在该区域秸秆还田、农田撂荒和林地是目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但缺乏不同利用方式对SIC... 农业活动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排放源,土壤碳库[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稍微变化会对大气CO_2产生很大影响。汉中盆地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在该区域秸秆还田、农田撂荒和林地是目前常见土地利用方式,但缺乏不同利用方式对SIC和SOC影响的研究。该研究采集该区域典型样地土壤,用滴定法和有机碳分析仪分别测定其SIC和SOC含量,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SOC随土层深度最为敏感的是农田,其次是撂荒地,林地最不敏感。0~140 cm土层SOC碳密度,林地最大,是撂荒田的2.26倍,农田是撂荒田的1.37倍。深土层SOC碳密度,林地是撂荒田的2.44倍,农田是撂荒田的1.07倍。撂荒田的SIC密度最大,其次是农田,林地的SIC碳密度最低。在0~140 cm土层中,SIC密度依次为12.37、11.68和9.77 kg·m^2,撂荒田的SIC碳密度是林地的1.27倍。随着我国农村发展,土地利用管理出现新的方式,今后在估算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对土壤碳影响时还需要综合考虑SOC和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秸秆还田 林地 土壤无机碳 农田撂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造林和撂荒2种植被恢复方式碳储量差异 被引量:2
7
作者 彭阳 白彦锋 +2 位作者 姜春前 徐睿 刘秀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42,共8页
为了解耕地在造林和撂荒这2种恢复方式下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差异和分配特征,并为估算森林碳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在2016年7-8月,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并结合室内测定对湖南会同恢复14 a的退耕还林地(即耕地造林)和农田撂荒地(即耕地撂荒)进行... 为了解耕地在造林和撂荒这2种恢复方式下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差异和分配特征,并为估算森林碳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在2016年7-8月,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并结合室内测定对湖南会同恢复14 a的退耕还林地(即耕地造林)和农田撂荒地(即耕地撂荒)进行植被、凋落物以及土壤碳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地的生物量碳储量显著(P<0.05)高于农田撂荒地。其中,退耕还林地的乔木层碳储量高于农田撂荒地,并且前者是后者的2.76倍,但灌木层和草本层正好相反。(2)耕地在2种恢复方式下土壤碳质量分数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依次减小。农田撂荒地土壤碳储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也依次减小,但退耕还林地土壤碳储量的大小为20~40 cm>0~10 cm>40~60 cm>10~20 cm>60~80 cm。退耕还林地0~80 cm深土壤碳储量略高于农田撂荒地,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退耕还林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要高于农田撂荒地。2种恢复方式下各组分碳储量大小均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研究显示,在试验时段内,耕地采用造林的方式其固碳能力要优于撂荒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耕地 退耕还林地 农田撂荒 恢复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