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双雪涛小说“边缘人”形象及叙事策略研究——以《平原上的摩西》为例 |
吴菲
|
《今古文创》
|
2025 |
0 |
|
2
|
风格化、反类型与“生活流”——论电视剧《平原上的摩西》的艺术创新与文化记忆 |
苏涛
袁旭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3
|
叙事视野下《平原上的摩西》的救赎主题建构 |
王天虓
|
《今古文创》
|
2024 |
1
|
|
4
|
“湖中的平原”——浅析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中的二元对立与交融 |
王一雯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5
|
对同一个“摩西”,打开“等待”的方式不同——从跨文本对话角度评莫言新作《等待摩西》 |
刘平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19 |
1
|
|
6
|
再论《去吧,摩西》的内在统一性 |
易艳萍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5 |
0 |
|
7
|
论《去吧,摩西》结构松散性和统一性的平衡 |
谢玲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8
|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以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为例 |
黄平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7 |
68
|
|
9
|
福克纳的《去吧,摩西》等文学作品中的生态观解读 |
翁蜜娟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0
|
一个世纪的精神还乡——从鲁迅的《故乡》到莫言的《等待摩西》 |
张悦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1
|
当下写作如何为1990年代赋形--以《血色莫扎特》和《平原上的摩西》为讨论中心 |
唐小祥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2
|
还乡者的关切与悲悯--评莫言的《等待摩西》 |
毕光明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3
|
简析《去吧!摩西》中的生态思想 |
赫思嘉
|
《海外英语》
|
2019 |
4
|
|
14
|
试论“新东北作家群”创作中的“子一代”书写及其文化内涵——以《平原上的摩西》为中心说开去 |
黄仁志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15
|
《平原上的摩西》中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研究 |
孙洁
杜捷
|
《艺术科技》
|
2023 |
0 |
|
16
|
论莫言新作《等待摩西》中出走与救赎主题 |
廖姝清
|
《艺术家》
|
2021 |
0 |
|
17
|
新语境下的超越:从二元对立走向二元交融——评双雪涛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 |
李蓉蓉
|
《南腔北调》
|
2023 |
0 |
|
18
|
童年创伤体验与双雪涛的小说创作——以《平原上的摩西》为例 |
张君觊
蒋红艳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2 |
0 |
|
19
|
贯穿始终的拯救意识--《平原上的摩西》主题论 |
张铭锐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2 |
0 |
|
20
|
神话原型批评视域下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的底层叙事解读 |
李行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