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罗诗力与中国现代民族诗人的诞生
1
作者 刘奎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1,共12页
在晚清诗界革命的脉络中,不同于梁启超、黄遵宪等对新意境、新风格的试验,鲁迅重在引介新诗人和新精神。他从文明史的角度,透过20世纪精神重新发现浪漫主义的价值,通过摩罗诗力召唤内面自觉的现代诗人,以激发、培植并具现新的民族精神... 在晚清诗界革命的脉络中,不同于梁启超、黄遵宪等对新意境、新风格的试验,鲁迅重在引介新诗人和新精神。他从文明史的角度,透过20世纪精神重新发现浪漫主义的价值,通过摩罗诗力召唤内面自觉的现代诗人,以激发、培植并具现新的民族精神。在被迫从传统转进现代的语境下,鲁迅要同时确立现代个人主体与民族主体,立人是前提,现代民族国家是由自觉之人组成的有机体。在个体与民族主体的同构关系中,鲁迅批判传统思想中的不撄人心,倚重新诗人的精神力和想象力,尤其强调复仇精神;为重建平等的民族秩序,批判兽性爱国对强权逻辑的再生产;宣扬弱小民族的反抗意志,旨在建立具有反身性和共情能力的现代个人主体和民族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 民族 浪漫主义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言新志:铸造中国文学的情感新质——《摩罗诗力说》重释
2
作者 张冠夫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4,共9页
《摩罗诗力说》对于认识鲁迅早期文学思想和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和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虽已积累丰硕成果,但针对作为该文核心的鲁迅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改造的思考的相关讨论仍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忽视鲁迅对于“情感”因素的重视... 《摩罗诗力说》对于认识鲁迅早期文学思想和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和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既有研究虽已积累丰硕成果,但针对作为该文核心的鲁迅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改造的思考的相关讨论仍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忽视鲁迅对于“情感”因素的重视,二是忽视鲁迅此期的“复古”倾向。鲁迅将重新铸造中国文学的情感品质置于其建构中国文学现代性思考的核心,将“取今复古”作为实现路径。他借助“取今复古”的辩证思想逻辑而回归文学的情感本质,通过“审古”而重新确认“诗言志”的真理性而向其“复古”,并使其与向西方“摩罗诗人”的“取今”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于为中国文学“别立新宗”的实践中。因现实关怀的迫切,鲁迅在相关思考中也存在一定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说》 情感 取今复古 言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鬼·立人·决断:《摩罗诗力说》与作为留日鲁迅思想方法的复仇话语
3
作者 周楷棋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复仇”是《摩罗诗力说》建构“摩罗诗群”的话语线索之一。在阐释《该隐》的部分,鲁迅以一段不属于既有材源的原创言说,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拜伦笔下的魔鬼形象,其同时复仇上帝并抵抗民众的背驰行为彰显出留日鲁迅思想探索的深度与矛盾... “复仇”是《摩罗诗力说》建构“摩罗诗群”的话语线索之一。在阐释《该隐》的部分,鲁迅以一段不属于既有材源的原创言说,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拜伦笔下的魔鬼形象,其同时复仇上帝并抵抗民众的背驰行为彰显出留日鲁迅思想探索的深度与矛盾。“鲁迅魔鬼”的矛盾背后,蕴含着鲁迅借由“复仇-立人”的思想路径,探索现代主体生成时遭遇的自反性张力。该主体从诞生之始就展现为以现代价值批判自我传统和所在语境的断裂式生成,以及在价值决断的两难中产生的罪感意识。经由《摩罗诗力说》,复仇话语从形象、方法到心理贯穿着彼时的摩罗谱系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启蒙者群像,成为鲁迅主体思想建构的独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 复仇 魔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与摩罗式崇高诗学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柯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5,19,共13页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摩罗 鲁迅 代表作 著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摩罗诗力说》的材源考证及其他 被引量:1
5
作者 严辉(译)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25,共4页
《摩罗诗力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鲁迅在1907年撰写的一篇由九个部分组成的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长篇论文。时年26岁的鲁迅,放弃了在仙台学医,回到东京开启新的文学生涯。这篇论文的标题来自曾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的罗伯特·骚... 《摩罗诗力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鲁迅在1907年撰写的一篇由九个部分组成的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长篇论文。时年26岁的鲁迅,放弃了在仙台学医,回到东京开启新的文学生涯。这篇论文的标题来自曾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的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对拜伦(Lord Byron)诗歌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文学生涯 桂冠 比较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长篇论文 罗伯特·骚塞 拜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眼中的俄国诗人:形象学视野下的《摩罗诗力说》 被引量:1
6
作者 俞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42-247,共6页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描绘了一个以拜伦为宗的摩罗诗人谱系,提出了诗人的任务是"撄人心"的观点。俄国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鲁迅刻画的两位作为"精神界战士"的摩罗诗人。作为注视者,鲁迅在建构诗人形象时根据自...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描绘了一个以拜伦为宗的摩罗诗人谱系,提出了诗人的任务是"撄人心"的观点。俄国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鲁迅刻画的两位作为"精神界战士"的摩罗诗人。作为注视者,鲁迅在建构诗人形象时根据自身的期待视野使用了新的参考系,以这一参考系评价了俄国诗人。同时,形象建构过程不仅是主体与客体的对话,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对话,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中国的特殊境遇使鲁迅在建构俄国诗人形象的过程中以中国的文化模式意识形态化了他者形象,其目的是通过宣扬摩罗诗歌的精神,改造国民性,改变弱国弱民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说》 俄国人形象 他者 社会集体想象物 国民性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7
作者 祁晓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75,共11页
国内学者评价《摩罗诗力说》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依据鲁迅在"总论""结论"中提出的观点。至于其中哪些是鲁迅独创的,哪些是他"拿来"的,则往往语焉不详。日本学者虽偶有论及,却仅限于个案研究。事实上,"... 国内学者评价《摩罗诗力说》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依据鲁迅在"总论""结论"中提出的观点。至于其中哪些是鲁迅独创的,哪些是他"拿来"的,则往往语焉不详。日本学者虽偶有论及,却仅限于个案研究。事实上,"总论""结论"中那些被认定为鲁迅独创的观点,大多见于明治时期日本学者的论著及随笔。而鲁迅的见解,主要体现在对这些观点的取舍。如果对此缺乏了解,则很难对《摩罗诗力说》的价值和意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诗力 鲁迅 明治时期 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的德国爱国诗人阿恩特
8
作者 吴晓樵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爱国 鲁迅 德国 二十世纪初 日俄战争 普鲁士 长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党百年献礼电影的抒情复归与摩罗诗力——以《1921》和《革命者》为例
9
作者 乔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4-137,共4页
《1921》和《革命者》两部电影,在建党百年献礼电影中可谓表现出众、好评如潮。以“情”与“抒情”为组织方式,使之与之前献礼电影“史传传统”截然不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诗意表达,总体表现出一种“抒情传统”复归的面向,以“人”观史,... 《1921》和《革命者》两部电影,在建党百年献礼电影中可谓表现出众、好评如潮。以“情”与“抒情”为组织方式,使之与之前献礼电影“史传传统”截然不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诗意表达,总体表现出一种“抒情传统”复归的面向,以“人”观史,以“情”咏史,并由此生成由抒情而发、鲁迅谓之“撄人心”的摩罗诗力。这两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献礼电影中政治美学与人本美学之间、革命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以此为献礼类电影新美学的开创与革新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礼电影 建党百年 摩罗诗力 抒情传统 《革命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材源的发现——关于鲁迅《摩罗诗力说》中的“凯罗连珂”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宇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82,共10页
一、关于"鲁迅与柯罗连科关系"的研究柯罗连科(1)(ВладимирГалактионовичКороленко,1853-1921)是鲁迅(1881-1936)非常喜爱的一位俄国作家。鲁迅在其文本中多次提及柯罗连科,例如鲁迅在《文艺... 一、关于"鲁迅与柯罗连科关系"的研究柯罗连科(1)(ВладимирГалактионовичКороленко,1853-1921)是鲁迅(1881-1936)非常喜爱的一位俄国作家。鲁迅在其文本中多次提及柯罗连科,例如鲁迅在《文艺和革命》一文中就曾说“外国是革命军兴以前,就有被迫出国的卢梭,流放极边的珂罗连珂……”②而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中也有“从珂罗连珂(V.Korolenko)学得了宽宏”③的说法。在20世纪30年代他在给孟十还的信中也多次提及柯罗连科,并希望孟十还翻译柯罗连科的作品。④而在鲁迅留下的著译文本中,最早一次提及柯罗连科的,是作于1908年的《摩罗诗力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鲁迅研究会 柯罗连科 周树人 关于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洪桥今译本》序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正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83,80,共4页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译本 文学论文 周树人 青年 撰写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历程——《摩罗诗力说》·《苦闷的象征》·《艺术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伍晓明 《鲁迅研究动态》 1988年第3期6-16,共11页
在鲁迅留下的文字中,几乎半数左右是翻译。对于鲁迅来说,翻译外国文学理论与作品的意义决不限于对其他民族文学及其观念的一般性介绍;翻译在鲁迅那里首先是一种深刻的精神求索。从青年时代的“
关键词 鲁迅 精神求索 民族文学 外国文学 摩罗诗力说》 青年时代 象征 普罗米修斯 作品 精神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赛亚和施洗约翰的“故事”——从《摩罗诗力说》到《铸剑》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允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1-6,共6页
以《摩罗诗力说》为研究起点 ,分析其中存在的弥赛亚意识和施洗约翰式的叙事口吻 ,并将二者当作鲁迅作品及文化姿态中潜在的母题 ,分析它们在鲁迅后来的作品中发生的延伸变形 ,以此探讨鲁迅对个体解放与民族启蒙的思考 ,以及在他身上显... 以《摩罗诗力说》为研究起点 ,分析其中存在的弥赛亚意识和施洗约翰式的叙事口吻 ,并将二者当作鲁迅作品及文化姿态中潜在的母题 ,分析它们在鲁迅后来的作品中发生的延伸变形 ,以此探讨鲁迅对个体解放与民族启蒙的思考 ,以及在他身上显现的充满矛盾的现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铸剑》 弥赛亚 施洗约翰 叙述原型 创作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料丰富、考订细密的书——读《〈摩罗诗力说〉材源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金顺 《鲁迅研究动态》 1985年第1期39-41,共3页
日本关西大学副教授北冈正子先生的新一著《〈摩罗诗力说〉材源考》,由何乃英同志译成中文,于一九八三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读后,我认为是本很好的书,它有自己的特色,为我们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摩罗诗力说》。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鲁迅 资料丰富 周作人 思想 日本 北京师范大学 正子 匈牙利 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早年光辉的著作——《摩罗诗力说》——1986年10月在波恩纪念鲁迅逝世50周年国际大会上的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弗里茨.葛柳南 董祖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说》 国际大会 普希金 莱蒙托夫 1986年 心理状态 社会进步 中国人民 反抗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文明的“新力”--晚清文明论潮流中的《摩罗诗力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尧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鲁迅早年推崇富有反抗精神的“摩罗诗人”,强调其诗歌力量对于复兴中国文明的意义。通过回顾古文明的兴衰史,鲁迅指出文明和野蛮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不同于晚清学界对19世纪西方文明的简单崇拜,鲁迅认为野蛮蕴含着文明发生和发展的本... 鲁迅早年推崇富有反抗精神的“摩罗诗人”,强调其诗歌力量对于复兴中国文明的意义。通过回顾古文明的兴衰史,鲁迅指出文明和野蛮存在复杂的辩证关系。不同于晚清学界对19世纪西方文明的简单崇拜,鲁迅认为野蛮蕴含着文明发生和发展的本源力量。受章太炎、尼采影响,鲁迅对文明和野蛮的关系作出了全新解释并彰显出野蛮作为“内在文明”的意义。鲁迅提倡的“摩罗诗力”深化了晚清尚力思潮,他的理想是借助“摩罗诗力”改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使之恢复勇于战斗、进取的生机和活力,完成文明再造与民族革命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 文明 野蛮 尼采 章太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摩罗诗力说》、《域外小说集》看鲁迅早年的文艺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志浩 《鲁迅研究动态》 1986年第2期36-42,共7页
许寿裳在论述鲁迅精神时,曾经指出:“鲁迅为反对不真、不善、不美而毕生努力奋斗,以期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虽遭过种种压迫和艰困,至死不屈”。不是深知鲁迅的为人,说不出这样中肯、深刻的话。为“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而斗争,这是鲁迅的精神... 许寿裳在论述鲁迅精神时,曾经指出:“鲁迅为反对不真、不善、不美而毕生努力奋斗,以期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虽遭过种种压迫和艰困,至死不屈”。不是深知鲁迅的为人,说不出这样中肯、深刻的话。为“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而斗争,这是鲁迅的精神,鲁迅的人格。这精神、人格渗透于鲁迅为人的一切方法,也充分表现在文艺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精神 文艺思想 摩罗诗力说》 真善美 域外小说 许寿裳 人格 境界 现实主义 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英译偶拾
18
作者 宋文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3年第3期57-59,共3页
鲁迅的著名论文《摩罗诗力说》于一九○七年写成,一九○八年二月和三月发表于《河南》杂志第二期和第三期,一九二六年收于杂文集《坟》中。从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时间,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清王朝经过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已是穷... 鲁迅的著名论文《摩罗诗力说》于一九○七年写成,一九○八年二月和三月发表于《河南》杂志第二期和第三期,一九二六年收于杂文集《坟》中。从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时间,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清王朝经过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已是穷途末路,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覆灭之前,统治者加紧对人民进行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使神州大地“万马齐喑”,一片“萧条”。但是另一方面,革命风云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罗诗力说》 英译 文化专制主义 经济剥削 政治压迫 鲁迅 清王朝 论文写作 统治者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的历史贡献和当代命运
19
作者 王培萱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2期4-11,共8页
1906年,鲁迅弃医从文。面对“六面袭来”的“世界的时代潮流”,面对“还拘禁在三个年陈的桎梏里”的“风雨如磐”的“故园”,青年鲁迅勇敢地“占有”,痛苦地“沉思”,“放出眼光”“辨别”,果毅地抉择。
关键词 当代命运 摩罗诗力说》 鲁迅 时代潮流 历史贡献 美学观念 思维模式 文化心理结构 美学思想 美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与“五四”新文学
20
作者 胡星亮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2期17-22,共6页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献身于文学事业的一篇庄严宣言.但是,多年来人们忽略了这一点,仅有的几篇研究文章只是从鲁迅思想发展的角度来谈论它,至于它与鲁迅后来的文学活动,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几乎是无人提及.事实上,作为中国现代...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献身于文学事业的一篇庄严宣言.但是,多年来人们忽略了这一点,仅有的几篇研究文章只是从鲁迅思想发展的角度来谈论它,至于它与鲁迅后来的文学活动,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几乎是无人提及.事实上,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主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五四”新文学运动 摩罗诗力说》 文艺思想 文学事业 阿Q 摩罗 青年鲁迅 教示 文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